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鄰羥基苯甲酸的結構式為,俗名為水楊酸,在 醫學上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抗風濕作用,由於它具有酸性而刺
根據題中反應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為酯的水解反應,也屬於取代反應;由於乙醯水楊酸具有酸性,為了避免刺激胃黏膜,所以將乙醯水楊酸製成其鈉鹽或鈣鹽,以便減弱乙醯水楊酸的酸性,
故答案為:水解反應(或取代反應);減弱酸性.
2、下面哪個葯物僅具有解熱,鎮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風濕作用
下列哪種葯物具有解熱鎮痛作用而無消炎抗風濕作用( 。
A.安乃近
B.對乙醯氨基酚
C.阿司匹林
D.布洛芬
E.吡羅昔康
3、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葯理作用,是應用最早、最廣和最普通
(1)由結構簡式可知分子式為C9H8O4,含氧官能團為-COOH、-COOC-,名稱分別為羧酸、酯基,故答案為:C9H8O4;羧基;酯基;
(2)-COOH、-COOC-及水解生成苯酚結構均與NaOH反應,該反應為+3NaOH→+CH3COONa+2H2O,
故答案為:+3NaOH→+CH3COONa+2H2O;
(3)水楊酸的分子式是C7H6O3,跟乙酸酐()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阿司匹林,水楊酸為鄰羥基苯甲酸,其結構簡式為,該反應中-OH上的H被取代,為取代反應,故答案為:;取代反應;
(4)水楊酸的同分異構體符合:①分子中有苯環;②能跟銀氨溶液反應生成銀鏡;③苯環上的一硝基取代物有2種,則含-CHO和-OH,且結構對稱,苯環上有2種位置的H,則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為或或,共3種,
故答案為:3;或或;
(5)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阿司匹林、乙二醇和一種聚合物,聚合物為聚2-甲基丙烯酸,則單體為2-甲基丙烯酸,其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
4、葯物萘普生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風濕和解熱鎮痛作用,其合成路線如下: ⑴寫出萘普生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
⑴羧基 醚鍵
⑵取代
⑶
⑷ 或
⑸CH 3 COOH CH 3 COCl
5、(1)阿司匹林( )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葯理作用,是應用最早、最廣和
(1)阿司匹林中-CO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與NaOH反應,該反應為,
故答案為版:;
(2)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權成阿司匹林、乙二醇和一種聚合物,聚合物為聚2-甲基丙烯酸,則單體為2-甲基丙烯酸,其結構簡式為,
故答案為:乙二醇;.
6、抗炎葯有那幾種葯?
消炎葯只是人們的一種「俗稱」,一般醫學上所指的消炎葯是解熱鎮痛抗炎葯,這是一類7a686964616f31333335313734具有解熱、鎮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葯物。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保泰松、布洛芬等。除撲熱息痛這一類,其他的大都具有抗炎的作用。
消炎葯只是人們的一種「俗稱」,一般醫學上所指的消炎葯是解熱鎮痛抗炎葯,這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葯物。如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保泰松、布洛芬等。除撲熱息痛這一類,其他的大都具有抗炎的作用。
可以說,它們是針對無菌性炎症(如風濕性關節炎)的,是對症治療葯物。抗菌葯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葯物。
老百姓所說的消炎葯,大多是指抗菌葯。但事實上,消炎葯和抗菌葯是不同的兩類葯物。人們通常所用的抗菌葯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各類細菌,有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有的則能殺滅病原菌。
抗菌葯的種類很多,常用於臨床的有200多種。
通常人們所熟悉的有:青黴素類(如青黴素G、青黴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羅紅黴素、阿齊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氨基糖苷類(如鏈黴素、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等),氯黴素類(如氯黴素),喹諾酮類(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
正是抗菌葯的使用,使過去許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許是人們對這些「抗菌葯」太過熟悉,加上其中的很多葯可以在葯房或葯店直接買到,就出現了濫用現象,而造成細菌耐葯性發生以及過敏反應、二重感染甚至產生毒性反應等不良後果。
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照適應症,根據葯物本身性質使用抗菌葯。病毒性疾病(如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宜用抗菌葯。
7、解熱鎮痛葯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葯的理由是什麼A和抗菌葯作用相同,都具有抗炎作用B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相
搜一下:解熱鎮痛葯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葯的理由是什麼A和抗菌葯作用相同,都具有抗炎作用B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相
8、非甾體類抗炎葯的葯理作用及其代表葯?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非甾體抗炎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葯,NSAIDs自阿司匹林於1898年首次合成後,100多年來已有百餘種上千個品牌上市,這類葯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該類葯物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症狀的緩解。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葯物種類之一。全世界大約每天有3000萬人在使用。隨著NSAIDs使用的增多,這類葯物的安全使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葯師、患者、社會和政府的關注。特別是默沙東公司於2004年10月宣布主動從全球市場撤回萬絡(羅非昔布);最近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NSAIDs存在潛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風險,要求這些葯品生產廠家在其說明書中提出警示,這使NSAIDs的安全用葯成為目前全球醫葯界的熱點問題。 葯理作用 NSAIDs化學結構不同,但都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發揮其解熱、鎮痛、消炎作用。 1. 解熱作用 NSAIDs通過抑制中樞前列腺素的合成發揮解熱作用,這類葯物只能使發熱者的體溫下降,而對正常體溫沒有影響。解熱葯僅是對症治療,體內葯物消除後體溫將會再度升高,故對發熱病人應著重病因治療,僅高熱時使用。 2. 鎮痛作用 NSAIDs產生中等程度的鎮痛作用,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對各種創傷引起的劇烈疼痛和內臟平滑肌絞痛無效。