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治風濕熱痹

治風濕熱痹

發布時間:2021-03-05 08:03:06

1、治療寒痹,濕痹,熱痹分別有哪些葯物?

風寒濕痹若表現為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遊走不定,屈伸不利,發熱惡風等則為行痹。治法應祛風通絡,散寒除濕可用防風湯(防風 麻黃 秦艽 葛根 當歸 肉桂 赤茯苓 杏仁 生薑 大棗 甘草 黃芩)若痹通以肩、肘等上肢為主可加羌活 威靈仙 姜黃 海桐皮;以膝、踝等下肢為主可根據病情酌加獨活 牛膝 木防己 萆薢 ;腰背酸痛甚者可加杜仲 桑寄生 續斷 補骨脂 巴戟天。風濕熱痹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可用白虎加桂枝湯加減。

2、醫治風濕熱痹有什麼處方?

(1)黃柏威靈仙湯

[主治]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黃柏6克,威靈仙6克,蒼術10克,陳皮6克,芍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

[用法]共為末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術赤虎湯

[主治]清熱降濁,涼血活血。

[處方]蒼術9克,野赤豆15克,虎杖15克,獨活9克,桑寄生12克,紫丹參12克,臭梧桐12克,漢防己12克,黃柏9克,晚蠶砂12克,冰球子12克,土茯苓30克,絲瓜絡6克,生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加減四妙丸

[主治]清熱利濕,散瘀通絡。

[處方]蒼術1克,黃柏10克,絡石藤10克,沒葯10克,當歸尾15克,吞砂15克,六一散10克,車前草10克,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中醫如何去痹症

養清補益湯
第一步,健運脾胃,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認為人體的氣血(相當於我們所說的能量)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後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使得人體具有一個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夠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血行暢通,關節疏利,筋骨強健,肌肉發達,肢體活動有力。
第二步,補益肝腎「肝腎同源」,肝與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肝血依賴腎精的滋養。腎精又依賴肝血的不斷補充,肝血與腎精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精與血都化源於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故稱「精血同源」。在脾胃功能虛損較輕或是運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顧肝腎不足的問題,根據患者個人病情體質情況也可一二步同時進行。
第三步,修復正氣,固本培元,增強機體免疫力。中醫的理論中有這么兩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即人體的抵抗力。祖國醫學很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人體的正氣旺盛,如功能正常,氣血充沛,衛氣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襲得到防禦,不易發病。

4、風濕熱痹用什麼葯好?

A.黃柏、蠶砂

B.木通、防己

C.獨活、威靈仙

D.白鮮皮、薏苡仁

E.忍冬藤、絡石藤

威靈仙

性味 性溫,味辛、咸。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干凈,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獨活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獨活: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威靈仙,獨活性味都偏溫,不適合治療風濕熱痹。

5、風寒濕痹和風濕熱痹的區別是什麼

看中醫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說「濕熱」其實是指人的體質,濕熱體質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調理。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想要擺脫體濕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方式:
1、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注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
6、適當保暖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等。

6、風濕熱痹患者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

【食療葯膳】

(1)土茯苓骨頭湯

[原料]土茯苓50克

7、治療熱痹用什麼葯好?

關節風痛丸

與治風濕熱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