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病就診

風濕病就診

發布時間:2021-01-28 22:58:25

1、類風濕病需要到哪個科就診?

你好,類風濕病可以到內分泌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易反復發作。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採用回葯物治療。可答以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免疫抑制劑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葯有環磷醯胺,硫唑嘌呤.也可考慮激素的合理應用。同時多休息,避免勞累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風寒。

2、如何診療牛風濕病?

風濕病是常有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膿性炎症。其特徵是膠原結締組織發生纖維蛋白變性以及骨骼肌、心肌和關節囊中的結締組織出現非化膿性局限性炎症。膠原結締組織的變性是由於在變態反應中大量產生的氨基乙糖(hexoseamin)所引起。如氨基乙糖能被身體細胞的精蛋白所中和,就不會發生纖維蛋白變性或表現得不明顯。該病常侵害對稱性的肌肉、關節、蹄,另外還有心臟。我國各地均有發生。但以東北、華北、西北等地發病率較高。

【診斷及鑒別診斷】

到目前為止風濕病尚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在臨床上主要還是根據病史和上述的臨床表現加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下述的輔助診斷。

(1)水楊酸鈉皮內反應試驗

是用新配製的0.1%水楊酸鈉10毫升,分數點注入頸部皮內。注射後30分鍾和60分鍾分別檢查白細胞總數。其中有一次比注射前的白細胞總數減少五分之一時,即可判定為風濕病陽性反應。據報道,本法對從未用過水楊酸制劑的急性風濕病病馬的檢出率較高。一般檢出率可達65%。

(2)血常規檢查

風濕病病馬血紅蛋白含量增多,淋巴細胞減少,嗜酸性白細胞減少(病初),單核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

(3)紙上電泳法檢查

病馬血清蛋白含量百分比的變化規律為:清蛋白降低最顯著,β-球蛋白次之,γ-球蛋白增高最顯著,α-球蛋白次之。清蛋白與球蛋白的系數變小。

在臨床上風濕病除注意與骨質軟化症進行鑒別診斷外,還要注意與肌炎、多發性關節炎、神經炎,頸和腰部的損傷及牛的錐蟲病等疾病作鑒別診斷。

【治療】

風濕病的治療要點是:消除病因、加強護理、祛風除濕、解熱鎮痛、消除炎症。除應改善病畜的飼養管理以增強其抗病能力外,還應採用下述的治療方法。

(1)應用解熱、鎮痛及抗風濕葯

在這類葯物中以水楊酸類葯物的抗風濕作用最強。這類葯物包括水楊酸、水楊酸鈉及阿司匹林等。臨床經驗證明,應用大劑量的水楊酸制劑治療風濕病,特別是急性肌肉風濕療效較高。而對慢性風濕病則療效較差。除用其粉劑(水楊酸鈉、阿司匹林)內服外,還可使用含有水楊酸的針劑,可將10%水楊酸鈉溶液100~300毫升,5%葡萄糖酸鈣溶液200~300毫升,分別靜脈內注射,每日一次,連用5~7次。或取水楊酸鈉咖啡因15毫升,水楊酸鈉15克,烏洛托品12克,蒸餾水100毫升混合製成滅菌溶液,馬牛靜脈內一次注射,連用3~5次。

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與水楊鈉的作用相似,但內服後對胃黏膜刺激性較小。其鎮痛作用較水楊酸鈉強,但抗風濕作用則較弱。臨床上常用其粉劑大劑量內服(馬25~50克,牛25~75克,豬及羊3~10克)。

保泰松(phenylbutazone)及羥保泰松(oxyphenbutazone)兩葯,前者為白色或微黃色結晶粉末;後者為白色結晶粉末,是前者的衍生物,其優點是作用較保泰松略強,副作用較低。該葯的作用與氨基比林相似,但抗炎及抗風濕作用較強,解熱作用則較差,臨床上常用於風濕症的治療。其用法和劑量是:保泰松片劑(每片0.1克),馬、牛2~4克口服,一日2次,3天後劑量酌減;羥保泰松片劑,馬、牛頭兩天每千克體重12毫克,後5天用每千克體重6毫克口服,連用7天。

(2)應用皮質激素類葯物

這類葯物能抑制許多細胞的基本反應,因此有顯著的消炎和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它還能緩和間葉組織對內外環境各種刺激的反應性,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臨床上常用的有: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氫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潑尼松(強的松)、氫潑尼松(強的松龍)注射液、醋酸氫化潑尼松注射液、氟美松磷酸鈉鹽注射液及注射用促皮質素等。它們都能明顯地改善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但容易復發。

(3)抗生素控制急性風濕病的鏈球菌感染

風濕病急性發作期,無論從咽部是否證實有鏈球菌感染,均需使用抗生素。首選青黴素,肌內注射每天2~3次,一般應用10~14天。不主張使用磺胺類抗菌葯物,因為磺胺類葯物雖然能抑制鏈球菌的生長,卻不能預防急性風濕病的發生。

(4)應用碳酸氫鈉、水楊酸鈉和自家血液療法

其方法是,每天靜脈內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200毫升,10%水楊酸鈉溶液200毫升。自家血液的注射量為第1天80毫升,第3天100毫升,第5天120毫升,第7天140毫升。每7天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周,可連用兩個療程。對急性肌肉風濕病療效顯著,對慢性風濕病可獲得一定的好轉。

(5)應用針灸

應用針灸治療風濕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根據病情的不同採用新針、電針、水針和火針。

