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寒邪避

風濕寒邪避

發布時間:2020-12-26 17:20:04

1、急...風濕!!!

根據你說的特點,你母親的風濕可能是風濕寒性關節痛,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風濕,下面是它的一些介紹:
風濕寒性關節痛(簡稱風關痛)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後所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寒冷,潮濕,沿海地區多見。其臨床特點是遇寒冷或天氣變化則病情加重。臨床表現多以疼痛為主,發病前有風寒濕邪侵襲病史。臨床以關節或肌肉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劇痛、活動困難,遇冷或天氣變化(陰天、下雨、刮風)病情加重,有些患者在天氣變化之前受累關節即有疼痛或不適感,患者常說我身上象有「氣象台」。受累關節因疼痛所致活動功能受限,但活動後減輕,多數病例只痛不腫,少數病例在關節周圍輕度腫脹(無紅熱),受累關節局部無紅腫熱的炎症表現,實驗室檢查血沉大多數正常,抗鏈「O」及類風濕因子均為陰性,少數稍快,ASO、RF,血常規等皆屬正常,故本病有別於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X檢查除少數病例可見軟組織腫脹外,一般無骨質改變。由於風濕寒邪(尤以寒濕或濕邪)長期刺激,部分病例可並發骨質增生。風關痛緩解期或治癒後受累關節不留畸形、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根據本病發病規律和臨床特點,認為風寒濕邪是形成風關痛的病因,它應該是一個獨立性疾病。本病屬於中醫學痹證范疇。

風濕寒性關節痛的預防:
根據同濕寒性關節痛的起因,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外邪風寒引起症狀加劇或疾病的復發。因此,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在工作及生活中再受風濕寒邪侵襲。尤其要免汗後受風。因為出汗後腠理開放。易受風濕寒邪侵襲。注意不要在對流風口乘涼或在樹下以及室內開窗睡覺,更不要圖一時之快用電扇行吹風消汗。合理的進行各種鍛煉,不僅可以防病健身,而且能延處益壽。體育鍛煉在風濕寒性關節痛中也同樣有很重要的預防作用。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強直性脊柱炎以背部疼痛、僵直為特徵,其病變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腰椎、胸椎及頸椎。約半數患者四肢關節也可受累。由於其臨床病理及X線改變均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故目前已公認其為一獨立的結締組織病。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為痹證總的外因。其內因與稟賦不足,腎、督陽虛有關;外因感受寒濕或濕熱之邪為主,或與外傷後瘀血內阻督脈有關。由於素體虛弱,風寒濕熱之外邪乘虛而入,內外合邪,陽氣不化,寒邪內蘊,著於筋骨,影響筋骨的營養潤澤,閉阻經絡,氣血不暢,發為本病。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本病大多由於寒濕外襲,濕熱浸淫,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或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骨脈失養所致。

(1)風濕寒邪外襲:由於久居濕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勞汗當風,衣著濕冷,或氣候劇變,冷熱交錯而致風濕寒之邪侵襲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氣血痹阻而致本病。

(2)濕熱浸淫:歲氣濕熱行令,或長夏之際,濕熱交蒸或寒濕蘊積日久,郁而化熱,濕熱之邪浸淫經脈,痹阻氣血,筋骨失養而致本病。

(3)瘀血阻絡:跌仆挫傷,損及腰背,瘀血內停,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骨失養而致。

(4)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累太過,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以致腎精虧損,筋骨失養而發本病。

綜上所述,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筋骨失養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而寒濕痹阻,濕熱浸淫,瘀血阻絡,氣血運行不暢,則是造成本病發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2.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主要有下列六項指標:

(1)骶髂關節炎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根據之一,正常的骶髂關節幾乎可以排除本病。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比脊柱的X線改變更早,這有利於早期診斷。骶髂關節炎的X線表現分三期:①早期可見關節邊緣模糊,並稍緻密,關節間隙加寬。②中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增生與腐蝕交錯,呈鋸齒狀,髂骨側骨緻密帶增寬,最寬可達3cm。③晚期可見關節間隙消失,骨緻密帶消失,骨小梁通過,已呈骨性強直。

