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斑狼瘡是怎麼回事
是紅斑狼瘡吧?這里介紹的很詳細,還有圖,您可以去看看!
http://ke.baidu.com/view/38398.htm
2、熱性蔬菜有哪些?
扁豆、青菜、黃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蔥、生薑、。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食性。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
能減輕或消除熱症的食物,屬寒涼性;能減輕和消除寒證的食物屬溫熱性。一般認為,寒涼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常用於熱性病證。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於寒性病證。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
(2)風濕寒熱是擴展資料
辨別食物是寒性還是熱性
1、顏色偏綠,性偏寒、顏色偏紅,性偏溫
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能吸收較多的陽光,故而性偏熱。
2、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熱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於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較長,所以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3、水生植物偏寒、陸上植物偏熱
藕、海帶、紫菜等為寒性。而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葯、姜等,由於長期埋在土壤中,水分較少,故而性熱。
4、背陰食物偏寒、向陽植物偏熱
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空中或有向陽性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於接受光照充足,故性偏熱。
5、冬、夏季食物性寒、春、秋季食物性熱
在冬天裡生長的食物,因為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卜、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由於接收的雨水較多,也性寒,如西瓜、黃瓜、梨等。蘋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熱性。
3、蜂窩可以直接泡腳嗎
在樹林里或者是在花園里就會看到大大小小的馬蜂窩,大家一見到馬蜂窩就很恐慌吧?其實如果你不惹著馬蜂的,它是不會來找你麻煩的,馬蜂窩據說還有好多的用處呢?馬蜂窩的作用在葯用方面的價值是很多的,可能你會認為馬蜂窩是馬蜂住的地方它能有什麼用處呢?而且馬蜂如果有毒這個馬蜂窩不也有一定的毒性嗎?馬蜂窩的作用對人體的一些體內虛寒和五臟六腑都有著神奇的功效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馬蜂窩的作用分析吧。
馬蜂窩的作用分析:
馬蜂窩就是露蜂房
露蜂房《本經》
來源 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巢,或連蜂蛹在內的巢。
性味歸經 甘,平;有毒。歸胃經。
馬蜂窩能有什麼用?
1,攻毒殺蟲:適用於癰疽瘡毒,瘰癧,癬瘡等。
2,祛風止痛:用於風濕痹痛,牙痛,風疹瘙癢等。
馬蜂窩葯用價值高,具有攻毒療瘡,消腫散結,祛風通絡,清熱解毒,溫陽益腎之功效,
臨床應用很廣泛,毒副作用小,是一味很有發展前景的中葯。
民間偏方有用馬蜂、蜂巢泡酒治風濕病的說法,也有一定效果。
馬蜂全身都是寶。蜂窩里的蜂蛹含有很高的蛋白質,是難得的美味。
蜂窩本身就是一種葯材,它的成分很復雜,含有蜂蜜、蜂蠟、蜂膠等物質。
用現代技術提取的蜂膠比較珍貴,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蜂巢對治療過敏性鼻炎等也有效果;蜂毒也有葯用價值。
民間偏方有用馬蜂、蜂巢泡酒治風濕病的說法,也有一定效果,
還有人用活蜂蜇人治病,以毒攻毒,屬於比較危險的偏方。
褐色的老馬蜂泡酒,但不可大量食用,因為有產生過敏反應的可能。
另外泡過酒的蜂巢用水煮一煮,再用來洗澡還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
胡蜂科的大黃蜂或同屬近緣蜂所築造的蜂巢,中醫稱之為露蜂房。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認為其「味苦,平。
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
蜂巢有相當復雜的營養成分,幾乎包含了蜂蜜、蜂花粉、蜂蠟、蜂膠、蜂繭衣等物質中的所有營養成分。
葯理研究表明,蜂巢水提取物對細菌、真菌引起的疾病均有很好治療和輔助治療效果。
