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是以葯物治療為主,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治療葯物包括以下幾種:1.抗生素,主要是治療鏈球菌感染。因為風濕性關節炎多是在鏈球菌感染之後出現,所以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關節炎不可缺少的措施。首選的抗生素是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以換用其他的抗生素。2.抗炎止痛類葯物,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葯物,可以解熱、抗炎、止痛,使關節症狀好轉,血沉、C反應蛋白下降,但是不能夠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2、誰有治療頸椎病 肩周炎 骨質增生 風濕性關節炎 腰椎間盤突出 的根治方法
我有一種根治肩周炎的方法,屬於畲族方子,純中葯,幾天就能見效。我在認真回答你的問題,請採納!
3、風濕性脊椎炎的症狀是什麼?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4、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消腫
酒,素有"百葯之長"之稱,將中葯與酒"溶"於一體的葯酒,不僅配製方便、葯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葯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因為人體對酒的吸收較快,葯物之性(葯力)通過酒的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周流全身,能較快地發揮治療作用。 仙壹葯酒是一種功能特別的系列葯酒.不含任何激素.無毒副作用,對臟器無損害,對類風濕疾病有特效.經數千例患者使用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主要成分: 黃精`烏梢蛇`蝮蛇`木瓜`郁李仁`沙棘`桑椹大黃藤、絞股藍、檸檬黃、亮藍等. 適用人群: 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疼`腰肌勞損`畏寒麻木`疼痛失眠`跌打損傷後遺症等. 飲用方法: 每晚睡覺前飲用25ml 飲用階段: 3瓶(500ml/瓶)為一個階段,一般飲用2-3個階段,疼痛完全消失,關節紅腫基本消退.特別是那些久治不愈或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使用本品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滿意請採納
5、風濕性心肌炎
我家親屬一個小孩7歲得的就是風濕性心肌炎,現在好 了,他就是打長效青黴素,你信我的話一定要打啊 。這個病不能大意。如果過敏就是吃紅黴素
6、風濕炎怎麼辦
專業中葯追風舒筋丸治療風濕有很好療效
希望採納
7、得了風濕性肌炎的症狀是什麼?
心肌炎常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症性表現,由於心肌病變范圍大小及病變程度的不同,輕者可無臨床症狀,嚴重可致猝死,診斷及時並經適當治療者,可完全治癒,遷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導致心肌病。 病因 細菌性白喉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等。病毒如柯薩奇病毒,艾柯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其他如真菌,原蟲等均可致心肌炎。但目前以病毒性心肌炎較常見。 致病條件因素①過度運動、運動可致病毒在心肌內繁殖復制加劇,加重心肌炎症和壞死。②細菌感染,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時,可能起協同致病作用。③妊娠: 妊娠可以增強病毒在心肌內的繁殖,所謂圍產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④其他: 營養不良,高熱寒冷,缺氧、過度飲酒等,均可誘發病毒性心肌炎。 症狀 青壯年發病較多,常先有原發感染的表現,如病毒性者常有發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大多在病毒感染1-3周後,出現心肌炎的症狀,由於心律失常可致心悸因排血量降低而感無力。累及心包膜及胸膜時,胸悶、胸痛、亦可有類似心絞痛的表現。嚴重者心功能不全。常見體征,竇性心動過速與體溫不相平行。也可有竇性心動過緩及各種心律失常,心界擴大者佔1/3-1/2,見於重症心肌炎,因心臟擴大可致二尖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心尖部或胸骨左下緣收縮期雜音。心肌損害嚴重或心力衰竭者,可聞舒張期奔馬律,第一心音減弱,合並心包炎者可聞心包摩擦音。 輕者可完全無症狀,重者心力衰竭或猝死。表現懸殊。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六個類型:①無症狀型:感染後1-4周心電圖出現S-T改變,無症狀。②心律失常型:表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心室性期前收縮最多見。③心力衰竭型:出現心力衰竭的症狀及體征。④心肌壞死型:臨床表現類似心肌梗塞。⑤心臟增大型:心臟擴大,二尖瓣及三尖瓣區收縮期雜音。⑥猝死型:無先兆,突然死亡。 檢查 一、心電圖:心電圖異常的陽性率高,且為診斷的重要依據,起病後心電圖由正常可突然變為異常,隨感染的消退而消失。主要表現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二、X線檢查:由於病變范圍及病變嚴重程度不同,放射線檢查亦有較大差別,大約1/3-1/2心臟擴大,多為輕中度擴大,明顯擴大者多伴有心包積液,心影呈球形或燒瓶狀,心搏動減弱,局限性心肌炎或病變較輕者,心界可完全正常。 三、血液檢查:白血球計數在病毒性心肌炎可正常,偏高或降低,血沉大多正常,亦可稍增快,C反應蛋白大多正常,GOT、GPT、LDH、CPK正常或升高,慢性心肌炎多在正常范圍。 四、有條件者可做病毒分離或抗體測定。 治療 應卧床休息,以減輕組織損傷,病變加速恢復。伴有心律失常,應卧床休息2-4周,然後逐漸增加活動量,嚴重心肌炎伴有心臟擴大者,應休息6個月至一年,直到臨床症狀完全消失,心臟大小恢復正常。免疫抑制劑:激素的應用尚有爭論,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傳導阻滯,心原性休克心功能不全者均可應用激素。 常用強的松,40-60mg/日,病情好轉後逐漸減量,6周一個療程。必要時亦可用氫化考地松或地塞松,靜脈給葯。心力衰竭者可用強心、利尿、血管擴張劑。心律失常者同一般心律失常的治療。