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現在臨床上大約分為五類:
1、治療的一線葯物是非甾體類的抗炎鎮痛葯:主要的作用是止疼、抗炎,但是這類葯物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本身的病情,沒有任何的逆轉作用,只是能幫助緩解臨床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2、傳統的抗風濕葯:能夠抑制免疫,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病情的進一步進展,臨床常用的葯物有來氟米特、柳氮磺比啶還有甲氨蝶呤等等,但是這一類的葯物往往具有胃腸道的刺激、肝腎損傷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需要在服用當中定期地到門診進行安全性指標的監測;
3、近年來新興發展起來的生物制劑:葯理作用選擇性比較高,但是價格偏貴一些,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還有身體狀況來進行選擇;
4、糖皮質激素:具有快速的抗炎作用,所以在臨床當中常常是在應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這類葯物,沒有起效之前配合上糖皮質激素,起到橋梁的作用,但是這類的葯物不能長期服用,也不能自己盲目的服用,糖皮質激素一定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5、植物類的葯物:是應用現代的理化方法,把植物葯當中的某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形成的葯物,臨床上常見的就是雷公藤多甙片、白芍總苷以及青藤鹼等,副作用相對要少一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原則,現在是希望患者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旦診斷了以後就盡早的應用一些改變病情的葯物,當然這些葯物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
2、非甾體類抗炎葯與糖皮質激素區別
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為抗風濕葯物廣泛用於臨床。它除了能改善風濕性疾病炎性症狀外,還適用於各種疼痛,如頭痛、肌痛、痛經、腱鞘炎以及癌性疼痛。
不同種類的非甾體類抗炎葯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終生成前列環素(PGIl)、前列腺素(PGEl,PGE2)和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有許多功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種組織動脈擴張;調節腎血流,使腎濾過率增加;促進鈉排泄,降低血壓;抑制胃酸分泌;使子宮肌纖維收縮,溶解黃體;舒張氣管平滑肌;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骨吸收;抑制甘油脂分解等。NSAIDs除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還可抑制炎症過程中緩激肽的釋放,改變淋巴細胞反應,減少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遷移和吞噬作用。也正因為NSAIDs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除了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外,還同時出現相應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胃腸道與腎臟兩方面。
用葯原則:
(1) 劑量個體化。
(2) 中、小劑量有退熱止痛作用,而大劑量有抗炎作用。
(3) 通常選用一種NSAIDs,在足量使用2-3周後無效,則更換另一種。
(4) 不推薦同時使用兩種NSAIDs,因為療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 在選用一系列NSAIDs後,如未出現有突出療效,可選用便宜和安全的葯物。
(6) 有2-3種胃腸道危險因素時,應加用預防潰瘍病的葯物。
(7) 具有一種腎臟危險因素時,選用合適的NSAIDs(如舒林酸),有兩種以上腎臟危險因素時,應避免使用NSAIDs。
(8) 用NSAIDs時,注意與其他葯物的相互作用,如b受體阻滯劑能降低NSAID葯效;應用抗凝劑時,避免同時服用阿司匹林;與洋地黃合用時,應注意防止洋地黃中毒。
(9) 必須明確NSAIDs雖常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葯物,能減輕臨床體征,但不能根治炎症,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病理機制無決定性影響,從而不能防止組織損傷、關節破壞和畸形。
===========================
非甾體類抗炎葯是與激素相對而言的,這一類葯物其化學結構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環,故而得名。它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葯物。對於一些風濕性疾病,如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及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選葯物。此類葯物種類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乙醯水楊酸(即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和奇諾力等。盡管這—類葯都是通過減少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但各種葯物之間還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具體用什麼,怎麼用,還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病人在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不少病人因害怕葯物的副反應而不能連續服葯,往往「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在症狀嚴重,疼痛不能忍受時才用葯,因而影響療效,病人產生「葯物有無療效」的疑問,應該指出的是:絕大部分非甾體類抗炎葯都是比較安全的,只要遵囑用葯,均可獲較好療效。
===================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糖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徵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側鏈以及糖皮質激素獨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質激素這個概念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徵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葯物,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葯物。
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根據其血漿半衰期分短、中、長效三類。血漿半衰期是指葯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其長短在多數情況下與血漿濃度無關,它反映葯物在體內的排泄、生物轉化及儲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葯物下降一半的時間。一般講血漿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關關系。短效激素包括:氫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強的松、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去炎松。長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葯。
3、類風濕為什麼會導致手無力,腫痛?
