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治療風濕白術

治療風濕白術

發布時間:2020-12-25 03:45:22

1、風濕用山姜泡什麼酒好

風濕還是用正午陽光的遠紅外磁療貼 效果不錯的。

2、人為什麼會頭暈?

頭暈
頭暈,很多人認為是小毛病,餓時會頭暈、經期前後會頭暈,蹲久了站起來會頭暈。間中頭暈,應無大礙。不過,如果長時間頭暈,就當小心,因為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感冒時,可能會附帶有頭暈的病徵,部分女性有時會將血虛與感冒混淆,因為兩者都有疲憊、頭暈、作悶徵狀。血虛的情況,容易在女性懷孕期間出現,貧血者亦經常有此問題。不過,要提醒各位,頭暈並非女性專利,大男人同樣有機會。當然,女性患頭暈的比例較高,確是事實。
西醫將原因不明的頭暈,歸類為耳水不平衡,但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情況往往是因壓力太大、或睡眠長期不足,一時虛弱所致。其他不可不防的頭暈病因包括:
腦瘤:壓著腦神經,造成各種不明症狀
血壓高
肝風內動:患者經常自覺口乾口苦、燥熱萬分。遇有這情況切忌進補,否則愈補愈暈。
頸椎骨退化:由於長期姿勢或睡姿不良,造成頸椎增生、變形、退化,頸部肌肉扯緊,動脈供血受阻。這情況非葯物能治癒,必須由改善姿勢入手,加以推拿、針灸等治療。
愈補愈暈
很多人或會認為,頭暈皆因體虛引致,因而一覺得頭暈,就馬上進補。不過,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並非所有頭暈症狀都受得起補品,不少情況是愈補愈暈的,例如:
感冒:不論是風寒或風熱、畏冷還是發燒,暫時都不宜進補;
血壓高:不論是虛證或實證,都不宜進補,因為補品均會助長血壓上升。極度陰虛火旺者,更要遠離補品,因為補葯一方面會刺激血壓,同時助長陽火,吃了有弊無利。
肝風內動:患者體內盛熱,經常自覺口乾口苦、燥熱。
我曾有一名病人,20來歲,一個月內連暈數次,跌至頭腫面瘀,一次暈倒醒來,已身在醫院。家人有見及此,常常給他吃川芎、白芷魚頭湯,以及貓頭鷹天麻湯,誰知他愈吃愈暈。
我第一次見他,他雙眼滿布紅絲,嘴唇焦黑、面呈瘀紅色,感到頭部脹痛,一邊耳朵聽覺有困難。原來這小子一向不吃蔬果,只愛吃煎炸食物,致令情況如此惡劣。我給他的葯,非但不補,而是屬於極寒之葯,例如生地、麥冬、丹皮、燈芯花、淡竹葉、蓮芯、白芍、石決明、黃柏,主力清熱瀉火。因為此證屬於熱極生風,熱到頭脹、血管不流通。如果再給他吃補葯,肯定會出事。
止暈有方
有條止暈方,非常出名,就是川芎、白芷煮魚頭,以及貓頭鷹配天麻。
說是治暈方,但偏偏很多人越吃越暈,卻不明所然。其實,這兩條方本身並無問題,只是熱盛的人不宜吃,因為有熱在身,血管已呈脹大,再用葯催谷,只有更暈。
我用的止暈基本方萬變不離其宗:天麻、白芷、蒿本各叄錢、川芎一錢,再因應病人不同需要配搭用葯-
血虛、低血壓型頭暈
配八珍湯(即歸頭、川芎、白芍、熟地、黨參、白術、雲苓、炙甘草),但只宜無熱在身者服用
腎虛陰虛、高血壓型頭暈
配以六味地黃(即山葯(准山)、雲苓、澤瀉、山萸、丹皮及熟地,為免過分燥熱,可改用生地)。
頸椎型頭暈
先治理頸椎毛病,再以基本方配牛大力、千斤拔、桑寄生、寬根藤等,舒筋活絡。

3、風濕重要處方,求翻譯,謝謝!

1、當歸12 2、防風15 3、黃芩15 4、葛根12 5、蒼術12 6、白術?12 7、苦參15 8、知母12 9、?15 10、續斷15 11、桑寄生15 12、薏苡仁15 13、羌活12 14、獨活12 15、海桐皮10
兩個不確定,字跡實在潦草,看看其他能人吧!

4、脾虛濕氣重該怎麼調理?

