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典型性類風濕

典型性類風濕

發布時間:2020-12-31 18:58:56

1、雷諾現象是什麼

雷諾現象又稱間歇性手指皮色改變、肢端動脈痙攣現象、繼發性肢端動脈痙攣現象,指在寒冷刺激、情緒激動、長期使用震顫性工具,以及多種疾病影響下,誘發的血管神經功能紊亂;

導致知肢端動脈陣發性痙攣、血流暫時減少或中斷道,隨後擴張充血的特徵性病變,伴疼痛和感覺異常為特徵。

呈現四肢末端皮膚顏色間歇性蒼白、發紺和潮紅的變化。多見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約1:10;多在20~30歲發病,極少超過40歲。


(1)典型性類風濕擴展資料:

雷諾現象典型發作時指(趾)端呈現典型的三個時期表現:

1、蒼白,初起小動脈陣發性痙攣、指或趾端局部缺血導致,發作時局部溫回度降低或有麻木、僵硬感,若運動神經受影響還可引起運動障礙及多汗。

2、發紺,數分鍾後細小動脈痙攣解除,毛細血管擴張被動充血而出現紫紺色。

3、潮紅,最答後小動脈重新擴張,循環重新恢復而出現反應性充血潮紅腫脹。嚴重者由於血管痙攣時間長,可出現指甲營養改變,指端變細、彈性差。

2、齲壞不治會加重嗎?

齲齒是copy最常見的牙科疾病之一,一旦發現口腔內出現牙齒變色,有牙洞就應該到口腔科治療。最常見的治療過程是先去除牙齒上的齲壞組織,然後採用樹脂材料修復牙齒缺損,這種治療方式一般一次就可以完成,費用也比較低。如果,齲齒長期不治療,齲壞就會逐漸向深入發展,一旦影響到牙髓會造成牙髓炎症,牙髓發炎後牙髓腔內的壓力急劇增加,難以通過齲齒的小洞向外釋放。因此,會造成劇烈的疼痛,這時需要做牙髓治療。不僅牙髓沒有辦法保留,而且要就診3-4次,所花費的費用也比較高。

3、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症狀是手指疼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就是關節疼痛

4、不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型和表現有哪些?

(1)發熱型類風濕

①長期高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本症的臨床特點是長期發熱,皮疹,關節炎,肝脾和淋巴結腫大,血沉增快,白細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不消失,血中無細菌生長,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激素治療有效。

發熱前可有感冒、咽炎、扁桃體炎、肺炎、外傷、寒冷等誘發因素。

發熱多半在38℃~ 40℃以上,常為不規則持續性間歇熱。一般於每日午後開始發熱,至傍晚或半夜熱退。有的患者從午夜或早晨開始發熱,黎明或早飯後降至正常。發熱可持續數周、數月、甚至十多年,有的從兒童期開始發熱,至成人時仍發熱。當發熱患者發展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腫痛出現之後,體溫轉為持續性低熱,發熱間期延長或迅速降至正常,即所謂「關節一腫,發熱到頭」。

②長期低熱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這種患者的症狀極不典型,往往被誤診為結核或風濕熱,但經過密切觀察,還是能夠確診的。

患者體溫長期在37.2℃~ 38℃之間,很少超過38℃。低熱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低熱期間全身症狀雖不重但較多,且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前驅期表現,如明顯乏力、易累、倦怠、多汗(尤其是額部、口鼻周圍、鼻尖和手足掌部),全身肌肉和多關節遊走性疼痛或不定位的肢體酸痛不適,肢體發涼、麻木及蟻走感等等。這些表現當天氣變化、陰雨天、寒冷尤其感冒時加重。於低熱和以上全身症狀出現數周或數月之後,出現關節(雙手多見)或全身僵硬現象,以晨起或睡醒後顯著,活動後消失。通常經數月至1 ~ 2 年低熱與上述前驅期表現之後,出現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之後,低熱消失或因關節腫痛突出而退居次位。

