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預防風濕熱

預防風濕熱

發布時間:2020-03-09 20:22:11

1、預防風濕熱的方法會有哪些

哈哈哈

2、預防風濕熱的具體方法還有哪些

請多吃一些排風除濕的食品

3、為啥會得風濕,怎樣預防呢?求大神幫助

風濕熱(rheumatic fever)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主要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皮膚和皮下組織。臨床表現以心臟炎和關節炎為主,可伴有發熱、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結、舞蹈病等。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但在此階段風濕性心臟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發作後常遺留輕重不等的心臟損害,尤以瓣膜病變最為顯著,形成慢性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heart disease)或風濕性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 (一)一般治療 風濕熱活動期必須卧床休息。若明顯心臟受損表現,在病情好轉後,控制活動量直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臟擴大、心包炎、持續性心動過速和明顯心電圖異常者,在症狀消失,血沉正常後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復期亦應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病程中宜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飲食。 (二)抗風濕治療 常用的葯物有水楊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兩類。對無心腦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質激素,水楊酸制劑對急性關節炎療效確切。 1.水楊酸制劑 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葯物,對風濕熱的退熱,消除關節炎症和血沉的恢復正常均有較好的效果。雖然本葯有明顯抑制炎症的作用,但並不去除其病理改變,因而對防止心臟瓣膜病變的形成無明顯預防作用。水楊酸制劑以乙醯水楊酸(阿司匹林)和水楊酸鈉較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劑量為:兒童每日80~100mg/kg;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楊酸鈉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楊酸制劑應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或出現全身毒性反應如耳鳴、頭痛、或換氣過度。症狀控制後劑量減半,維持6~12周。水楊酸制劑常有胃部刺激症狀如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此時可用氫氧化鋁,不宜服用碳酸氫鈉,因後者可減低水楊酸制劑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加腎臟的排泄,並可促發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楊酸制劑,可用:氯滅酸(抗風濕靈)0.2~0.4g,每日3次;或貝諾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貝諾酯系阿司匹林與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的脂化物,對胃刺激較輕,吸收後在血中緩慢釋放出水楊酸。 2.糖皮質激素 大型臨床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與阿司匹林對風濕熱的療效方面並無明顯差別,且有停葯後「反跳」現象和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認為,急性風濕熱患者出現心臟受累表現時,宜先用水楊酸制劑;如效果不佳(熱度不退,心功能無改善),則應及時加用糖皮質激素。激素治療開始劑量宜大,可用:潑尼松,成人每天60~80mg,兒童每天2mg/kg,分3~4次口服。直至炎症控制,血沉恢復正常。以後逐漸減量,以每天5~10mg為維持量;總療程需2~3個月。病情嚴重者,可用氫化考的松每天300~500mg;或地塞米松每天.25~0.3mg/kg,靜脈滴注。 糖皮質激素停葯後應注意低熱,關節疼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現象。在停葯前合並使用水楊酸制劑,或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12.5~25mg,每天一次,連續三天,可減少「反跳」現象。 (三)抗生素治療 風濕熱一旦確診,即使咽拭子培養陰性應給予一個療程的青黴素治療,以清除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持續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風濕熱進行性惡化,因此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40~80萬單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120萬單位,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四)中醫葯治療 急性風濕熱多屬熱痹,宜用祛風清熱化濕治法;慢性風濕熱則多屬寒痹,宜用祛風散寒化濕治法。糖皮質激素、水楊酸制劑等輔以中醫葯治療,可能取得較好療效。針刺療法對緩解關節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五)舞蹈症的治療 抗風濕葯物對舞蹈症無效。舞蹈症患者應盡量安置於安靜的環境中,避免刺激。病情嚴重者可使用鎮靜劑如魯米那、地西泮(安定)等,亦可用睡眠療法。舞蹈症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無明顯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耐心細致的護理,適當的體力活動和葯物治療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結果。 風濕熱和風心病的患病率在近30年來已有顯著的下降,這與社會經濟狀況(住房和經濟條件)的改善,以及採取廣泛的預防措施有密切關系。我國以東北和華北地區較高,華東、華中和西南、西北地區次之,華南較少。發作季節以寒冬,早春居多,寒冷和潮濕是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急性風濕熱占內科住院病人的百分比已從1958年的2.49%降至近年的.86%。在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華山醫院1948~1957年,1958~1968年和1969~1979年三次分析各種病因的心臟病住院構成比中,本病分別佔50.3%,40.8%和29.95%。可見本病在我國目前仍屬必須積極防治的疾病。 多數病人發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時周身疲乏,食慾減退,煩躁。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關節炎,心臟炎,皮下小結,環形紅斑及舞蹈病等。 (一)發熱 大部分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或中度發熱,但亦有呈弛張熱或持續低熱者。脈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與體溫不成比例。 (二)關節炎 典型的表現是遊走性多關節炎,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但不化膿。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常反復發作。典型者近年少見。關節局部炎症的程度與有無心臟炎或心瓣膜病變無明顯關系。 (三)心臟炎 為臨床上最重要的表現,兒童病人中65%~80%有心臟病變。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兒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 風濕熱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其與鏈球菌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防止鏈球菌感染的流行是預防風濕熱的一項最重要的環節。 (一)預防初次風濕熱 ①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射居住衛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②對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結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應早期予以積極徹底的抗生素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③慢性扁桃體炎反復急性發作者(每年發作2次上),應手術摘除扁桃體,手術前1天至手術後3天用青黴素預防感染。扁桃體摘除後,仍可發生溶血性性鏈球菌咽炎,應及時治療;④在封閉的集體人群中(軍營、學校、幼兒園等)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鏈球菌感染,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能徹底消除鏈球菌感染流行,大大減少風濕熱的發病率。 (二)預防風濕熱復發 已患過風濕熱的病人,應積極預防鏈球菌感染。一般推薦使用苄是青黴素(長效西林)120萬單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異惡唑,兒童每天0.25~0.5g;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一般認為,預防用葯期限,18歲以下的風濕熱患者必須持續預防用葯;超過18歲且無心臟受累的風濕熱患者,從風濕熱末次發作起至少維持預防用葯5年;已有心臟受累的風濕熱患者,再次感染鏈球菌後極易引起風濕活動,並且容易發作心臟炎,所以須嚴格預防治療。研究表明,預防用葯水平與鏈球菌感染患者的比例成反比,無預防或不規則預防用葯組鏈球菌感染比例較完全預防用葯組高3倍;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無預防或不規則預防用葯組風濕活動發作患者的比例較完全預防用葯組高10倍,即使不規則預防用葯亦有一定的效果。