稀釋40倍的蜂巢水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
以及傷寒桿菌等都有較強抑制效果;
稀釋50倍對煙麴黴、黃麴黴、茄鐮菌、串珠菌等真菌有明顯抑製作用;
又有抗病毒作用,能使肝炎患者增加食慾、改善睡眠、增加抵抗力、促進轉氨酶降低;
還可使血漿中膽固醇明顯下降,降低血壓和增加血小板作用。
露蜂房含揮發油,為一種有毒成分,可驅絛蟲,但毒性很強,能導致急性腎炎。
並含有蜂蠟、鈣、鐵、蛋白質等。其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進血液凝固、
增強心臟運動、利尿和一時性降壓作用。
民間直接咀嚼純凈蜂巢,治療鼻炎效果明顯;
對蟲牙及風熱所致牙痛有效;對食道癌、胃癌等也有較好效果,可緩解病情,延長生命。
蜂房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屬近緣昆蟲的巢,東南各省均產。性平,味苦咸微甘,入肝、腎、胃三經。帶子者效佳。歷代本草均謂其有毒,但從臨床實踐觀察,雖服大量,亦未發現毒性反應。
本品功用〕
從歷代本草文獻記載及實踐體驗,本品具有法風定痙、解毒療瘡、散腫定痛、興陽起痹等作用。可是,近世只重外用,忽視內服,淹沒其功,至屬可惜。實則本品不僅。為瘍醫要葯,對內科某些疾患亦甚有效。其功用主要有四:
l)治關節腫痛:
本品功能稠痹法風,對關節腫痛久而不消,具有佳效,所以《別錄》說它有治「歷節腫出」之功。作者經驗,凡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見關節僵腫,久而不消,甚至變形,參用本品,頗有助益。
2)治惡核癌腫:
癌腫在祖國醫學文獻里,除了宋代《衛濟寶書》的「癌疾」、《直指方》的「癌瘡」。
明代《外科啟玄》的「癌發」等記載是直道其名外,其他尚有許多疾患,如惡瘡、附骨疽、石疽、流注、惡核、翻花、黑療、症瘕、積聚、噎隔、崩漏、濁帶等論述中,亦包括多種癌腫在內。 蜂房,《別錄》說它能「治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可使「諸毒均瘥」。張文仲方用蜂房三指撮,溫酒送服,治崩中、漏下五色之症(按此症很象子宮癌疾患)甚效。
《驗方新編》的乳癌散亦以蜂房為主葯,故友樊天徒氏曾指出:「蜂房、全蠍、蜈蚣、守宮等品,對某些惡性腫瘤有一定作用」。上海市曙光醫院曾用蜂房、全蠍等治療乳癌及癌腫轉移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等症。近幾年來,各地用它治療癌腫的報道日益增多。由此可知,蜂房在治療癌腫惡核方面是很值得深入探索的一味葯品。
3)治陽瘺、遺尿:
本品具有興陽益腎的作用,對陽瘺不舉及遺尿失禁,效用可靠。
4)治癰疽瘰病:
本品解毒殺蟲、消癰療瘡的功效顯著,外科常用之。如《證治准繩》「蜂房膏」之治凜病,驗方「消腫化毒膏」之治癰疽腫毒,「三生散」之治惡瘡怪症等是。又如海門縣中醫院用帶子蜂房、山羊角等分,焙研成粉,每服6~9克,日服一次,治搭背及其他瘡瘍甚效。諸如此類,不一一列舉。
在配伍應用上,合細辛煎湯漱口,可治牙痛;合半枝蓮治療腫惡核;合蟬衣能脫敏,治尊麻疹及其他皮膚搔癢症;合花蜘蛛治陽痿不舉;合桑嫖峭治遺尿失禁;合地鱉蟲、全蠍、僵蠶治痹證;合烏梢蛇、地鱉蟲治頑固腰痛;合苦棟子、兩頭尖治乳癌;等等。
一般內服用量,湯劑為每日6~12克;散劑每次1~2克,一日二次;病情嚴重而陽虛較甚者,可酌加量。為了增強療效,雖連續大量服用,臨床上亦未發現任何副作用及毒性反應,外用劑量根據需要而定。陽證癰瘍有化膿趨勢者,應予慎用。
現代研究〕
據日本葯學家實驗報道,蜂房有強心、利尿、止血、驅蟲等作用。本品含有蜂蠟、樹脂、揮發油、鈣、鐵等。它的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進血液凝固作用,尤其以丙酮浸出液作用最強,並有增強心臟運動、利尿和一時性降壓作用。
〔用法用量〕
本品即能內服,又能外敷。
〔附葯峰毒〕
蜂毒是工蜂藏在尾部蜇刺腺內的一種毒液,每隻蜂約有0.2~0.4 毫克蜂毒,有芳香氣味,味苦,呈酸性,含有蜂毒肽,多種酶類和磷酸、脂肪酸等10餘種游離氨基酸及蟻酸。蜂毒具有溶血、抗凝血、抗菌、抗炎等葯理作用,還對動物實驗性腫瘤有一定抑製作用。臨床經常用其治療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牛皮癬等病;同時對高血脂症、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炎、腫瘤等病亦有一定效果。
近年來,還發現蜂毒對抗放射性同位素幅射的作用,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放射性葯物」。
採用蜂毒治療通常是用工蜂直接在病變局部蜇刺,或用蜂毒電離子導入蜂毒注射液;還有的製成軟膏外搽。
馬蜂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葯用方面,可以解毒消腫、利尿止血,而且還有驅蟲的作用,它在中葯材中也佔有不小的地位,馬蜂窩里有鈣、鐵和鋅等多種物質,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可增加食慾。
4、請問:人參和鹿茸治療類風濕嗎
人參:(補益葯:補氣葯)
