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拔罐穴點陣圖

風濕拔罐穴點陣圖

發布時間:2021-02-24 23:03:35

1、風濕拔罐穴點陣圖是哪些?

拔罐可以選取:腎俞、脾俞、大椎、還有就是局部取穴,就是關節附近。很深的紫色就是濕氣過重的表現。同一個地方間隔一般三天左右,或者你看拔罐留下的痕跡淡去了一部分就可以了。同時你可以買海鹽袋在微波爐里烤熱進行熱敷,或者用艾條灸。

(1)拔罐時須保持室內溫暖,防止受涼。

(2)初次拔罐及體弱、年老、緊張者,或兒童,宜選擇小罐具,且拔的罐要少。同時選擇卧位,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神情,詢問病人的感覺,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意外情況。

(3)選擇好部位或穴位。一般以肌肉豐滿、皮下組織充實及毛發較少的部位為宜。

(4)拔罐時動作要做到穩、准、輕、快。

(5)拔罐時囑患者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罐具脫落。拔罐數目多,罐具間的距離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牽拉皮膚產生疼痛,或因罐具間互相擠壓而脫落。

(6)起罐後局部若潮紅、瘙癢,不要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即可消散。

(7)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末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處拔罐。

(8)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息,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灶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拔罐部位肌肉豐厚,時間可略長;拔罐部位肌肉薄,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2、想查找拔罐穴點陣圖

好輕松拔罐穴點陣圖

3、拔罐穴點陣圖的應用

遠紅外拔罐器雖然只是在局部或經絡腧穴穴位上刺激,然而可循經感測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引起局部及至全身反應,從而調整機體功能,達到通其經脈、調整氣血、平衡陰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逐寒、祛病健身的目的。如果將罐同時叩拔於人體督脈和膀胱經上的俞穴,可強行快速疏通人體五臟六腑之經氣,調整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較之單純的拔罐或葯物療法,效果更加顯著,
【 拔罐器的特點】:遠紅外拔罐器其吸收了傳統罐具的優點,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傳統拔罐的缺點,使中醫古老的拔罐法又煥發了青春。好輕松拔罐器的主要特點是罐體透明,罐內負壓可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和病情隨意調整,易於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於掌握拔罐時間,較之傳統意義上的火罐,療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無燙傷之優,操作簡便,A不易破碎,所以既適用於醫院,又更廣泛的適用於家庭。
◆不用電、不用找穴位、看圖即會。
◆有病治病,無病健身!
◆拔罐療法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用具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真空拔罐器
拔罐器的機理通過真空負壓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1留罐法(罐吸拔在應拔部位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
2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後,將罐自上而下反復拉動至皮膚潮紅)
3閃罐法(罐具吸拔於施治部位後,手握罐體快速外拔發出聲響,以不留痕跡為宜)
4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後的三棱針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後立即拔罐)
5 留針拔罐法

4、中醫拔罐穴點陣圖

中醫拔罐【人體背部穴點陣圖】人體穴點陣圖
【中醫療法主病症和選穴 】
症狀 穴位
感冒、頭痛、發燒 太陽106、印堂1、內關31、足三里23、翳風44、合谷102、風池92、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外關56

氣管炎、哮喘、肺氣腫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腎俞75

慢性胃腸炎 中腕10、天樞36、氣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腸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氣海29、太乙16、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氣海29、天樞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嘔吐、胃下垂 中脘10、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脾俞77

腹瀉、腹痛 中脘10、天樞36、關元28、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大腸俞74

慢性結腸炎(五更瀉) 中脘10、神闕30、天樞36、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門57、大腸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陽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膽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壓 肩井45、血壓點90、足三里23、三陰交21、風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曲池52、湧泉108

低血壓 天突4、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陰交21、湧泉108

冠心病(心絞痛) 膻中5、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闕陰俞82

風濕性心臟病 膻中5、郄門33、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關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澤35、氣海29、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
21、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腎俞75、命門57、痛泉108

神經衰弱(失眼、多夢) 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心俞83、腎俞75、谷合102、湧泉108、失眠107

中風後遺症 曲澤35、內關31、百會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膀胱經

落枕 風池92、肩井45、大椎89、外關56、合谷102

頸椎病 印堂1、曲澤35、內關31、風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關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風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 承山64、昆侖63、腎俞75、腰眼59、 腰陽關60、關元俞73、委中66

腰椎間盤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侖63、委中66、殷門67、承扶67、關元俞73、腰眼59、腎俞75

坐骨神經痛 腎俞75、腰眼59、關元俞73、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昆侖63、湧泉108

類風濕性關節炎 曲澤35、內關31、膝關節、督脈、膀胱經、肘關節、外關56、合谷102、承山64

膝關節痛 梁丘14、膝眼24、陰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陽陵泉97、承山64

強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靜脈曲張 足三里23、三陰交21、湧泉108、承山64

股骨頭壞死 阿是穴、腎俞75、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

痛經、月經不調 天樞36、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陰交21、大椎89、腎俞75、關元俞73

更年期綜合症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關元28、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經、合谷102

目赤腫痛眩暈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印堂1、三陰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會94、風池92、大椎89、風門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體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腎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缺盆3、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合谷102

濕疹 血海15、神闕30、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蕁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陰21、大椎89、風門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腎炎 中脘10、水分38、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腎俞75、命門57

5、★拔罐穴位有哪些?拔罐穴點陣圖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范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拔火罐與針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拔罐穴位有哪些?拔罐穴點陣圖示是什麼呢?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點陣圖) 足三里是人體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稱之為 「長壽穴」。有關足三里的經絡理論已被大量現代研究所證實,足三里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功能和內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醫經絡學認為,足三里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循行從頭到足,縱貫全身,主要分布於頭面、胸腹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里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病、糖尿病等。經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湧泉穴(湧泉穴點陣圖) 湧泉穴是足少陰經第一個穴位,位於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容易蘊集於此,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體內其它部位,造成許多疾病。湧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精力充沛,則齒固發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三、三陰交(穴點陣圖)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的滋養,後天之精有賴於先天的促動。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後天之精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四、神闕穴(神闕穴穴點陣圖) 神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被稱之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於任脈,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五、背俞穴(背俞穴穴點陣圖) 人體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六、百會穴(穴點陣圖) 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發,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 百會穴位於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七、大椎(大椎穴點陣圖)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八、內關穴(穴點陣圖)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九、合谷穴(穴點陣圖)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於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與風濕拔罐穴點陣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