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裡可以提供類風濕關節炎(RA)動物模型?是用什麼方法造模的啊?
威斯騰生物的信用很好的,我們這邊很多實驗都交給他做,動物模型是他們的拳頭產品,不過他們建議的是整體實驗外包,保證提供真實可靠的實驗結果。
2、得類風濕病有那些原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
(一)細菌因素 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製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二)病毒因素 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注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三)遺傳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 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葯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後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3、類風濕性關節炎 模型
?
4、這是我的類風濕化驗單 誰能幫我看一下 我是不是類風濕啊
單純看化驗單還不能確定是否患病。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的滑膜組織,該病無特殊的生化、免疫學或組織學方面的異常作為確診的依據,其診斷主要依靠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
目前國內均採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提出的分類標准,有下述7項中的4項者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①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
②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同時腫脹或積液,這些關節包括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跖趾關節;
③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中至少有—個關節腫脹或積液;
④在第②所列舉的關節中,同時出現對稱性腫脹或積液;
⑤皮下類風濕結節;
⑥類風濕因子陽性;
⑦手和腕後前位的X線片顯示骨質侵蝕或明確的骨質疏鬆。第1~4項需持續6周以上。在國內,該標準的敏感性為91%,特異性為88%
風濕病化驗
1.抗核小體抗體(AnuA)
核小體是細胞染色質中的一種成分,它是由DNA和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連而組成的。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誘導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臨床意義:抗核小體抗體比抗dsDNA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更早出現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早期,並且特異性較高。陽性率為50-90%,特異性>98%。
2.RA33抗體
抗RA33抗體與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體、抗角蛋白抗體等抗體均無交叉反應,為多克隆抗體,以IgG型為主。
臨床意義:RA33抗體在不典型的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血清中可以出現,陽性率為27-45%,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銀屑病性關節炎均不出現此抗體。因而認為抗RA33抗體是鑒別類風濕關節炎和其他關節炎的實驗室指標之一。
3.抗雙鏈DNA抗體
脫氧核糖核酸分為雙鏈DNA(dsDNA)和單鏈DNA(ssDNA)兩種,抗雙鏈DNA抗體是針對其中雙鏈DNA的一種自身抗體。
臨床意義:抗雙鏈DNA抗體可視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標記性抗體。抗單鏈DNA抗體後者則見於多種風濕性疾病。
4.抗著絲點抗體(ACA)
臨床意義:可見於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CREST綜合症可達98%,而且,一般認為該抗體是CREST綜合症的標記抗體。在彌漫性硬皮病患者中,抗著絲點抗體的陽性率僅為10%。該抗體可較早出現於患者血清中,僅有雷諾氏現象者也可陽性。臨床研究發現,抗著絲點抗體與血管炎、肺受累有關,不隨病情變化而波動,而且多提示預後相對較好。
5.冷球蛋白
冷球蛋白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種蛋白,具有遇冷沉澱、遇熱又溶解的特性。分為三型。
臨床意義:主要與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有關。
6.抗角蛋白抗體(AKA)
臨床意義:抗角蛋白抗體(AKA)角質層型抗體與RF、抗RA33/RA36抗體無關。因此,該抗體的檢測可對RF陰性或抗RA33/RA36抗體陰性的RA患者提供診斷指標。抗角蛋白抗體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活動性相關,在RA早期甚至臨床表現出現前即可出現。因此,AKA對RA早期診斷和預後判斷很有意義。
7.抗組蛋白抗體(AHA)
組蛋白是細胞核內的一種鹼性核蛋白,抗組蛋白抗體即是以組蛋白為靶抗原的一種自身,是抗核抗體的一種。
臨床意義:主要與葯物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有關。
8.抗磷脂抗體(ACL)
抗磷脂抗體包括狼瘡抗凝物質和抗心磷脂抗體。它可作為抗磷脂綜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體,其中抗心磷脂抗體(ACA)最為常見。可分為IgG、IgA、IgM三類。
臨床意義:
1.抗心磷脂抗體陽性提示動、靜脈血栓形成,腦血管意外發生率高達56%。
2.抗心磷脂抗體與SLE密切相關。雙型或三型陽性SLE病人均會出現血栓、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貧血等症狀。
3.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的女性患者易發生習慣性流產。
9.a-胞襯蛋白抗體
a-胞襯蛋白是從乾燥綜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種唾液腺特異性自身抗原。該抗原是泡襯蛋白的裂解產物。
