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氯喹用於 ?
是用來治瘧疾的,說明書如下:
【 摘 要 】氯喹屬於葯品說明書欄目,主要講述了磷酸氯喹啉 ,磷酸氯喹,氯喹【適應症】 本品主要用於治療瘧疾急性發作,控制瘧疾症狀。也不能作瘧疾的預防和阻斷傳播。對惡性瘧疾有根治效果,但近年來發現有某些瘧疾對本品產生抗葯性,使療效降低,因而需改用其他抗瘧葯或採用聯合用葯。還可用於治療肝阿米巴病、華支睾吸蟲病、肺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等。。本文重點關注氯喹 治療 瘧疾 合用 等內容,您可以在本頁對氯喹進行討論
【關鍵字】葯品說明書;氯喹;治療;瘧疾;合用;氯喹
【 全 文 】
【別名】磷酸氯化喹啉;磷酸氯喹啉 ,磷酸氯喹,氯喹
【適應症】
本品主要用於治療瘧疾急性發作,控制瘧疾症狀。不能阻止復發,但因作用較持久,故能使復發推遲。也不能作瘧疾的預防和阻斷傳播。對惡性瘧疾有根治效果,但近年來發現有某些瘧疾對本品產生抗葯性,使療效降低,因而需改用其他抗瘧葯或採用聯合用葯。還可用於治療肝阿米巴病、華支睾吸蟲病、肺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等。另可用於治療光敏性疾患,如日盼紅斑症。
【用量用法】
1.治療瘧疾:口服先服1g,8小時後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全療程3日。如與伯氨喹合用,只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兒首次每千克體重16mg(高熱期酌情減量,分次服),6~8小時後及第2~3日每千克體重各服8mg。肌內注射:每次每千克體重2~3mg,1日1次。靜脈滴註:臨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等滲鹽水500ml稀釋後緩慢滴注,每次每千克體重2~3mg。 2.抑制性預防瘧疾:每周服1次,每次0.5g即可。小兒每周每千克體重8mg。 3.抗阿米巴肝炎或肝膿腫:第1、2日,每次服0.5g,每日2次,連用12~19日。 4.治療結締組織病:對盤形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劑量每次0.25g,1日1~2次,經2~3周後,如症狀得到控制,改為1日2~3次,每次量不宜超過0.25g,長期維持。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用皮質激素治療症狀緩解後,可加用氯喹以減少皮質激素用量。
【注意事項】
1.服葯後可有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還可出現皮膚瘙癢、紫癜、脫毛、毛發變白、濕疹和剝脫性皮炎、牛皮癬;頭重、頭痛、頭昏、耳鳴、眩暈、倦怠、睡眠障礙、精神錯亂、視野縮小、角膜及視網膜變性等症狀。 2.有時可有白細胞減少,如減至4000以下應停葯。 3.本品無收縮子宮作用,但可能使胎兒耳聾、腦積水、四肢缺陷,故孕婦忌用。 4.對少數病人,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致阿斯綜合征,值得重視。若不及時搶救,可能導致死亡。 5.長期使用可產生抗葯性(多見於惡性瘧)。如用量不足,惡性瘧常在2~4周內復燃,且易引起抗葯性。 6.本品對角膜和視網膜有損害,故在長期服用本品治療以前,應先作眼部詳細檢查,排除原有病變,60歲以上病人宜勤檢查,以防視力功能損害。長期維持劑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為宜,療程不超過1年。 7.與伯氨喹合用時,部分病人可產生嚴重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如改為序貫服用,效不減而不良反應降低。 8.與氯丙嗪等對肝有損害的葯物合用,可加重肝臟負擔;與保泰松合用易引起過敏性皮炎;與氯化銨合用可加速排泄而降低血葯濃度;必須注意
【規格】 片劑:每片含磷酸氯喹0.25g(鹽基0.15g)。 注射液:每支129mg(鹽基0.15g)(2ml),250mg/2ml(鹽基155mg)
2、如何治療風濕病
風濕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應,可致成各種組織和器官損傷,嚴重影響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損害。此外,大多數風濕性疾病都有關節症狀;每個病人,同一種疾病,不同病程都有其特殊性。應該仔細評價,以制訂出其個人的治療計劃。治療目標應包括緩解症狀,改善病情,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盡可能延續患者的生命。由於大部分風濕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根治,因此要爭取病人的合作,長期堅持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葯物,理療,休息及鍛練,矯形及手術。要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療。
以下僅就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葯物進行討論。
葯物治療
治療風濕性疾病的葯物可分為如下幾類:
1. 非甾類抗炎葯(NSAIDs):此類葯物的作用,主要為解熱,消炎和鎮痛,而達到減輕炎症反應和目的。最早為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至今仍為治療急性風濕熱及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葯物。後來生產出各種水楊酸類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種葯物的葯代動力學及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質激素,因為這類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有較強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應帶來的各種症狀,如發熱,關節腫脹和疼痛。所以對各種風濕性疾病,常被用為第一線葯物。臨床上應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長效等制劑。用法有口服,肌肉或關節腔內注射,靜脈注射,可根據病種,病情作不同的選擇。但由於其並非根治葯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感染,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糖尿病,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精神異常等;且如停葯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象,故應注意根據病種和病情,調節使用葯物的種類和劑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則上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物(DMARDs)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葯物。此類葯物包括許多種類結構不同,作用各異的葯物。它們的共性是起效比較慢,有一定蓄積作用,故停葯後,作用消失也較慢,仍可維持一段時間。它們並無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過不同的機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製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關節腫脹,疼痛,僵直和減輕系統性症狀,降低急性期反應蛋白,血沉。如使用時間較長,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標,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類的葯物包括有抗瘧葯-氯喹、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環磷醯氨,青黴胺,金制劑,環孢素A及來氟米特。
以上各種葯物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應注意適應症的選擇。
4. 其它:其它治療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雲克等。
(1) 雲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膠原酶的活性,防止軟骨分解和破壞,抑制破骨細胞。可消炎,鎮痛。
(2) 雷公藤總甙:抑制T、B細胞增殖,抑制T-細胞產生IL-2及B-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產生。有較強的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
其他措施
風濕病患者,除葯物治療外,對血中有很多循環免疫復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選用免疫吸附及血漿清除療法;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滯度,疏通微循環,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手術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術,晚期可作關節置換術,或肌腱修復或轉移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3、羥氯喹是用來治療什麼疾病的?