(2)單關節炎

單關節型類風濕常從髖、膝、踝單關節開始發病,以後病變始終在某一個關節上,反復腫痛,緩解與加重緩慢交替進行,且常伴有其他關節疼痛(但不腫),病程可持續一年至數年,最終伴發骨關節病,可留有輕度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如能早期正確診斷和治療,多半能夠治癒,預後良好。只有少數發展為多關節炎,而病程經過轉為慢性。此型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3)少關節炎

此型類風濕的關節炎症多半固定在2 ~ 3 個關節上,常見的發病關節為腕、踝、膝、跖、髖。關節症狀較輕,發展較緩慢,有較長時間的緩解期,有半數伴有虹膜睫狀體炎。經積極治療後可完全控制或治癒,可留有關節粗大、微痛或僵硬、強直。部分患者經數周數月後復發,轉為亞急性和慢性。但一年內發病關節不超過四個且未伴有虹膜睫狀體炎者,預後良好。此型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4)「乾性」關節炎

所謂「乾性」關節炎,即臨床上以關節僵硬、攣縮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脹不明顯或無腫脹,劇烈疼痛或反而無痛,但關節破壞及增生發展得很快,數月至1 ~ 2 年內即可使關節毀損變形,發展成殘廢。此型的類風濕病變可能是首先在骨組織內發生肉芽腫而後波及關節,才致關節的病變,而關節腔內的滲出液很少。

(5)內臟型類風濕

內臟型類風濕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炎症活動度高,多數伴發類風濕皮下結節、白細胞增多、血沉持續增快、嚴重貧血、類風濕因子陽性且滴度很高,以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同時伴有一個或幾個內臟受累的表現。其特點是當內臟症狀突出時,關節腫痛的表現一般是中等的,有時較輕微或退居次要地位。

①心臟病。有人統計類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發病率為14.5%。

有些患者的心臟病極輕,臨床無症狀,故屍檢結果發病率更高,約38.8%。由此看來類風濕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比人們的印象要高得多。

類風濕性心臟病表現為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內膜炎。值得慶幸的是病變很輕,一般無臨床症狀,只有當類風濕病變高度活動時,才出現一些心臟症狀,且不發生心力衰竭,心臟病經治療後很快消失。

②血管炎。是類風濕內臟型中最嚴重的一種,被稱為壞死性動脈炎、惡性類風濕。血管的炎症和血管的閉塞性病變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性改變。臨床上分為兩型:一型是四肢末端的血管炎,表現為指、趾的壞死,甲床瘀斑;另一型為累及內臟多器官的全身性血管炎,臨床病情急,表現為不對稱性多神經炎、發熱、白細胞增多、肢體壞死、各種內臟損害等,預後不良。

③肺損害。可發生慢性間質性肺炎,表現為長期不明原因的咳嗽、咯痰、發熱、呼吸困難、胸痛、肺部、羅音、發展為肺氣腫,形成肺纖維化。在類風濕活動期,胸膜發生滲出性炎症,可出現胸水,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激素治療顯著,多在一周內消退。

5、甲狀腺功能減退能治好嗎?

現在的醫學這么發達,連艾滋都有希望了,不要擔心。給你幾個注意事項:
一:營養與飲食療法
●營養豐富
飲食宜營養豐富,進食高熱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糖蜜、蛋黃、香芹,杏果、棗椰果、乾梅、魚、雞肉、生乳、乳酪等都是有益的食品。
●避免十字花科的蘸菜
下列食物需節制用量:十字花科的蔬菜,例如,蕪菁、甘藍菜、綠花椰菜、芥末葉、菠菜、甘藍萊芽、桃、梨。如果症狀嚴重,則應全面禁止上述食物,因為它們可能進一步地壓甲狀腺功能。同時避免加工及精製食品,包括白麵粉及糖。
●僅喝蒸餾水
避免氟化物(包括牙膏內所含的氟)及氯(見於飲用水中)。氟、氯及碘有類似的化學性,因此氟及氯容易堵住甲狀腺-卜碘的受體,使含碘的荷爾蒙製造減少,最終導致甲狀腺機能不足。
●補充營養素