臨床意義:a-胞襯蛋白抗體可能在乾燥綜合征的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乾燥綜合征的診斷有意義,並且可能與乾燥綜合征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後有關。
10.環狀胍氨酸多肽抗體(CCP)
CCP抗體是環狀聚絲蛋白的多肽片段。以IgG型為主的抗體。
臨床意義:CCP抗體是類風濕關節炎高度特異性的抗體,陽性率為51%,特異性>96%,與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有很強的相關性,在類風濕因子陽性的患者中可出現。
11.抗核周因子(APF)
抗核周因子的靶抗原存在於頰粘膜上皮細胞核周胞漿內,是上皮細胞的中等纖維結合蛋白或其前體,它是一種不溶性蛋白質。抗核周因子主要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
臨床意義:抗核周因子與類風濕關節炎有明顯的相關性,不僅陽性率高,特異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現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甚至在發病之前。在早期RF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中可有53.3% 的病人抗核周因子呈陽性。抗核周因子陽性、RF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往往預後較差,這不僅有助於早期診斷,也有助於判斷預後。同時抗核周因子與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活動性指標也呈正相關。
12.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於B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內皮細胞的細胞膜上。HLA-DR分子為二聚體結構,由非多態性的DRα鏈和多態性的DRβ鏈組成。DRα和DRβ鏈的可變區可識別並結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細胞活化,進而誘發自身免疫反應。HLA-DR4/DR1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及演變有關。
臨床意義:研究發現,有48-90%的RA患者攜帶DR4或DR1基因單倍型。病情輕、關節外病變少的RA患者一般為表達單倍型者,而DR4/DR1純合子,尤其是DRB10401純合子患者多並發關節外病變,病情進展快。
13.抗增殖性細胞核抗原抗體
抗增殖性細胞核抗原抗體(抗PCNA抗體)其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輔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細胞周期中起關鍵作用。
臨床意義:抗PCNA抗體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特異性抗體。另據報道,該抗體可能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發生彌散性增殖性腎小球腎炎相關。
14.抗DNP抗體
抗DNP抗體系針對脫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體,即狼瘡因子。是經典的狼瘡細胞形成試驗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臨床意義:主要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陽性率可達80%—90%、非活動期陽性率為20%左右。其他結締組織陽性率低,且部分出現該抗體陽性的病人可合並系統性紅斑狼瘡症狀。非結締組織病(如肝炎等)偶見陽性。
15.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
ANCA的相應抗原為絲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見的抗原如彈性蛋白酶等。是系統性壞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標記物。
臨床意義:
1.ANCA可出現兩種核型:①胞漿型(c-ANCA):主要與韋格氏肉芽腫血管炎有關;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綜合症及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中產生。
2.ANCA對於血管炎疾病的鑒別診斷及預後估計均有價值,而且是疾病活動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病人發病(復發)時,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復發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為預測病情復發的指標。c-ANCA滴度可鑒別復發與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惡化。
16.抗核抗體(ANA)
抗核抗體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組抗多種細胞核成份的自身抗體的總稱。
臨床意義:ANA可見於多種風濕性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葯物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類風濕關節炎(RA)、乾燥綜合征(SS)、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PSS)、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等。
17.類風濕因子(RF)
類風濕因子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存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中。RF可分為IgM、IgG、IgA、IgE四型。
臨床意義:
1.RF對RA的診斷很意義,陽性率為60-80%。從早期RA患者的X線片分析,IgM RF持續陽性的病人更易發生骨侵蝕。
2.高水平IgM RF陽性的病人預後差。IgM RF滴度與RA疾病活動性的體征,如關節疼痛數和關節腫脹數相關。IgM RF滴度高低是評價RA疾病活動性可靠、敏感的指標。
供你參考,結合自己的症狀可以判斷是否患病,
5、剛剛得了風濕,23歲,考研黨,還有未來嗎。急死了
類風濕關節炎
1.RA的主要病理變化為:
A.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 B.炎性細胞浸潤
C.滑膜炎形成 D.軟骨及骨組織的侵蝕
E.關節結構的破壞
2.下列哪個不是RA的病因?
