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傷風傷寒痛風有啥區別的呢
簡單地說
傷風常指感冒
傷寒在西醫講是一種消化道傳染病,高熱,脾大、心率慢等
痛風是指血中尿酸增高,引起關節、腎臟等處病變,最常見症狀是關節痛。
2、溫病與傷寒的區別是什麼?
傷寒和溫病的共同點,均為外感熱病。
傷寒和溫病的不同點,歸納綜合如下:
病因學:
傷寒主要感受寒邪、風邪。
溫病主要感受溫熱和濕熱病邪。
病機學:
傷寒始於足太陽經,寒邪由肌膚毛孔而入,按六經傳變,傷寒易傷陽。
溫病始於手太陰經,溫熱病邪由口鼻而入,按衛氣營血和三焦傳變,溫病易耗陰。
症狀學:
傷寒臨床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口不渴,尿清長,脈浮緊,舌質淡,舌苔薄白。
溫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重,微惡寒或者不惡寒,心煩,口渴,有汗或者無汗,尿微黃,脈數,舌尖赤,苔薄黃。
兩者早期鑒別要點,根據本人臨床經驗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體炎症;舌尖赤;尿微黃者為溫病。咽喉無充血、扁桃體不腫大,舌質淡,尿清長者為傷寒。可供臨床參考。
治療學:
傷寒汗不厭早,下不嫌遲,重在誤下,傷寒下法必須待表症全無,一下即可,不可常用,傷寒晚期多亡陽,用回陽救逆法,傷寒有救逆湯。治療步步護其陽。
溫病汗不嫌遲,下不厭早,重在誤汗,溫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無,兼里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溫病易陷心包,有芳香開竅之法,溫病有開竅三寶;耗津傷陰有滋陰生津保液法。治療時時護其陰。
總之,要「認證無差」,吳鞠通雲:「真能識得溫病,斷不致以辛溫治傷寒之法治溫病」,葉天士雲:「辨營衛氣血雖與傷寒同,若論治法則與傷寒大異也」。傷寒和溫病屬性不同,治療迥然有別。
以上文字摘錄自李順保編著「溫病條辨集注與新論」。
3、感冒、傷風、傷寒三者有什麼區別?
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可分為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兩大類。這兩種感冒病因病機、症狀、治療原則及用葯差別很大。
通俗的講(用白話講),兩者的區別在於:
風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勞累,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風寒感冒屬於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其特徵症狀為:
* 後腦強痛,就是後腦袋疼,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
* 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
* 舌無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會把脈,你應該可以測到脈像是浮緊,浮脈的意思是陽氣在表,輕取即得。
我到葯店,很奇怪地竟然沒有找到合適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葯。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打一場籃球(如果你還有力氣的話)、蓋上兩層被子、喝薑糖水、喝姜粥、吃個辣辣的麻辣火鍋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將抄錄桂枝湯的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薑 3片
紅棗 6枚
很簡單的一條方,不過兩三元錢。師父說過,學懂了桂枝湯,就學會了如何開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風熱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時屬於陽明經症。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便秘兩天以後,喉嚨痛一兩天,然後出現感冒症狀,這就是風熱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熱邪,首先犯肺)。為什麼便秘會引致感冒?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表裡,排便不暢,大腸影響肺就出現感冒症狀啦。同樣反過來,風寒感冒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對對症也會外邪內進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實風寒感冒後拉肚子,在中醫屬於變症,屬於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隨便使用止瀉葯。
風熱感冒的症狀:
* 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 濃涕,通常黃色
* 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 便秘
* 身熱、口渴、心煩
* 脈像通常為數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的為快,為大。
搞清楚了風熱感冒成因,治療很簡單,大多數情況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熱解表葯物,通常很快見效)。方法很多,喝點涼茶;吃些清熱解毒葯板藍根等。中成葯有三黃片,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板藍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療風熱感冒的金銀花口服液之類的。陽明經症的代表方劑是白虎湯,不過我不主張大家隨便用,屬於猛葯之一,這里也不抄錄了。
最後澄清幾點朋友們可能會搞混的概念。
* 病毒性感冒並不代表風熱感冒,病毒是西醫的提法,中醫更關注的是人體。所以有些醫生將病毒性感冒等同於風熱感冒來治療是不正確的。
* 喉嚨痛並不是區分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的關鍵,風寒感冒很多時也會引致喉嚨痛的。
* 同樣的,咳嗽和流涕還有發高燒也不能作為這兩種感冒的區分。
* 不要同時進行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這是兩種是不同的治療體系,開了抗生素了,就沒必要再喝薑糖水啦。為什麼?大家想一想,一個是想辦法給身體降溫,一個是想辦法讓身體出汗,幾乎是反著干,身體能受得了嗎?這既會減低中醫效果,也會降低西醫療效。
半文言文講,兩者的區別: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葯。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葯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葯後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葯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薑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薑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葯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葯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4、傷寒與傷風瘟病之區別?
傷風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作風感冒,是呼吸道病變.有發燒,頭痛,喉痛,流鼻涕,咳嗽等內表現。傷寒是容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持續菌血症,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腹不適,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瘟疫是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
5、中醫的傷寒和西醫的傷寒有什麼區別求大神幫助
中醫的傷寒可以說是中醫學中的一門學科,而西醫的傷寒只是一種病的名稱
6、傷風和傷寒的區別
傷風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作風感冒,是呼吸道病變.有發燒,頭痛,喉痛,流鼻涕,咳嗽等表現版. 傷寒權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持續菌血症,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腹不適,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
7、中醫傷寒與西醫傷寒的區別
西醫傷寒是指腸道傷寒桿菌感染造成的腹瀉等症狀的疾病。
中醫傷寒專是指外感風寒造成的外屬感風寒表實證。
你用病毒挫,清開靈點滴應該就會好了
想吃中葯的話
可以用荊防敗毒散
荊芥10
防風10
甘草6
茯苓10
川芎10
羌活10
獨活10
柴胡10
前胡6
枳殼6
桔梗10
薄荷3
喝1-2包就會好。
8、傷寒和風寒的區別?
