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對乙醯氨基酚沒有抗炎抗風濕作用

對乙醯氨基酚沒有抗炎抗風濕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07 01:32:20

1、阿司屁匹林的解熱鎮痛抗炎機制為抑制什麼酶

解熱鎮痛抗炎葯:
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葯(NSAIDs)
一類具有解熱、鎮痛,而且大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葯物
一、分類
1.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水楊酸鈉等

2.苯胺類:對乙醯氨基酚、非那西丁。

3.吲哚基和茚基乙酸類: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類:布洛芬。

5.芳基乙酸類:雙氯芬酸。

6.烯醇類:吡羅昔康。

7,吡唑酮類:保泰松。

8.烷酮類:如萘丁美酮。

9.異丁芬酸:舒林酸

二、共同作用機制
抑制體內環氧化酶(COX)活性,從而減少局部組織前列腺素(PGs)的生物合成

三、葯理作用
1.解熱作用
特 點:
1)僅使高熱體溫降至正常,對正常體溫無影響。
2)僅影響散熱過程,不影響產熱過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解熱機制是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環氧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從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2.鎮痛作用
特點:
1).為非麻醉性(非成癮性)鎮痛葯,無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2).鎮痛強度弱於哌替啶,對慢性鈍痛有效,對創傷性劇痛、內臟絞痛無效。可用於關節炎、粘液囊炎、肌肉血管起源疼痛、牙痛、痛經、癌症骨轉移痛
3).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4).鎮痛機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減輕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覺感覺器對緩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3.抗炎作用
大多數解熱鎮痛葯都有抗炎、抗風濕作用,即葯物能使炎症的紅、腫、熱、痛反應減輕或消退,其抗炎作用亦是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有關
苯胺類幾乎無抗炎作用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減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及轉移可能均有抑製作用。抗腫瘤作用除與抑制PGs的產生有關外,還與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關。

尚有預防和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延緩角膜老化等作用。

四.不良反應
PGs在體內同時具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調節腎血流、增加腎小球濾過率、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不良反應就是由於抑制了PGs的這些反應而發揮作用
1.消化道反應:最常見,包括惡心、嘔吐、出血和潰瘍等,口服前列腺類似物如枸櫞酸鉍可減輕
原因:COX-1 被抑制
2.皮膚反應:
第二大常見,以舒林酸、萘普生、甲氯酚酸和吡羅昔康多見,皮疹、蕁麻疹、剝脫性皮炎等
3.腎損害:水腫、慢性腎炎、腎衰等
4.肝損傷
5.心血管不良反應:高血壓、心悸、心律不齊等
6.血液系統--粒細胞缺乏、再障
7.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耳鳴

水楊酸類
阿司匹林(aspirin,乙醯水楊酸)
體內過程
口服易吸收,主要在小腸吸收
分布於全身組織包括關節腔、腦脊液和胎盤
肝臟代謝:<1g: 一級動力學消除
>1g: 零級動力學消除
鹼化尿液,加速其排泄
葯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1.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作用:
常用劑量(0.5g):解熱鎮痛作用
臨床應用:配成復方
(1)慢性疼痛:頭痛、肌肉痛、神經痛、牙痛、關節痛、痛經等
(2)感冒發熱
大劑量(3~5g):抗炎、抗風濕作用 臨床應用: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控制急性風濕熱症狀及鑒別診斷首選葯之一
2.影響血小板功能:
小劑量(50~100mg):預防血栓形成
大劑量:促進血栓形成
機制:小劑量:抑制血小板環氧酶,使血小板中
TXA2 (抗凝)
大劑量:抑制血管壁PG合成酶,PGI2合成
減少(促聚集)
臨床應用:小劑量
⑴ 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梗)
⑵ 一過性腦缺血,防止腦血栓形成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最常見,潰瘍病禁用
合用米索前列醇可減少潰瘍發生率
凝血障礙:
小劑量:抑制血小板環氧酶,抑制TXA2生成
大劑量:抑制凝血酶原形成--VitK可預防
嚴重肝損害、有出血傾向患者及VitK缺乏者禁用
手術前一周停用
水楊酸反應:劑量≥5g/d
水楊酸反應: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視聽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過度呼吸、酸鹼平衡失調、甚至精神錯亂
急救:停葯,碳酸氫鈉靜脈滴注
2.過敏反應: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抑制了環氧酶途徑,使脂氧酶途徑加強,白三烯生成過多所致
腎上腺素治療無效
可用抗組胺葯和糖皮質激素治療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蕁麻疹患者禁用
3.瑞夷(Reye)綜合征:
病毒感染伴發熱的兒童或青少年服
用阿司匹林可發生此征
表現:嚴重肝功能不良合並腦病
少見,但預後差,不宜用(<10y)
可用對乙醯氨基酚代替
4.水楊酸反應 大劑量服用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處理:停葯, 並靜滴碳酸氫鈉, 以促進葯物排泄。
復方阿司匹林(APC):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

