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頑痹宜用

風濕頑痹宜用

發布時間:2021-03-07 01:01:28

1、cyw.hk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沒有這個字,只有centipede這個字,意思是蜈蚣。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等,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最佳,體型大,產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村較為多見,常位於潮濕的牆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范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蜈蚣的第一對足像把鉗子,內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葯用。適宜人工飼養。
蜈蚣(Centipede)扁長節肢食肉動物,每一節皆有腳一對。源起希留利亞紀,至今仍有兩千八百種存活。和節肢動物一樣,以多節肢生物聞名。
蜈蚣為節肢動物。喜棲於潮濕陰暗的地方。人工飼養多模擬自然環境,讓其棲息於腐木石隙下和荒蕪陰濕的茅草地上。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等地。主產湖北荊州、宜昌、孝感、鄖陽等地市及老河口、襄樊、荊門、棗陽等市的部分縣,全省年收購量佔全國 80% 以上,產品銷全國並出口;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南亦有少量收購,多為自產自銷。70 年代浙江開始人工試養,但因病害,天敵,食料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進展緩慢,還不能提供商品。靠捕捉野生蜈蚣葯用,供應偏緊。
蜈蚣呈扁平長條形,長 9~17 厘米,寬 0.5~1 厘米。全體由 22 個環節組成,最後一節略細小。頭部兩節暗紅色,有觸角及毒鉤各 1 對;背部棕綠色或墨綠色,有光澤,並有縱棱 2 條;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二節起每體節有腳 1 對,生於兩側,黃色或紅褐色,彎作鉤形。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並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而微咸。質量以身干、蟲體條長完整、頭紅身綠者為佳。
蜈蚣為常用葯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傷風症、風濕頑痹、瘡瘍、瘰癧、毒蛇咬傷。
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毒爪,俗稱毒牙,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毒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蟄後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
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類多足動物,只有21對步足和1對顎足;「錢串子」是蜈蚣近親,學名蚰蜒,只有15 對步足和1 對顎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對步足。還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對、45 對,最多的達到191對,所以俗稱百腳。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機械作用和化學分解過程,才能夠被蜈蚣吸收和利用。 消化道簡單,從口到肛門為一條縱貫身體中央的直管道,口後為膨大的咽,它的收縮有利於吸吮食物。咽後的消化道為前腸、中腸及後腸三部分。前腸及後腸都很短,中腸卻很長。前腸主要起著接受、運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中腸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場所,後腸擔任形成糞便及運送至尾節的肛門排出體外的任務。 消化腺為一對葡萄狀的唾液腺,通過唾液管開口於前腸,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能夠濕潤及初步分解食物。
蜈蚣以氣管系統進行呼吸。 氣管是體壁內陷而成的彈性管狀構造,壁上具有幾丁質的螺旋絲,可支撐氣管以利氣體流通。氣管有許多分支,分布在體內體壁的細胞與組織之間。 氣管在身體兩側有與外側相通的開口——氣門,它是氣管形成時留下的陷口,蜈蚣共有氣孔6對,分別在第4節、6節、9節、13節和16節,其他各節都退化了,僅保留一點痕跡。各氣門有關啟裝置,使氣門可開閉,開啟時氣體出入無阻,閉合時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及外物入侵。
蜈蚣的循環系統為開管式循環,但比較發達,管狀的心臟在消化管的背方,貫通軀幹部,並有圍心膜包圍,由後向前進入頭動脈通向頭部各個器官。除前行的背血管外,還有一對側動脈包圍了消化管並在消化管的腹面匯合成神經上血管,這些血管有分支進入血腔。此外,蜈蚣除末端幾節外,在每節有一對心孔,心孔為血液從血竇進入心臟的開孔。
蜈蚣的排泄氣管為馬氏管。它是著生在中後腸交界處的不分支的盲管。馬氏管的盲端游離在血腔中,並自血液中吸取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把它送入後腸,經後腸重新吸收水分後,由肛門連同糞便排出體外。
蜈蚣的神經系統和蚯蚓相似,屬鏈狀神經系。包括1個腦神經節,由神經分布到觸角和眼,有兩條神經連食道下神經節,食道下神經節有神經連大顎、2對小顎和顎足。此後則為2條後行的腹神經索和每節一對神經節,隨體節的癒合神經節也癒合,每對神經節又發出神經到每個體節,以調節身體的活動。
蜈蚣為雌雄異體。 蜈蚣生殖系統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是單一的卵巢或精巢,由一條生殖管,即輸卵管或輸精管,後來分為兩條,繞消化道而下,分別開口於雌雄生殖孔。此外還有兩對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雌蜈蚣有2個受精囊,雄蜈蚣有2個儲精囊,它們皆通到輸卵管和輸精管的末端。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時充面體腔,臨產前的母體,在受精囊內儲有精子,使發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時能與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而排出。
蜈蚣是雌雄異體動物,雌雄鑒別對雌雄合理搭配
飼養,減少飼養雄蜈蚣的支出,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義。蜈蚣的雌雄鑒別比較復雜,需從頭部、體型、體質等方面綜合分析才能確定。頭部呈扁平狀而較大,第21節背板後緣較平圓、體型較大、較寬,腹部肥厚,體質較軟,用手擠尾部生殖區無生殖肢外露的為雌性;頭部隆起呈橢圓形,第21節背板後緣稍隆起,尖形,體型較小、較窄,腹部較瘦,體質較硬,尾部生殖區有l對退化的生殖肢的為雄性。
母音字母e在重讀閉音節里一般發短母音/ɛ/的音,發音時,舌端靠近下齒,舌前部抬高,舌位適中,不接觸上顎,沒有摩擦,牙床介於半合半開之間,唇形扁平。這個音出現在字首、字中,但很少出現在字尾的位置,如:
egg 雞蛋
well 井
red 紅的
pen 鋼筆
hen 母雞
net 網路
bed 床
bell 鈴鐺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2、烏肖蛇有毒嗎?