類風濕關節炎是常見的風濕性疾病,表現為全身多發性對稱性的關節腫痛,主要是以四肢小關節為主。目前該病尚不能除根,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防止病情進展。常用葯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葯,改變病情抗風濕葯,生物制劑。常用方案是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葉酸+非甾體類抗炎葯,若是經濟條件可以,聯合生物制劑治療
4、得了風濕病怎麼辦?
治療
治療方針
改善預後,保持關節、臟器的功能,緩解相關症狀,並通過非甾體消炎葯、糖皮質激素、抗風濕葯及生物制劑進行治療,部分患者需採取關節鏡手術治療。
對症治療
對發熱及關節痛的患者可輔以非甾體類抗炎葯,對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骨質疏鬆等患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葯物治療
1、非甾體抗炎葯:口服萘普生或塞來昔布等葯物,能夠有效的緩解疼痛,起到抗炎、解熱、陣痛的作用。 2、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迅速緩解症狀,比較常用的有潑尼松、甲潑尼龍。 3、抗風濕葯:改善病情,延緩疾病進展,可選用柳氮磺砒啶口服。 4、生物制劑:生物制劑對於治療風濕性疾病也有著比較好的效果。這類制劑能夠有效的緩解風濕性疾病出現的發燒、頭痛等症狀。通過細胞生物學的原理合成的帶有免疫原性的葯物,對緩解風濕疾病有著很強的效果。例如注射TNF-a抗體。
手術治療
可進行關節置換或滑膜切除等手術治療。 人工關節置換術適應症:人工關節置換術用於治療終末期的關節疾患。 1、嚴重的骨性關節炎。 2、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先天性發育畸形導致的關節炎或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Paget病,以及骨關節的腫瘤等。 3、出現以上疾病的患者尚需符合以下標准才適宜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1)關節面骨和軟骨破壞的影像學改變; (2)有中度到重度持續性疼痛; (3)經過至少半年的保守治療,功能和疼痛無法改善。保守治療至少應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及其他類型的止疼葯物、理療、助行裝置(手杖、拐杖等)以及有意識的減少關節負荷的生活、工作習慣的改變; (4)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有良好的依從性。 4、年齡已非人工關節置換的決定性因素。最初,受限於早期的人工關節假體設計及材料磨損性能的限制,以及手術技術尚不成熟,一度認為人工關節置換只適用於65歲以上人群。但隨著更多的新型耐磨材料在人工關節中廣泛應用,手術技術特別是翻修技術的大幅度提高,各種翻修假體設計日趨完善,而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齡人群和年輕人因為嚴重的關節疾病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
其他治療
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血漿免疫吸附等有一定療效。
根治性
一般情況可改善症狀,延緩疾病進程,大多不能完全根治。
日常護理
1、居住的房屋應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避免鏈球菌的傳播。 2、洗漱宜用溫水,晚間洗腳,熱水應能浸及踝關節以上,時間在 15 分鍾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 3、要按季節和天氣的變化來增減衣服。 4、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5、關節炎要吃什麼葯最好
1.抗風濕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
(1)水楊酸制劑 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葯物,療效確切。以阿司匹林為首選葯物,用葯後可解熱、減輕炎症,使關節症狀好轉,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症。(2)腎上腺皮質激素 皮質激素不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必要葯物。只有在關節炎患者伴有心臟炎的證據,且水楊酸制劑效果不佳時,才考慮使用。
2.抗鏈球菌感染
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首選葯物為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乙醯螺旋黴素。
3.中醫葯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疇,急性期宜祛風清熱化濕,慢性期宜祛風散寒化濕,能對症狀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