A.遺傳因素 B.感染 C.性激素 D.輸血 E.以上均是
3. RA病人中存在哪些自身抗體?
A.RF B.AKA C.APF D.抗膠原抗體 E.以上均是
4.對RA血管炎描述正確的是:
A.RA血管炎是常見的關節外病變,血管炎是RA嚴重的表現
B.RA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外徑在250~400ftm之間),亦可侵犯微靜脈
C.病理特徵為壞死性全層動脈炎,病變有時與典型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無區別
D.血管炎的發生認為是免疫復合物在血管的沉積所致
5.對類風濕結節描述錯誤的是:
A.類風濕結節是RA的一個最具特徵的關節外病理損害
B.最常見於前臂受壓的伸面
C.幾乎所有伴有類風濕結節的RA病人均為RF陽性
D.類風濕結節形成初期的組織形態不具有肉芽組織的特徵
6.對Felty綜合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Felty綜合征(Felty syndrome,FS)是一種嚴重型RA
B.突出表現為類風濕關節炎伴有嗜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脾腫大
C.關節病變嚴重,常伴有高滴度的RF
D.FS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E.嗜中性粒細胞的減少是FS的最基本特徵,是FS病人反復感染的主要原因
7.類風濕關節炎的動物模型包括下列:
A.膠原性關節炎
B.鏈球菌細胞壁成分誘導的關節炎
C.佐劑性關節炎和蛋白多糖誘導的關節炎
D.自發性關節炎和基因轉化動物關節炎模型
E.以上均是
8.RA的診斷標准包括:
A.晨僵至少1小時(>6周)和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6周)
B.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6周)和對稱性關節腫(>6周)
C.皮下結節和手X片改變
D.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E.以上均是
9.關節受損的類型不包括:
A.單關節發病 B.少關節發病
C.對稱關節發病D.有時也可以累及無滑膜的關節
10.下列屬於特殊類型的RA是:
A.健壯型類風濕關節炎
B.緩和的血清陽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
C.回紋型風濕症D.成人Still病 E.以上均是
11.RA的滑膜炎症反應的特點是:
A.襯里細胞層增厚
B.間質層大量炎症細胞浸潤和微血管的新生
C.滑膜細胞表面表達多種激活抗原
D.血管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
E.以上均是
12.有關RA晨僵描述正確的是:
A.晨僵常為RA非常突出的臨床表現
B.出現晨僵的原因可能由於在睡眠或活動減少時,水腫液蓄積在炎性組織中的緣故
C.隨著肌肉的收縮、水腫液被淋巴管和小靜脈所吸收,晨僵也隨著緩解
D.當RA病情緩解時,晨僵漸漸消失,它是評估RA活動的指標之一
E.以上均是
13.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的作用機制是:
A.抑制T琳巴細胞 B.抑制B淋巴細胞
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D.抑制巨噬細胞
E.抑制免疫復合物形成
14.下列為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特徵,除了一項不是:
A.對稱性關節腫痛 B.近端指間關節腫痛
C.腕關節腫痛 D.遠端指間關節腫痛
E.掌指關節腫痛
15.臨床上用乳膠凝集法檢測的類風濕因於指的是:
A.IgA型類風濕因子 B.IgG型類風濕因子
C.IgM型類風濕因子 D.類風濕因子和IgA形成免疫復合物
E.混合型類風濕因子
16.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有:
A.Felty綜合征 B.下肢皮膚潰瘍
C.鞏膜炎 D.皮下類風濕結節
E.面部紅斑
17.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基本病理改變是:
A.滑膜炎 B.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
C.炎症細胞浸潤 D.免疫復合物沉積
E.關節骨性增生
18.RA的早期手和腕的X線檢查表現有:
A.早期的X線表現包括軟組織腫脹、關節周圍骨質脫鈣、關節間隙均勻變窄
B.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間隙消失