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病率不斷增加。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嬰幼兒病情多較重,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重者可並發嚴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症狀,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穀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電圖、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法]:補血益氣,祛瘀化痰 太子參12 黃芪15 麥冬8 五味子6 丹參9 川芎8 柴胡6 延胡索6 葛根12 桂枝6 石菖蒲6 牡蠣20 [加減]: (1)心血不足引至頭暈乏力者,加酸棗仁6 龍眼肉10 遠志4 (2)心氣不足者,改太子參為人參10 加熟附子6 (3)痰多者,加浙貝10 全瓜萎15 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症。雖然某些心肌炎由於在終期可過渡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學者視為繼發性心肌病,但在發病學上心肌炎畢竟是可區分的疾病類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諸如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免疫反應,以及物理、化學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心肌炎的分類頗不一致,茲根據病因將其常見類型分述如下: 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頗為常見,是由親心肌病毒引起的原發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事實上,所謂特發性心肌炎極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 病因和發病機制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種類頗多,其中最常見的是柯薩奇(Coxsackie)病毒、ECHO病毒(即人腸孤病毒)、風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由於在妊娠最初3個月內感染柯薩奇病毒和風疹病毒時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因此,這兩種病毒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人類的心肌炎以柯薩奇病毒B組感染最為常見。一般而言,親心肌病毒可直接破壞心肌細胞,但也可通過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間接地破壞心肌細胞。由於此類病毒衣殼的糖蛋白分子結構與心肌細胞膜的糖蛋白相似,故在感染後,機體所產生的抗體(激活補體的抗體及中和病毒的抗體)既針對病毒,亦針對心肌細胞。因此,當細胞毒性T細胞被致敏後,即可破壞被病毒感染的心肌細胞。 病變 本病病變依患者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妊娠最初3個月的胎兒感染風疹病毒時,可引起心內膜下心肌的無反應性心肌細胞壞死。在妊娠後期,胎兒感染柯薩奇病毒時則可引起全心炎,大多伴有心骨膜纖維彈性組織增生。初生兒的病毒性心肌炎可見到心肌細胞壞死及粒細胞浸潤。其後,代之以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及肉芽組織形成。在成人,多累及心房後壁、室間隔及心尖區,有時可累及傳導系統。鏡下,主要病變為壞死性心肌炎。晚期,可見到明顯的心肌間質纖維化,伴有代償性心肌肥大及心腔擴張(充血性心肌病)。 二、細菌性心肌炎 細菌性心肌炎(bacterial myocarditis)可由細菌直接感染,或細菌產生的毒素對心肌的作用,或細菌產物所致的變態反應而引起。 1.心肌膿腫 常由化膿菌引起,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化膿菌來源於膿毒敗血症時的轉移性細菌菌落,或來自細菌性心內膜炎時的化膿性血栓栓子。肉眼觀,心臟表面及切面可見多發性黃色小膿腫,周圍有充血帶。鏡下,膿腫內心肌細胞壞死液化,膿腔內有大量膿細胞及數量不等的細菌集落。膿腫周圍心肌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間質內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 2.白喉性心肌炎 白喉桿菌可產生外毒素,一方面可阻斷心肌細胞核蛋白體的蛋白質合成,另一方面可阻斷肉鹼介導的長鏈脂肪酸運入線粒體,導致心肌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鏡下,可見灶狀心肌變性壞死,心肌細胞出現嗜酸性變、肌漿凝聚、脂肪變性及肌漿溶解。病灶內可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少數中性粒細胞浸潤。病灶多見於右心室壁,愈復後形成細網狀小瘢痕。有的病例出現彌漫性心肌壞死,可導致心性猝死。 3.非特異性心肌炎 在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急性咽峽炎、扁桃體炎)及猩紅熱時,可並發急性非風濕性心肌炎。其發病機制尚未明了,可能是由鏈球菌毒素引起。病變是間質性心肌炎。鏡下,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內及小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肌細胞有程度不等的變性、壞死。 三、寄生蟲性心肌炎 寄生蟲性心肌炎(parasitic myocarditis)常見的有以下兩種類型: 1.弓形蟲性心肌炎 此型心肌炎由鼠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感染而引起。人類主要因食入含有包囊的未煮熟肉類而感染。弓形蟲進入人體後,經血流到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及各種組織,並在細胞內繁殖。弓形蟲侵入心肌細胞後很快繁殖,形成集合體,亦稱假包囊。心肌細胞很快破裂,病原體進入周圍組織。被破壞的心肌細胞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愈復後有瘢痕形成。約半數患者因心力衰竭致死。 2.Chagas心肌炎 此種心肌炎由原蟲枯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感染引起,流行於拉丁美洲各國。