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氣,濕氣,風寒,風濕。請問是一種病嗎?各有什麼分別各治療方法?
這里的涉及到的風、寒、濕,中醫認為它們是致病的病邪。治療方法,用中葯祛除,如祛風除濕,等等。還是去醫院看中醫吧,不要自己瞎搞。
2、怎樣去濕氣和寒氣
1.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發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2. 【濕】是如何形成的?
①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葯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②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重身。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鍾,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里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這兩個葯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里。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葯。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嘉品。
1、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2、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3、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4、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5、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6、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7、食慾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葯
8、泄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9、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10、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黨參
11、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
〖 各種薏米粥鼎記〗
1、薏仁茶: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後服用。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根據本店主的經驗,加點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減肥!
2、解暑茶:將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溫開水,做茶水飲料飲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並使頭發光滑柔軟。
3、瘦身湯:A、將鮮牛奶煮沸後加入薏米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排水瘦身。B、烏龍茶、干海帶、薏苡仁適量。共研末,沸水沖泡飲用。有減肥之功效。
4、薏米粥: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所以能達到減肥的效果。由於薏仁不容易煮熟,過度烹煮也會破壞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是養生保健的自然飲食中極富營養、又能清除體內雜質的膳食。
5、綠豆薏米粥:將15克大米,15克綠豆,15克薏米洗凈,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飢,清熱解渴,補肺、健脾胃、清熱、祛風濕、消水腫。也可以加上綠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綠豆薏米粥,綠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腫的效果。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膚的功效,而綠豆則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盡快排出。對於愛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時還是一種低卡又可消瘦的減肥食品。
6、薏米粥治粉刺:薏米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中華偏方)
7、百合薏米粥:將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特點: 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澤膚祛斑 ,可用於治療婦女面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8、錢草苡米粥:將金錢草30克 ,放人沙鍋加水煎煮半小時濾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適量糖即成。
[功效]利尿,排石,通淋。
[主治]腎結石,尿路結石。
9、山葯苡米粥:[原料] 懷山葯、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許。[製作] 將山葯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淘洗干凈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
[療效] 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腹脹便塘,肢體無力,老年浮腫,婦女帶下症。
[注意事項]大便秘結者忌食
10、百合薏米粥治療痛風: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須的熱能需求,而且對痛風有直接治療作用,並能改善其關節炎的症狀,是痛風病人的理想主食。在臨床治療當中發現:在低嘌呤飲食的原則下,以百合薏米粥為主食對痛風患者十分有效。
[方法]將干百合、薏米、粳米各六十克洗凈後放鍋中煮粥,每日分中、晚兩次服完,連服,症狀改善後仍須堅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風復發。
〖 ★★食用薏仁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 、因為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二 、薏仁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唷!
三、 薏仁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不能當作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狀的患者,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來治療
〖何為薏米紅豆?〗
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葯里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薏米紅豆粥具有減肥的功效,常服可減肥瘦身。
薏米紅豆粥去濕邪,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葯。
綠豆海帶湯降暑,二者乃夏之必備良方也。
3、欲祛風除濕散寒要怎麼辦?
最經濟的方法就是艾灸。症狀是風濕性關節炎有點類似於天氣預報,天想下雨,腿開始難受。而風寒則是怕冷,稍有風吹草動,關節都冷的難受。風濕性心臟病會出現胸悶症狀。
4、祛風寒 哪個膏葯好
祛風寒的膏葯現在太多,可以說百分之九zd十多得都是在做祛風寒祛濕的。很少有跌打的,我也不是做廣告的,親身體驗,修正最近出的一專個鎮痛膏里含有辣椒,用來祛風寒再好不過屬了,當然其他的不是不行,只是這個膏葯魚龍混雜的太多『
請追問
5、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
1.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
1.頭發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7.陰部潮濕。
2. 【濕】是如何形成的?
①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葯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②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重身。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鍾,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里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祛除體內的濕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葯」。這兩個葯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里。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葯。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嘉品。
1、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2、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3、胃中寒痛、食慾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4、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5、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6、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7、食慾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葯
8、泄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9、體虛、早泄、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10、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黨參
11、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
〖 各種薏米粥鼎記〗
1、薏仁茶: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後服用。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根據本店主的經驗,加點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減肥!
