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濕檢驗應該檢測哪些項?
風濕復三項(七項),血沉。抗核抗體。
把血送到別的地方的並等三天的應該就是制抗核抗體了,這個設備只有大醫院才有的。
~~百~~~~~~~~~~~~~~~~~~~~~~~~~~~~`
從結果上看,應該是類風濕度的某種病,還是去醫院抓緊時間治療為佳。
聽醫生的,沒錯。
2、風濕的確診標準是什麼?
應該化驗血常規,尿常規,血尿酸,早期RA三項,
再根據以下
RA診斷標准: (1)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6周)。
(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6周)。
(4)對稱性關節腫(>6周)。
(5)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稀疏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以上7條中至少符合4條,才能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風濕病檢查,風濕病應該做哪些的檢?
風濕病的種類相當繁多,包括十大類二百多種疾病,多為慢性疾病。在實驗時檢查方麵包括血常規,血沉、尿常規、大便常規檢查以及肝腎功能的檢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如白細胞數量的變化、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低、蛋白尿等都可能與風濕病密切相關,血沉、c反應蛋白、球蛋白定量、補體的檢查對於診斷和判斷病情活動度也很有幫助。此外,還需要做一些特異性檢查,比如自身抗體的檢測,包括抗核抗體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以及抗磷脂抗體、抗角蛋白抗體譜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檢測以及關節液的檢查等。
4、風濕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1)常規檢查:風濕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的疾病,所以要對患者作全面的檢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肌酶譜等)。
(2)血清學檢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抗核抗體譜對風濕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先做ANA,如滴度>1:40,則應進一步檢查其他項目。b.HLA:雖然HLA與風濕病有密切的相關性,但目前對其了解還不多,常用的,比較有特異性的如HLAB-27對AS陽性率可高達81.8%,對賴特綜合征也可達到40%,在銀屑病僅為10%;DR4/DR1對RA陽性率為49-79%,JRA為7%,但JRA的Dw4為26%,Dw14為47%,DR3在SLE僅為2.7%,在pSS為5.6%。Behcet病僅有3.3%HLAB5為陽性。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體,抗核周因子(ANCA)等對一些病有診斷參考價值。
(3)關節液檢查:新鮮的關節液是很重要的,應作常規,培養,血清學及免疫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一般常用正,側位,大小關節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關節;根據不同疾病及部位,還可有不同的要求,對骨骼受損或增生病變一般顯示清楚,但由於影像重疊,早期細小病變不易看清;對滑膜,關節囊,軟骨,半月板,韌帶則不顯示。
(2)計算機體層顯像(CT):可以在一個橫斷面上准確的顯示不同組織密度的微小差異,是觀察骨關節及軟組織細小病變的較理想的檢查方法。多用於AS的骶髂關節,脊柱;膝關節的軟骨及半月板病變,SLE的腦部改變;早期肺間質性改變等。
(3)磁共振成像(MRI):對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具有比X線,CT更高的解析度,對軟組織顯像優於CT。多用於觀察骨,軟骨,半月板,筋膜的診斷;對腦組織,脊髓病也很有幫助。
(4)造影:①關節造影:一般用過濾空氣或有機碘溶液,也可同時使用兩種,稱為雙對比造影。可以顯示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和韌帶等結構。對關節內病變的診斷很有幫助,多用於四肢大關節,但現已較少應用。②血管造影:分為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對大動脈炎或血管炎的診斷很有幫助。
(5)關節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關節內各種組織的病變,特別是對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很大意義。必要時可以取滑膜活檢和手術治療。
(6)活體組織檢查:對診斷困難的病例,此種檢查,可以協助確診。如皮膚,唇粘膜,腎,肝,關節滑膜,血管,肌肉,骨,軟骨等。有時還要作免疫組化染色。
(7)同位素骨掃描:對鑒別骨瘤(原發或繼發性),骨髓瘤有很大幫助。
(8)超聲波檢查:對關節囊,軟骨,滑膜厚度,積液情況可以判斷。
5、風濕病常用檢查方法有哪些?