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經。
功效:
補氣挽脫,補益脾肺;生津,安神。
應用:
1、用於氣虛欲脫,氣息短促,脈微欲絕的危重病證。單用有效,如《景岳全書》獨參湯。亦可用於其它虛脫證,如配伍熟地補血滋陰,用於血脫亡陰證;配伍附子溫中回陽,尤適用於陽氣衰微,汗出肢冷的亡陽證。
2、用於脾肺氣虛的病證。脾胃虛弱,倦怠無力,食慾不振,或便溏久瀉,常與白術、茯苓、甘草配伍,以增強補脾益氣的功效,如四君子湯;肺氣虛弱,短氣喘促,常配伍胡桃仁、蛤蚧、五味子,以補肺腎、斂肺氣。
3、用於正虛邪實或邪氣未盡,正氣已衰的病證。常與祛邪葯同用,以扶正祛邪。如與解表葯同用,治虛人感冒;與瀉下葯同用,治虛人便秘等。
4、用於熱傷氣津及消渴證。熱傷氣津,口渴汗多,脈虛,常與麥冬、五味子同用,以益氣生津,如生脈散;消渴證,常與黃芪、山葯等配伍。
5、用於心虛血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可與當歸、酸棗仁等養血安神葯配伍。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大劑量可用15—30克。
使用注意:
入煎劑一般宜另煎,同渣服。
用於虛脫的危證,須大劑量,或採用注射劑。
一、鹿茸:(補益葯:補陽葯)
甘、鹼,溫。歸腎、肝經。
功效:
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應用:
1、用於腎陽虛衰或兼見精血不足的證候。單用研末服,或製取鹿茸精口服、肌肉注射,均有一定療效。常配入復方中應用,如《普濟方》治陽痿,用本品同山葯浸酒服;用治腎虛陽衰、陽痿、遺精、尿頻等,常與山茱萸、杜仲、熟地等配用,如十補丸。若屬氣虛陽衰之證,則與人參配伍。
2、用於筋骨痿軟及小兒發育不良,行遲齒遲,囟門不合等。可單用,或與山茱萸、熟地、五加皮等補肝腎、健筋骨葯配用。
3、用於虛寒性的崩漏失血。常與蓯蓉、熟地、烏賊骨等補肝腎、收澀止血葯同用,如鹿茸散。
此外,還用於瘡瘍久潰不斂,陰疽瘡腫內陷不起等。常與黃芪、當歸、肉桂配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作丸、散劑,每次0.5—1克。
研究:
本品的提取物鹿茸精能增強機體工作能力,加速消除疲勞,改善食慾和睡眠;能促進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狀紅細胞新生。中等劑量的鹿茸精,能增強心臟的收縮,使心臟收縮幅度增大,心率加快,對已疲勞的心臟作用更明顯。能提高子宮的張力和增強其節律性收縮。能促進創傷骨折和潰瘍的癒合。口服鹿茸精對伴有低血壓的慢性徨障礙,可使脈搏充盈,血壓上升,心音增強。
從葯性上看是不能治療類風濕病的。
5、新鮮天麻怎麼曬干
天麻是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的功效。天麻主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眩暈,頭痛,肢體麻木,手足不遂,風濕痹痛等。事實上,天麻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鎮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第二,鎮靜作用。有的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別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第三,抗驚厥作用。天麻對面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的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第四,降低血壓作用。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那麼,既然天麻有這么多好處,我們應該怎麼曬天麻?事實上,曬天麻的時候,一般都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用刷子將新鮮的天麻在清水裡刷洗干凈,然後浸泡在清水裡,多次換水讓其表面乾乾凈凈。
第二步。找一把硬毛刷子,將天麻外邊的硬皮以及有傷疤的地方全部去掉,然後再次清洗干凈。
第三步,將鍋子刷洗干凈,不要有油花,將天麻放進去,加上清水煮開,讓天麻煮到裡面沒有那個白芯的時候撈出來。
第四步,煮好的天麻拿出來放在蓋簾或者網格上面,放到太陽底下暴曬,別忘了經常翻一翻,天麻完全乾透就可以裝起來了。
事實上,只要經過以上幾步,就可以製成天麻了。
6、旅遊必備物品清單