羥氯喹為4-氨基喹啉衍生物類抗瘧葯,主要適用於瘧疾、過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世衛組織也曾經用羥氯喹進行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
上世紀40年代,氯喹開始用於治療瘧疾,到了60年代出現耐葯,幸好有屠呦呦的青蒿素出現,才將瘧疾控制。後來氯喹的「弟弟」羥氯喹誕生,因其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目前主要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比如說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等。
根據指南,羥氯喹是的狼瘡的基礎治療葯物,但因為狼瘡治療有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所以羥氯喹並不太受重視。但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等沒有其他更好的葯物,所以羥氯喹發揮著很好的治療作用。
(3)氯喹治風濕病擴展資料
世衛組織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出於安全考慮,世衛組織正在暫停使用羥基氯喹治療新冠病毒疾病患者的試驗,以審查其益處和有害影響。
報道稱,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0多名醫護人員參加了兩種抗瘧葯——羥氯喹和氯喹的國際「團結」臨床試驗,以檢查它們對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首批測試已在英國的布賴頓和牛津開始。
譚德塞稱:「執行小組已經在『團結試驗』中暫停使用羥氯喹,同時數據安全監測委員會正在對安全數據進行評估。」
4、有什麼治風濕的偏方推薦的?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往留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一)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復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葯"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
具體做法如下: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3)注意飲食宜忌。
(三)姿態護理(亦稱體位護理)
風濕病人的姿勢動態異常,往往會影響病人今後的活動功能和今後的生活與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是時時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利於今後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
風濕病患者由於肢體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況,常常採取種種不正確的姿態和體位,以圖減輕疼痛。因此在護理時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態均須注意,及時糾正,防止遺害終生。
護理時還要注意生理姿態的保持。如為預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髖、膝關節發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時應盡量挺胸、收腹和兩手叉腰,避免懶散鬆弛的駝背姿態,床鋪不可太軟,以木板床為佳,睡眠時忌用高枕,卧姿採取以俯卧姿勢為佳等。
(四)功能鍛煉護理
1、有病時的功能鍛煉與無病時的體育鍛煉要求不能一律。
對於風濕病人,鍛煉是為了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能,但鍛煉的要求與方法應根據體質、年齡、性別不同而各異,如風濕病人在急性發作期全身症狀明顯或關節嚴重腫脹,此時應卧床休息,嚴重者可休息1-2個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關節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緩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鍛煉,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病情穩定後,可開始下床活動,慢步行下床活動,緩步行走.
關節腫痛消除後,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或兩者結合進行,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亦可藉助於各種簡單的工具與器械,如手捏核桃、彈力健身圈鍛煉手指功能;兩手握轉環練習旋轉功能鍛煉手腕功能;腳步踏自行車鍛煉關節;滾圓木、踏空縫紉機以鍛煉踝關節;滑輪拉繩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2、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
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
(五)輔助治療護理
風濕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頑固性疾病,有時單純服葯治療,效果尚不夠滿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濕病的專家主張要用綜合療法,即用各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與葯物療法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輔助療法主要有:傳導熱療法,礦泉療法,運動療法,敷貼療法,熱熨療法,外搽療法,薰蒸療法,葯液穴位注射,針灸、推拿、按摩療法及激光、微波電療法等。
(六)並發症的護理
風濕病患者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常易合並其它病症,尤其是在氣候突變或梅雨季節及台風、暴雨、嚴冬、酷暑時,更易感受風寒、濕邪及中暑等,對此應予以重視。對於合並肺炎、心衰、高燒不退等嚴重並發症時應早上醫院對證治療。
5、治風濕病有哪些葯物
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上百種疾病,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等。風濕病的治療要根據不同的診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大體來說,有三類葯物,1、非甾體類抗炎葯,比較常用的是依託考昔、扶他林、英太青等,主要用於緩解關節疼痛。2、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主要是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他克莫司、環孢素等。3、生物制劑,目前比較常用的是益賽普,雅美羅,強克,類克等等。
6、硫酸羥氯喹與氯喹在治療類風濕病上哪個副作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