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表現

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表現

發布時間:2021-02-20 02:02:51

1、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X線表現共性是什麼?類風濕關節炎手和腕關節軟骨損傷的MRI

類風濕關節炎是侵犯多關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在一定病程後可能出現X線改變,根據不同程度,X線會出現不同特徵。最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表現在手部,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以及腕關節的特徵性表現。如近端指間關節在X線下可能會出現軟組織腫脹,表現為梭形腫脹,在關節面上會出現模糊、毛糙,出現囊性變,甚至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或關節完全閉合,甚至骨侵蝕,最後到晚期類風濕關節炎在X線上表現會有明顯畸形。而對於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沒有關節破壞時,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周圍骨質疏鬆,所以局部關節骨質疏鬆也是類風濕關節炎X線特徵性表現。隨著影像學進展,很多時候可以用CT、關節核磁等,進行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

2、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和病情判斷最有價值的x線檢查

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和病情判斷最有價值的X線檢查是手指和腕關節的X線片,因其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

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哪些?

對於任何疾病都應該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類風濕患者,因多已出現多關節病變及典型畸形,所以診斷多無困難。但在本病的早期,僅少數關節受累時,診斷常比較困難。尤以單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僅靠病史和臨床表現決不能確診。那麼,怎樣正確診斷類風濕病呢?美國風濕病學會在廣泛徵求有關專家的意見之後,在1958 年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診斷標准,目前,很多國家都採用這一標准。另外,國內也提出了有關本病的診斷標准。現介紹如下。

(1)美國風濕病學會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為醫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 個月)。

⑤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拇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准。

⑥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⑦標準的X 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⑧類風濕因子陽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標准需上述項目中的7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 項。在①~⑤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 項,①~⑤項中至少有1 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 周。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 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 周。晨僵;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 周;關節腫脹的病史或所見;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應蛋白陽性;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2)國內診斷標准(1988 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修訂通過)。

①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 周以上),晨僵。

②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③實驗室檢查。RF(類風濕因子)陽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 線所見。

對具備上述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並有如下分期。

早期。絕大多數受累關節有腫痛及活動受限,但X 線僅顯示軟組織腫脹及骨質疏鬆。

中期。部分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明顯受限,X 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及不同程度骨質腐蝕。

晚期。多數受累關節出現各種畸形或強直,活動困難,X 線片顯示關節嚴重破壞、脫位或融合。

4、X線檢查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價值?

在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缺乏特異性的具有診斷價值的X 線特點。但是,如果把各種症狀和體征、好發部位、實驗室檢查和X 線所見綜合到一起,則能夠做出相當可靠的診斷。在晚期,如能見到具有本病特點的關節破壞和典型的畸形,譬如手指和腕關節的某些典型畸形,則能做出可靠的診斷。對本病的受累關節進行X 線照片檢查,不單單是為了確定診斷,還為本病分期、選擇治療方法和繼續觀察病變的進展情況,提供一個客觀的比較可靠的指標。

(1)一般的X 線片所見

①軟組織腫脹。受累關節的軟組織腫脹常因滑膜增殖肥厚和關節腔積液所引起,因而多見於關節炎的早期和中期。此種軟組織腫脹以關節為中心,向關節周圍擴展,將透X 線較多的脂肪層、肌肉或皮下組織向外推開。只限於關節某一側的軟組織腫脹可能是皮下結節的影像。當然,要仔細觀察軟組織的腫脹情況,X 線照片的質量是很重要的。在本病,軟組織鈣化一般是看不到的。

②骨質疏鬆。本病所引起的骨質疏鬆多系普遍性的,因本病的病程漫長,受累關節較多。如患者卧床不起,不見或少見日光,營養又很差,全身骨質疏鬆可能達到很嚴重的程度,以致疏鬆的骨骼呈炭畫樣(只見骨皮質的輪廓而看不到骨小梁)。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骨質疏鬆往往更加嚴重,不但指骨和掌骨如炭畫樣、甚至可引起多數椎體的病理性壓縮性骨折