病情嚴重,死亡率高。可引起灶狀或彌散性心肌壞死,周圍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心腔擴張,心室壁(主要在心尖區)變薄,常形成室壁瘤,伴有心腔內附壁血栓形成。 四、免疫反應性心肌炎 此類心肌炎見於一些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其中以風濕性心肌炎最為常見,在心肌間質結締組織內可見到典型的風濕性肉芽腫(詳見本章第六節)。 此外,某些葯物可引起變態反應性心肌炎,如磺胺、抗生素(青黴素、四環素、鏈黴素、金黴素等)、消炎葯(保泰松、消炎痛)、抗抑鬱葯(阿密曲替林)、以及抗癲癇葯(苯妥因)等。病變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間隔。鏡檢下,常表現為間質性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細胞壞死溶解及淋巴細胞、漿細胞以及引人注目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五、孤立性心肌炎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 myocarditis)亦稱特發性心肌炎(idiopathic myocarditis),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稱Fiedler心肌炎。多見於20~50歲的青、中年人。急性型常導致心臟擴張,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致死。 病變 依組織學變化分為兩型: 1.彌漫性間質性心肌炎(diffuse interstitial myocarditis) 鏡下,心肌間質和小血管周圍有多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有時也可見到嗜酸性粒細胞和少量中性粒細胞。心肌細胞較少發生變性、壞死。 2.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idiopathic giant cell myocarditis) 病變特點是心肌內有局灶性壞死及肉芽腫形成(圖8-43)。病灶中心部可見紅染、無結構的壞死物,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混有許多多核巨細胞。巨細胞的形態、大小各異,可為異物型或Langhans型多核巨細胞(圖8-44)。 圖8-43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圖示左心室心肌的炎症及壞死灶(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區域),男性,37歲 圖8-44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心肌層內可見多數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200 心肌炎是指心肌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炎症病變,以病毒性心肌炎為多見。一般在病毒感染時,常可因營養不良、疲勞、高熱、寒冷、飲酒等致病條件作用下誘發病毒性心肌炎。其臨床表現大多可在1至2周內有發熱、咽痛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以後出現胸悶、心悸、疲乏、心前區隱痛、氣促等症,嚴重時可並發心力衰竭。但也有一開始發現即為心肌炎後遺症者。 養生指南: 一.預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應預防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對易感冒者平時應注意營養,避免過勞,選擇適當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必須外出時應注意防寒保暖,飲食衛生。感冒流行期間應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 二.勞逸結合:應避免情緒突然激動或體力活動過度而引起身體疲勞,使機體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三.適當休息:急性發作期,一般應卧床休息2至4周,急性期後仍應休息2至3個月。嚴重心肌炎伴心界擴大者,應休息6至12個月,直到症狀消失,心界恢復正常。心肌炎後遺症者,可盡量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長時間看書、工作甚至熬夜。 四.飲食調攝:飲食宜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多食葡萄糖、蔬菜、水果。忌暴飲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之品。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影響心肌供血,飲酒會造成血管功能失調,故應戒煙忌酒。食療上可服用菊花粥、人參粥等,可按醫囑服用生曬參、西洋參等,有利於心肌炎的恢復。 五.體育鍛煉:在恢復期時,根據自己的體力參加適當的鍛煉,如散步、保健操、氣功等,可早日康復及避免後遺症。心肌炎後遺症只要沒有嚴重心律失常,可參加一般性的體育鍛煉,如慢跑、跳舞、鶴翔庄氣功、太極拳等,持之以恆,對疾病的康復肯定是有利的。 心肌炎為什麼會出現心律失常? 心肌炎多數是由感染引起的,但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所致。不管何種病因,心肌的變性病灶總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灶通常最終由疤痕組織代替,所以在局灶性變性之後,總有局部的纖維化。由於心肌的炎症反應,對心肌內小血管的損傷,和由於免疫機制的產生,可出現冠狀動脈小分支病變,心臟神經病變和心臟收縮過度狀態。如當心室的小動脈被阻塞時,則導致心肌供血不足,收縮能力喪失,心輸出量下降,出現心臟擴大和衰竭。當傳導系統的小動脈阻塞時,影響到心臟復極,便可發生傳導障礙,心律不齊,從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 青年人出現了心律失常一定是心肌炎嗎? 有些青年人經常因工作緊張、疲勞、驚嚇後出現胸悶、氣急及心跳快、心慌等症狀。檢查心電圖有心律失常。而常常認為患了心肌炎,其實並不一定是心肌炎所致。以上症狀出現的心律失常大多數為功能性,即心臟神經功能調節失調所致。因此多見於精神刺激,大腦過度緊張的人,由於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影響心血管的正常功能,造成心律失常。 因此,發生上述情況,首先,不要緊張,放下思想包袱,聽輕松音樂,調節自我情緒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檢查治療,排除其它疾病,用中葯調理或短期應用鎮靜安神葯物即可以得到較好的療效。