(2)胸椎疼痛及強直。

(3)下腰痛、強直已超過3個月,雖休息也不能緩解。

(4)腰椎活動受限。

(5)胸部擴展受限。

(6)虹膜炎或其他繼發症。

以上6項指標中第1項再加其他任何一項即可確診,在後5項中有4項也可診斷。

三、辨證施治

1.風濕寒邪外襲型

【辨證】背腰拘急疼痛,或連髖股,或引膝脛,或見寒熱,腰背覺冷,遇寒則重,得溫痛減。脈浮緊,苔白膩。

【施治】疏風散寒,祛濕止痛。

【方葯】三痹湯加減:熟地15g,秦艽、當歸、杜仲、黨參、黃芪、續斷、茯苓各12g,獨活、川芎、芍葯、桂枝、牛膝、防風、制川草烏各10g,細辛6g。

2.濕熱浸淫型

【辨證】背腰及腿部疼痛,活動後痛可減輕,口乾不欲飲,無明顯畏寒,但惡熱。舌紅苔黃厚膩,脈濡數。

【施治】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四妙丸加味:薏苡仁、雞血藤各30g,川牛膝15g,蒼術、黃柏、梔子、川斷、杜仲各10g,乳香、沒葯各8g。

3.瘀血阻絡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疼痛,日輕夜重,脊背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施治】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方葯】身痛逐瘀湯加減:牛膝、地龍、香附各15g,川芎12g,當歸、桃仁、紅花、沒葯、五靈脂、秦艽、土元、羌活各10g。

4.腎陽虧虛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酸軟疼痛,喜溫喜按,腰膝無力,遇勞加重;畏寒,肢體怕冷,遇冷痛重,得溫則舒,面色咣白,手足不溫。舌質淡,脈沉細。

【施治】溫補腎陽,佐以活血祛風止痛。

【方葯】烏頭桂枝湯加味:制川烏、草烏、炙甘草、制乳香、制沒葯、蜂房、紅花、肉桂各9g,熟地、當歸、川芎各10g,獨活、菟絲子各12g,桑寄生、川斷、杜仲各15g,細辛3g。

5.腎陰虧虛型

【辨證】腰背及腿部酸軟疼痛,喜溫喜按,腰膝無力,遇勞加重,心煩失眠,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足跟疼痛。舌質紅、脈弦細。

【施治】滋補腎陰,佐以活血祛風止痛。

【方葯】芍葯甘草湯加味:生地30g,丹參25g,白芍20g,麥冬、木瓜、桑寄生、枸杞子各15g,龜版10g,乳香、甘草、沒葯、蜂房、川斷、獨活各9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雷公藤片(適用於風濕痹阻型)。

(2)風濕寒痛片(適用於風濕寒邪痹阻型)。

(3)腰痛寧膠囊(適用於瘀血阻絡兼寒濕痹阻型)。

(4)類風濕靈液(適用於腎精虧虛,風濕寒邪痹阻型)。

(5)知柏地黃丸(適用於屬陰虛火旺者)。

(6)骨刺消痛液(適用於寒濕阻絡型)。

(7)活絡丹(適用於寒濕閉阻型)。

(8)壯腰健腎丸(適用於腎虛型)。

(9)雞血藤膏(膠)(適用於瘀血阻滯型)。

2.驗方

(1)丹參、薏苡仁各30g,白芍20g,生地、川牛膝、木瓜各15g,威靈仙、獨活、千年健、鑽地風、香附各1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早期)。

(2)雞血藤30g,丹參25g,桑寄生、川牛膝、當歸、白芍、木瓜、威靈仙各15g,獨活、淫羊藿、何首烏、甘草、黑豆各10g,黃酒30g。日1劑,水煎分2次內服(適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中後期)。

(3)露蜂房10g,白芥子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9g,山甲片6g,血竭3g,生黃芪6g,當歸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子3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屬正氣不足,痰濁阻絡型)。

(4)威靈仙30g,羌活、獨活各15g,生黃芪、川楝子、元胡各25g,全蠍6g,土元、當歸、遠志各2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血虛血瘀,風濕痹阻型)。

(5)雙花、寄生、川斷、雞血藤、枸杞子、威靈仙、茯苓各30g,狗脊、連翹、丹參各20g,菟絲子、黃芩、赤芍、白術各15g,桂枝10g,附子15~20g,木香6g。日1劑,水煎,分早、晚分服(適用於瘀血阻絡,風寒痹阻型)。

(6)雷公藤25g,生地黃30g,川斷15g,金銀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風濕之邪痹阻經脈,兼有瘀滯型)。

(7)青風藤40g,生麻黃、桂枝、生薑各10g,制附子(先煎1小時)24g,木通6g,生石膏18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寒濕痹阻,陽氣偏虛型強直性脊柱炎)。

3.體針療方

(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門、腎俞、陽關等。合並坐骨神經疼痛者,選用環跳、委中、承山等穴。用捻轉法進針。風濕寒邪偏盛者,用瀉法;肝腎虧虛者用補法。每次選4~5個穴位,每日1次。