(6)應用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對風濕病,特別是慢性經過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①局部溫熱療法

將酒精加熱後(40℃左右),或將麩皮與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熱裝於布袋內進行患部熱敷,每日1~2次,連用6~7天。亦可使用熱石蠟及熱泥療法等。光療法中可使用紅外線(熱紅燈)局部照射,每次20~30分鍾,每日1~2次,至明顯好轉為止。

②電療法

中波透熱療法、中波透熱水楊酸離子透入療法、短波透熱療法、超短波電場療法、周林頻譜療法及多源頻譜療法等對慢性經過的風濕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急性蹄風濕初期的炎性滲出階段時,以止痛和抑制炎性滲出為目的,可以使用冷蹄浴,用醋調制的冷泥敷蹄等局部冷療法。

(7)局部塗擦刺激劑

局部可應用水楊酸甲酯軟膏(處方:水楊酸甲酯15克、松節油5毫升、薄荷腦7克、白色凡士林15克),水楊酸甲酯莨菪油擦劑(處方:水楊酸甲酯25克、樟腦油25毫升、莨菪油25毫升),亦可局部塗擦樟腦酒精及氨擦劑等。

除上述的療效外,有人應用以10%水楊酸鈉溶液為抗凝劑的相合血液500~1000毫升進行輸血,以治療各種風濕病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

3、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病?

最好的辦法是,患者到風濕科專科門診進行就診,然後對醫生敘述自己的不適症狀,完善相關檢查,來確診是否存在風濕病,因為很多群眾眼中的風濕病,和大夫眼中的風濕病,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

4、風濕病掛什麼科室

一般的縣級醫院看風濕沒有專門的科室,去看內科就行,市級的醫院都有專業的科室,叫風濕免疫科去那就行。

5、風濕的確診標準是什麼?

應該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血尿酸,早期RA三項,
再根據以下
RA診斷標准: (1)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6周)。
(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6周)。
(4)對稱性關節腫(>6周)。
(5)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稀疏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以上7條中至少符合4條,才能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6、風濕病的診療與保健方法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外用扁帶藤按摩膏緩解風濕酸麻脹痛,堅持使用好了還能起到預防作用。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是關節腫脹、僵硬、肌肉疼痛、乏力、口乾、眼乾,不易引起注意,所以非常容易引起誤診,耽誤病情的話就會造成患者關節變形、致殘、免疫力下降,並對心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嚴重傷害,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7、患者出現哪些症狀應到風濕科就診?

風濕病學是一門起步較晚的臨床醫學學科,目前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大部分的風濕病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故又稱風濕免疫性疾病。風濕病包含有10大類100多種疾病。如常見的病種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骨關節病、風濕熱等。由於其大部分病因不明、病症延綿、病情廣泛、病痛嚴重,一般患者有風濕病症狀也不明確該在哪科就診。易引起漏診、誤診。若病人出現下列症狀,提示可能患有風濕性疾病,應該及時到醫院風濕科就診。1.疼痛:在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2.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3.皮膚黏膜症狀:不明原因的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底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可出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乾燥綜合症等病中。4.雷諾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者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5.肌肉疼痛、肌無力:如果有肌肉疼痛、乏力,伴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源性損害等,提示患有風濕病。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6.其它症狀:口乾、眼乾、脫發等症狀乾燥綜合征多見。7.血液免疫指標異常:類風濕因子、血沉、抗核抗體譜、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酯抗體、免疫球蛋白等異常,提示患有風濕病。另外,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如有上述情況的出現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風濕科就診,找有關專家早診斷、早治療。

8、治風濕病去哪家醫院好

你好,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常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結締組織為主,常見的風濕病有數十種,可引起關節疼痛不適的也有很多種,比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等,前兩者為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治療一般是抗風濕、免疫抑制劑治療,而骨性關節炎是關節退行性病變,治療以非甾葯止痛、鈣片補鈣、可用骨肽、氨基葡萄糖等葯物保護關節為主,建議您到醫院風濕科就診,完善檢查後判斷具體是哪種關節炎好進一步治療。

9、風濕免疫病的常見表現 有哪些?

風濕病是一種常見而且復雜的疾病,病因不明,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其包括很多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白塞病(BD)、系統性硬化症(SSc)等,發病原因不明、治療無特異性。

疼痛

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如類風濕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指關節、腕關節腫痛;青年人出現腰腿疼痛應警惕強直性脊柱炎。此外,肌肉疼痛、乏力,伴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源性損害等,提示可能患有風濕病。
不明原因的發熱

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抗生素無效,此時需致風濕科排除免疫性疾病。

皮疹
很多風濕病伴有皮疹,特別是年輕女性面部、身體反復出現皮疹,應警惕。

反復的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患者多去口腔科就診,但對於反復出現的口腔潰瘍應考慮去風濕科診治。

口乾、眼乾
長期口乾、眼乾或者齲齒、腮腺腫大,尤其是女性,應警惕乾燥綜合征的可能,僅考慮血糖的問題可能會漏診。

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或貧血
不明原因的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或貧血,很多情況下是由於風濕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不能僅考慮血液病。

雙手雷諾現象
雙手雷諾現象即雙手手指遇到冷水或情緒激動時變色,發白、發紫,最後變紅。如若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去風濕科就診,可以在疾病早期得到診斷與治療。

咳嗽
長期不明原因的乾咳,一定要排除風濕病引起的肺纖維化。

脫發
長期脫發,尤為女性,需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等免疫系統疾病。

與風濕病就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