酪胺酸
用量50毫克,每天2次,空腹時與少量的維生素b6合用。

海帶片
每天10片。含碘,這是甲狀腺荷爾蒙的基本物質。

生的甲狀腺萃取物
依照醫生指示服用。合成的甲狀腺荷爾蒙通常效果不大。請見下卷的生物素療法。

維生素b群包括核黃素(b2)、bl:含片
用量分別為100毫克、50毫克及15毫克,與正餐服用,每天2次。bl2空腹服用。改善細胞的氧和作用及體力。
⑤啤酒酵母
依照產品標示。富含各種基本營養素。
⑥不飽和脂肪酸
依照產品指示。幫助甲狀腺功能正常。

維生素a加b-胡蘿卜素
每天15000iu。

維生素c
用量100毫克,每天4次。勿使用極高劑量,如此可能影響甲狀腺素的製造。

維生素e
每天400iu。勿超過此用量。


每天50毫克。增強免疫力。
●保健葯膳
①紫菜蘿卜湯
紫菜50克,陳皮10克,蘿卜
250克切碎,每天煮湯服用。有化痰、軟堅、消癭、散結之功。

海藻茶
海帶、海藻、紫菜、龍須萊各30克,煎湯代茶飲用。補碘。
⑩牡蠣海帶湯
蚝豉(牡蠣肉)100克,海帶50克,加水和調料共煮。每天分2次服食。蚝豉補虛壯陽,海帶補碘。
⑩醋泡海帶
海帶120克,醋1000毫升,香櫞皮9克。將海帶、香櫞皮浸泡於醋中,7日後即可。吃海帶。每日6克-9克,連服10—15日。功效理氣解郁,消癭。適用於單純性甲狀腺腫所致的肝鬱氣滯,心情不暢,脅痛腹脹,或月經前乳房、小腹脹痛等症。
⑩涼拌海蜇頭
海蜇頭250克,醬油、香油、醋、薑末、蔥花、味精各適量。將海蜇頭粗洗
1遍,冷水浸泡4-6小時,撈出,洗凈,濾干,切小塊,盛碗,加醬油、香油、醋、薑末、蔥花、味精拌勻。佐餐食。
功效化痰利水,軟堅散結,降壓。適用於缺碘性甲狀腺腫大及慢性淋巴結炎等症。亦是高血壓病人較好的療養食品。
●天然葯草
可使用月桂果、北美升麻、金印草。
●注意
避免使用硫化劑及抗組織胺,除非是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在治療期間,患者如出現心悸、心動過速、氣喘、失眠、熱感、眩暈、惡心等,應減少或暫停用葯。
甲狀腺片作用迅速,可能引起心絞痛,應慎用。
●危險訊號
如果出現下列症狀,請速就醫:
*,倦怠,反應遲鈍。
*心率減慢。
*對寒冷的敏感性增加。
*手刺痛麻木。
*甲狀腺增大。
*感覺冷,昏昏欲睡,倦怠,可能出現粘液水腫性昏迷,這是突然出現的危險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並發症,可引起意識喪失和死亡。
二:葯物治療:1.甲狀腺片;2.左甲狀腺素鈉片

6、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症狀是手指疼嗎?

不是的。
一,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1.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病。
2.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20~4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我國人群的總發病率約為0.5%。
3.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感染及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4.類風濕關節炎常見於手指、膝、髖、肘等部位的關節,並左右對稱分布。主要表現有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畸形、活動困難等。
5.本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因而採用綜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6.類風濕關節炎直接影響關節的功能,從而影響正常工作和活動。病情嚴重時,還會引起血管炎、類風濕結節、肺炎、腎炎、心包炎等並發症。
7.類風濕關節炎雖然很難根治,但是只要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大多數人經過治療後都可以有效緩解症狀,延緩病情發展。
二,怎麼知道得了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起病比較緩慢,常在雙手、手腕、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等部位逐漸出現遊走性疼痛、晨僵、關節畸形、活動受限的症狀。
關節症狀。清晨醒來關節部位有發緊和僵硬感,關節有疼痛和壓痛,關節腫脹,關節畸形,活動困難。
關節外症狀。發熱,疲乏無力,食慾下降,體重減輕。
醫生是怎麼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
現多採用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頒布的類風濕關節炎的修訂診斷標准。具備以下七項中的四項標准即可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1.晨僵至少1小時,病程超過6周。
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超過6周。
3.腕、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腫超過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超過6周。
5.皮下小結。
6.手部X線片改變。
7.類風濕因子陽性。