對慢性疼痛如頭痛、關節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較好。在組織損傷或炎症時,局部產生和釋放致痛物質,同時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覺感受器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對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時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質,引起疼痛。NSAIDs的鎮痛機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細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細胞的分化,減少對傳入神經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於傷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質的形成和釋放。 3. 消炎作用 大多數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白細胞的聚集,減少緩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發揮消炎作用。對控制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療效肯定. 不良反應 NSAIDs的葯理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炎性介質前列腺素的生成,產生抗炎、鎮痛、解熱的作用。和其他任何葯物一樣,NSAIDs在發揮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與用葯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即葯物不良反應。NSAIDs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1)胃腸道不良反應:可出現上腹不適、隱痛、惡心、嘔吐、飽脹、噯氣、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葯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其中有小於1%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出血或穿孔。 (2)肝臟不良反應:在治療劑量下,能導致10%的患者出現肝臟輕度受損的生化異常,但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的發生率低於2%。 (3)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覺異常、麻木等。有些症狀不常見,如多動、興奮、幻覺、震顫等,發生率一般小於5%。 (4)泌尿系統不良反應: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現紅、白細胞等,嚴重者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在一項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中,長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腎臟疾病發生的風險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5)血液系統不良反應: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 (6)過敏反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過敏反應。 (7)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有研究發現,NSAIDs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另有報道,服用羅非昔布18個月後,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增加了。 (8)妊娠期的不良反應:NSAIDs被認為是誘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潛在因素;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產前、產後和分娩時出血;吲哚美辛可能會引起某些胎兒短肢畸形、陰莖發育不全。 NSAIDs雖然可以引起上述諸多的不良反應,但絕大多數患者在短期服用該類葯物時出現的不良反應較輕微,能耐受,而且停葯後不良反應即可消失,不會對該類葯物發揮療效產生影響。現在已有許多NSAIDs的品種作為非處方葯(OTC)使用,患者不需要憑醫師的處方就可以直接在葯店裡購買到OTC品種。因此,有必要提醒患者重視NSAIDs的安全使用、了解NSAIDs的安全使用知識。 用葯預防 在實際使用NSAIDs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防範葯物不良反應。 (1)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劑量、長期應用NSAIDs。需要長期用葯時,應在醫師或葯師指導下使用,用葯過程中注意監測可能出現的各系統、器官和組織的損害。在使用OTC品種時,應該仔細閱讀葯物說明書,嚴格按照葯品說明書的使用劑量和療程用葯。 (2)下列情況應禁服或慎服NSAIDs: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和近期胃腸道出血者,對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過敏者,肝功能不全者,腎功能不全者,嚴重高血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細胞減少者,妊娠和哺乳期婦女。 (3)用葯過程中如出現可疑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葯,咨詢醫師或葯師後決定是否繼續用葯,必要時對不良反應給予合適的處理。 (4)用葯期間不宜飲酒,否則會加重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不宜與抗凝葯(如華法林)合用,因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險。 (5)不宜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NSAIDs,因為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疊加。特別注意一葯多名,同一種化學成分的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現,避免重復用葯。如對乙醯氨基酚又稱為撲熱息痛,商品名有百服寧、泰諾林、必理通等;雙氯芬酸又稱為雙氯滅痛,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奧貝等。 (6)不能盲目地認為NSAIDs中新葯、進口葯、價格高的品種就不存在安全隱患。NSAIDs不斷有新品種上市,新品種往往是進口葯,而且價格昂貴,但同樣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默沙東公司於2004年10月宣布主動從全球市場撤回萬絡(羅非昔布)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7)面臨NSAIDs的安全用葯這一熱點問題,患者不必過於擔心NSAIDs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胃腸道出血的風險。我國有關NSAIDs的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和文獻資源中,涉及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的不良反應,其中心血管事件和胃腸道出血的病例報告所佔比例很小。因此,並不是所有使用過NSAIDs的患者,一定會有心血管事件和胃腸道出血的危險。 總之,只有醫師、葯師、患者和社會共同關注安全用葯問題,堅持合理用葯,盡量避免和減少葯物不良反應的危害,才會真正地築起一道安全用葯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