③關節間隙改變。關節間隙狹窄很常見。在骨性關節病時,可能只引起關節間隙部分狹窄,而類風濕多引起關節間隙全部狹窄。產生關節間隙狹窄的原因是關節軟骨面的萎縮、變薄或破壞,而這種破壞常因軟骨面的血管翳的直接腐蝕和中性粒細胞所釋放的各種蛋白酶可以溶解軟骨基質中的膠原纖維與透明質酸等,使軟骨失去基質中的支持物質,以致軟骨萎縮、變薄,最後消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間隙擴大並不常見,偶見於本病的早期關節腔內積液多者。

④骨質的改變。除前述的骨質疏鬆外,還可以看到其他的骨質改變。軟骨面邊緣骨質腐蝕和軟骨下骨質中的囊性改變,這在中晚期病變中相當常見,是類風濕肉芽腫(血管翳)腐蝕的結果;骨膜性新骨形成,這在年輕患者的手足小骨如掌骨、指骨、拇骨、趾骨和橈尺骨遠端常見到;關節破壞後骨端骨質吸收,可見於手足小關節、肩鎖關節等處。應注意,末節指骨遠端吸收是牛皮癬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硬化症的特點,在本病見不到。骨受壓變形,可見於骨質高度疏鬆的骨盆和椎體,前者可呈三角形,髖臼內陷,後者可形成多數病理性壓縮骨折。

⑤關節脫位和畸形。關節嚴重破壞和肌肉痙攣是造成關節脫位、半脫位和畸形的原因,譬如腕關節的下垂畸形,膝關節的屈曲攣縮畸形,掌指關節的尺偏畸形,手指的鵝頸畸形和扣眼畸形,前足的拇外翻和爪形趾畸形等。

⑥關節強直。關節軟骨面完全破壞消失後,關節即發生纖維性和骨性融合,使關節僵直,前者尚能見到一些不規則的關節間隙,後者則關節間隙完全消失,骨小梁通過。強直很少發生在功能位,而常發生在各種畸形的位置。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X 線分期

參照美國風濕病協會的分期標准,國內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X線表現分為四期。

早期(骨質疏鬆期):普遍性骨質疏鬆和軟組織腫脹。

中期(破壞期):除早期所見外,還有骨端邊緣腐蝕,軟骨下囊性改變和關節間隙狹窄。

晚期(嚴重破壞期):除上述所見外,還有關節嚴重破壞、骨質吸收、脫位和畸形。

末期(強直期):關節已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這一分期主要是根據X 線上所顯示的關節破壞的程度而定的,而不是根據病程長短。另外,在同一位患者中各個受累關節的病期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尚處於中期,有的可能已達到晚期或末期。

(3)不同關節的X 線片所見

①手指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關節軟組織呈梭形腫脹,腫脹常為對稱性,且常發生在近側指間關節,較少見於遠側指間關節。偶見指骨骨膜反應性新骨形成。稍晚時,可見關節間隙變狹窄,骨端邊緣腐蝕或軟骨下骨質中囊性改變。更晚時,可見關節嚴重破壞,掌指關節脫位,屈曲畸形,尺偏畸形,手指扣眼畸形、鵝頸畸形等。

在同一隻手上,有時可見到各種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畸形組合。

再晚些時,可看到關節骨性強直,但比較少見。

②腕關節炎。早期可見諸腕骨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腫脹常首先見於腕關節背側和尺骨頭附近。稍晚,可見腕骨呈蟲蛀樣腐蝕,各腕骨之間關節間隙狹窄,下尺橈關節間隙增寬,偶見尺骨下端骨膜反應性新骨形成。更晚,可見腕關節破壞進一步增加,尺骨頭向背側脫位,腕關節發生掌屈及尺偏畸形,最後常見腕關節諸骨呈骨性強直。