旅行備用應急物品 假日正是出遊的「黃金期」。就在大家遊山玩水的歡樂時光里,一些疾病也會不請自到。有些人會因地理環境的改變,出現胃口不佳、頭昏無力、精神萎靡、腹瀉和皮膚發癢等發生所謂水土不服症狀;還有人會因風寒入侵或飲食不當而患了感冒或消化系統等疾病。因此出門之前,一定別忘了准備好旅遊葯箱。 旅行備用應急物品應簡單、多用途、輕便。一般應備:氣體打火機一個(防風火機更好)、燈籠蠟燭數支,用於照明、取暖、點火、野外生火煮食;多用小刀一把,切割削之用;細尼龍繩5~10米,捆綁物品、晾曬衣物、扎營等;小型指南針一個,茺野山林失向用;手電筒一個哨子一個,遇險發信號聯絡用;高猛酸鉀一小瓶,既可消毒用,又可作引火燃料;葯棉若干,擦洗和包紮傷口用,也可作引火物;絲巾一塊,既可防風保暖用,又可用於包紮傷口和作止血帶;有蓋鐵皮罐一個(形狀不限),既可裝上述應急物品,又能作為飲具煮食,還可用其蓋反射日光發信號。應急物品不宜繁雜過多。要注意實用和攜帶方便。防暈車、船葯乘暈寧行前半小時服50毫克,可1日3次。乘暈靜同乘暈寧。蛇傷葯上海蛇葯用於治療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銀環蛇、五步蛇咬傷。 首次服10片,以後每次服5片,4~6小時服1次。季德勝蛇葯用於毒蛇、毒蟲咬傷。每次服5~15片並同時服解毒 片2~4片,1日3次。服葯同時將葯片用溫開水溶化後塗於傷口周圍約半寸處,並配合其它局部處理。防暑葯仁丹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清涼油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十滴水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莪術油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風油精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白花油隨時按說明外搽或內服。傷科葯正紅花油用於扭傷瘀腫、跌打刀傷、燙傷燒傷、心腹諸痛、風濕 骨痛、四肢麻木、腰骨痛、頭風脹痛、蚊叮蟲咬、惡毒陰瘡等。常搽患處立即顯效。 黑鬼油用於蛇蟲鼠咬、跌打刀傷、燙傷、燒傷、瘡科灶肉、腳 腫腳筋痛。多搽患處即愈。驅風油用於四時感冒不適、風寒濕痹、霍亂吐瀉、胃痛腹痛、 腹脹、蛇咬蜂蜇、風火牙痛、無名腫毒、燙傷燒傷、暈車暈船等。依照說明書搽穴位或數滴口服。莪術油用於感冒、霍亂吐瀉、暑熱痧症、中風中痰不省人 事、跌撲失氣、頭刺痛、風火牙痛、支氣管哮喘及各種咳嗽、寒熱肚痛、腰背四肢痛、瘙癢症、疥瘡、無名腫 毒、跌打損傷、燙傷燒傷、蛇蟲蠍狗魚蜈蚣傷、吐血、 失眠、外傷出血等。按說明書外搽或內服。 雲南白葯用於刀槍跌打諸傷及內外出血與血瘀腫痛。 麝香跌打風濕膏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跌打諸傷、風濕骨痛。抗生素類葯物氟哌酸膠囊用於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婦科、皮膚、五官和軟組 織等器官和部位的感染。麥迪黴素用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淋球菌引起 的各種炎症和腫毒。頭孢氨苄膠囊用於各種炎症,每次服2~4粒,每日3~4次,兒童酌 減。青黴素過敏者忌用。乙醯螺旋黴素片用於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淋球菌、梅 毒螺旋體所引起的感染,也可用於支原體肺炎。四環素片用於呼吸道、腸道、泌尿道感染。每次服2片,每日4次。 孕婦和嬰兒慎用。 土黴素片作用、劑量、服用次數和禁忌同四環素片。 黃連素片用於腸道感染。每次服2~3片,1日2次,飯後服。孕 婦慎用。復方新諾明用於呼吸道、泌尿疲乏、腸道感染。每次服2片、1日2次, 飯後服。對磺胺葯物過敏者禁用。黃連上清片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用於咽炎、牙齦炎、通便。每次4片, 1 日2次。牛黃解毒片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用於咽炎、扁桃腺炎、牙齦炎、口腔 潰瘍、 急性結膜炎、癤腫。抗病毒葯物病毒靈(嗎啉雙胍)對多種病毒有抑製作用。用於感冒等。每次0.1克, 1日3次。金剛烷胺抗亞洲甲Ⅱ型流感病毒及其它病毒,用於流感。每次 0.1克, 1 日2次。板藍根沖劑清熱、解毒,有抗病毒作用,主要用於感昌、上呼吸 道感染和咽炎。每次沖服1~2包,1日2~3次。板藍根片作用同板藍根沖劑。每次服4片,1日3次。呼吸系統常用葯速效傷風膠囊用於感冒發熱。每次服1粒,1日3次,血液病患者慎用。銀翹解毒片用於感冒初起。每次服4~6片,1日2次。羚翹解毒片用於感冒初起和發熱較高者,每次服4~6片,1日2次。羚翹解毒丸作用同羚翹解毒片。每次服1~2丸,1日2次。 咳必清用於無痰乾咳,每次服25毫克,1日3~4次。復方甘草片鎮咳祛痰。每次服1~2片,1日3次。不能長期服用。復方川貝片鎮咳祛痰,用於熱咳。每次2~3片,1日3次。維C銀翹片用於流感、急性熱病發熱、頭痛咳嗽、四肢怠倦咽喉紅腫。 每次服2~3片,每日3次。喉痛靈糖衣片用於急性化膿性咽喉炎、扁桃腺炎、感冒發熱、上呼吸道炎、 療瘡。每次服4~6片,1日3~4次,兒童酌減。喘定用於支氣管嘟喘。每次服1~2片,1日3次。牡荊油丸鎮咳、祛痰、平喘,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每次 服1~ 2丸,1日3次。六神丸消腫解毒,用於急性扁桃腺炎、咽炎、癰疽、瘡癤等,內服 外敷。每次服10粒,1日1~2次,以含服療效更佳。兒童酌減量。外敷可用開水調成糊 狀塗患處。孕婦禁用。喉症丸同六神丸。草珊瑚含片抗菌消炎、止血止痛,用於口腔及咽喉炎症。每次含服 1~2片,每小時內2~4次,1日10~20片。 消化系統常用葯雷尼替丁抗酸,保護潰瘍面,用於胃潰瘍、胃酸過多、胃痛。