2、解暑茶:將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溫開水,做茶水飲料飲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並使頭發光滑柔軟。
3、瘦身湯:A、將鮮牛奶煮沸後加入薏米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排水瘦身。B、烏龍茶、干海帶、薏苡仁適量。共研末,沸水沖泡飲用。有減肥之功效。
4、薏米粥: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另外,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所以能達到減肥的效果。由於薏仁不容易煮熟,過度烹煮也會破壞效果,所以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是養生保健的自然飲食中極富營養、又能清除體內雜質的膳食。
5、綠豆薏米粥:將15克大米,15克綠豆,15克薏米洗凈,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飢,清熱解渴,補肺、健脾胃、清熱、祛風濕、消水腫。也可以加上綠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綠豆薏米粥,綠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腫的效果。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膚的功效,而綠豆則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盡快排出。對於愛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時還是一種低卡又可消瘦的減肥食品。
6、薏米粥治粉刺:薏米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中華偏方)
7、百合薏米粥:將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特點: 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澤膚祛斑 ,可用於治療婦女面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8、錢草苡米粥:將金錢草30克 ,放人沙鍋加水煎煮半小時濾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適量糖即成。
[功效]利尿,排石,通淋。
[主治]腎結石,尿路結石。
9、山葯苡米粥:[原料] 懷山葯、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許。[製作] 將山葯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淘洗干凈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用法] 空腹食用,每日2次。
[療效] 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腹脹便塘,肢體無力,老年浮腫,婦女帶下症。
[注意事項]大便秘結者忌食
10、百合薏米粥治療痛風: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須的熱能需求,而且對痛風有直接治療作用,並能改善其關節炎的症狀,是痛風病人的理想主食。在臨床治療當中發現:在低嘌呤飲食的原則下,以百合薏米粥為主食對痛風患者十分有效。
[方法]將干百合、薏米、粳米各六十克洗凈後放鍋中煮粥,每日分中、晚兩次服完,連服,症狀改善後仍須堅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風復發。
〖 ★★食用薏仁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 、因為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二 、薏仁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唷!
三、 薏仁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不能當作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狀的患者,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來治療
〖何為薏米紅豆?〗
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紅豆,在中葯里稱作為「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薏米紅豆粥具有減肥的功效,常服可減肥瘦身。
薏米紅豆粥去濕邪,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葯。
綠豆海帶湯降暑,二者乃夏之必備良方也。
6、祛風驅寒的食物
祛風驅寒的食物
1、魚類:
鯽魚補脾虛,助消化,療食慾不振。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黃鱔補肝養血,溫陽益脾。
2、肉類:
羊肉補益虛勞、平肝、治脾胃虛弱。牛肉益氣養血,治精血虛虧,牛肝補肝益血、明目,牛血理氣補中。雞肉溫補脾胃、補血益腎。狗肉滋補脾胃、溫腎補陽。鼠肉治虛弱體勞,疳積膨脹。貓肉通經活絡、補虛養血,可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鹿肉補五臟,療虛勞,通絡祛風,鹿鞭壯陽。豬肝補肝明目、益氣養血。
3、海帶:
含有大批的維生素A、D,非凡是含有較多的海草碘,能抗血液酸化,活躍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海帶還有較好的降血壓作用,常吃有預防腦血管意外的作用。
(6)祛風濕寒擴展資料:
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宜的食物
1、肥肉、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低營養素密度的食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熱量的食物吃後身體產熱多,但事實並非如此,吃肥肉、曲奇、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的食物對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沒什麼幫助。
因為身體產熱不僅需要「脂肪」這種燃料,還需要鐵、碘、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而肥肉、油炸食品等營養素密度低,吃多了只能轉變成身體上的脂肪,造成肥胖。
2、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和高熱量食物一樣,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的營養素密度也很低,不利於身體產熱。吃太多高糖食物,會大量消耗體內的B族維生素,從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症狀。當人體缺少B族維生素時,不僅會疲乏無力、消化不良,還會有情緒沮喪、反應遲鈍等表現。
3、酒。「酒越飲越暖,水越喝越寒」許多人這樣認為,冬天喝酒的人明顯增多。事實是,飲酒後,血管受酒精刺激擴張變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膚,帶來暖意,但這只是一時的假象。短暫溫暖過後,由於血管無法及時收縮,反而會加快身體散熱速度,令人感覺更冷,甚至可能使人感冒、凍傷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十大驅寒溫補食物推薦 秋冬季養胃又暖身
7、解表,清熱,利水,祛風,祛寒,燥濕分別是什麼意思
解表葯
外感表證,解表為先.