4、如何預防風濕熱發作?

由於風濕熱的發病與鏈球菌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預防鏈球菌感染是預防風濕熱的重要環節。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加強兒童、青少年的保健和衛生宣教工作,開展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注意居住衛生,因地制宜地做好防寒、防潮工作,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對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結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應予積極徹底地治療,以免引起風濕熱的發作。抗生素中以青黴素為首選。

(3)清除慢性病灶,對反復感染的扁桃體,應在風濕活動停止後2 ~ 4 個月,予以手術摘除。手術前後用青黴素預防感染的發作。

對鼻竇炎、嚴重齲齒等鏈球菌感染的病灶,也應同樣予以徹底清除。

(4)曾患過風濕熱的患者,應積極預防鏈球菌的感染。一旦再有感染,宜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治療時間宜適當延長。一般可用青黴素40 萬~ 80 萬單位,肌內注射,每日2 次,療程7 ~ 10 天。

繼以長效青黴素120 萬單位,每月肌內注射1 次以防止再感染。或用紅黴素250mg,每日2 次。或用磺胺嘧啶,體重在30kg 以下者每日0.5g,30kg 以上者每日1.0g。其他抗生素如麥迪黴素、螺旋黴素也可應用。中葯制劑如金蓮花片、復方穿心蓮片、雙黃連注射液等,對防治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有較好療效。

5、預防風濕熱復發需要多長時間?

預防風濕熱復發需要多長時間,無明確的界線。一般風濕熱的預防期間,對不伴有心臟病者,用葯時間最少至末次發病後5 年,最好至18 周歲。伴有心臟病經治療後未遺留瓣膜病者,預防用葯至20 周歲。對患風濕性瓣膜病者,採取預防措施至少需至20 周歲,如有可能應終身進行預防。

6、預防風濕熱復發需要多長時間 風濕熱病因有哪些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風濕熱是什麼

風濕熱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舞蹈症和皮下結節等。最有效的治療就是休息,應用青黴素抗菌治療。

8、常見的預防小兒風濕熱的方法有哪些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表現有發熱不規則,面色蒼白,多汗 無力 疲倦,腹痛,並反復發作,其他的不知道了,兒科護理上有

與預防風濕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