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少數青年人的心律失常是由感染後引起的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臟病及與遺傳有關的心臟病造成的。 怎樣判定心律失常是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 判定心律失常是否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常先有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並常有發熱、關節疼痛,全身倦怠等症狀。少數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2)隨後出現心悸、胸悶、心前區隱痛、頭昏、呼吸困難等心肌炎症狀。 (3)體檢可發現與發熱程度不平行的心動過速或其它各種心律失常,部分病人有心臟擴大,心音改變,可聽到第三心音或第一心音減低或第四心音奔馬律。 (4)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可升高或不高,如急性期紅細胞沉降率可增速、血清酶包括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磷酸肌酸激酶等均可增高。心電圖可見ST T改變,R波減低,病理性Q波,約1 /3病人可有Ⅰ至Ⅱ度房室傳導阻滯。 (5)病因學檢查:咽拭子或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血清中特異抗體(中和、血凝機制、補體結合試驗)增高,IgM滴定度增高。如作心肌活檢則可從心肌分離出病毒。 所以臨床上診斷心律失常是否由心肌炎引起,必須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來判定。 另外,心肌炎也可以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如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也可造成風濕性心肌炎,根據血象,血沉、抗「O」及病史,不難與病毒性心肌炎相鑒別。 心肌炎的心律失常在何種情況下易出現? 近來,一些青年人患心肌炎較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它還有細菌性(白喉等)真菌和原蟲等。這些病毒和細菌直接侵犯心肌,以及對心肌內小血管的損傷,免疫機制產生的心肌損傷和毒素對心肌的損害,造成心肌細胞的溶解,間質水腫,單核細胞浸潤。如進行病理學切片檢查,鏡檢可見心肌纖維之間與血管四周的結締組織中可有組織細胞、淋巴、嗜酸或中性粒細胞浸潤和間質水腫,心肌纖維可有脂性、顆粒性或玻璃樣變性,也可有心肌溶解或壞死。 如果心肌炎的病變影響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如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蒲金野氏纖維,則易出現心律失常。 另外,心肌炎病人在急性期應充分休息、應防止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飽餐、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房室過度等。否則,在上述情況下容易加重心肌負擔而加重病情,出現心律失常。
8、風濕性脊柱炎的症狀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9、風濕關節炎有什麼方法能治好?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 復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 特徵。中醫稱本病為「三痹」,根據感邪不同及臨床主要表現,有 「行痹」、「痛痹」、「著痹」的區別,其病機主要為風寒濕邪三氣雜 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配 方] 椿樹枝、柳樹枝、桑樹枝、榆樹煎湯洗澡。
希望能幫到你
10、什麼是風濕性肌纖維炎?
(1)問:風濕病是什麼病?
答:現代醫學風濕病是指:與免疫、代謝、感染、遺傳、退行性病變有關的骨關節、肌肉以痛為主的疾病,其范圍相當廣泛,在我國危害最大的是風濕四病。
(2)問:什麼是「風濕四病」?
答:即四種不同病名的風濕病,第一種:最常見的,風濕寒性肌肉關節痛;第二種:風濕性關節炎;第三種:類風濕性關節炎;第四種;強直性脊柱炎。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為多數,兒童型類風濕病也很多,強直性脊柱炎以中年男性為多數。
(3)問:常見的風濕類疾病還有哪些種病呢?
答:①痛風;②系統性紅斑狼瘡;⑧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④系統性硬皮病;⑤白塞氏病,是以細小血管炎為主,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炎症性疾病;⑥乾燥綜合症,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病理,以外分泌腺病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4)問:常見的風濕寒病有哪些種呢?
答:有十種;①風寒頭痛,②吊線風,面神經麻疹,(歪嘴子);⑧上熱下寒症;④風濕侵犯心脈症,如風濕心臟病;⑤風寒犯肺症;⑥胃寒;⑦腸寒;⑧婦女子宮寒症;⑨男士腎寒症;⑩多發性風濕寒病。
(5)問:常見的受風寒濕引起的軟組織疾病有哪幾種?
答:有①肩關節周圍炎,即肩周炎;②頸部肌纖維炎,即頸椎病,③腰部肌纖維炎,即腰肌勞損症,④膝關節滑膜炎,關節紅腫有積水。
(6)問;常見的骨關節病有哪幾種?
答:有頸椎關節綜合症、急性頸臀部神經痛,腰間盤脫出症、增生性關節炎、增生性脊柱炎、臏骨軟化症。
(7)問:常見的與風濕病有關的血管病有哪幾種?
答:大致有六種:①結節性多動脈炎,②惡性風濕性關節炎;③多發性大動脈炎;④雷諾氏現象和雷諾氏病,即動脈陣發性痙攣所致的缺血性表現的一種病;⑤結節性血管炎;⑥動脈栓塞。
(8)問:風濕病包括這么多種不同病名的病,治療上應該採取什麼辦法?
答:首先要明確診斷,其次是抓住共性的發病病因。風濕寒外邪因素,但是內在因素各自不同,必須對症治療,方能奏效。
(9)問:什麼是風濕類疾病?
答:風濕類疾病是—組病因復雜、病理表現多樣、治療難易不同的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病。這組疾病中,風濕寒性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這四種病害最大,發病率最高。這四種病是比較多見的,也是我們東北寒冷地區多發的一組疾病。
(10)問:風濕類疾病發病原因是什麼?