苯胺類
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
解熱鎮痛作用強,無明顯抗炎作用
抑制中樞PG合成酶,對外周環氧酶沒有明顯作用
對胃腸刺激較小,不引起胃腸出血
臨床應用:各種慢性疼痛:
感冒發熱:小兒退熱首選
不良反應:過敏反應,肝壞死,腎損害,
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溶血性貧血

吡唑酮類
保泰松
葯理作用及機制:
抗炎抗風濕作用強
解熱鎮痛作用弱抑制PG生物合成

臨床應用:
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
急性痛風:促進尿酸排泄

不良反應
胃腸反應: 潰瘍病患者禁用
鈉水瀦留: 高血壓、心衰患者禁用
過敏反應: 皮疹、剝脫性皮炎、粒細胞減少、再障等
肝腎損害: 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甲狀腺腫大及粘液性水腫:抑制甲狀腺攝取碘

芳基乙酸類
吲哚美辛(消炎痛)
葯理作用:
最強的PG合成酶抑制葯之一
解熱、抗炎作用強

臨床應用:
僅用於其他葯物不能耐受或療效不顯著者
急性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
癌性發熱及其他不易控制的發熱

不良反應
胃腸反應:食慾減退、惡心、腹痛、上消化道潰瘍等
中樞神經系統:前額頭疼、眩暈、精神失常
造血系統: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再障
過敏反應:皮疹、哮喘

禁忌症
妊娠、哺乳期婦女、兒童
精神失常
潰瘍病
癲癇、帕金森病
腎病
「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

芳基丙酸類
口服吸收迅速
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可緩慢進入滑膜腔,並在此保持高濃度
有效的PG合成酶抑制葯:抗炎、解熱及鎮痛作用
臨床應用: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解熱鎮痛
優點:胃腸反應較輕,易耐

2、對乙醯氨基酚片是消炎葯嗎?

對乙醯氨基酚屬於苯胺類衍生物,無抗炎作用,但是有解熱鎮痛作用。消炎的建議用慶大黴素注射劑外用,很多打耳洞之類的都使用。

3、對乙醯氨基酚的作用

1、用作解熱、鎮痛、抗風濕葯。
2、該品為解熱鎮痛葯,國際非專有葯名為專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熱鎮痛葯屬,解熱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鎮痛作用較弱,無抗炎作用,是乙醯苯胺類葯物中最好的品種。特別適合於不能應用羧酸類葯物的病人。用於感冒、牙痛等症。
3、有機合成中間體,過氧化氫的穩定劑,照相化學葯品。

4、對乙醯氨基酚片

適用於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一類的葯

5、下面哪個葯物僅具有解熱,鎮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風濕作用

下列哪種葯物具有解熱鎮痛作用而無消炎抗風濕作用( 。
A.安乃近
B.對乙醯氨基酚
C.阿司匹林
D.布洛芬
E.吡羅昔康 

6、對乙醯氨基酚為什麼沒有抗炎作用

你好,對乙醯氨基酚的話對外周環氧酶的抑製作用很弱,而環氧酶是前列腺素合成專所必須的酶,所以不能減屬少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是炎症介質,對乙醯氨基酚不能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故幾乎沒抗炎作用 追問: 那他是不是 花生四烯酸 環氧酶抑制劑呢?如果他對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弱那它怎麼達到鎮痛的效果啊?謝謝啦 回答: 對乙醯氨基酚 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合成酶,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達到鎮痛的效果。也有資料說是,非甾體類 解熱鎮痛葯 對中樞和外周神經有抗知覺作用。 它應該屬於 花生四烯酸 環氧酶抑制劑

7、常用的解熱鎮痛抗炎葯中幾乎沒有抗炎作用的葯物是什麼?

對乙醯氨基酚
幾乎沒有抗風濕抗炎作用。

8、關於葯:對乙醯氨基酚

嬰兒在感冒期間出現的發熱現象按說明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是正確的。
後來發生腹瀉現象與嬰兒的脾胃功能在生理期有關。
吃小兒氨珈黃敏顆粒可以緩解嬰兒感冒,應該不屬於它的副作用。
如果真有副作用,停葯後會自然消失。

9、乙醯水楊酸和對乙醯氨基酚的最主要區別?