C.關節面的邊緣由於骨質吸收及早期的侵蝕性損傷而變模糊不清
D.核磁共振檢查可以發現更早期的侵蝕性病變
E.以上均是
19.Baker囊腫的描述正確的是:
A.類風濕膝關節腔內積液,屈膝時腔內壓力高使積液被擠入關節後側的半膜肌滑囊
B.致使後者向腘窩腔內擴大而形成腘窩囊腫
C.囊腫可向下發展進入腓腸引起單側小腿腫大
D.囊腫破裂可產發生膝後部及小腿肚的突然疼痛,伴局部紅腫,明顯壓痛以及發熱
E.以上描述均正確
20.RA能累及頸部的關節有:
A.齒狀突周圍的滑膜囊及其相關的韌帶 B.寰樞關節受累
C.齒狀突的骨部也可受累見於幼兒 D.以上均正確
E. 以上均錯誤
21.Caplan綜合征是指:
A.類風濕結節的另一類型是類風濕塵肺
B.類風濕關節炎的煤礦工人肺部出現特徵性陰影的病症
C.煤礦工人肺部除塵肺外還可見多發性圓形結節影
D.翻砂、石棉、鐵、鉛等職業的類風濕患者也可見類似病變,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礦工肺部結節的出現事為普通礦工的3倍
E.以上描述均正確
22.女,38歲,四肢小關節腫痛12年,X線示雙手指關節及腕關節有多處骨質破壞,關節檢查仍有多個關節腫痛,脾肋下2cm觸及,質中偏硬,查WBC 2×109/L,血小板60×109/L,ESR 56mm/h,尿Rt(-),10年來一直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葯。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肝硬化脾亢 B.類風濕關節炎
C.Felty綜合征 D.系統性紅斑狼瘡
E.葯物性再障
23.女性,52歲,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12年,雙膝、雙髖關節嚴重的屈曲畸形,四肢肌肉萎縮,不能行走,整天做輪椅或卧床,四肢關節無腫脹,個別關節有疼痛,ESR 10mm/h,血尿常規正常,X線示雙髖關節間隙消失,關節破壞融合。該病人的治療應選擇:
A.雷公藤多甙 B.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
C.MTX+氧喹+SASP D.外科治療,如關節置換等手術
E.青黴胺+MTX+激素
24.屬於慢作用抗風濕葯的是:
A.MTX B.IFN-γ C.戴芬 D.金諾芬
25.下列葯物屬於非甾體消炎鎮痛葯的是:
A.芬必得 B.甲氨螺嶺 C.金諾芬 D.氯喹
26.屬於生物OC劑的是:
A.MTX B.IFN-γ C.戴芬 D.金諾芬
答案
1.C 2.D 3.E 4.D 5.D
6.C 7.E 8.E 9.D 10.E
11.E 12.E 13.C 14.D 15.C
16.E 17.A 18.D 19.D 20.D
21.E 22.C 23.D 24.A 25.A
6、c3h/hej小鼠可以制備類風濕性關節炎模型嗎
1.2 小鼠類風濕關節炎
1.2.1 膠原誘導的關節炎(CIA) 如前所述,關節免疫活化後1~2周可呈現明顯關節炎發病症狀。在CIA小鼠的早期,可出現纖維蛋白沉積,而且抗膠原抗體結合到關節軟骨並激活補體[17]。該誘導品系主要依賴自身反應的T細胞。可通過如上所述的關節炎評分標准進行評估。
1.2.2 蛋白多糖誘導的關節炎 這類誘導關節炎敏感的小鼠品系有C57BL/6J、BALB/c等,其中以雌性更為敏感。蛋白多糖可從接受關節替換的骨關節炎患者軟骨分離而得,可分3次腹腔注射易感品系,4周以後可導致慢性多關節炎的發病症狀、類風濕因子、免疫復合物沉積等病理狀態,顯示這種模型具有較多的與RA相似的特徵。動物免疫後1周至少觀察3次,通過文獻記載的相關評分標准進行發病狀態評估[18]。
1.2.3 金黃色葡萄球菌誘導的關節炎 C57BL/6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誘導的關節炎的敏感品系。誘導後每天觀察關節炎的發展,關節炎症狀的出現定義為至少有一個關節出現明顯的紅斑或腫脹[19-20]。
1.2.4 萊姆病螺旋體誘導的關節炎 細菌由萊姆病螺旋體分離獲得並經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小鼠感染了萊姆病螺旋體後可引起肌腱炎、滑膜血脯氨酸過多症及中性白細胞侵入等,以上與螺旋菌侵入關節組織的表現一致。研究顯示,不同品系的小鼠對萊姆病螺旋體誘導關節炎發病的病理學敏感性不同[21]。C3H小鼠為易感品系,誘導後出現嚴重的發病症狀,而C57BL/6發病症狀較輕,BALB/c小鼠則隨著感染劑量增加病症越嚴重。
