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

發布時間:2021-02-15 03:30:41

1、什麼是風濕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臨床醫學表明中葯蠟療可以通過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進局部滲出的吸收,消除肌痙攣和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達到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

2、痛風和風濕性關節炎的區別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復雜的關節炎類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復出現,所以一旦關節出現強烈、突然的疼痛後,就要及時看醫生,做好症狀管理和預防。

3、請問關節炎的發病率在什麼年齡范圍內

骨關節炎(OA)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威脅著全球約1/3成年人的正常活動。隨著人類進入老齡化社會,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還將上升,因此確切的診斷、合理的治療顯得十分重要。

骨關節炎的病因特別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所受應力的改變、關節軟骨和滑膜的生物化學改變以及遺傳因素等在骨關節炎的發生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對於骨關節炎還沒有一個滿意的治癒方法,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199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進行了循證醫學分析並制定出指南,同時指出,必須根據患者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由於國情不同,我國現階段對骨關節炎的治療應採用階梯治療比較合適。

一、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葯物治療

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病人,輕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過服用止痛葯物控制。這些葯物主要包括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葯(NSAIDs),如選擇性COX-2抑制劑(萘丁美酮、依託度酸等)以及中樞性止痛葯物如鹽酸曲馬多等。在葯物治療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還有葯物會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

臨床上還經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骨關節炎,這兩種葯物可以抑制損傷細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產生,增強關節軟骨對營養的吸收,維持關節的韌性和彈性。但這些作用顯效慢,且由於缺乏完善的臨床實驗數據和證據,目前還不能成為治療骨關節炎確實有效的葯物。 三、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的治療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十分艱巨,這不但要求臨床醫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奮發有為,我們一定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使我國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4、類風濕,痛風,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骨質曾生,頸椎病的發病率是多少?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我國人中患病率為 0.3% ,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的高峰年齡 20-40 ,而女性則在 40-60 歲,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多發,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痛風在我國過去認為少見,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在西方成年人中為0.5~1%。因關節炎就診者5%為痛風,而特發性高尿酸血症為5~20%。男性多見,好發年齡30~40歲,約50%有遺傳家族史。國內浙江醫院報告40例中39例(97.5%)發病於50歲以後。多見於肥胖、腦力勞動者。發病似與啫酒、盛餐、過敏體質有關。女性痛風僅佔5%,多數在更年期後發病。

肩周炎: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後,對側也會發生肩周炎;約12%的患者,會發生雙側肩周炎。

骨質增生:老年人患病率較高。男女發病率基本相同,幾乎所有的脊椎動物如魚、兩棲類和鳥都可發生骨質增生。膝關節骨質增生其主要病變是膝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和骨贅。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成人,男性多於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逐年增加。據統計,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約為3.8-17.6%,且近年來有明顯上升趨勢。上海市的調查表明,在骨科門診中,頸椎病患者明顯增加,成為骨科第一疾病。在頸椎病患者中,30歲以下的約佔4%;31-40歲約佔20%;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則佔75%以上。有資料表明,50歲左右人群中的患病率約為25%;60歲左右人群中的患病率高達50%;70歲以後則幾乎達到100%。在各類型頸椎病中,以神經根型頸椎病最為多見,約佔60%,其他依次為頸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等。

5、我是風濕性關節炎?

簡介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6、類風濕關節炎是怎麼患上的?

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是對稱性小關節腫脹,疼痛,而且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最容易早期受累,隨著病史的延長,可累及其他多個關節,比如腕,膝,肩,肘,踝關節。成都風濕醫院說到這種關節受累主要表現於侵蝕性滑膜炎,病程晚期可以出現關節的畸形及損毀,表現為天鵝頸,紐扣花畸形,嚴重影響了病友們的生活質量。

7、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與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