5、女人吃當歸,有什麼好處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通常補血用當歸身,活血用當歸尾,和血(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功能主治: 1.甘溫質潤,為補血要葯。用於心肝血虛,面色zd萎黃,眩暈心悸等。 2.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調經,為婦科要葯。o草木有情o建議您在月經期間不要吃當歸,當歸是活血補血的,適合月經來前或過後吃。祖國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版之要葯。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治療。當歸還可以這樣吃當歸瘦肉湯, 功效:此湯具有權補血、特別是針對貧血、神經衰弱的女性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而且製作方法很簡單只要買個燉鍋基本上就成事了。當歸黨參燉豬心,功效:此湯雖然做起來有點麻煩,但是其養生功效還是相當強悍的,具有益氣、補血、養血之功效。另外針對輕度神經衰弱、精神壓力大的女性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

6、對於已經越來越年輕化的痛風,究竟該怎樣預防?

隨著氣溫的日漸增高,夏日已然來臨,夏天天氣炎熱,許多朋友喜歡喝啤酒、吃海鮮、猛吹空調來緩解夏日的炎熱,殊不知這些不良行為,會導致一種嚴重病症的發生,它在醫學上被稱為「痛風」。再加上夏天經常陰天下雨,對於痛風患者來講,簡直生不如死。痛風,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呢?

痛風最早見於七千年前的古埃及古希臘神醫希波克拉底的《論聖病》中,在東方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籍里,稱為「痛痹」。

從西醫角度講,痛風是由於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臨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腎實質性病變和尿酸石形成為特點。痛風性關節炎以關節腫痛、活動不利為主要表現,屬於中醫學「痹症」的范疇,因痛風引起腎結石者,則屬中醫學「石淋」證,而痛風性腎病致肢體浮腫者,又當歸屬「水腫」范疇。

痛風在歐美地區的患病率為0.2%~1.7%。在我國,近年來痛風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我國普通人群患病率約1.14%,其中台灣和青島地區是痛風高發區,18歲以上台灣土著居民患病率約11.7%。痛風的發生與性別和年齡相關,多見於中老年人,約佔90%,發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男女比例約為20:1。

痛風,在中醫疾病分類中屬於"痹症"。各種類型的關節炎都屬中醫痹症。按照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關節炎偏於風者,祛風為主。偏於寒者,散寒為主。濕邪偏勝者,化濕為主。熱邪偏勝者,清熱為主。痛風病人應根據其關節炎的症狀特點與是否急性發作等決定痹症的性質,是屬於風寒濕痹,還是風濕熱痹,有無痰瘀痹阻證,然後再對症下葯。

近年來,痛風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此病在青年人中有發病率增高趨勢,誘發本病的原因眾多,因此,目前臨床上並未有行之有效的療法出現,但中醫對於痛風的認識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在痛風的治療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中醫講究辨症施治,不同類型的痛風治法也不一樣,那麼中醫對於痛風有哪些分類和治法呢?

中醫對痛風的辨證施治

從中醫角度分析,痛風的主要病機是肝腎不足,脾胃損傷,痰瘀互阻。治療當健脾和胃,滋補肝腎以治本,清腎瀉火,化痰泄濁,化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治,靈活加減。

濕熱血瘀型

臨床表現: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關節紅腫疼痛,皮膚發紅發熱、組織腫脹,全身發熱,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尖紅、苔黃厚,脈數而有力。

治則:清熱祛濕、化瘀通絡。

方葯:祛痹痛風飲加減。

葯物組成:柴胡12克,黃芩15克,葛根30克,山慈菇12克,金果欖12克,木賊15克,大黃9克,兩頭尖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減運用:血瘀明顯時,去金果欖、黃芩,加白芍、桃仁、劉寄奴等。

有痛風結石時加陳皮、蛤蠣、浙貝母等軟堅散結之品。

濕熱明顯時加生石膏,重用大黃。

氣滯血瘀型

臨床表現:痛風性關節炎慢性遷延期,關節發紫發暗,疼痛腫脹減輕,組織發硬加重,舌質紫暗,脈弦數。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

方葯:祛痹痛風飲加減。

葯物組成:柴胡12克,黃芩15克,葛根30克,山慈菇12克,金果欖12克,木賊15克,大黃9克,兩頭尖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減運用:血瘀明顯時去金果欖、黃芩,加茜草、澤蘭、桃仁。