1.2.5 基因調控的關節炎 RA的發生與某種特定基因相關已有很多報道,例如TNF(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 (interleukin)家族。研究顯示,RA發病中炎症因子的相互作用如TNF和IL-1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方法的廣泛使用給RA動物模型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22-23]。人類基因轉染小鼠後可引起嚴重的關節炎症狀,伴有TNF-α的過量表達從而證明了TNF-α在RA發病中的關鍵作用。另外,小鼠在缺失IL-1受體拮抗劑後,其競爭性抑制IL-1與其受體結合的能力受限,而導致IL-1與IL-Ra的平衡被打破,進而發生自發性關節炎。
7、做主動免疫能吃海參嗎
海參是屬於海產品,我建議你最好不要吃,包括那些魚蝦蟹,雞蛋都不要吃。
8、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方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臨床表現之一,多見於青少年。風濕熱是一種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心臟、關節、皮下組織。風濕性關節炎呈遊走性,受累關節常為大關節,尤其是膝、踝、肘和腕關節。典型表現為紅、腫、熱、痛、壓痛和活動受限。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而很少出現關節畸形。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系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致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寒、濕、熱外邪侵襲人體,或壅滯於經,或鬱塞於絡,氣血凝滯,脈絡痹阻而成。治療以祛邪為主,兼以扶正。
【方一】清熱宣痹湯(張沛虯)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甘草5克,桂枝10克,防己15克,忍冬藤30克,天花粉30克,威靈仙30克,豨薟草15克,黃柏12克。
【功用】清熱通絡,宣痹勝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熱痹),症見高熱,關節腫痛,口渴,苔白膩或黃膩。
【方解】本方由仲景白虎加桂枝湯化裁而成。方中石膏、知母清泄肌熱;忍冬藤、豨薟草、威靈仙、防己、黃柏清熱宣痹,舒筋通絡;桂枝辛溫,在大隊寒葯中,能增強該方祛風濕通經絡的效果。天花粉、生甘草清熱生津,調和諸葯。共奏清熱通絡、宣痹勝濕的作用。
【葯理】白虎湯有顯著解熱作用,並可抗感染。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桂枝總揮發油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減輕甲醛性關節炎大鼠的踝關節腫脹程度;還有抗過敏和免疫抑製作用。
【用法】上葯先煎石膏,約半小時後,將其餘葯物一起兌入,再煎半小時取服,每劑煎2次,日服1劑,分2次溫服。如病情嚴重,可日服2劑,分4次服用。
【方二】五桑四藤防己湯(魏長春)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桑葉10克,桑白皮10克,桑枝15克,桑椹子12克,桑寄生10克,鉤藤10克,雞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天仙藤15克,防己10克。
【功用】清熱除濕,舒筋活絡。
【主治】本方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屬陰虛血熱或久服辛燥走竄之品致陰液虧虛者。症見風濕性痹痛,骨節酸楚,脈弦細,舌苔白滑。
【方解】本方以五桑為主,四藤及防己為輔。方中桑寄生補腎健腰;桑椹子補肝腎、養氣血;桑枝祛風濕、利關節;桑白皮清熱利濕;桑葉疏風散熱;雞血藤活血養血,通痹止痛;忍冬藤清熱祛風;鉤藤平肝熄風舒筋;天仙藤疏通氣血、利濕蠲痹;防己治關節腫痛。10味合用,具挾正達邪,驅除風濕,舒筋活絡,調和氣血之功。
【葯理】桑葉煎劑體外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多種致病菌有抑製作用。桑白皮有鎮痛作用。忍冬藤、雞血藤具有抗炎作用。防己有抗炎作用,能明顯減輕甲醛性關節炎大鼠的踝關節腫脹程度;還有抗過敏和免疫抑製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
【方三】調濕方
【出處】《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
【組成】地骨皮30克、羚羊骨18克、薏苡仁30克、雲苓皮30克、桑枝30克、威靈仙15克、白茅根18克、生石膏30克、雞血藤30克、穿破石30克、接骨木30克。