表證辨寒熱,用葯分溫涼.
辛溫以發散風寒.辛涼以疏解風熱.
麻黃散風寒而平喘利水
桂枝解肌表而溫經通陽.
荊芥發表驅風,初起瘡瘍並治.
防風驅風勝濕,肢體疼痛能療.
羌活驅風除濕以通痹,
蘇葉利氣和中而宣痰.
蟬蛻宣表透疹.解痙退翳.
薄荷疏風解表.利膈清咽.
蔓荊子疏風以清頭目.
牛蒡子泄熱而利咽喉.
宣表清絡以桑葉,
疏風明目用菊花.
清熱葯
里熱之證,用葯當清.
苦寒.甘寒.咸寒.葯性有別.
瀉火.救津.解毒.治證不同
石膏清胃經高熱煩渴,
知母清肺經燥火煩蒸.
黃連瀉心,苦燥濕而寒勝熱.
黃芩瀉肺,上涼膈而下清腸.
梔子瀉三焦濕熱之蘊結,
黃檗瀉肝腎壯火之有餘.
元參咸寒,軟堅增液,
生地甘寒,涼血救津.
赤芍葯.牡丹皮,涼血熱以祛瘀,
白薇草.地骨皮,
退虛熱而除蒸.
清熱解毒銀花為先,
透熱散結連翹為良.
毛冬青活血通脈宜首選,
穿心蓮清熱燥濕用為先.
解暑濕以蓮葉,
透暑風用青蒿.
察熱邪之所在.審津氣之盛衰,
才能切合兵器,葯皆中肯.
柴胡和解少陽之樞,疏肝解郁.
葛根透解陽明之表,散火升津.
表解里和,治當慎始.
瀉下葯
實熱可下,
實水可功.
便秘津枯,
只宜潤滑.
大黃苦寒瀉熱,
泄氣血而推陳致新.
芒硝咸寒軟堅,
攻燥實而逐積清腸.
郁李仁通便利水,
火麻仁滋養潤腸.
甘遂瀉水逐飲而解毒.
牽牛峻利二便兼殺蟲.
用毒葯以攻邪.
葯量必須謹慎.
溫里葯
溫熱之葯,用治里寒.
辨上中下三焦之寒,
別肺脾腎三經之治.
附子溫腎回陽以救脫,
肉桂補命門火而祛寒.
治脾寒腹痛嘔逆,以干生薑.
療肝寒頭痛吐沫,以吳茱萸.
小茴香治寒疝痛經脘腹脹.
高良姜療脘痛嘔吐胃中寒.
花椒溫中殺蟲,止騷癢;
丁香溫中降逆,助腎陽.
蓽薺溫中散寒,降胃止嘔逆,
胡椒溫中止痛,消痰治癲癇.
辛溫祛寒皆耗液,
陰虛陽亢總非宜.
理氣葯
氣貴周流,逆滯則病。
氣逆宜降,氣滯宜行。
鬱金理氣活血,
香附解郁調經。
烏葯順氣調中並可理疝。
木香調氣行滯尤善治痢。
陳皮行氣以健脾,青皮破氣而疏肝。
厚朴除滿兼降逆,枳實消痞而寬腸。
行氣活血止痛以延胡索,
健脾和胃止嘔以春砂仁。
川楝子泄肝氣以止痛,
大腹皮散水氣而寬中。
行氣降逆也傷元,調氣使平勿太過。
消食葯
飲食不節,腸胃乃傷。
氣滯食停,治宜消食。
山楂能消肉食之積,活血而化瘀滯;
神曲能消痰濕之滯,消食又解時邪。
谷芽消谷和胃功力緩,麥芽消麥寬中回乳汁。
積滯日久便成疳,及時消導應注意。
止血葯
血行脈中,以滋養百骸。
離經妄行,則流溢於外。
仙鶴草止血功捷,側柏葉澀血效良。
茜根行瘀滯以止血,茅根治吐衄而通淋。
槐花清腸熱、內治臟毒。
地榆療血痢、外敷燙傷。
三七祛瘀止血尤善止痛,白及收斂止血又療損傷。
須辨出血證之寒熱虛實,再施止血葯以溫清補通。
活血祛瘀葯
血屬於陰,隨氣而行。
滯留臟腑經絡,瘀血諸證由生。
丹參微寒,泄熱而行瘀滯。
川芎溫散,活血並去頭風。
療癰瘡傷痛以乳香,治心腹瘀痛用靈脂。
桃仁偏於祛瘀並潤腸,紅花長於活血而通經。
益母草調經活血以利水,牛膝根引血下行而通脈。
祛瘀之品,性究攻伐,孕婦經多,不宜施用。
化痰止咳平喘葯
痰之為患,隨證求因.