答:祖國醫學早在內經《素問·痹論》中指出:是受風寒濕的外在因素所致。後世醫學不斷豐富深化提出:內傷致病的因素有:遺傳、感染、代謝障礙、自身免疫及血液性因素,形成了風濕類疾病的發病基因。
(11)問:風濕類疾病的概念是什麼?
答:這是現代醫學中提出的指一組疾病。它是指與免疫、代謝、感染、遺傳、退行性病變有關的骨關節、肌肉疼痛為主的疾病,其范圍相當廣泛。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四種病。1、風濕寒性(肌肉)關節痛;2、風濕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4、強直性脊柱炎。
(12)問:風濕類疾病有哪些病變表現?
答:根據目前全國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專家們研討統一的認識,對風濕病的新概念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滑囊等組織的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無論發病原因如何,均屬風濕病。因此,風濕病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有以下四類疾病:
1、侵犯關節和肌肉的疾病。
2、侵犯肌肉、骨骼系統,也侵犯其它器官的疾病。
3、肌肉痛、關節痛、全身性疾病以痛為主。
4、侵犯骨骼肌肉系統、皮膚及內部器官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
從以上4方面認識風濕病,目前被世界公認的,風濕病原因內的疾病已達100餘種。
(13)問:什麼是關節炎?
答:談到關節炎,人們常想到陰天下雨關節痛,這就是關節炎,這是習慣的看法。關節炎,是指以關節的炎症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既包括哪些病變只限於關節局部的疾病,如關節外傷後引起的創傷性關節炎,也包括某些以關節炎症為臨床表現之一的全身性疾病,或系統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友病、痛風等。《關節病大全》一書中,列舉的關節炎病達213種。
(14)問:風濕病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答:正因為風濕病的范圍廣泛,其中不少種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關節炎症的發病率又很高,所以給社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美國,關節炎病人有2000萬以上,其中500萬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200萬為骨性關節炎。關節炎和風濕病在美國是慢性病殘的最主要原因,患病在家休養的病人中,關節炎患者佔1/5,每年因此病損失的勞動日在2700萬天以上,經濟損失18.6億美元。我們東北地區以大興安嶺地區的調查統計,患風濕病者占人口中的75%,不同程度的患有風濕病,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勞動。
(15)問:風濕類疾病與免疫功能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類疾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風濕病,風濕類疾病指不同的病因引起的一組疾病,即免疫性、代謝性、退行性、遺傳性引起,累及骨、關節、肌肉等肌肉骨骼系統,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疾病。根據1983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分類方案,風濕病所包括的疾病達上百種,而這些疾病的發病原因都存在與自身免疫功能有關。對風濕病檢查抗O和類風濕因子,他同多種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同樣反映出來類風濕因於的陽性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風濕因於陽性率為70—80%,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硬皮病約為40%,乾燥綜合症幾乎接近100%,明顯高於正常人4%,所以說,從免疫學檢驗中也充分說明風濕病的發病與自身肌體的免疫防護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風濕病的發病存在免疫功能降低而發病。
(16)問:風濕類疾病與血管病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合並有血管炎。有些血管病常見於風濕病患者,發生動脈閉塞性疾病。風濕病引起的,類風濕性血管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栓塞脫落所致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血管炎、雷諾氏現象及雷諾氏病、結節性動脈炎等。所以說:風濕病可以發生一系列血管病。血管病與風濕病有著同一的血源關系。
(17)問:風濕病常並發哪些血管疾病?
答:風濕病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都會廣泛地發生血管炎性的病理改變。這些病變不僅是產生關節炎的直接原因,而且形成風濕病的特徵性臨床表現。如環形紅斑、蝶形紅斑等。另一方面,血管病如: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廣泛地出現關節炎症狀。風濕病可見到動脈血栓塞如:風濕關節炎同時存在風濕性心瓣膜病。由於血液動力失常,常於心房中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造成微循環的栓塞。
(18)問:風濕類疾病常發生哪些血管病變?
答:大致有四種血管病變。1、血管炎也稱為脈管炎;2、動脈栓塞(即風濕心臟病);3、微循環障礙;4、血流變有改變,血漿粘度增高,血沉增快。
(19)問:風濕類疾病常見血管炎有哪幾種類型?
答:可分為四種類型:
1、結節性多動脈炎類的系統壞死性血管炎,包括典型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膚型結節性多動脈炎和重疊綜合症。
2、巨型胞動脈類血管炎,包括巨細胞動脈炎,大動脈炎綜合症和風濕性多肌痛。
3、結締組織疾病伴發的血管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綜合症、皮肌炎、硬皮病和風濕熱的膠原血管病。
4、結節型皮膚血管炎,為一類血管炎綜合症,包括結節性血管炎等10種疾病。
(20)問:風濕類疾病與風濕寒病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類疾病是指風濕病。而風濕寒病是指風濕寒邪侵入人體後引起的各種疾病。症侯群包括臟腑器官的癥候群,如上熱下寒見有風寒頭痛,吊線風(歪咀子),上熱下寒,由風濕侵犯心脈、風寒犯肺、胃寒、腸寒、宮寒、腎寒、多發性風濕寒病有10種之多。風濕症中的很多人並發不同的風濕寒病症狀,而風濕寒病可發展成風濕病,是同一類風濕病,但又存在著不同的體症,所以,把風濕寒邪侵犯人體後引起的各種慢性病統稱為風濕寒病。而風濕類疾病是以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關節痛、強直性脊柱炎為主要病症的風濕病,同風濕寒病有同一屬性的風濕病,又有體症表現不同的個性區分,便於對症區別治療。
(21)問:風濕寒病都有哪些症狀?