【功用】清熱利濕,活血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濕熱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者。症見大關節紅腫熱痛,伴有全身酸困,發熱,煩渴,納差,尿黃、便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方解】方中地骨皮清骨瀉火,達腎涼血;羚羊骨、水牛角深入筋骨,熄風清熱止痛;生石膏、雞血藤緩筋通絡,活血清熱,氣血兩清,入筋止搐;雲苓皮、白茅根善清溫火,功專消腫,專利皮膚水結;老桑枝祛風活絡,通利關節,善治周身風濕痹痛;接骨木、穿破石祛風利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攻堅散結,壯骨和胃;蜈蚣、威靈仙通經達絡,走而不守,引葯力直達病所。諸葯合用,可入絡清熱,入筋祛濕,入皮消腫,入血通脈,入骨止痛,入關利節。
【葯理】地骨皮水、醇提取物對發熱家兔有解熱作用。薏苡仁抑制肌肉收縮,鎮痛解熱。白茅根可抗菌解熱。生石膏對內毒素發熱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雞血藤有抗炎作用。
【用法】將上葯用冷水浸泡30分鍾,文火煎30分鍾,取汁約300毫升,日服2次,1次150毫升。每日或隔日1劑。
【方四】獨活寄生湯
【出處】《中華中西醫學雜志》
【組成】獨活15克、寄生40克、秦艽15克、防風15克、細辛3克(後下)、川芎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白芍40克、桂枝20克、茯苓15克、杜仲15克、川牛膝20克、黨參20克、甘草10克。
【功用】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肌肉、關節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每遇潮濕或氣候變化疼痛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方解】方中獨活長於祛下焦風寒濕邪,蠲痹止痛,為君葯;防風,秦艽祛風散濕,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細辛祛寒止痛為臣葯;佐以寄生、牛膝、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養血活血;黨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均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又為使葯。本方特點以祛風散寒除濕為主,輔以補肝腎,益氣血之品。攻補兼顧,祛邪扶正,扶正不礙邪。
【葯理】葯理研究顯示,獨活寄生湯有抗炎作用,對角叉菜膠和甲醛所致足跖腫脹有抑製作用;還可以鎮痛;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早晚溫服,療程15~30天。
【方五】身痛逐瘀湯
【出處】《現代中醫葯》
【組成】當歸30克,川芎15克,紅花9克,桃仁9克,五靈脂9克,威靈仙15克,秦艽15克,羌活12克,川牛膝12克,香附12克,地龍15克,乳香9克,沒葯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通絡,逐瘀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瘀血阻絡者。症見關節刺痛難忍,伴有麻木感,屈伸不利,舌質暗兼有瘀點,脈澀而沉。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紅花、桃仁活血逐瘀;五靈脂、乳香、沒葯消腫止痛,活血逐瘀;地龍、川牛膝、秦艽、羌活、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秦艽具有抗炎作用,所含秦艽鹼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腫和足腫;並有抗過敏和鎮痛作用。牛膝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小鼠巨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能力以及擴張血管,改善循環,促進炎性病變吸收等,以發揮抗炎消腫作用。羌活對多種實驗性足腫脹有明顯抑製作用,並能促進佐劑型關節炎模型動物全血白細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每日1劑,每次服250毫升,早晚各服1次,10劑為一個療程。
【方六】四妙湯加減
【出處】《中國校醫》
【組成】忍冬藤20克,蒼術10克,薏苡仁15克,知母10克,牛膝6克,木瓜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當歸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熱祛濕,活血通絡。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濕熱者。