每次服150 毫升,1日2次,4~6周為一療程。西咪替丁(甲氰咪胍)作用同雷尼替丁,但療效不如雷尼替丁,且副作用較多。 每次服200毫克,1日3次,臨睡前加服400毫克, 4~6周為一療程。胃舒平抑制胃酸,保護潰瘍面,用於胃酸過多、胃潰瘍、胃痛。 每次嚼服2~4片,1日3~4次。不宜與四環素同用,青光眼患者忌用。普魯本辛用於胃潰瘍、胃酸過多、胃炎、胃腸痙攣。每次服15~30 毫克, 1日3次。青光眼病人忌用。顛茄浸膏片解胃腸痙攣性疼痛。每次服8~15毫克,1日3次。青光 眼病人忌用。胃復安用於嘔吐、暖氣、胃酸過多、胃脹。每次服4~3毫克, 1日3次。多酶片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每次服1~2片,1日3次。 藿香正氣丸(水)清暑化濕、和胃止嘔,用於腹脹、嘔吐、中暑頭痛。每次服 1管,1日2~3次。痢特靈(呋喃唑酮)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消化性潰瘍、泌尿道感染、傷寒、 副傷寒。果導片(酚酞)緩瀉作用,用於習慣性便秘。 抗過敏葯息斯敏片每次服1片,1日1次。撲爾敏每次服4毫克,1日2~3次。非那根每次服12.5~25毫克,1日2~3次。賽庚啶每次服4毫克,1日3次。 退熱、止痛葯去痛片每次服1片,1日3次。撲熱息痛片每次服0.5克,1日3次,兒童酌減。消炎痛用於關節炎等炎症性疼痛。每次服25毫克,1日23次。 消化道潰瘍痛人慎用。 炎痛喜康(吡羅喜康)有消炎、鎮痛、退熱的作用,與消炎痛基本同功。飯後服,1日總量限40毫克以內。血液病,有胃潰瘍史病人慎用。牙痛一粒丸牙痛或齲齒痛時,用1粒填在牙痛處。 鎮靜、安眠葯安定鎮靜、安定神經,幫助睡眠,但作用較弱。睡前服2片。 青光眼病人禁用。 氟安定有顯著促眠作用,服後20分鍾內起作用,持續7~8小 時。睡前服1~ 2片。服葯同時避免飲酒。利眠寧有鎮靜、安定、肌肉鬆馳作用。睡前服10毫克。 速可眠 短效安眠葯,服後15~20分鍾入睡,持續3~4小時。醫生點評 旅遊葯箱應以簡單、必需為原則,以備旅遊途中隨時應用。如有心臟、胃腸、呼吸系統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在出門前要帶足自己常用的葯品按時服用,不得擅自停葯;冠心病患者除帶常用葯物外,還應帶上急救用葯,做到有備無患。
出門在外若病情不同於一般,假如疼痛劇烈且來勢兇猛,則應立即去當地醫院檢查、確診,千萬不要擅自用葯,以免掩蓋病情,貽誤治療。此外,在假期旅遊中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以使用一種葯物為好,盡量避免聯合用葯。
鮮花盛開的季節,空氣中散播的花粉可能會引起過敏表現,輕則可能起皮疹,重者可能誘發哮喘,所以准備撲爾敏等抗過敏症的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少人在服用撲爾敏等抗過敏葯時有嗜睡症狀,旅遊時最好選擇無嗜睡症狀的息斯敏。對花粉有過敏史的人在出遊時盡量不要直接觸摸花木,患哮喘病的朋友最好同時選購支氣管舒張劑,做到有備無患,輕松出遊。
對於過敏體質的人,在選擇抗生素、鎮靜催眠葯、解熱止痛葯等時要特別謹慎。如速效感冒膠囊中含有阿司匹林或撲熱息痛等成分,有過敏者應禁用。對磺胺過敏的人不得選擇磺胺類葯物。安必仙膠囊中含有青黴素的成分,對青黴素過敏者應慎用。可改用其它較為安全地葯物。
旅遊途中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神經系統的活動規律被打亂。這只是暫時的神經失調,不是病態,不要輕易服用安眠葯。
旅行時最好准備一支體溫計,這樣可以在發燒時准確計錄體溫,掌握病情。
7、吃中葯能消炎症嗎
炎症是機體在致病因子作用下發生的一種以防禦為主的病理過程,是一種以局部表現為主的全身反應。數常見病、多發病,如:瘡癤、癰疽、肺炎、肝炎、痢疾、結核、風濕病、軟組織損傷、過敏反應等都是炎症性疾病。而中醫的癰腫瘡瘍、疔毒,以及大部分的傷寒表症,溫病和其他許多實熱症、虛寒症也都屬於炎症的范圍。這些病,雖然臨床特徵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炎症」這一基本病理過程發生發展的普遍規律。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1 炎症的病理特點
炎症從局部上,往往表現紅、腫、熱、痛、潰瘍和機能障礙;全身反應則表現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白細胞增多、乏力、食慾不振、功能損傷等。而引起炎症反應的致病因子大致可概括為兩類;一是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真菌等)、寄生蟲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和毒素;二是非生物性因子:包括物理性和化學性因子,如寒熱刺激、機械損傷、強酸、強鹼、化學毒物等。因而炎症又是化膿性炎症、纖維性炎症、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過敏性炎症等。炎症是由變質、滲出及增生三種基本病理變化綜合形成的。這三種病理變化互相聯合、互相影響構成了炎症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炎症按發病快慢及臨床病程的長短又可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由於其分類不同,臨床表現也各不一樣。