答:有如下幾種:
1、上熱下寒:有頭暈、失眠多夢、記憶減退、煩躁、呆板、口乾、眼澀、兩足小腿發涼、關節不利等。
2、風濕侵犯心脈:心悸、心煩、胸悶、憋氣。
3、胃寒:胃痛、上腹脹滿、吞酸。
4、腸寒:腹痛、腹脹、腸嗚、腹瀉,一日數次。
5、宮寒:月紅不調、痛經、白帶多。
6、腎寒:陰囊潮濕,睾丸涼痛,小腹抽痛,排尿不利,陽萎等。
(22)問:風濕寒病的特點是什麼?
答:主要兩點:①風濕寒病多屬於功能性的,沒有器質性改變。無論作什麼化驗檢查均正常,但本人感到渾身難受。②風濕寒病另一個特點是:遇寒冷天氣變化時,遇刮風、陰天、雨雪時病情加重。
(23)問:怎樣預防風濕寒病?
答:要防患風濕寒病:①保持精神愉快,②堅持鍛練身體,增強抗病能力;③改善生活環境,預防風濕寒侵襲;④在工作生活中時刻預防感冒、防止風濕寒邪侵襲;⑤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24)問:什麼是風濕寒性關節痛?
答:風濕寒性關節痛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突出特點是,疼痛,關節局部沒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化驗抗O,類風濕因子均為正常,少數血沉稍快。遇寒冷天氣變化病情力口重。骨關節疼痛、酸麻、沉重、伸屈不利、反復發作,以某部肌肉或一、兩個關節為重。多數疼痛部位:膝、髖、肘、腰、背部,累及到全身肌肉、大小關節、無紅腫性疼痛,活動受限,甚至是癱瘓狀態。
(25)問:風濕寒性關節痛分幾種類型?
答:中醫辯證分型是為了對症施治,所以分為風重、濕重、寒重、風濕、寒濕五種類型。
風重型關節痛:是以風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風為陽邪,「其善行而數變」,主症:全身各關節、肌肉遊走竄痛。
濕重型關節痛:是濕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濕為陰邪其性粘重濁,主症: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關節伸屈不利,活動時多有軟骨磨擦音。
寒重型關節痛:是寒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寒為陰邪其性凝滯,主症:患病局部肌肉、關節皮膚發涼,固定性劇痛或攣縮構急。
風濕型關節痛:是寒,濕相兼侵犯人體所致。主症:患病局部發涼(出冷汗),固定性劇痛、沉重發板,活動困難,最重者失去勞動能力,甚至癱瘓狀態。
(26)問:什麼是風濕性關節炎?
答: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應反應性疾病。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根據文獻記載,成人風濕熱,關節受累者佔9l.7%,兒童則為55.7%。關節炎的形成是由於風濕活動反復發作,除引起關節腫痛外,最重的侵犯心臟,並發心肌炎和風濕心臟病。
(27)問: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表現?
答:有急性和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之分。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前l—3周有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全身表現:乏力、煩燥、有高熱、出汗。關節表現:疼痛有遊走性、對稱性、反復性的關節炎,關節外表現:有心臟病變、皮膚病變。慢性風濕性關節為多有急性病史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一般無高溫、少數有低熱。關節酸痛,呈遊走竄痛,關節輕度腫痛,活動輕度受限。
(28)問: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被稱為不死人的「癌症」,其意是:「難治之症」。也就是患此病容易致殘。本病發病率很高,據國外統計,患此病約佔全人口的2.5%,比較重的患者約占患者中的1%。美國有5—6百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我國10億人口中,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lOOO萬之多。
此病是全身性疾病,表現在骨關節滑膜,其次是渠膜、心、肺、皮膚、眼、血等廣泛的炎症,造成關節各種組織如:軟骨、韌帶、肌腱、骨骼及多臟器損害,所以此病恰當的名稱是類風濕病。類似風濕,本質上區別於風濕,以關節病變為主,所以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29)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是什麼?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基因和持續發展與自身免疫有關。有以下幾種因素:①免疫因素;②遺傳因素;③感染因素;④風濕寒邪劇巳機體因素。
(30)問: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症狀?
答:早期症狀不典型,尤其是骨質改變以前的表現小關節疼痛,對稱性的痛點,全身乏力,關節腫痛、時而消失、反復發作。起病形式是由個人的免疫狀況,精神狀態及營養因素不同,臨床表現各異。
(一)是隱匿發病:有70%初發病患者是隱匿發病。表現有倦怠、乏力、食慾減退,低熱,體重減輕等前兆症狀,最初會有關節輕度酸痛和僵硬,受累關節以四肢小關節為主,交替的發作和緩解,逐漸地加重,侵犯到各關節痛。
(二)是急性發病,有20%患者起病急,突發性的多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
(三)是中間型發病,有15—20%。介於上述二者之間,全身症狀比較明顯突出,貧血症明顯。
總之,此病全身表現倦怠乏力,食慾減退、發熱或低熱、體重減輕、肌肉酸痛及貧血等。
(31)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表現有哪些症狀?