辨寒熱濕燥風之痰,
別溫清燥潤散之治。
半夏燥濕痰以降逆,
白前降肺氣而止咳。
蘇子降氣化痰以平喘,
前胡清宣肺氣而除痰。
竹茹清化熱痰而止嘔,
桔梗開提肺氣以排痰。
久咳陰虛,
宜川貝母之清潤;
痰火癰腫,
宜浙貝母之苦寒。
杏仁泄肺氣以平喘,
杷葉降肺氣而和胃。
紫苑潤肺止咳,化痰力勝;
款冬溫肺化痰,寧嗽功多。
治痰知其性質,
用葯便可不差。
治風葯(祛風濕、平肝息風葯)
風分內外,葯治不同。
外風宜散,內風宜息。
五加皮祛風濕以壯筋骨,
威靈仙宣經絡而散風寒。
防己利關節,治熱痹水腫。
木瓜舒筋絡,療濕痹拘攣。
獨活勝濕祛風,並治腰膝痹痛;
秦九宣絡疏風,兼除勞熱骨蒸。
治風痹化濕濁以蠶沙,
療熱痹利關節用桑枝。
藁本治顛頂風痛,
白芷散頭風腫瘍。
白蒺藜散風熱以止癢,
白附子祛風痰而解痙。
治抽掣痙攣以全蠍,
療臍風口噤用蜈蚣。
雙鉤藤並疏肝經風熱,
羚羊角長於鎮痙息風。
白芍平肝養血以緩攣痛,
天麻柔潤息風而止眩暈。
察風 病證候之因,
明風葯性能之異。
化濕、利水滲濕葯
水濕停聚,見證多端。
或為腫滿吐瀉,或為黃疸濁淋。
熱化宜苦泄淡滲,寒化宜辛散溫行。
佩蘭消暑,化脾濕而辟濁;
藿香解表,止吐瀉而和中。
茅蒼術燥濕運脾兼發汗,
白豆蔻化濕行氣而寬胸。
豬苓通水道以治淋濁,
茯苓導水氣而益心脾。
木通導心火,並通乳汁。
車前清肝熱,善明眼目。
澤瀉滲濕熱以利水,
薏仁除濕痹而排膿。
滑石解暑濕並善收濕,
茵陳清濕熱以治發黃。
如果脾腎既弱,滲利應當慎施。
安神葯
心神不寧,恍惚怔忡。
取質重以鎮怯,用滋養以安神。
龍骨鎮驚兼固脫,
牡蠣益陰並軟堅。
酸棗仁治肝虛不寐,
柏子仁寧心悸怔忡。
凡此安神諸葯,
臨證分別選用。
收澀葯
葯有收澀,滑脫所宜。
精滑尿頻宜固腎,
瀉多痢久要固脾。
五味子斂肺氣而止喘咳,
山茱萸斂精氣以補肝腎。
肉豆蔻固脾以止久瀉,
訶子肉斂腸以治失音。
浮小麥養心而安神,
麻黃根止汗而力專。
桑螵蛸澀精止遺,固腎效著;
烏賊骨止帶調經,胃痛能醫。
如無實邪存在,收澀之葯可投。
#11 補虛葯
補虛葯
虛證宜補,先辨陰陽。
陰虛補之以甘潤,
陽虛補之以甘溫。
女貞子平補肝腎,
旱蓮草涼血滋陰。
補氣重在肺,
補血重在肝。
先天不足宜補腎,
後天不足宜補脾。
黃芪固表升陽,內托瘡潰;
人參扶元益氣,並補陰陽。
山葯養脾陰而止瀉,
白術溫脾陽而安胎。
地黃生涼血而熟滋腎。
甘草生清熱而炙補中。
何首烏養血益精以烏須發,
菟絲子養肝補腎且安胎元。
血虛宜當歸之溫補,
陰虛宜阿膠之滋養。
金狗脊壯腰健腎以祛濕,
肉蓯蓉補益精血而潤腸。
杜仲補肝腎而強腰膝,
斷續續筋骨並治骨傷。
補腎強腰而祛風濕,可選巴戟;
大補精血以壯腎陽,首推鹿茸。
沙參清肺潤燥,
麥冬清心除煩。
除勞熱、益腎陰,
龜板效著。
祛骨蒸、通肝絡,
鱉甲功良。
補葯性味各不同,
溫清作用應區分。
8、怎麼去除體內濕寒
驅寒濕方法
方法一
1、生薑大棗茶 大棗25~30克,生薑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乾。生薑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薑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鍾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薑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胃療效很好,適用於體寒脾弱者。
2、薏米紅豆粥 一是薏米,一是紅豆。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切忌放大米)祛除體內的濕寒,方法非常簡單,這兩個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
3、生薑黑糖湯,小黃姜15g,黑糖16g,熬制30分鍾飲用,也可直接服用黑冠蔗茶,暖胃去濕寒。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與體質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的性味須與體質屬性相適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癥候有不同的飲食禁忌。冬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它;
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裡,中樞神經會把冷的信息傳遞到脊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症狀。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聚集體內。
方法二
湯類:參茸山海 原料:人參、鹿茸、牛鞭、裙邊
製作:
1.把牛鞭洗凈,切花刀,過水;水發裙邊切成塊,過水備用。