根據上述炎症的不同致病因子、病理過程及類別表現,中醫對其各有不同的病機症型和辨治方法。而決定炎症是否發生以及炎症反應的強弱、預後,又恰恰與中醫所強調的正氣強弱、陰陽平衡、臟腑氣血的盛衰密切相關。
2 炎症相應中醫的證型分析和辨治規律
前面已經說過,炎症是西醫的病理名稱,而中醫與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西醫學的研究是從局部出現,針對人體的不同結構,採取單方面拮抗性治療。而中醫的研究則是從整體著眼,動態的分析每一個證型,採取多方面的調節性治療。兩者各有優勢,各有所長。在針對炎症的證侯分析方面,各有相應的病機證型及理論依據。現分析如下。
2.1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風濕或壯熱」證型 其病機為素體正氣不足,感受風熱或濕熱之邪,或邪熱入里化熱,氣分熱盛之症。如,中醫的風熱感冒,溫病氣分熱感,里熱喘咳等證。相當於西醫的細菌、病毒性炎症以全身反應為主者;見於感冒、風疹、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病。治以疏風清熱,泄火解毒,代表方:銀翹散,桑菊飲,白虎湯,麻杏石甘湯,清溫敗毒飲,黃連解毒湯、牛黃安宮丸等。
2.2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濕熱」證型 其病機為過食辛辣,或嗜酒過度,或感受濕熱之邪,損傷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如:中醫的濕熱黃疸,濕熱痢疾、濕熱淋證、濕熱帶下等證。相當於桿菌引起的腸道、泌尿道、婦科疾病等;見於肝炎、膽囊炎、急性胃腸炎,菌痢、腎盂腎炎(泌尿系感染),附件炎等病。治以清利濕熱,化濕解毒,代表方:茵陳蒿湯,瀉心湯,溫膽湯,龍膽瀉肝湯,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八正散,易黃湯等。
2.3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火毒」證型 「火」與「毒」是中醫外科的常見病機,由於素體陽氣偏虛,過食脂膩肥甘或過食辛辣食物,以致邪熱壅於肌膚,化火化毒,阻礙氣血,化腐成膿。如,中醫的癰腫瘡瘍腫毒,肺癰、腸癰,疔毒走黃等病證。相當於細菌性炎症的變質、滲出期;見於西醫的瘡癤、蜂窩組織炎、丹毒、肺膿腫,闌尾炎,膿毒血症等病。治以清熱涼血解毒、活血排膿。代表方:銀翹解毒丸,真人活命飲,五味水毒飲,千金葦莖湯,大黃牡丹湯,犀角地黃湯,至寶丹,安宮丸等。
2.4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陰虛內熱(火旺)」證型 其病機為久病陰血虧虛,津液不足,陰虛燥熱,臟腑血脈失榮致之證。如,中醫的消渴,肺痿,心悸,肝胃陰虛等證。相當於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消耗期,增生期;見於西醫的肺結核,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衰弱,部分高血壓,腦中風,肝硬化等病。治以滋陰生津降火,涼血退虛熱、熄風。代表方:消渴方,一貫煎,沙參麥冬湯,六味地黃湯,天王補心丹,滋心清肝飲,鎮肝息風湯,三甲復脈湯等。
2.5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風寒或寒濕」證型 其病機為素體正氣不足,陽氣被遏,或外感風寒或寒濕之邪,風寒內閉,寒濕痹阻脈絡,阻礙氣血所致。如,中醫的風寒感冒、面癱、寒喘、風濕痹阻脈絡,阻礙氣血所致。如,中醫的風寒感冒、面癱、寒喘,風寒濕痹等證。相當於西醫的病毒性、過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物理性因子所致之病證;見於流感、面神經麻痹、過敏性鼻炎、哮喘,以及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肌肉勞損等疾病。治以疏風散寒通絡,祛風濕活血止痛;代表方:防風湯,麻黃湯,人參敗毒飲,牽正散,羌活勝濕湯,薏苡仁湯,烏頭湯,獨活寄生湯等。
2.6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痰飲或水腫」證型 其病機為肺、脾、腎等臟的氣化功能受阻或三焦水道失於通暢,以致水濕停聚而形成。如,中醫的痰飲、水腫等證。相當於慢性炎症的滲出期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見於胸膜炎、急性腎炎、肝腎性腹水等病。治以瀉肺遂水或溫陽利水。代表方:葶藶大棗瀉肺湯,五苓散、疏鑿飲,五皮飲,貞武湯等。
2.7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虛寒」證型 其病機為久病陽氣不足,臟腑虛寒,升降功能失常之證,如中醫的,脾胃虛寒、腎陽虛衰,久病泄瀉或五泄等證。相當於慢性炎症的滲出、增生期;見於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內分泌失調等病。治以益氣健脾、濕中散寒、溫腎助陽,培補元氣。代表方:香砂養胃湯,小健中湯,理中湯,金匱腎氣湯,右歸飲,寄生腎氣湯,四神湯。四逆湯等。