風濕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硬皮病、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白塞病等)、系統性血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炎、韋格氏肉芽腫、顯微鏡下血管炎、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過敏性紫癜、川崎病等)、骨與關節(強直性脊柱炎、Reiter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的病變,病因往往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臨床表現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肌肉疼痛、雷諾氏現象等,病情往往比較復雜。因此,在臨床診斷過程中,除了詳細了解病史,做些常規的檢查外,需要通過一些風濕病的專科檢查,如臨床免疫學檢查、骨與關節的影像學檢查、遺傳基因、病理活檢、關節鏡等,才可明確診斷。常用的專科檢查方法:1.臨床免疫學檢查包括抗核抗體譜、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補體、T淋巴細胞亞群等;2.骨與關節的音像學檢查包括關節MRI、血管MRI、關節CT檢查、血管造影、骨掃描等;3.遺傳方面:主要組織相容抗原MCH(HLA)如HLA-B27、HAL-DR4等;4.病理檢查:腎活檢(免疫組織化學)、皮膚狼瘡帶、唇腺活檢、血管活檢、淋巴結活檢等;5.關節鏡檢查;6.
6、求問懷疑風濕病要做哪些化驗項目?
風濕疾病疑似或確診患者來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往往會接受體格檢查和各種化驗。下面,我們就常見的一些化驗項目,來給大家做一個解釋。1、血尿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查:查看是否出現異常指標,幫助確診疾病及監測葯物不良反應。2、紅細胞沉降率(ESR):簡稱血沉,正常參考值: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血沉高,說明疾病還在活動期,越高越嚴重。血沉下降,表現葯物發揮了作用,疾病得到控制。3、C-反應蛋白(CRP):正常值≤10mg/L.CRP高,表示體內存在感染、創傷、炎症,疾病還處於活動期。4、抗鏈球菌溶血素「0」(ASO):正常值小於1:500,陽性則顯示可能患有風濕熱。5、類風濕因子(RF):RF常見於多種風濕疾病和急慢性炎症。因此,不能單憑RF陽性就認為自己是類風濕關節炎。但如果RF滴度高、多次測定陽性,那麼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較高。6、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PF)、抗RA-33/66抗體、抗Sa抗體: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患者陽性率高。7、抗核抗體(ANA):陽性常見於許多疾病。同時具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體征的,要高度懷疑是狼瘡。陰性幾乎可以肯定不是狼瘡。8、抗ds-DNA抗體:幾乎僅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滴度越高,顯示疾病活動度越高。9、抗Sm抗體:幾乎僅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但並非所有狼瘡患者都顯示陽性。10、抗SSA抗體、抗SSB抗體:對診斷乾燥綜合征有較大意義。11、HLA-B27:對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有較大意義。常見的影像學檢查包括:1、X線檢查:一般選擇症狀最嚴重的部位。如果局部症狀不典型,醫生會根據已確定的考慮方向,選擇疾病常見的發作部位拍片。如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選擇雙手和腕關節;強直性脊柱炎往往選擇骶髂關節和髖關節。一般每3個月或半年拍攝一次。2、CT檢查:解析度跟高,有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對病變情況反映更為全面、具體。3、磁共振成像和B超檢查:可對軟骨、滑膜、關節積液等關節內部病變清楚顯示,用於強直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的檢查。另外,關節腔穿刺和滑液檢查,以及關節鏡和滑膜檢查,在患者關節腔內積液嚴重或是不能確診的患者,考慮進行。因該類檢查對環境、醫療設備條件及醫生技術能力有教高的要求,建議選擇大醫院進行。
7、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8、風濕全套檢測的是什麼意思?
1、風濕因子:風濕因子的正常值為0-5。高出這個范圍則有患風濕病的可能。
2、血沉:血沉增快提醒有風濕活動存在,說明病情進展程度。
3、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陽性說明患者可能患有類風濕,但是不是診斷的確切依據,患者還須要結合其他檢察確診。
4、c-反應蛋白:c-反應蛋白正常值小於5ug/mg,是風濕病活動期的指標。
風濕的危害是相當大的,一旦確診,需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爭取盡早操控病情,早日恢復健康。不妨選擇我院,以脈絡學說為根據,總結出風濕類疾病「通、排、調、補、修、活」組方特色,「活血通絡、利水消腫、調劑氣機,補腎溫陽」,就是經過格外穴位,用格外中醫手法,配合特有的中葯配方制劑,將體內濕氣、冷氣逼出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