烏肖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為游蛇科烏梢蛇屬體形較大的無毒蛇,廣泛分布於中國。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用法用量
烏梢蛇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酒。
食療價值
烏梢蛇
1,烏蛇酒:烏梢蛇適量,白酒適量,以能淹過蛇體為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據《朝野僉》載:「商州有人患大麻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屋,有烏蛇墮酒器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烏蛇製成蛇酒服,防治麻風病,取其祛風濕,通經絡,解毒;酒還可起到行血脈、行葯勢的作用。本方也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
2,三蛇酒:烏梢蛇、眼鏡蛇、蝮蛇各等分。白酒適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鏡蛇、蝮蛇均為有毒蛇,祛風濕、通經絡作用較強,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於風濕痹痛或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性脊柱炎等。
3,烏蛇湯:烏梢蛇1條,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
烏梢蛇有祛風除濕和解毒作用,對於蕁麻疹、濕疹膿瘡也有一定預防或治療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湯羹,尤宜於食用。
4,定命散:烏梢蛇、白花蛇各60g,蜈蚣2條。共研為細末,每次服10g,溫酒調服。
源於《聖濟總錄》。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較強的祛風定驚、攻毒的作用,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可協同奏效。溫酒調服,可增強辛散祛風的力量。用於破傷風,風毒內浸,項強直,身體強直。
沒有什麼禁忌。

3、蜞蛇的葯用

1、風濕頑痹,來中風半自身不遂。本品具走竄之性,性溫通絡,能內走臟腑,外達肌表而透骨搜風,以袪內外之風邪,為截風要葯,又能通經絡,凡風濕痹證無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風濕頑痹,經絡不通,麻木拘攣,以及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常與防風、羌活、當歸等配伍,如白花蛇酒。(《瀕湖集簡方》)
2、小兒驚風,破傷風。本品入肝,既能祛外風,又能息內風,風去則驚搐自定,為治抽搐痙攣常用葯。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之抽搐痙攣,多與烏梢蛇、蜈蚣同用,如定命散。(《聖濟總錄》)
3、治疥癬,可與荊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驅風膏。(《醫壘元戎》)

4、蘄蛇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1、能治療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該品具走竄之性,性溫通絡,外達肌表而透骨搜風,以袪專內外之風邪,能屬通經絡,凡風濕痹證無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風濕頑痹,經絡不通,麻木拘攣者。
2、治療小兒驚風,破傷風。該品入肝,既能祛外風,又能息內風,風去則驚搐自定,為治抽搐痙攣常用葯。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之抽搐痙攣者。
3、能治療麻風,疥癬。該品能外走肌表而袪風止癢,兼以毒攻毒,故風毒之邪壅於肌膚亦為常用之品。
4、該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治瘰癧、梅毒、惡瘡。
(4)風濕頑痹宜用擴展資料:
蘄蛇功效甚多,但是也有一定的禁忌:
1、陰虛以及血熱者不宜使用,因為蘄蛇味甘咸、性溫,陰虛或者血熱的人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2、有蘄蛇制劑引起過敏反應的報道。
3、蘄蛇的毒性較強,不可以在沒有醫生叮囑的情況下擅自使用。
4、注意用量,是葯三分毒,如果此類用量過多對於身體的吸收和承擔也是沒有好處的。
5、孕婦和小孩謹慎使用,孕婦和小孩的身體機能都是比較脆弱的,最好不要貿然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蘄蛇
(中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蘄蛇
(蝰科動物)

5、拿酒來泡蛇有什麼作用?