(2)取穴:人中穴。以手針或電子捻針器捻針,使其自上而下,從內向外發熱以驅除風寒。

4.外治方

(1)麻油240ml熬滾入黃蠟

7.5g,化開,次入松香30g,再下黃丹30g,銅綠6g,輕粉3g,制乳沒各9g,共末攪勻成膏。敷貼患處(適用於濕熱型強直性脊柱炎)。

(2)松香1500g(第1次薑汁煮,第2次蔥汁煮,第3次白鳳仙汁煮,第4次燒酒煮,第5次鬧羊花煮,第6次商陸根煮,第7次醋煮),桐油1500ml,川烏、草烏、白芥子、蓖麻子、乾薑、官桂、蒼術各120g,用桐油熬諸葯至葯枯,濾去渣,入牛皮120g,烊化,用制過松香漸漸收入,離火,加樟腦30g,麝香9g,厚紙攤之。貼腰脊痛甚處(適用於寒濕型強直性脊柱炎)。

五、調護

(1)早期進行適當活動,可減少脊柱及關節畸形的程度。

(2)維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減少頸椎前彎。睡硬板床。平時注意減少脊椎的負重,避免長期彎腰活動。過於肥胖的病人,應減輕體重,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3)病人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及深呼吸。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給予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

3、汗蒸可以去濕氣嗎

汗蒸可以去濕氣,汗蒸本就是一種祛濕氣除寒毒的過程,因為汗蒸房利用遠紅外線高溫讓身體發汗,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排出體內毒素垃圾及濕寒之氣

蒸的過程是一個提升血氣的過程,血氣的增加能夠提升五臟六腑各個器官的自衛能力。 臟器自衛的過程,就是抵禦風濕寒毒的過程,而且可以治療一些寒邪造成的痹痛,或臟腑疼痛。

汗蒸能疏通經絡,活血行瘀,通過祛風清熱,潤養五臟、補益氣血等,加速人體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維護人體健康。體質虛弱、正氣不足者,用汗蒸熱療可補益正氣。對脾虛濕困、寒濕內阻、風濕偏重和痛風的人群,也有非常明顯的療效。

(3)風濕寒邪避擴展資料:

不適合汗蒸去濕氣的體質:

1.陰虛濕熱體質

虛性體質者不適宜汗蒸,因為這類人體質本就弱,再大量出汗會讓身體更虛。因為汗液屬於人體陰液的一種表現形式,陰虛的人過分消耗會更加導致陰虛、血虛,對心臟同時也會有負面影響。 

2.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者體形大都瘦長,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紅,眼睛干澀,口乾咽燥,易失眠,性情急躁,舌質偏紅,苔少。 

陰虛體質的日常調理: 陰虛體質不能汗蒸,但建議通過慢跑、爬山、球類等運動強身健體除濕氣,以及多食紅豆、薏米等去濕氣食物。

參考資料:人民網-貼秋膘前先汗蒸,排出「濕」毒再進補!

4、怎樣預防風濕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簡稱風濕病,是一組病因尚不清楚,且缺乏特異性治療的,以肌肉骨骼系統受累的疾病。到目前為止,風濕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很多研究表明,風濕病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當然遺傳因素個人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從環境因素入手有可能會避免風濕病的發生,例如忌煙,注意關節的保暖,避免在寒冷潮濕的環境里長時間生活等等。

