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2.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10克、防己10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秦艽10克、羌獨活各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防己10克、蠶砂20克、苡仁3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梔15克、黃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見於類風濕活動期,來勢較急常伴感染,故應積極尋找感染病灶,作另行處理。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殼10克。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黨參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各10克,細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各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2、現在治類風濕有什麼新方法
在鄭州的話可以去鄭州防空兵醫院看看,採用的是目前最新治療方法,美國AVM可視微創——液體刀治療體系」進行治療,此療法綜合分子基因學,細胞病理學,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等多種學科,從全面檢查入手,主診專家根據,患者病情,檢測結果進行分類,分型,分期,分性後,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進行科學組合、多維治療,最終實現有效-顯效-康復的治療目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治療,也要注意一些事項,才能防止病症復發或是惡化: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3、小兒風濕怎麼辦怎麼進行治療
兒童類風濕病的預防和治療:對於預防,基本上就是不要讓他經常受涼,平時家裡要保持通風、向陽。不要吃過於辛辣或者寒涼的食物。患兒一旦確診為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在治療上肯定是聽醫生的建議,規律用葯,定期復診,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用葯。一般來說,這種病是不可能根治的,需要長期治療,但是少部分病人在後期完全緩解之後,可以間斷用葯。在生活方面主要就是要加強營養,飲食不要太辛辣,不要太油膩,要注意保暖,平時要適當的鍛煉。關節炎症非常厲害的時候,不要劇烈運動,但是緩解的時候還是要鼓勵患兒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鍛煉。
4、小兒類風濕病要做哪些檢查咸寧麻塘知道嗎?
小兒類風濕病的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測定、紅細胞沉降率測定、免疫球蛋白測定、關節X線檢查等,其具體檢查方法電話咨詢。
5、類風濕性關節炎中西葯怎麼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2.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10克、防己10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秦艽10克、羌獨活各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防己10克、蠶砂20克、苡仁3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梔15克、黃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見於類風濕活動期,來勢較急常伴感染,故應積極尋找感染病灶,作另行處理。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殼10克。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黨參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各10克,細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各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6、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1)西醫葯治療。
①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克,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線葯物: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諾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青黴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維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①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治宜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防己、白術、秦艽、羌獨活、桂枝、當歸、茯苓、甘草各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黃芪15克。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②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治宜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梔、連翹各15克,黃柏、防己各10克,牛膝、蠶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殼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治宜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白術、獨洛各10克,細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黨參各15克,肉桂3克。
7、小孩得了風濕病怎麼辦
你好,小兒類風濕病又稱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結締組織病,以慢性關節炎為其主要特點,年齡較小的患兒往往先有持續性不規則發熱。指導意見孩子的風濕病的症狀有全身症狀較關節症狀更為顯著,年長兒或成年患者較多限於關節症狀。這個時候要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
8、怎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1.西醫葯治療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又稱一線葯物。
水楊酸類: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兒減半,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10克,每日3次。本類葯副作用大,常有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
吲哚類:消炎痛25mg,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丙酸類: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類:芬布芬0.3g,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g,每日3次。
〈2〉二線葯物
為改變病情的葯物。適宜於經過一線葯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葯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注射劑用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復查尿常規及腎功能。
2.青黴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維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症肌無力等。
2.中醫葯治療
〈1〉衛陽不固,痹邪阻絡:症見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劇烈疼痛,遇冷則甚,得熱則舒,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葯:防風10克、防己10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秦艽10克、羌獨活各10克、桂枝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薑2片、大棗5枚。
本方葯不宜久服,宜間斷服用,因祛風燥濕之劑易耗傷陰液。
〈2〉邪郁而壅,濕熱痹阻:症見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葯:防己10克、蠶砂20克、苡仁30克、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梔15克、黃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見於類風濕活動期,來勢較急常伴感染,故應積極尋找感染病灶,作另行處理。
〈3〉痰瘀互結,經脈痹阻:關節腫痛且變形,活動時痛,屈伸受限,痛處不移,肌膚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結節,或肢體頑麻,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絡。
方葯: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香附、地龍、五靈脂、沒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殼10克。
〈4〉肝腎同病,氣血兩損:形體消瘦,關節變形,肌肉萎縮,骨節痛煩,筋脈拘急,伴腰膝酸軟、眩暈、心悸、氣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無華,脈細弱。
治法:益肝腎,補氣血。
方葯:黨參15克,獨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風、當歸、芍葯、川芎、地黃各10克,細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黃芪各15克,白術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