2.8 炎症表現為中醫的「氣滯血瘀」證型 其病機為久病邪氣阻礙氣血,氣滯血瘀或外傷、跌打損傷、燒燙傷以致皮膚肌肉瘀血腫脹之症,如中醫的月經不調,胸痹,積聚,中風肢體不遂,跌打損傷,局部瘀血腫脹等證。相當於炎症的增生期,炎性粘連,炎性包裹等;見於西醫的肝硬化、手術後粘連以及挫傷血腫,月經病,血栓性疾病,腦梗塞,偏癱後遺症等病。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代表方: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少腹逐瘀湯,七厘散,補陽還五湯等。
綜上所述,炎症性疾病雖然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但就其中醫的病機過程來講,總不外乎邪正斗爭,陰陽失調,升降失常。其證型的演化規律基本可以概括為上述的八個方面。而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又與患病機體的體質(正氣)的強弱和致病因質(邪氣)的性質關系密切。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動態靈活的運用上述的辨治規律,因人、因時、因地治宜。做到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就能收到奇特的療效。
3 典型病例
病例1,,男,55歲,家住開發區新港,2004年8月就診,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乙肝兩對半示:大三陽。近1年來發現:多次尿化驗示尿蛋白(+~++),尿隱血BLD(++~+++),尿膽原URO(+~++);腎功:BUN115mmol/L,Cr143μmol/L。醫院印診:慢性腎炎。病人自我感覺無明顯的不適,僅時有腰酸,喜暖,乏力,尿黃。對醫院的尿檢驗結果負擔較重。查病人精神狀態良好,顏面暗黃虛浮,舌質淡暗,舌苔白膩,舌中黃膩,脈緩滑。分析:根據病人55歲,久病,結合脈證,屬本虛標實,即為上述的證屬中的「腎臟虛寒兼脾胃濕熱」(第7、3證型)分型;治以溫補腎陽化濕兼清濕熱,方用寄生腎氣湯加防己、白茅根、地榆、方中附子改用制附子為主方。服葯十八付後,經不同醫院驗尿,結果:尿蛋白PRO(±)及尿隱血(-)均為陰性。腎功能好轉,仍高於正常,為BUN:83mmol/L,Cr133μmol/L,又續服上方加「制大黃」十付,腎功能恢復到正常范圍:BUN65mmol/L,Cr111μmol/L。2個月後復診,檢驗結果無明顯變化。
鑒於上述的治療結果,病人十分高興。要求繼續調治既往的乙肝病,當時的肝功檢驗結果是:ALT76.0IU/L,AST:67.0IU/L,總膽紅素TBIL38.6μmol/L,DBIL:21.4μmol/L,TB-DB:17.2μmol/L,病人飲食尚好,腰酸乏力改善,上述的虛寒症型已不明顯,辨證以「濕熱證型」(第3證型),側重肝經為主,於上方中去附子、防已、牛膝;加茵陳15g,五味子10g,三七7g,柴胡12g,白芍20g,板藍根25g,黃芩20g。約服十五付,病人的肝功基本恢復到了正常范圍:ALT:38.2IU/L,AST:41.7IU/L,DBIL:6.9μmol/L,TB-DB:14.0μmol/L。2個月後復診,尿及肝、腎化驗結果基本穩定。
病例2,患者,男,64歲,本院反聘外科教授。2004年3月份就診,病人因感冒後反復咳嗽,咽癢,咳痰黃稠,20餘天。印診:上感,急性支氣管炎。一直不間斷用青黴素類、紅黴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口服或輸液治療,始終不見好轉,咳嗽陣作,時有加重趨勢,對抗生素普遍耐葯。經本人建議改用中葯治。辨證為上述的「風溫」(第3證型)證型,治以疏風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化痰,方用桑菊飲合桑白皮湯加銀花25g,魚腥草20g,水煎服。共服7劑,症狀消失,痊癒。
中醫如何辨治西醫炎症
炎症」在古代中醫書籍中沒有記載,而當今有關中醫書籍中則屢見不鮮。認識炎症對中醫辨證論治雖有一定幫助,但也給中醫辨治帶來一定困惑,即炎症與中醫的寒證、熱證、虛證、實證之間有什麼樣的內在關系,炎症在中醫辨證論治中有何指導意義,從炎症角度怎樣進行中醫治療,這一直在困惑中醫,也是欲要解決的一個實質問題。
中醫有中醫理論體系,西醫有西醫理論模式。西醫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而診斷的結論對中醫深入細致地研究疾病演變與轉歸雖有一定臨床意義,但在辨證論治方面運用現代科技檢驗手段結論一定要辯證地對待,有借鑒與實用價值的成果一定要用,而對應用價值不大的切不可盲目利用。而今中醫在辨證論治中往往受西醫診斷結果的影響,而盲目地進行中西醫結合,譬如西醫診斷疾病是炎症,中醫則常常將炎症與「火」(熱證)相聯系;治療炎症則屢屢用清熱葯,用清熱葯對某些炎症是有治療作用,而對某些炎症不僅沒有治療作用,反而還會加重病證,或引起諸多不良反應。於此必須明確指出,西醫診斷疾病是炎症,而未必就是中醫的熱證,用清熱葯未必就能取得治療效果。
