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痛風風濕葯

痛風風濕葯

發布時間:2020-12-19 05:40:02

1、誰有苗葯治痛風,風濕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高了,要去正規醫院去檢查治療,葯物可以降尿酸,秋水仙鹼就是非常有效的葯物,苯溴馬隆、碳酸氫鈉等,但是秋水仙鹼副作用大,建議飯後服用,並且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且不可隨意增減量。痛風還可以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如:乙:阿司匹林腸溶片,布絡芬緩釋片,以及慢性抗風濕類葯物,雷根藤等。服用葯物的同時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每天多喝大量水,不吃濃茶、不吃堅果、海鮮等嘌呤高的食物。平時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2、痛風和風濕有什麼區別?

痛風與風濕沒有關系的,也不象風濕一樣會因天氣改變而有明顯的變化。

痛風是由於嘌呤專這屬種物質長期代謝紊亂,尿酸分解過多,排泄減少,從而引起血液中的尿酸增高,使身體發生變化的一組異質性(即在性質上並不完全一致)的代謝性疾病。痛風早期主要表現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隨後又出現反復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最終導致出現痛風石(痛風結節)、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的臨床過程
傳統葯物往往只能短時間見效,停葯就復發,要想基本控制痛風,必須不停用葯,痛風康復湯「破酸排石」,能從根本上治癒,服用10天後,關節紅、腫、痛消失;3-4療程絕大部分患者可達到治癒,能有效杜絕再復發。
可以搜索中醫助康網咨詢

3、痛風風濕用什麼葯比較好呢?

名草擦劑還可以.

4、痛風和風濕那個比較嚴重,痛風吃什麼葯效果好

?

5、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吃什麼葯有效吖?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6、風濕關節炎,香港什麼葯好

僅供參考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痛風和風濕區別是什麼?

對於痛風和風濕的區別,首先痛風的病因比較明確,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主要是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泄障礙引起的血尿酸增高以後,出現的一些臨床表現,比如痛風是高尿酸血症,或者反復發作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以累及腎,導致尿酸性腎臟病變及泌尿系統酸性結石和痛風石形成,嚴重的也是呈關節畸形、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

8、內風濕和痛風什麼區別

1、病因不同
痛風:痛風是一種由高尿酸症引起的代謝性障礙的疾病。多見於中老年男性、肥胖人群以及少數絕經後的婦女。這是因為當人體內對嘌呤物質代謝發生紊亂時,尿酸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導致人體血內尿酸含量增加,尿酸以鈉鹽的形式在關節、軟骨、軟組織中沉積,導致疼痛的反應,就是痛風。

風濕:風濕病的發病常常與天氣的變化掛鉤,疼痛也會因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風濕的發病主要作用於指關節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等,並對其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還會出現腫脹的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關節屈伸不直,活動障礙等情況。
2、症狀不同
痛風經常表現為患者固定某處突發性的疼痛,起病急,經常夜間突然發作,發病時疼痛劇烈,無法忍受,甚至可能還會出現有患處部位紅腫、發熱的現象。如果沒有及時控制和治療,導致反復發作,會導致關節腫脹畸形,甚至還會在耳輪、關節及周圍形成痛風石。痛風石所在處發生潰爛時可析出白色尿酸鹽晶體,潰爛處也不容易癒合。

風濕病主要發生在受涼,受寒的關節處,因關節處的血液循環不暢,導致肌肉酸痛,關節腫脹,握力下降,有時還會出現關節的麻木,關節屈伸不直,僵硬。如果未能及時治療,會導致關節破壞,導致畸形。
3、治療方法不同
痛風因是高尿酸症引起的疾病,所以在治療方法上應控制嘌呤攝入,如一些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動物內臟、肥肉、酒類、老火湯等,這些食物痛風患者應當忌口,控制攝入,同時服用一些促進尿酸排泄的葯物,都是治療痛風的重要手段。

風濕病患者則應注意在生活中防寒保暖,防止風寒侵襲,做好祛風,散寒等措施。對病患處可用膏貼治療,這也是最有效的治療。表面肌膚貼上葯膏,葯效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通經走絡、活血化瘀,達到治療效果。
風濕和痛風都是困擾我們的惡劣疾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通過對這兩種不同病症的區分,大家能夠從中尋求最佳的方法治療,遠離病痛折磨。

與痛風風濕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