③肘關節炎。肘關節炎的X 線特點較少。早期可見骨質脫鈣疏鬆和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關節間隙狹窄及骨端邊緣腐蝕。晚期可見鷹嘴切跡因骨質破壞、吸收而擴大,在肱尺關節內側及冠狀突可見骨質增生。更晚,常見關節在屈肘位呈骨性強直。

④肩關節炎。早期可見普遍性骨質疏鬆、關節積液多者可見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肱骨頭邊緣骨質腐蝕。肩關節嚴重破壞以致產生脫位或強直的很少見。

髖關節炎。髖關節受累常為雙側性。早期以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為主。骨盆、髖臼、大轉子等處骨質均疏鬆。患側閉孔變小。

因關節內滑膜腫脹而將關節囊外脂肪層向外推擠而膨隆。稍晚可見股骨頭邊緣骨質腐蝕及軟骨下骨質中囊性改變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見骨質增生性改變,主要在髖臼外緣和股骨頭外側緣。病程很長或長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因骨盆骨質過於松軟而產生髖臼內陷。股骨頭吸收或關節強直、脫位者極少見。

⑥膝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側位X 線片上,髕上囊位於股四頭肌腱的後方,髕骨的上方(正常的髕上囊在X 線片上看不到,髕上囊腫脹或積液時才可看到長圓形軟組織陰影)。

髕下脂肪墊腫脹在側位片也清晰可見。稍晚,可見骨端邊緣腐蝕和軟骨下囊性改變及關節間隙變窄。晚期,關節破壞嚴重,可產生膝內翻、膝外翻和屈曲攣縮畸形。屈曲畸形嚴重者脛骨上端常向後半脫位。產生骨性強直的比較少見。

⑦踝關節炎。早期以骨質疏鬆和軟組織腫脹為主。軟組織腫脹在正位X 線片上見於內、外踝周圍,在側位X 線片上,前方可見踝關節囊外脂肪層向外膨隆,後方可見跟腱前方的三角形透亮區陰影受膨隆的踝關節後關節囊擠壓而變窄。晚期可見關節嚴重破壞及足下垂畸形。關節強直較少見。

⑧足部關節炎。足後部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足背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距跟關節、距舟關節、跟骰關節間隙狹窄及邊緣腐蝕,跟距骨窗消失。骨性強直比較少見。前足關節炎早期可見足趾變粗,骨質疏鬆,偶見趾骨骨膜新骨形成。稍晚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邊緣腐蝕。晚期則見拇外翻、扁平足和爪形趾畸形,骨性強直較少見。

5、類風濕關節炎的鑒別診斷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侵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四肢小關節對稱性腫痛,伴有晨僵,可伴有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多關節腫痛,具體發病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環境因素和理化因素等有關,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6、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1)關節症狀

〈1〉早期表現: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

〈2〉中、晚期表現: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2)關節外症狀

〈1〉皮膚: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cm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

〈2〉眼部病變: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

〈3〉可出現骨胳肌肉系統病變: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8、類風濕診斷標准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自身抗體及X線表現。診斷要點有:
1.晨僵:晨起時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小時(病程6周或以上)。
2.多區域關節炎:3個或3個以上區域(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等)出現關節炎,且同時有軟組織腫脹、積液或疼痛。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及疼痛(6周或以上)。
4.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對稱),病程6周或以上。
5.類風濕結節:醫生能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於5%)。
7.X線檢查:早期關節炎X線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中後期可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破壞、關節脫位或融合,並有骨質侵蝕或病變關節有明確的骨質脫鈣。
以上7條能滿足4條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為
地址:南京市察哈爾路10號

9、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診斷標准?

診斷標准:由美國類風濕協會提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准:(1)關節晨僵持續至少1小時

(2)14個關節群中,至少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群有軟組織腫脹,持續至少6周

(3)腕掌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或腕關節軟組織腫脹

(4)在一個關節區域對稱性關節腫脹

(5)有類風濕性結節

(6)腕關節或者手關節有關節的侵蝕和骨質疏鬆等X線改變

(7)有類風濕因子上述7項中,如果具備4項者,即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