5、風濕引起的腿怕冷怕寒怎麼辦

一、什麼是風濕和類風濕
風濕和類風濕是當前對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便稱呼。從西醫學的角度講,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寒性炎症性病變。我們簡單解釋為風濕性關節炎輕一些,本病以全身遊走性疼痛為主要症狀,其關節等沒有形態改變;類風濕關節炎除疼痛外,還有腫脹、關節強直、軟組織攣縮、關節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改變,比風濕性關節炎要重得多。兩者間雖有病因相同之處,但病理機制、臨床症狀表現乃至治療,都不完全一樣。
二、什麼是痹(證)一痹病一風濕病
痹證、痹病、風濕病是中醫的病名,中醫有5000年的歷史,早在2500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的記載。清朝的林佩琴在《類證治裁痹證》一書中最早提出痹證的病名;宋朝的竇材在《扁鵲全書.痹病》一書中最早提出痹症的病名。漢代的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痙溫病脈證》一書中最早提出風濕為病兩字。因為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各醫家散居全國的天南海北,荒山野嶺,交通、通訊不便,各自為醫,所以病名據統計多達3744個,總觀其各自的論述,都很相似於現代醫學風濕或類風濕等疾病。近代中醫專家,學者按歷史的沿革把中醫的病名確定為風濕病。所以我研究院按全國統一稱此病的稱號—風濕病。
三、風濕病的病因和病機是什麼?
風濕病按西醫的觀點其患病原因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很多學者認為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總之目前西醫對病因病理至盡尚未明確。中醫認為發病原因和發病過程的道理大體有四種:
1、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署、濕、燥、火六種正常之氣太過的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的。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2、營氣衛血失調:
中醫講營氣衛血,營氣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禦邪氣侵入身體,營衛不和,邪氣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臟腑陰陽內傷:
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症狀表現。
4、痰濁瘀血內生:
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也可以作為病因作用於人體,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而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這些就是風濕病情纏綿而難治的根本原因。
四、得了風濕病都有哪些症狀?
患風濕病的病人,因為患者年齡、性別、體質不同,所受的病邪不同,也就是得病的原因不同,所以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先後不一樣,但總的來說最早的症狀是疼痛,有時串痛,有時是局部劇疼。疼痛是每個病人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其次出現關節的病變,某處一個關節、二個關節,或多處關節同時出現疼痛、腫脹、發熱、變形,關節活動受限,晨僵(每天早晨起床時關節僵),關節強直等一系列症狀,人體的指(趾)小關節、頸、胸、腰椎關節,上肢的肩、肘,腕、下肢的髖、膝、踝等關節處都可發生。
五、應當怎樣治療風濕病
風濕病的治療原則,是根據四診所收集的客觀臨床表現,以中醫的整體觀念為指導,運用辨證論治的方法,在對風濕病綜合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做出的臨床治療法則,如扶正祛邪、標本緩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血散疏通、同病異治與同病同治等。而在具體治療方法上有散寒通痹法、除濕通痹法、清熱通痹法、散寒祛風法、祛風化濕法、散寒除濕法、祛濕清熱法、養陰祛風法、寒溫並用法、通經活絡法、行氣活血法、祛濕化痰法、化痹散結法、化痰祛瘀法、補益脾胃法、益氣養血法、滋腎養肝法、溫補肝腎法等四十多種方法,我院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經篩選後,主要以散寒通痹,祛風化濕、行氣活血、通經活絡、緩急止痛、滋補肝、腎為指導的治療方法。
六、調動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是治療風濕病的關鍵
治療風濕病,我院多年的治療經驗之一是:必須調動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首先向病人介紹得病的原因病理機制,治療的方法,說明治療風濕病,病人和醫生要很好配合才能治好風濕病。因為風濕病的主要症狀是疼痛,病人出現活動就痛,所以病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這樣使氣血不活,經絡不通,肌肉組織緊張拘急,關節筋腱粘連和攣縮,使肌肉、筋腱、關節變形,失去正常的功能。所以必須鼓勵病人除參加日常家務活動,做慢步走、快步走、慢跑、快跑,做各種鍛煉身體的功法,打太極拳,進行自我保健按摩等,調動自身的活動能力。活動是治療風濕病的關鍵,這些是我院治療大量病人成功經驗。
七、大家共同努力預防風濕病的發生
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四7a686964616f31333234313431大方針之一,預防是指人民大眾了解衛生知識,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以保證身體健康不發生疾病,對風濕病的預防我們提出以下五點,供大家參考:
1、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發生與人的精神狀態有密切關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內傷是發病的重要因素,節情內傷多由陰陽失調、氣血虧損、抵抗力減弱,易使外邪侵入發病。
2、堅持經常鍛煉。「生命在於運動」說明經常注意身體鍛煉才能健康,才能提高御邪能力,鍛煉的方法很多,諸如:散步、慢跑、練氣功、做體操、打太極拳、做自我按摩等。
3、防範風寒濕邪
風寒濕邪是風濕病的發病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風寒濕邪的侵害。不能在潮濕的地方久留,不能席地而坐,更不能卧地大睡;不能在風口處貪一時涼爽受風,不能長年受寒,更不能汗後當風,總之感覺受風寒濕邪易於成疾,受累一世,終身遺憾。
4、合理調配營養
「只要營養豐富,身體就會健康」這句話並不全面也不可取,人體需要各種元素和營養物質,不是吃的好,營養好就身體好,而要調配合理,雞、鴨、魚、肉、蛋、蔬菜、五穀雜糧、豆製品的食用,必須按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和身體需要,合理調配為原則。
5、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當身體健康情況有變化或感到某一處有不正常時,應盡早就醫,要求檢查、診斷、治療。這是保護自身健康的要點,因為有些疾病若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則治癒率比延誤治療高出幾倍。對風濕病也不例外,如果出現關節、肌肉、筋骨等處疼痛、腫、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我研究院就有很多延誤治療的病人,尤其是誤服一些激素葯物又並發股骨頭壞死,造成終身遺憾。

6、風濕的病理原因是什麼

中醫認為類風濕的病理病機是什麼?