一、適應病症上的區別:

1、乙醯水楊酸:

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的抑製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適應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病風險

預防心肌梗死復發

中風的二級預防

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及其繼發腦卒中的風險

降低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發病風險

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後,如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旁路術(CABG),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動靜脈分流術

預防大手術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抽煙史、年齡大於50歲者)心肌梗死發作的風險。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熱鎮痛葯,用於發熱、疼痛及類風濕關節炎等。

用途二:是應用最早,最廣和最普通解熱鎮痛葯抗風濕葯。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葯理作用,發揮葯效迅速,葯效肯定,超劑量易於診斷和處理,很少發生過敏反應。

常用於感冒發熱,頭痛、神經痛關節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內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牙痛等。是《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列入的品種。乙醯水楊酸也是其他葯物的中間體。

2、對乙醯氨基酚

用於感冒發熱、關節痛、神經痛及偏頭痛、癌性痛及手術後止痛。本品還可用於對阿司匹林過敏、不耐受或不適於應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水痘、血友病以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等)。

二、不良反應上的區別

1、乙醯水楊酸

(1)胃腸道症狀

胃腸道症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症狀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及惡心嘔吐。長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長期使用應經常監測血像、大便潛血試驗及必要的胃鏡檢査。

應用阿司匹林時最好飯後服用或與抗酸葯同服,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或不用。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對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葯引起的消化性潰瘍有特效。

(2)過敏反應

特異性體質者服用阿司匹林後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多見於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與其影響免疫系統有關。

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葯多無效,只有激素效果較好。還可出現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聯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與鼻息肉)。

(3)中樞神經系統

神經症狀一般在服用量大時出現,出現所謂水楊酸反應,症狀為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用葯量過大時,可出現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停葯後2~3天症狀可完全恢復。大劑量時還可引起中樞性的惡心和嘔吐。

(4)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傷通常發生於大劑量應用時。這種損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點是發生在治療後的幾個月,通常無症狀,有些患者出現腹部的右上方不適和觸痛。

血清肝細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顯的黃疸並不常見。這種損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後是可逆的,停葯後血清轉氨酶多在1個月內恢復正常,全身型類風濕病兒童較其他兩型風濕病易出現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害後,臨床處理方法是停葯,給予氨基酸補液、VitC及肌苷等葯物,口服強的松,症狀一般在1周後消失。

(5)腎損害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發生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長期大量服用該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聯,鉀從腎小管細胞外逸,導致缺鉀、尿中尿酸排出過高,較大損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現蛋白、細胞、管型等。有人認為,部分腎盂癌是濫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葯的繼發性並發症。

(6)對血液的影響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變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及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的含量。但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7)心臟毒性

治療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沒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劑量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而導致外周血管擴張。中毒劑量可通過直接和中樞性血管運動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環功能。

(8)瑞氏綜合征

阿司匹林應用於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是一種急性腦病和肝臟脂肪浸潤綜合征,常常發生於某些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以後。

病因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楊酸鹽、外源性病毒如(黃麴黴素)、內在代謝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間相互影響而造成。臨床上病毒性感冒時不主張使用阿司匹林。

(9)交叉過敏反應

對該品過敏時也可能對另一種水楊酸類葯過敏。但是對該品過敏者不一定對非乙醯化的水楊酸類葯過敏。

2、對乙醯氨基酚

少數病例可發生過敏性皮炎(皮疹、皮膚瘙癢等)、粒細胞缺乏、血小板減少、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貧血及肝、腎功能損害等。

三、用葯禁忌上的區別:

1、乙醯水楊酸

(1)禁用情況

有出血症狀的潰瘍病或其他活動性出血時;

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

潰瘍病或腐蝕性胃炎;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該品偶見引起溶血性貧血);

痛風(該品可影響其他排尿酸葯的作用,小劑量時可能引起尿酸滯留);

肝功能減退時可加重肝臟毒性反應,加重出血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變患者易出現腎臟不良反應;

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大量用葯時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腎功能衰竭時可有加重腎臟毒性的危險。

(2)慎用情況

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時

對於甲亢危象而引起高熱的病人慎用  

(3)限制或禁止服用

對阿司匹林、布洛芬、拿百疼等葯物過敏者。

蠶豆症患者,因為阿司匹林可導致溶血。

有腎病、胃潰瘍、糖尿病、痛風症等的患者,必須得到醫生的許可才能服用。

兒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傷風感冒。

血友病病人或其他出血傾向者不宜服用。

孕婦。

2、對乙醯氨基酚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10、對乙醯氨基酚副作用

理解錯誤。不是前列腺,而是前列腺素。 對乙醯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體內代謝專產物,屬於苯胺類。通過屬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合成酶,減少前列腺素PGE1緩激肽和組胺等的合成和釋放,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解熱的作用,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與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熱鎮痛作用強,抗風濕作用弱,對血小板凝血機制無影響。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體液內分布均勻,大部分在肝臟代謝,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或從腎臟排泄,半衰期一般為1-4小時。僅對輕、中度疼痛有效。本品無明顯抗炎作用。
與前列腺是兩碼事,所以不會影響性功能。

與對乙醯氨基酚沒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