結合臨床診治體會,主要有4大類炎症在多數情況下中醫辨治屬於寒證。其一,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實質纖維化、肺氣腫以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其二,腸胃系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等。其三,肌肉關節系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風濕、硬皮病、肌肉囊腫等。其四,血管神經系疾病,如動脈炎、靜脈炎、末梢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等。此4大類疾病雖有熱證,但以寒證居多,確立治療方法只有根據病變證機而選用溫陽散寒方葯,才能取得預期治療效果。假如治療炎症,僅重視清熱方葯,而忽視溫陽散寒葯,不僅無益於治病,反而還會降低治療效果,所以認識炎症與治療炎症,都要科學地辯證地對待,做到既不盲從炎症,又能針對病變證機而以法選用方葯。
中醫辨證論治既有獨具優勢一面,又有不足一面,其優勢主要是在認識疾病方面能從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角度認清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並能夠從整體角度進一步認識疾病與辨治疾病。而不足的則是在認識疾病演變規律方面仍然局限在宏觀辨證,對認識疾病微觀病理變化則有一定欠缺。隨著認識思維不斷變化,要求中醫在辨證方面最好借用現代科學技術檢查疾病以得出確切診斷,這對深入認識疾病病理變化確有很大幫助,對中醫在微觀認識上確有一定實際指導意義,但在辨治方面一定要辯證地對待,且不可盲目結合與利用。
8、風濕的病理原因是什麼
中醫認為類風濕的病理病機是什麼?
一.邪氣偏勝致病:
因風、寒、濕、熱、寒熱、痰、淤等病邪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實證范疇。臨床上既可單一的病邪致病,又可相並致病。其病邪總以邪阻絡脈常見。
1.風邪致病:風為陽邪,其性善動而數變,又為百病之長。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約有70%的病人因風邪傷害而致病。一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或間歇後的再發時,易見到風邪侵害的表現。
2.濕邪致病:濕為陰邪,其性重濁。濕氣重者為著痹。著,不易消除之意。肢體困著疼痛,經久難愈,乃是濕邪致病的特徵。氣候潮濕或涉水作業,多可導致濕邪致痹。臨床上濕邪多與風、寒、熱相兼為病。
3.寒邪致病:寒為陰邪,其性凝滯,主痛。寒邪致病多關節疼痛劇烈,痛位固定,伴四肢不溫、形寒,逢陰寒之氣則痛著。臨床上單純寒邪致病並非少見,但與濕邪相合為病更為多見,亦可與風邪相兼為病。
4.熱邪致病:熱為陽邪,多以關節灼痛、腫脹紅赤、惡熱為主要表現。每因感於外界陽熱之邪;或素體陽盛,又感風寒濕之邪,郁而化熱致病。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熱盛郁久,則發為火毒,其症狀加劇,證情險惡,俗雲「白虎歷節」以名其證,根據熱盛所極之變,實為「火毒痹」之證。
5.濕熱致病:初發既具濕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濕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濕熱」之邪。
6.寒熱致病:初發即具寒熱表現者為感受自然界的「寒熱」之邪,此病不是兩種邪氣相加而致,而是一種單獨的邪氣,即「寒熱」之邪。
7.痰濁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痰濁之證,痰邪大多來源於津傷和濕聚,津傷有寒邪凝濁和熱邪灼煉而成;濕聚有外濕浸漬壅盛和內濕停蓄而致。
8.淤血致病:在類風濕中晚期多可見到淤血之證,淤血的生成,可見於寒濕痰濁痹阻、氣滯失運、陽虛寒凝等因素,以致絡道不通而發病,則可見「淤痹」。淤痹多以關節、肌肉刺痛,肢體麻木,淤斑為主要表現。
二.正氣虛衰致病:
因臟腑虛弱、氣血陰陽不足等正氣虛衰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此皆屬虛症之疇,統稱為「虛痹」。其病機總以氣血陰陽不足,致臟腑形體的絡脈失養所致。
1.臟虛致病:臟腑虛弱不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常見的一種發病原因,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腎虛較為常見。
(1)先天稟賦不足:由於先天不足,腎精素虧,骨絡失充,骨節失於奉養,則發生病變。
(2)後天虛勞損傷:由於房勞、產傷;長期勞累,抗邪力下降;飲食不節,久之傷及脾胃;精血暗耗,肝失所藏,筋失所養等,均可導致關節、肌肉、筋膜的病變。
2.氣血虛損致病:由於脾虛氣化不足,或久勞氣血暗耗,或大病久病之後,或失血之後,均可導致氣血不足。氣血不足,不能充養絡脈,以致皮、肉、筋、骨和臟腑失養,而發生「氣血虛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