一.邪氣偏勝致病:
因風、寒、濕、熱、寒熱、痰、淤等病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實證范疇。臨床上既可單一的病邪致病,又可相並致病。其病邪總以邪阻絡脈常見。
1.風邪致病:風為陽邪,其性善動而數變,又為百病之長。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約有70%的病人因風邪傷害而致病。一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或間歇後的再發時,易見到風邪侵害的表現。
2.濕邪致病:濕為陰邪,其性重濁。濕氣重者為著痹。著,不易消除之意。肢體困著疼痛,經久難愈,乃是濕邪致病的特徵。氣候潮濕或涉水作業,多可導致濕邪致痹。臨床上濕邪多與風、寒、熱相兼為病。
3.寒邪致病:寒為陰邪,其性凝滯,主痛。寒邪致病多關節疼痛劇烈,痛位固定,伴四肢不溫、形寒,逢陰寒之氣則痛著。臨床上單純寒邪致病並非少見,但與濕邪相合為病更為多見,亦可與風邪相兼為病。
4.熱邪致病:熱為陽邪,多以關節灼痛、腫脹紅赤、惡熱為主要表現。每因感於外界陽熱之邪;或素體陽盛,又感風寒濕之邪,郁而化熱致病。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熱盛郁久,則發為火毒,其症狀加劇,證情險惡,俗雲「白虎歷節」以名其證,根據熱盛所極之變,實為「火毒痹」之證。
5.濕熱致病:初發既具濕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濕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濕熱」之邪。
6.寒熱致病:初發即具寒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寒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寒熱」之邪。
7.痰濁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痰濁之證,痰邪大多來源於津傷和濕聚,津傷有寒邪凝濁和熱邪灼煉而成;濕聚有外濕浸漬壅盛和內濕停蓄而致。
8.淤血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淤血之證,淤血的生成,可見於寒濕痰濁痹阻、氣滯失運、陽虛寒凝等因素,以致絡道不通而發病,則可見「淤痹」。淤痹多以關節、肌肉刺痛,肢體麻木,淤斑為主要表現。
二.正氣虛衰致病:
因臟腑虛弱、氣血陰陽不足等正氣虛衰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虛症之疇,統稱為「虛痹」。其病機總以氣血陰陽不足,致臟腑形體的絡脈失養所致。
1.臟虛致病:臟腑虛弱不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見的一種發病原因,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腎虛較為常見。
(1)先天稟賦不足:由於先天不足,腎精素虧,骨絡失充,骨節失於奉養,則發生病變。
(2)後天虛勞損傷:由於房勞、產傷;長期勞累,抗邪力下降;飲食不節,久之傷及脾胃;精血暗耗,肝失所藏,筋失所養等,均可導致關節、肌肉、筋膜的病變。
2.氣血虛損致病:由於脾虛氣化不足,或久勞氣血暗耗,或大病久病之後,或失血之後,均可導致氣血不足。氣血不足,不能充養絡脈,以致皮、肉、筋、骨和臟腑失養,而發生「氣血虛痹」。

7、得了類風濕關節炎,祛除風寒濕邪是關鍵,專家來告訴你怎麼治?

類風濕關節炎,說起這個病症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是非常了解的,而這個病症在前些年的時候在一些老年人身上是非常常見的,幾乎只要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有這個病症,但如今很多年輕人也開始紛紛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那麼類風濕關節炎應該如何去進行治療呢?要知道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的話,平日里的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避免風寒濕邪侵襲;其實如果要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話,避免風寒才是尤為重要的一件事情,眾所周知,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人群大都是在平時不注意,從而受凍,受到了風寒所導致的,而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後也是需要注意避免風寒的,否則你的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的。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保護好自身的關節;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一點就是應注意關節的受力情況,這點一定要避免,因為很多人在平時都是不注重關節的保護,從而致使關節出現一些損害,想要治療好類風濕關節炎,那在平時對於關節的保護肯定是不能少的。

3、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其實關於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人體一旦患病的話,其實都是因為自身的身體素質不行,免疫力低下所導致的,而如果你想治療好類風濕關節炎的話,提高自身素質以及自身的免疫力也是尤為重要的一步。

以上就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重要方法,所以建議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加註意這些事項。

與風濕寒邪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