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是什麼病?
風濕是關節受濕太重得的,嚴重的會引起關節變形,如果有天氣變換,關節會疼痛難忍,這是由於生活環境潮濕,關節經常吹風所造成的
很頑固,建議找醫生看看,但是從我周圍得這個病的人來看,還沒有徹底治癒的,只是通過葯物來減緩這種病症,飲食上也不用特別注意
2、中醫的痹症於風濕內風濕有什麼區別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血液里有類風濕是怎麼形成的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中醫所說的血痹和風痹有什麼區別
心主血脈,所以血痹是血脈不通。
風氣通肝,風為痹,肝血不足,但肝血上行於心,木生火,肝出現問題,心也會受到影響,如風濕性心臟病。
5、風濕病和類風濕有什麼區別
在臨床上,風濕病指的是一大類疾病,下麵包括100多個具體的疾病,其中類風濕關節炎就是類風濕病,是他的一個常見疾病。風濕病泛指的影響到骨骼、關節、肌肉及其周圍的滑膜、肌腱、韌帶以及可以影響到心臟、血管、神經系統、肺臟等多個器官的一組疾病。
而類風濕病的正確名稱是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組以手腕小關節受累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可以出現關節外的症狀,他主要表現為手腕等小關節受累,同時也可以累及到膝關節、踝關節、足趾關節等,呈對稱性。
一般患者化驗類風濕因子高低度陽性,化驗抗ccp以及抗aka抗體也可以陽性,患者做x線片可以發現有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間隙的狹窄。這個疾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可以致殘,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6、什麼是風濕痹症
其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中醫將痹症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行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其疼痛呈遊走性,不局限於一處,關節屈伸不便,多見於上肢、肩、背。 2.痛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劇烈,甚則如刀割針扎,逢寒則加劇,得熱則痛緩,痛處較為固定,日輕夜重,關節不可屈伸,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 3.著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痛處較為固定,且有明顯的重著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處表現為腫脹,行動不靈便,得熱得按則痛可稍緩。 4.熱痹:症見肢體關節疼痛,痛處灼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於下床活動,日輕夜重。患者多兼有發熱、口渴、心煩、喜冷惡熱等症狀。 5.頑痹:症見痹症歷時較長,反復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劇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關節或紅腫疼痛,兼見發熱而渴,尿短赤;或關節冰涼,遇氣交之變、寒冷季節而痛劇,得熱而安。 6.氣血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為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黃少華,心跳乏力,短氣,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 7.陽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筋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馱背,腰膝酸軟,尿多便溏,或五更瀉。 8.陰虛痹:症見日久不愈,骨節疼痛,筋脈拘急牽引,往往在運動時加劇;形疲無力,煩躁,盜汗,頭暈耳鳴,面赤火升,或持續低燒,日晡潮熱,腰酸膝軟無力,關節或見紅腫灼熱,或變形,不可屈伸,日輕夜重。口乾心煩。 以上所列的風濕痹症與西醫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等相類同。在預防上首先應注意防寒防潮。還要適當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外邪的抗禦能力。
7、中醫所說的痹症和西醫的風濕、類風濕是一回事嗎?
不一樣,風濕侵蝕大關節,容易造成心臟病。
類風濕關節炎侵蝕小關節。
痹症是中醫的一種叫法。痹症面廣,腿痛都是痹症。
8、痹症是什麼?
痹症分很多種的,痹症的一種,痹症有濕痹,風痹,寒痹等,就是現代的關節炎,如風濕性關節炎等,說寒痹主要是病因及發病條件是受寒邪而引起的,血虛血瘀導致的痹症當然要治血養血,寒濕阻絡就要通經絡,氣滯血淤就是活血化淤了,豈能一概而論?
有一本書你可以買一下《當代中醫臨症精華》其中舊有「痹證」專集。
中葯處方(一)
【辨證】實熱痹阻。
【治法】清熱解毒,社濕宣痹。
【方名】退熱通絡湯1號。
【組成】雙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龍膽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蟬蛻15克,炙水蛭15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張愛國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寒濕風邪阻於筋骨。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名】加減風靈湯。
【組成】海風藤15克,威靈仙9克,吊子風12克,苡仁15克,防風12克,豹皮樟9克,布渣葉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世英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風寒濕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失暢。
【治法】活血祛風,散寒除濕。
【方名】三痹湯。
【組成】防風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保朝方。
中葯處方(四)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治法】祛風行濕,清化郁熱。
【方名】加味桂枝芍葯知母湯。
【組成】桂枝9克,麻黃9克,防風9克,附片9克,白術15克,蒼術15克,甘草15克,生薑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黃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唐祖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