7、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開始往往是關節局部比較輕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緩解與復發,逐漸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慾減退、發熱、貧血、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

(1)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①晨僵現象與關節僵硬。所有類風濕患者都有這種表現,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其特點是於早晨或睡醒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即覺緩解或消失。晨僵現象表明類風濕病變在活動,晨僵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病變嚴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為三度:輕度晨僵,起床活動1 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中度晨僵,起床後活動1 ~ 6 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重度晨僵,起床後6 小時以上,晨僵緩解或消失,或終日晨僵。

②關節腫脹或疼痛。這也是幾乎所有類風濕患者的必備症狀。

絕大多數患者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腫脹是由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症狀之一。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由於劇疼,當別人伸手去觸摸他的關節時,患者就用手擋起來保護或回縮。若讓其主動活動關節,有時還可勉強地伸屈。

臨床上要注意有無自發痛與活動痛。自發痛即關節不活動時或在安靜自然位置狀態下也痛,有時甚至從睡眠中疼醒,這表明病變發展較快或急,且較嚴重;活動痛即當活動關節時才覺疼痛,這表明關節炎症比較輕或趨於緩解。

類風濕關節痛的特點是活動後減輕,休息後剛開始活動時又加重,如久坐後站立起步和行走則困難,患者常「坐下起不來,起來坐不下;手指與肘屈曲過久以後,剛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這些現象經活動片刻後即減輕,逐漸活動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關節晨僵和腫痛嚴重時,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關節痛在早晨、夜裡和陰天下雨、寒冷、受凍尤其是感冒時加重。

檢查時可見關節腫脹,局部多半不紅,呈皮膚本色;也有發紅或微紫的,這多見於小兒的足拇或手指關節腫脹時。關節觸之發熱,觸疼或明顯壓疼。關節積液時有明顯的波動感,尤以膝關節明顯。

關節腫脹在四肢小關節最易檢查出來,而肩髖關節腫脹卻不易查出。

③受累關節。類風濕病可累及人體全身187 個滑液關節的任何一個,包括構成關節的滑膜、軟骨、骨及肌腱韌帶、滑囊、肌膜都可受到侵犯。常見受累發病的關節是指趾、拇、踝、腕、肘、膝、髖、顳頜、胸肋、頸和肩。有人統計,約有30%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指關節;26%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膝關節;10% 的患者首起發病的是腕關節。類風濕起病時多為1 ~ 3 個關節,以後受累關節的數目絕大多數患者為4 ~ 10 個以上關節。據記載,類風濕極少侵犯遠端指、趾關節。

④關節炎轉移。即關節炎從一個關節發展到另一個關節,有以下三個特點。

遊走性:早期關節疼痛(無腫脹)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遊走間隔期比較短,多半在1 ~ 3 天,很少超過1 周。一旦關節出現腫脹後,則腫脹在這個關節上持續的時間較長,首先發病後的第一個關節腫脹多半持續3 個月至一年以上,這一點是區別其他關節炎的重要特徵。第一個關節腫脹發病後,多半經1 ~ 3 個月才能轉移到另一個或另一對關節,即關節腫脹的遊走間隔期在1 個月以上,這是區別於其他關節炎的另一重要特點。此後,關節腫痛像「接力賽」一樣,這個腫痛還未消失,另一個或幾個關節又開始發生腫痛。