傷寒(typhoid 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專為長程發熱、全身中毒症狀、屬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及白細胞減少等。主要並發症為腸出血、腸穿孔。
傷寒論》所論之傷寒,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素問·熱論》之「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是指廣義傷寒而言。關於傷寒之廣義與狹義之分,《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前者為廣義之傷寒,後者為狹義之傷寒。《傷寒論》即以傷寒名書,又論述了溫病、風溫、 中風等多種外感疾病,它屬於廣義傷寒之著似無可疑,但從論中具體內容分折,則可發現所論之重點仍屬於狹義之傷寒。
風寒,為風寒襲表、營衛失和的外感表證,可見到發熱惡風寒,頭項強痛,鼻流清涕,苔薄白,脈浮等症。臨床表現有異。表實者,風寒束表,腠理閉塞,故惡寒無汗,脈浮緊;表疏者,腠理疏鬆,營衛不和,故惡風有汗,脈浮緩。
風寒犯肺證又稱風寒束肺證。本證是風寒外邪襲於肺而出現的肺氣不宣,清肅失職等臨床表現的概稱。多因氣候寒冷,衛陽不足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頭痛、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等。
9、「溫病」與「傷寒」的區別是什麼?
【病因區別】
1、傷寒的主要感受是寒邪、風邪。
2、溫病的主要感受是溫熱和濕熱病邪。
【症狀區別】
1、傷寒臨床表現為惡寒抄重,發熱輕,無汗,口不渴,尿清長,脈浮緊,舌質淡襲,舌苔薄白。
2、溫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重,微惡寒或者不惡寒,心煩,口渴,有汗或者無汗,尿微黃,脈數,舌尖赤,苔薄黃。
10、傷寒和感冒的區別?為什麼說傷寒要死人
感冒:全稱為普通感冒(cold),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常由鼻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發病。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持續菌血症,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腹不適,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有玫瑰疹和相對緩脈。傷寒是主要累及全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感染性疾病,病變突出表現在腸道淋巴組織,腸系膜淋巴結、肝、脾和骨髓等處。
1.病原體不同
感冒:多是由鼻病毒引起的。
傷寒:由傷寒桿菌引起。
2.臨床表現不同
感冒:不發熱或低於38℃的低熱,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很明顯,但咳嗽、咳痰較輕。乏力或肌肉酸痛不明顯。
傷寒:多為高於39℃的高熱,無打噴嚏流鼻涕,頭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或便秘,玫瑰疹、肝脾腫大,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等,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易發生並發症,尤其是腸穿孔、腸出血。
3.並發症不同
感冒:很少出現並發症。
流感:易發生並發症,玫瑰疹、肝脾腫大、尤其是腸穿孔、腸出血。
4.使用葯物不同
感冒:為自限性疾病,可適當用葯緩解不適症狀。
流感:重症患者早期使用抗病毒葯,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
5.痊癒時間不同
感冒:一周左右自行痊癒。
傷寒:病程分為4期:初期、極期、緩解期、恢復期,一般1個月左右可恢復健康。
初期相當於發病第一周,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或便秘等,體溫可達39~40℃。
極期:相當於發病後2、3周,表現為高熱不退,脈搏與發熱不呈比例上升,玫瑰疹、肝脾腫大,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等,重者可出現譫妄、昏迷等,可持續10~14天。
緩解期:相當於發病後第4周,病情開始好轉,體溫逐漸下降,但易發生並發症,尤其是腸穿孔、腸出血。
恢復期:第5周,體溫恢復正常,症狀減輕或消失。一般1個月左右可恢復健康。
6.預防措施不同
感冒:普通預防有勤洗手、勤通風、增強體質,無疫苗。
傷寒預防措施:
患病時首先要隔離,注意休息,嚴格卧床,排泄物應徹底消毒。
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腹部情況及大便性狀的變化。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和皮膚衛生。
高熱時可用冰敷、酒精等物理降溫方式,不應用大量退熱葯,以免虛脫。
患者在體溫正常的15天後,或5天做糞便培養一次,連續兩次陰性,可以解除隔離。
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都需要消毒處理。帶菌者應調離飲食服務工作崗位。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食物,不飲用生水、生奶的習慣。
(10)風濕傷寒區別擴展資料:預防流感,應該做到這幾點
1.盡量避免接觸流感患者,必須接觸時,也應戴口罩。
2.若出現發燒、咳嗽或咽痛等症狀時,應停止上課或上班,自覺戴口罩和分餐,避免接觸傳染他人。
3.保持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做到勤洗手,洗手時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應立即洗手。
4.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
5.在保證室內溫度的情況下,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注意增減衣物,老人和孩子外出時更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多睡覺、多運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增加抵抗力。
7.在流感高發季節,盡量減少前往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
8.對於學校等人群集中的集體單位,在流感高發季節應特別加強室內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和環境消毒工作,以減少傳染病傳播幾率。
9.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可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並發症的風險,同時還可以減少被他人傳染的風險。流感疫苗接種後能在人體內迅速產生保護性抗體,通常兩周內就會產生效果,保護性抗體可在人體內持續一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感冒
網路—傷寒桿菌
人民網—傷寒是種夏季常見傳染病 一般一個月可恢復
人民網—普通感冒與兇猛的流感 一目瞭然看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