【方解】方中忍冬藤清熱解毒,善治熱痹;黃柏苦寒清熱,蒼術苦溫燥濕,二者配合具有清熱燥濕之效;蒼術、黃芪、牛膝、木瓜既能祛濕,又能舒筋通絡;生地入血分清熱涼血;芍葯、甘草斂陰養血,緩急止痛,佐以川芎、當歸有助於血脈之暢通;諸葯合用葯症相合,使濕祛熱清,病症自除。
【葯理】忍冬藤具有抗炎作用。知母有解熱抗炎作用,對大腸桿菌所致家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對鹿角菜膠性大鼠腳爪水腫及棉球性肉芽腫均有顯著抑製作用。木瓜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腫作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分服。10~20天為1個療程。
【方七】通陽活血湯
【出處】《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組成】當歸15克,桂枝10~15克,白芍12~30克,黃芪15~30克,細辛3克,通草12克,川芎、防風、桃仁、紅花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通陽養血,散寒除痹。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日久病邪不去,陽虛血弱、寒凝痹阻者。症見四肢關節疼痛,遇寒涼加劇,得溫熱則舒,面黃少華,舌質淡紫,苔薄白,脈細澀。
【方解】全方以桂枝、黃芪、細辛補氣溫陽,散寒通脈;以當歸、白芍養血柔筋;以川芎、桃仁、紅花活血通絡;以防風、通草疏風祛濕;甘草調和諸葯。諸葯配伍,予攻予補,攻補兼備。
【葯理】桂枝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對過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劑型關節炎有抑製作用。白芍調節免疫,白芍總苷及芍葯苷有鎮痛作用。細辛有較強鎮痛作用,抗炎作用明顯,對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明顯的抑製作用,明顯減少炎症組織和滲出液中細胞含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0天為1個療程。
【方八】消痹湯
【出處】《中國中醫葯雜志》
【組成】桂枝10克,羌、獨活各10克,防風10克,木瓜10克,淫羊藿15克,豨薟草15克,絡石藤15克,絲瓜絡15克,伸筋草15克,秦艽10克。
【功用】祛風通絡,除濕通痹。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痹者。症見大關節腫脹疼痛,遇寒涼加劇,得溫熱則舒等。
【方解】方中羌活、獨活、秦艽、豨薟草祛風濕;防風、伸筋草、絲瓜絡、絡石藤祛風通絡;木瓜和胃除濕;淫羊藿溫補腎陽;桂枝溫通經脈。諸葯合用,起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除濕通痹的作用。
【葯理】羌活、獨活均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木瓜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腫作用。豨薟草對於實驗性關節炎具有消炎作用,可降低血ASO、ESR。秦艽鹼甲可抑制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腫和足腫,並有抗過敏和鎮痛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800毫升,分早、晚2次服。7天為1療程。
【方九】活血通絡湯
【出處】《中華臨床新醫學》
【組成】黃芪15克,苡米30克,羌獨活各10克,秦艽10克,寄生15克,熟附子6克,桂枝6克,絲瓜絡10克,雞血藤15克,當歸15克,川芎8克,木瓜12克,茯苓15克。
【功用】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
【方解】黃芪、苡米健脾利濕,益氣生血治本;當歸、雞血藤、川芎、絲瓜絡補血養肝,活血通絡;羌獨活、秦艽、熟附子、桂枝祛風化濕,溫經散寒止痛;茯苓、寄生、木瓜有補腎強筋、利水滲濕之功。
【葯理】黃芪、當歸有調節免疫功能、增加機體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可提高內皮細胞抗損傷能力。川芎抗血小板凝集,溶栓,降低血液濃度,抗痙攣,減少血管滲出和水腫。苡米抑制肌肉收縮,鎮痛解熱。附子所含生物鹼對滲出性炎症有抑製作用,且同時抑制滲出液中白細胞的滲出,此外還具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