蛇酒,是用蛇與酒及一些中草葯浸泡而成 。諸葯合用,有補腎、去濕 ,強筋健骨之功效。適用版於風濕頑痹權,手足麻木等症狀, 用蛇浸酒,我國歷史悠久而著稱於世, 如廣東釀造的三蛇酒、廣西出產的 五蛇酒、湖南的龜蛇酒,都享譽海內 外!
你的蛇酒,基本功效應大體相近,一般50度以上白酒,浸泡三個月個月服用最佳,喝完後再加入50度以上白酒10斤,浸半年,葯酒不宜多飲,每天100ml為宜,希望有幫助!

6、蜈蚣怎樣做葯?有幾種方法

蜈蚣不僅可以作為葯材使用,裡面更是蘊含了不俗的葯用價值。

蜈蚣,葯性溫和,有毒性,入肝經。

我們一般服用蜈蚣的話,主要可以起到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作用。而適宜用於蜈蚣的情況,則多見於於肝風內動,痙攣抽搐,小兒驚風,中風口,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正頭痛,瘡瘍,瘰癧,蛇蟲咬傷等。

蜈蚣的3種特殊用途

由於蜈蚣是一味頗為特殊的葯材,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配合相應的葯物配伍和方法,發揮其功效。

可以通過下面這幾種形式來使用蜈蚣。

1、淋巴結結核感染後潰爛久治不愈、瘡瘍中毒

一般是將單獨將蜈蚣研磨成粉,內服飲用,或者是將蜈蚣搭配清熱解毒類的葯物。當然了,用於外部創傷的話,還能調製成相應的膏葯敷於表面。

2、解毒、通經活絡

通常是在爐子上面放一塊鐵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烤後研磨成粉末後用水吞服,每次使用0.6~1g左右。

3、跌打損傷

蜈蚣泡酒不僅可用於跌打,而且對於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腫痛,用蜈蚣酒擦拭以後,還能快速消腫、止痛,同時對毒瘡和無名腫毒也可起到作用。

蜈蚣的用葯事宜

作為有一種帶有毒性的中葯材,我們平常時在使用蜈蚣的時候,也需要特別注意以下這兩個方面。

第一,由於蜈蚣裡面含有類似蜂毒的成分,如果不正確使用的話,往往很可能會引起溶血、過敏反應等情況。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會面臨全身過敏性皮疹、瘙癢以及過敏性休克等不適症。

第二,蜈蚣的服用量須特別注意,如果服用量過多,也是很可能會導致有惡心、嘔吐、腹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副作用的產生。

7、請問哪些中葯成分對風濕很有效

基本上全在這了:
1.獨活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關節炎、鎮痛。
2.威靈仙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3.桑寄生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4.五加皮
功能與主治: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用於風濕痹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弱乏力,水腫,腳氣。
5.白花蛇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6.海風藤
功能與主治:祛風溫,通經絡,止痹痛。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7.絡石藤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喉痹,癰腫
8.老鶴草
祛除風濕、舒筋活絡,適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不利等症
9.虎杖
祛除風濕,且能活血通絡止痛,也可用於風濕痹痛
10.臭梧桐
有祛除風濕、止痛之功,用治風濕痹痛之症
11.防己
祛除風濕,利水消腫
12.秦艽
祛風濕、舒筋絡,常用於風濕痹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等症
13.透骨草(附:急性子)
有祛除風濕作用,並能活血止痛,用治風濕痹痛
14.豨簽草
豨簽草為祛除風濕常用要葯,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等症
15.鹿啼草
本品有祛風濕作用,適用於風濕痹痛
16.千年健
本品既能祛風濕,又能強筋骨,用於風濕痹痛、腰酸腳軟、手足拘攣麻痹等症
17.虎骨
祛風通絡,強健筋骨,適用於風濕痹痛、風邪偏勝關節疼痛擊肝腎虧損,腰膝痿軟之症
18.徐長卿
本品善於祛風,功能通絡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疼痛
19.尋骨風(附:絲瓜絡)
祛風通絡,適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
20.接骨木
祛風濕、通經絡,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之症
21.蜇砂
本品善於化濕,功能通絡利痹,可用於風濕痹痛之症
22.松節(附:松香、松花粉)
本品苦燥溫通,具有燥濕通絡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間風濕,對於風濕痹痛、關節酸痛等症
23.海桐皮品功能祛風濕,通經絡,主要適用於下肢關節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

與風濕頑痹宜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