答:關節炎的主要症狀:①是晨僵:早晨患病關節有僵直感,即僵硬、伸屈不利、活動受限、紅腫發熱的關節持續僵直,逐漸加重。②疼痛:此病突出的症狀是疼痛。初期指:膝、踝的小關節遊走性疼痛,一旦關節腫脹,則痛而固定,呈對稱性,而且發展到肩、膝、髖、頸椎關節,面額關節痛,會出現張口時痛,張不開嘴,③腫脹:由於關節腔內滲液增多,滑膜增生,軟組織炎症造成關節腫大,以小關節,手指近端指間關節梭形腫脹,多發生在中指,也出現在掌指關節及腕關節腫脹。④活動障礙:由於患病的關節炎症,疼痛腫脹,炎性滲出使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滑膜絨毛狀增生的肉芽組織壓迫和消飲軟骨後,使關節間隙變窄而產生關節活動障礙。⑤關節畸形,由於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變得破壞,使關節產生某種特殊的畸形。
(32)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有哪些表現?
答:有以下四方面表現:
(一)皮下結節:約有20病人出現皮下結節,多出現關節隆突部位,呈圓型或橢圓型。
(二)類風濕性血管炎:主要是血管的炎性改變,管腔狹窄,血栓形成,血管閉塞。
(三)類風濕性心臟炎:發病占患者的38.8%,心臟受到損害。主要表現為: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和全心炎四種。
(四)全身性並發症:肺的損害產生胸膜炎,稱慢性肺間質纖維化,塵肺等。眼部表現:鞏膜炎。角膜結膜炎、穿孔性鞏膜軟化。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多臟器發生病變。
(33)問: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答:本病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率9:1—14:1之間。它以脊柱關節炎症為主症,進而侵犯骨頭和頸椎的炎症。關節活動受限而後強直,一般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胸、頸椎而出現骨質疏鬆,韌帶骨化,使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甚至喪失勞動能力。我國10億人口患此病有100萬之多。本病名稱,我國也曾有不同名稱,50年代方先之對本病曾命名中樞型類風濕。當前國內外均稱為強直性脊柱炎,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痹症范疇,即風濕類疾病危害人類健康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
(34)問:發生強直性脊柱炎的因素是什麼?
答:患本病基因因素是:家族遺傳,有感染因素、風濕寒邪侵犯是外在因素;其它病因包括外傷、局部化濃性感染等。總之,可能是由於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引起,此外,還與生殖器泌尿感染和腸道的疾病有關。
(35)問: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特點和症狀表現哪些方面?
答:本病特點是以男性病人為絕大多數,而發病年齡16—25歲之間的青壯年。主要症狀:①下腰疼痛及腰僵,②臀部或髖部疼痛及髖關節活動受限,③胸部疼痛及胸廓活動受限;④頸部疼痛及頸椎活動受限,⑤膝、踝關節腫脹及疼痛:⑥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⑦大轉子,坐骨結節,跟骨關節,恥骨聯合處疼痛;⑧駝背畸形:髖、膝、踝關節畸形及強直,⑨復發性眼痛及視力減退。
(36)問:強直性脊柱炎的體征有哪些表現?
答: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脊柱僵硬及姿勢改變。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畸形。輕者為平腰、重者駝背畸形。二是胸廓呼吸運動減少,即胸廓呼吸運動減少。三是骶髖關節形成關節炎,進而形成股骨頭受侵而壞死,活動受限。四是脊柱外骨關節侵犯,即脊柱關節侵犯肩、髖、膝、坐骨結節、恥骨結合和跟骨結節處引起炎症。五是關節外合並症、如:復發性虹膜炎、心臟疾病引起主動脈閉鎖不全,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可發生病理性中樞椎半脫位。
(37)問:其它常見的風濕類疾病還有哪幾種病?
答:其它常見的風濕類疾病,也是頑症,有如下幾種:①系統性紅斑狼瘡;②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③系統性硬皮病;④白塞氏病;⑤乾燥綜合症;⑥痛風等。上述六種疾病均為
風濕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痛或關節炎,出現骨、軟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連動系統疼痛症狀,即中醫痹症,是風濕而發的疾病。
(38)問: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痕瘡?
答:本病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遍及全身,以皮膚和腎臟尤為突出。檢驗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特別是抗核抗體,是本病特徵標志。
(39)問:祖國醫學對紅斑狼瘡是怎樣認識?
答:祖國醫學對本病是以臨床為診斷看法,以發熱、紅斑為主要表現。患者歸屬為:「陰陽毒」、「蝴蝶丹」、「日曬瘡」,以關節痛、雷諾氏現象為主症者屑「瘡症」;以狼瘡性腎病表現為主者屬「水腫」范疇;病初發病急性期為標實症,病久多虛,按「虛勞」辯症。
(40)問:紅斑狼瘡有哪些方面的臨床表現?