2.鍋下清湯,放入鹽、牛鞭、裙邊、鮮人參、鹿茸,開鍋後盛盅上蒸鍋蒸3小時即可。
五味扣素鮑 原料:五味子、百靈菇、銀耳、濃湯、鮑汁
製作:
1.百靈菇修成鮑魚形狀,加入鮑汁上小火煲4小時後,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時,出鍋入盤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鮑上。
2.銀耳入濃湯蒸30分鍾,下鍋調味打薄欠澆在素鮑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點綴其上。
蓯蓉老壇兒 原料:鮮肉蓯蓉、魚肚、遼參、魚翅、鮑魚、濃湯
製作:
1.蓯蓉洗凈,切成象眼塊,入濃湯小火煲20分鍾。
2.魚肚、遼參、魚翅分別泡發後,加入蓯蓉濃湯中,小火煲10分鍾,再下蚝油調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
1.進補不要過量,過量會傷身,溫熱性補葯一餐中不要超過3種。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為補是為了幫助陽氣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身體需要逐漸吸收,慢慢達到陰陽平衡。特別注意:人參、鹿茸、肉桂不適合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久病虛寒的人,往往虛不受補,可從粥、湯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澱粉類食物少吃,因為不易消化。
3.寒性體質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寶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自行選配。堅持一個月後,面色會紅潤起來,腹痛腹瀉消失,人也漸漸不怕冷了。
還有說堅持每天晚上用鹽水泡腳,因為鹽可以除濕。
方法三
刮痧或者拔罐
這個方法比較專業一點,最好請專業的醫生或者按摩師幫你去做。
方法四
運動直到出汗為止。
這個方法是最直接,最簡便,也是最省錢的方法。根據個人體質,適當運動方式,而且不可過量,產生副作用。
注意:食療和物理療法都可以試試。如果過重,需要去醫院了!
(8)祛風濕寒擴展資料
產生原因
濕寒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濕寒之證,人體內便會有濕寒之邪了。
1、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葯物。中葯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葯,如羌活一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
2、寒濕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葯。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朴等。
3、寒濕之邪用葯,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
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加重濕寒。用山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祛濕升陽。堅持服用可令人體內濕寒之邪消失。
寒濕症狀: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1、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2、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3、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8、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9、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1、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3、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4、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9、祛風寒濕是什麼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