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風濕病症的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我們可以判斷風濕發病的一個重要的體征特點。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後,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後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2、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類風濕?
不同類風濕患者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一般表現為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足趾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障礙,晚期關節可能會出現畸形,除了關節表現外,全身型的症狀包括晨僵、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等;
3、怎樣判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效果?
目前有很多人宣稱「治癒、根治」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他們的標準是什麼呢?許多患者也認為只要關節不痛就是治癒了。是否如此呢? 1987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了符合下列條件5 項以上者並持續2 個月,才能被認為是達到了臨床緩解的標准。
(1)晨僵時間不超過15 分鍾。
(2)無疲乏痛。
(3)無關節痛。
(4)無關節觸痛或活動時痛。
(5)無關節或腱鞘軟組織腫脹。
(6)血沉:女性小於每小時30mm,男性小於每小時20mm。
怎樣判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的輕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嚴重程度如何判斷,對於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方面極為重要。Davis 等人於1990 年在英國風濕病雜志上介紹的一種方法,簡便、易操作、實用性強,並且適應范圍廣。
近端指間關節滑膜炎計分:是通過每個近端指間關節的拇指的指間關節滑膜增厚的程度來定等級的,分為4 個等級(0= 滑膜無增厚,1= 滑膜可能增厚,2= 滑膜有增厚,3= 滑膜顯著增厚。)。計分相加最高分為30 分。
血沉:以魏氏法為准。
晨僵:時間以分鍾計算。
C- 反應蛋白:根據實驗室具體數值而定。
Ritchie 關節指數:肘、腕、髖、膝、踝、距跟和跗骨關節分別按單個計算。顳頜關節、頸椎、胸鎖、肩頸、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和拇趾關節按一個關節單位計算。
壓痛程度計分:0 級= 無壓痛,1 級= 問患者時有壓痛,2 級=主動訴說壓痛,3 級= 因壓痛產生不自主的迴避動作。每個單關RA炎症活動度計分圖節達到2 級以上算1 分。
病情分級:1 ~ 3 分為輕微,4 ~ 7 分為輕度,8 ~ 11 分為中度,12 ~ 17 分為重度。
方法:評分從左邊開始向右邊移動,移動的方向(向上、向下、平行)視每個項目數值大小來定。在最右邊是最後得分數。
4、怎麼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的確診,我們主要依靠抽血的檢查,影像學的檢查,以及還要結合患者自身的症狀。風濕性關節炎,我們通常稱之為內風濕關節炎。它的確診:第一、患者要有雙手關節、雙手小關節的對稱性的腫脹、疼痛。抽血進一步篩查,血沉、C反應蛋白升高,這是兩個炎症指標。還有我們的一些類風濕因子和抗CCP抗體,和AKA抗體是陽性的。同時,如果影像學提示有關節間隙的狹窄,以及骨質的破壞,那麼就進一步支持風濕性關節炎了。
5、請問,怎樣能知道是風濕性關節炎,還是賴風濕性關節炎
這個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啦,然後對症下葯。
6、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