答:此病變化多端,分為急性、惡急性和隱匿性三種。無論那一種,早期症狀均有乏力、發燒、關節痛、皮疹。主要病變表現在以下10個方面:①發燒:90%患者在發病中都發熱。②皮膚:有80%患者受到損害。皮膚受損部位,先發生面頰和鼻樑部位蝶形紅斑,色鮮紅或紫紅,略高出皮膚,表面光滑,有時可見鱗屑、水泡。消退留有棕黑色素沉著。③關節、肌肉:有80%患者腫脹疼痛,這是首先之症,進而會產生某關節無菌性壞死。④漿膜:有50%以上患者有雙側或單側性胸膜炎,有的發生縮窄性心包炎,或由心包積液引起心包填塞,腹腔積液引起腹膜血管炎和腸壁漿膜炎。⑤腎臟幾乎所有患此病者,在病程中均有腎損害發生的腎炎,形成狼瘡性腎炎。⑥心臟: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⑦肺;約有10%患者有狼瘡性肺炎,其特點高燒、呼吸急促、缺氧、咯血。⑧消化道:約20%患者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或腹痛。⑨中樞神經:最常見的表現為癲癇樣發作或器質性腦病,腦血管炎。⑩其它方面,可出現鞏膜炎、淋巴結腫大、兒童有明顯的淋巴結腫大、腮腺腫大、眼乾燥症狀等。
(41)問:什麼是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
答:此兩病均是原發性肌炎,主要累及模紋肌,呈非感染性彌漫性炎症,表現為肌無力、肌痛與肌萎縮。有皮膚損害者稱為「皮肌炎」,無皮膚損害者稱「多發性肌炎」。1—80歲均有此病發生。多發病年齡為5—15歲和45—60歲之間。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痿症。《素問·生氣通天篇》說:大軟短、小馳張、軟短為構,馳張為痿。這種痿症與臟腑關系密切。
(42)問: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的肌肉、皮膚有哪些表現?
答:肌肉的症狀表現為,肌無力:進行性、對稱性四肢近端肌肉無力,尤其是骨盆帶和大腿的肌肉最為顯著。肌痛:表現自發痛,肌肉萎縮,腱反射基本正常。
皮膚表現:有特徵性皮疹、在眼瞼、鼻樑、兩頰、前額和指甲周圍皮膚出現暗紫色紅斑、指關節背面對稱性伴有脫屑紅斑。此外,上胸部、四肢的關節背面等處也可見類似的紅斑,不同程度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甚至皮膚萎縮。皮疹有頑固性搔癢。
(43)問:什麼是硬皮病?
答:硬皮病分為兩大類,即:局限性頑皮病和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系統性硬皮病是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導致皮膚、內臟,彌漫性纖維化的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病。依據其臨床表現,屬祖國醫學「皮痹疽」是由腎陽虛,衛外晃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凝於肌膚,營衛不和,脈絡瘀阻所致。
(44)問:什麼是白塞氏病?
答:本病以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口、眼、生殖器、皮膚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炎症的疾病。病程中多數有節炎和結節性紅斑。
(45)問:白塞氏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表現於全身:①口腔損害,主要是潰瘍,②眼部症狀,各組織均可受累,如角膜炎、角膜潰瘍、瘡疹性結膜炎、胸膜炎、脈絡膜炎等;③生殖器,主要損害是潰瘍;④皮膚症狀多見於結節性紅斑、多形紅斑,或發生膿瘡、毛囊炎、病腫、潰瘍;⑤關節表現為關節炎;⑥心血管表現有心肌損害瓣膜病變,心包炎等;⑦消化道、口腔至肛門主要表現潰瘍病變;⑧神經系統受損廣泛,大腦、中腦、腦干、小腦、脊髓、腦膜、腦神,經、脊髓神經均可受損。
(46)問:什麼是乾燥綜合症?
答:本病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病理基礎,以外分泌腺病變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47)問:乾燥綜合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①眼部:由於淚腺萎縮、淚液分泌減少而發生乾燥性角膜結膜炎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②口腔:有不同程度的 口腔乾燥;③關節:有炎症,可合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④其它外分泌腺受侵損害:呼吸道、胃腸道、肝臟、胰腺、腎臟等。
(48)問:什麼叫痛風?
答: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組疾病。其特點是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發作,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者,病因除少數由於酶缺陷引起外,大多尚未明確。繼發性者由腎臟病、血液病等多種因素引起。
(49)問: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特點?
答:臨床特點:多數在夜間發作,單一關節明顯紅腫熱痛,第一腳趾關節,是趾關節發病較多,關節炎發作的第一天最重。伴有全身症狀:發熱、頭痛、血沉增快、外周血白細胞增多,病情持續兩周左右,反復發作。
(50)問: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特點?
答:本病多關節受累發作較頻,甚至發作後關節疼痛也不緩解,可有痛風石形成。關節可出現活動受限,X光檢查,關節處骨緣有破壞,關節面不規則,關節間隙變窄。病變發作時則軟骨下骨內及骨髓內均可見痛風石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