對稱性:關節炎的遊走(轉移)經常是對稱性的,除早期遊走性疼痛之外,關節痛很少是非對稱的。單關節炎少見。

相互制約現象:第一個關節腫脹轉移到另一個關節之後,該(第一個)關節的腫痛較快(1 ~ 3 天)減輕,數周至數月後可全消退,而新發病的關節腫痛漸趨嚴重。

⑤關節摩擦音。類風濕的關節炎症期,運動關節時檢查者的手常可感到細小的捻發音或有握雪感,以肘、膝關節為典型,此表明關節存在炎症。有的關節炎症消退後,活動關節可以聽到或觸到嘎嗒聲響,這在指和膝關節、髖關節最明顯,可能是類風濕伴有骨質增生所致。

⑥關節功能與活動受限。在早期,關節發生腫脹時,多數患者因劇痛不敢活動,關節功能受到限制,一般來說關節活動受限的程度與炎症程度相一致。晚期關節活動受限,主要由於關節強直和各種畸形所致。關節強直和畸形的程度與是否得到及時正確的醫療指導、是否注意功能鍛煉、病情進展的快慢等因素有關。關節功能嚴重障礙時,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或卧床不起,患者翻身、起床、穿衣、結解紐扣、梳頭、刷牙、拿碗拿筷、吃飯、洗衣、彎腰、行走都發生困難。

常見的畸形有「類風濕手」「類風濕足」等。類風濕手的畸形特徵如下。

鵝頸畸形:掌指關節屈曲,近端指關節過伸和遠端指關節屈曲,從側面看手指的形狀很像鵝的頸部。

扣眼畸形:近端指關節屈曲,遠端指關節過伸,手呈扣眼狀。

鰭形手:初起僅見掌指關節與近端指關節梭形腫脹,以後逐漸向尺側偏斜,形如魚鰭,嚴重者可向腕關節發展。類風濕足的畸形特徵為跖趾關節半脫位及拇趾關節外翻,以及向腓側偏移和跖趾關節偏向跖側,可引起嚴重的疼痛及步行困難。

(2)關節周圍病變

①類風濕皮下結節。多見於類風濕高度活動,血沉持續增快和類風濕因子陽性時,是確定類風濕與判斷病變活動的標准之一。類風濕皮下結節的發病率為5% ~ 25%,其大小約為0.2cm ~ 3cm,猶如扁豆、花生米、胡桃,呈圓形或卵圓形,通常如骨樣堅硬,無痛,可活動。其數目一至數十個不等,多見於關節周圍,尤其是肘關節鷹嘴處、腕關節、指關節伸側。另外,全身的結締組織均可出現。

②關節附近肌肉萎縮及肌無力。關節附近的肌肉萎縮和肌無力出現的速度較快,有的於10 ~ 12 天即可發生,數周後多半是明顯的,並以伸肌萎縮為著。肌萎縮常伴有疼痛、灼熱感、僵硬、無力、知覺過敏或減退、肌肉緊張或壓痛。肌無力常表現為握力減退,兩下肢行走不能持久、發軟或膝有突然跪倒現象。因此,臨床上將雙手握力和步行時間作為治療效果的指標。在肌萎縮的基礎上,會發生肌硬化和攣縮。由於肌萎縮、攣縮和關節脫位,致使指、趾或四肢關節向外側偏位。

③骨受累。類風濕患者可發生股骨頭和其他部位的骨無菌(缺血)性壞死,嚴重時可導致殘廢。類風濕嚴重的骨質疏鬆,常引起骨痛、關節活動受限、自發性骨折

8、橄欖油主要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1、促進血液循環

橄欖油能防止動脈硬化以及動脈硬化並發症、高血壓、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出血。

在阿爾特米斯·西莫普勒斯博士所著的《歐咪伽健康。簡單易行的長壽計劃》一書中提到食用油中ω-6脂肪酸會使動脈收縮,從而迫使心臟超負荷工作,造成高血壓。而橄欖油中的ω-3脂肪酸能增加氧化氮這種重要的化學物質的量,可以鬆弛你的動脈,從而防止因高血壓造成的動脈損傷。