有痛風結石時加陳皮、蛤蠣、浙貝母等軟堅散結之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脾虛血瘀型

臨床表現: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多見於久病反復發作之患者,面色黃白,體質虛弱,關節疼痛較輕,肌肉僵硬較重,脈多細數,舌淡、苔薄白。

治則:溫腎健脾、化瘀通絡。

方葯:健脾固腎痛風飲加減。

葯物組成:當歸2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黨參15克,茯苓20克,蒼術15克,山慈菇12克,葛根30克,木賊20克,生首烏30克,甘草10克。

加減運用:腎虛明顯時加用黃精、玉竹。

脾虛明顯時加用白術、陳皮、薏苡仁。

血瘀明顯時加用水蛭、炮山甲等。

中醫技術博大精深,講究辨證施治,且因人因病而治,方法各不相同。當前關於痛風中醫治療依然成為主流方式,由於其安全,高效,無毒副成為眾多患者的首選。

痛風石瘺證

其屬久病氣衰,陰寒內積、寒阻血凝、肌膚失養、破潰成瘺。

治以濟生腎氣丸內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陽玉龍膏,以暖血生肌。

以乾薑、肉桂、草烏、南星化寒痰,活死肌。

以赤芍、白芷散滯血,生肌肉。

肝腎虧虛型

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腰膝酸軟,肢體活動不便,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

治以補益肝腎,除濕通絡,獨活寄生湯加減。

用葯:獨活、防風、川芎各10克,秦艽、當歸、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雞血藤各15克,細辛3克,肉桂、人參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寒濕痹阻型

寒濕痹阻型痛風的症狀主要有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

用葯: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生薑3片。

脾虛濕阻型

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

自覺氣短,納呆不飢,舌淡紅苔白膩,泄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

用葯:萆、白術、川牛膝、石韋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濕熱痹阻型

此類型的痛風主要症狀有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痹湯加減。

用葯: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除了以上痛風的內治療法外,中醫還有外敷療法,內外兼治對於痛風的治療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治痛風的外敷方法

外敷方一、硫磺軟膏

配葯:選冰硼散20g,硫磺軟膏15g。

用法:將以上葯物調勻後直接外敷於患處即可,每天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痛風性關節炎活動不便者服用,有活血解毒之功效,一般3到5個療程即可見效止痛。

外敷方二、梔子蛋清

配葯:取梔子花30個,雞蛋清15g。

用法:將以上物質用高度酒調勻為漿糊狀,敷於患處,外面用紗布包好,每兩天一次。

功效:適用於痛風石及晚期痛風患者使用,可酌增加劑量。敷葯時期,不宜飲酒吃火鍋。 一般2至3天即可見效,無任何副效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外敷方三、蜂蜜桂圓膏

配葯:選桂圓肉30g,蜂蜜15g。

用法:將桂圓肉搗碎後用蜂蜜調勻敷於患處用干布包好即可,每天兩次。

功效:使用於慢性期痛風患者使用對慢性關節炎及晚期痛風石有較好效果。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發現,痛風分型復雜,每種類型的治療方法都不盡相同。痛風發作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傷害,建議患者務必早發現早治療,以上療法,對症治療效果更好,患者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葯不對症,影響效果。

痛風的預防和護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夏季是痛風的高發季節,因此,患者務必要做好預防和護理工作,提醒大家,夏季預防痛風首先必須忌口,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生活起居要有規律:痛風的發生與人體的代謝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影響人體的代謝能力,從而導致痛風的發作。

2.杜絕高嘌呤飲食:痛風本是因嘌呤代謝異常導致尿酸升高而引發的一種疾病,為了使其在源頭上得到控制,我們只有減少對高嘌呤飲食的攝入,比如動物內臟、海鮮、牛羊肉、濃肉湯等。

3.遠離酒精:科學證明,酒精會使人體內乳酸堆積,並且可以抑制尿酸的排泄,對預防痛風極為不利!有酗酒習慣的朋友,應減少或避免飲酒。

4.多吃鹼性食物,多喝水:所謂鹼性食物,是指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最終的代謝產物常呈鹼性,如,蔬菜、水果、奶製品等。多吃鹼性食物會幫助人們擁有健康的體質,並可中和體內尿酸。另外,還要每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多排尿可以促進尿酸的代謝,對痛風的恢復有益!

中醫常說:「防大於治」,所以很多疾病我們都應該在沒有發生的時候懂得預防,而不是疾病來了再去尋醫問葯,身心還飽受折磨。許多疾病都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只要您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大部分疾病都會被拒之門外。

與治療風濕白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