外治法:大黃、生南星各15克,共研細末,醋調敷於紅腫熱痛的關節處。早晚換一次;
希望採納
2、治療風濕的偏方,要那種外敷的,見效快的啊
精華知識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類風濕性關節炎能治癒嗎?
[
標簽:風濕性
關節炎,關節炎,治癒
]
很嚴重,都不會走路了,有什麼有效的治療辦法嗎?
我是個豬幹部
回答:3
人氣:3
解決時間:2009-11-20
17:59
檢舉
精華知識
可以不信,但不可不試每天用熱水燙腳30分鍾,水涼了要及時加熱水,燙的要出汗為好睡前用十指向後梳頭5.。6下從上往下推小肚子200次,以舒服為好對你很有療效,請試試祝你成功.
3、怎樣快速治療風濕、關節痛(外敷)
關節炎、肩周炎(包括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食用細鹽1斤,放鍋內炒熱,再加蔥須,生薑各3錢,一起用布包好,趁熱敷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連用一星期,有追風祛濕之功效。
樓下的抄襲!
4、外敷治療風濕的中葯
你好,給你幾個方子: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葯敷療法有哪些?
(1)消爾痛酊
經物組成:川烏、馬錢子、乳香、梔子、多肽或蛋白肽等。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蠲痹,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痛,增生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腫脹等。
用法:用3 ~ 4 層紗布蘸消爾痛酊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紮;每日1 次,每次4 ~ 8 小時。
(2)消腫祛痛靈
葯物組成:蚤休、紅花、透骨草、乳香、沒葯、川斷等。
功效: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祛風攻寒除濕。
主治:類風濕,風濕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
用法:取出消腫祛痛靈葯袋,將葯粉從塑料袋端倒入紙袋端,攤平葯粉敷於患處,每日2 ~ 3 小時,(病重者6 ~ 8 小時)。不用時將葯粉倒回塑料袋端折好保存,下次再用。
(3)中葯熱熨方
葯物組成: 伸筋草300g, 透骨草300g, 木瓜100g, 海桐皮150g,防風150g,地榆150g,獨活100g,赤芍150g,紅花100g,骨碎補150g,急性子150g,川椒100g,乳香100g,白芷100g,桂枝500g,大青鹽300g。
功效:舒筋活血,疏風定痛,消腫散結。
主治:風寒濕痹,腰腿疼痛。
用法:將上葯復合摻勻、為粗末,每劑重300g。用白酒拌潮,分裝於2 個布袋內,封口(布袋長7cm,寬5cm)。放籠屜內蒸10 ~ 15 分鍾。將葯袋取出一個置於患處熱敷,冷後換另一葯袋,兩袋交替使用。每次熱敷40 ~ 60 分鍾,每日1 ~ 2 次。用畢將葯袋涼於通風處,下次再用。連用7 天(葯力消失)為1 療程。
6、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敷療法有哪些?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
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 ~ 5 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 ~ 10 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 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 ~ 4 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 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