另外ω-3脂肪酸還可以從兩個方面防止血塊的形成。首先,它能降低血小板的黏稠度,讓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不易纏繞在一起;其次,ω-3脂肪酸能降低纖維蛋白原的量,也就大大減少了血栓形成的機率。

2、改善消化系統功能

橄欖油中含有比任何植物油都要高的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維生素A、D、E、F、K和胡蘿卜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及抗氧化物等多種成分,並且不含膽固醇,因而人體消化吸收率極高。它有減少胃酸、阻止發生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的功能;

並可刺激膽汁分泌,激化胰酶的活力,使油脂降解,被腸黏膜吸收,以減少膽囊炎和膽結石的發生。還有潤腸功能,長期食用可以有效緩解便秘。

3、保護皮膚

橄欖油富含與皮膚親和力極佳的角鯊烯和人體必需脂肪酸,吸收迅速,有效保持皮膚彈性和潤澤;

橄欖油中所含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K、A、D等及酚類抗氧化物質,能消除面部皺紋,防止肌膚衰老,有護膚護發和防治手足皴裂等功效,是可以「吃」的美容護膚品,另外用橄欖油塗抹皮膚能抗擊紫外線防止皮膚癌。

4、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

橄欖油能提高生物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這是因為橄欖油中含有80%以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和ω-3脂肪酸,而ω-3脂肪酸中的DHA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當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擁有的雙鍵數量越多,其活動性就越強。而有著6個雙鍵的DHA是最不飽和脂肪酸,因此也就讓細胞膜最具活動性。

活動性強的細胞膜胰島素受體的數量多,對胰島素也就越敏感。當人體攝入適當比例的脂肪酸時,新陳代謝就更為正常,而發生肥胖、糖尿病的幾率就會降低。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健康人食用橄欖油後,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所以目前橄欖油已成為預防和控製糖尿病的最好食用油。

5、對骨骼系統的益處

橄欖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和 ω-3 脂肪酸有助於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如鈣、磷、鋅等,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另外ω-3脂肪酸有助於保持骨密度,減少因自由基(高活性分子)造成的骨骼疏鬆。

(8)典型性類風濕擴展資料

橄欖油的挑選方法

1、看品名和分類。橄欖油的名稱按其等級由高至低可分為特級原生橄欖油(或特級初榨橄欖油)、原生橄欖油(或初榨橄欖油)、普通原生橄欖油(或普通初榨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等。果渣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稱作橄欖油。

2、看加工工藝。相比較精練法而言,冷榨法也就是將油橄欖果通過物理機械直接壓榨出,更天然純正,營養沒有受到任何破壞。按照中國新的食用油管理辦法,加工方法必須在標簽上註明。

3、看產地。產地對於價格和質量的影響很大。目前,橄欖油主產國中,西班牙的產量佔世界總量的1/3,義大利1/4,希臘1/5,其它產油國包括土爾其,敘利亞,葡萄牙,法國,埃及等。

4、看瓶裝地。目前,中國市場銷售的絕大多數橄欖油依賴進口。進口的橄欖油主要有原裝和分裝兩種。

5、看包裝。由於橄欖油對光敏感,光照如果持續或強烈,橄欖油易被氧化,建議購買橄欖油時選擇深色玻璃瓶包裝,或不易透光的器皿包裝。橄欖油的國際標准包裝為:250毫升,500毫升,750毫升,1升,3升,5升等。

6、看證書。中國合法進口的橄欖油應該有一系列的出口國官方證書,品質證明文件和中國官方證書和品質證明文件等,其中包括進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出口國官方檢驗報告,出口國實驗室報告,國外廠商的質量認證證書,衛生證書,品質證書,中國實驗室檢驗報告及衛生證書等。

7、品嘗。不好的橄欖油有以下特點:油體混,顏色淺,有陳腐味,霉潮味,泥腥味,酒酸味,金屬味,哈喇味等異味。

9、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症狀有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還蠻多的

與典型性類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