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用

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用

發布時間:2020-12-15 23:48:18

1、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成葯有哪些

1、類風濕中葯之通絡壯骨散

治療類風濕疾病的中葯,每包30g、用適量熱開水調成稠糊狀、貼於疼痛部位、然後用軟塑料薄膜蓋在葯糊外、用布裹嚴;一般時長為30分鍾到一個小時,以患者不能耐受為度,其後把葯糊揭下。每用葯一次,間隔7天

2、類風濕中葯之防風薏米煎

這種葯物具有散風除濕的作用,薏米30克,防風10克。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葯汁約200毫升。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後可再用

4、類風濕中葯之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兒童酌減

5、類風濕中葯之麝香丸

葯物組成:川烏3枚、地龍5條、全蠍、黑豆各21個

製法:上葯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跟綠豆一般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症見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卧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次

6、類風濕中葯之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過20片)。每日2~3次
也可以選擇吃氨糖,它可以修復骨關節、緩解骨關節疾病、增加骨密度等……氨糖能夠加快軟骨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刺激軟骨彈性組織的修復、再造。
適宜人群:
1、骨骼僵硬、運動量大、關節容易勞損的人群;
2、骨質增生骨質疏鬆、坐骨神經痛、痛風、椎間盤突出的人群;
3、肩周炎頸椎炎、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及各種關節疼痛腫脹的人群;
4、骨質退化的中老年人群;
5、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
6、長期伏案工作者

2、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DMARDs)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3mg/kg,分別於0,2,6周注射一次,以後每8周靜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是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推薦的治療劑量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中重度RA,對TNF-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薦的用法是4~10mg/kg,靜脈輸注,每4周給葯1次。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3、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生半夏30克,生桅仁60克,生大黃、黃柏各15克,桃仁、紅花各10克,共研細末,用醋調敷患處。適用於熱痹。

(2)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各5克,肉桂、樟腦各10克,共研細末,用40%的酒精調敷患處。適用於寒痹。

(3)取大椎、陽陵泉、肩骼、天宗、曲池、腎俞、阿是穴,選用鰲、雄黃(3:5)葯末0.3-0.6克,置普通膏葯中央,貼敷於穴位上,24小時後局部起泡揭去膏葯,用消毒針穿刺,排出分泌物,並清潔局部,換敷青冰散(冰片、青黛、浙貝母、天花粉、赤芍、月石、緞石膏),24小時後再換貼陽春膏(桂心、丁香、乳香、牛膝、血竭、察香),於72小時取下,每日取2-4穴,最多不超過8穴。不愈可進行第2次,一般治療2-3次。適用於本病各證。

2.薄貼法

(1)川草膏:生川烏、生草烏、附片、當歸、丹參、白芥子各30克,生麻黃、乾薑各15克,桂枝、木通各12克,白芍20克,細辛、乳香各10克,三七5克,虎力散4克,蔥白4根,白酒適量,上葯共研細末,將馬錢子散、虎力散摻入葯末中,再將蔥白搗爛均勻和入,以白酒調成稀糊狀;將調好的葯入鍋內炒熱至不灼傷皮膚為度,人寮香0.25克和勻,取適量攤於敷料上,約0.5厘米厚,趁熱敷於患處,以綳帶固定,每劑可重復使用5-7次,重復使用時須按上法加葯,隨炒隨用。適用於寒痹。

(2)香丹膏:麻油240毫升,黃蠟7.5克,松香30克,黃丹30克,銅綠6克,輕粉3克,制乳香、沒葯各9克,先將麻油熬滾加黃蠟化開,次入松香,再下黃丹,加入其他葯研末,攪勻成膏,取適量薄貼患部,外加綳帶固定,每日1次,5-7日為1療程。適用於熱痹。

3.熱敷法

(1)乾薑60克,干辣椒30克,烏頭20克,木爪25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鍾,乘熱熏患部,然後將葯汁倒出,用凈毛巾蘸葯汁熱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為1療程。適用於濕痹。

(2)川烏10克,草烏10克,茅術10克,當歸10克,雞血藤6克,獨活6克,牛膝10克,木瓜12克,川芍12克,鬱金6克,生香附10克,細辛3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鍾,乘熱熏患部,然後將葯汁倒出,用凈毛巾蘸葯汁熱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為1療程。適用於寒痹。

4.推擦法

川烏、烏梢蛇、草烏、烏梅各15克,將上葯浸入500毫升白酒,浸泡1周可使用,浸泡時間長則更好。用時以棉花蘸葯汁,推擦痛處,擦至有熱感為度,每日2-3次。適用寒痹、濕痹。

5.搽葯法

川烏、草烏、松節、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研末,酒浸,搽患處。適用於濕痹、寒痹。

6.摩葯法

蓖麻油30毫升,生烏頭30克,乳香5克,上葯共為細末,加豬油調和成膏,烘熱塗患處,以手心摩擦患處。適用於濕痹、寒痹。

7.熏蒸法

荊芥100克,防風100克,蘇葉50克,麻黃40克,羌活100克,獨活100克,秦蕪60克,蒼耳子50克,乾薑100克,伸筋草40克,營蒲根500克,蔥白300克,細辛30克,蒼術100克,川芍80克,白芷40克,加水煮沸15分鍾,其溫度保持在45-55攝氏度之間,熏蒸病變部位,每次30分鍾至1小時,每日蒸2-3次,7日為1療程,以大汗淋漓為度。適用的、寒、濕痹。

8.煙熏法

穿山龍12。克,八骨丹120克,一條根120克,九層塔9。克,獨活12。克,桂枝120克,艾葉90克,澤蘭90克,研為粗末,加樟腦60克拌勻,置於瓶中,取適量裝入熏壺,燒炭取煙,套上大小適當的出煙口,熏烤患部,或在壓痛點附近選擇2-3個穴位熏烤,每次約3-10分鍾,以局部有汗出為佳。適用於濕痹、寒痹

9.洗足法

尋骨風、透骨草、白毛在各30克,獨活15克,乳香、沒葯、血竭各10克,老鶴草、黃篙各20克,水煎濾液,趁熱洗雙足,每日2次。適用於熱痹躁關節紅腫熱痛者。

10.葯浴法

(1)透骨迫風煎:透骨草15克,追地風16克,千年健12克,稀簽草30克,水煎洗患部或葯浴,每日2次。適用於風、寒、濕痹之關節麻木、腫脹、變形,活動不利者。

(2)龍馬精神方:當歸10克,乳香、沒葯、續斷、川椒、補骨脂、紅花、伸筋草、秦芫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濾凈液,洗患部或全身浴,每日1-2次。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麻木、腫脹,活動受限者。

(3)秦歸湯:秦蕪、當歸、紅花、土鱉蟲、川烏、草烏、路路通、骨碎補、桑枝、桂枝各12克,水煎濾汁,洗浴患部或葯浴全身,每日1次,每次20-30分鍾。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腫大變形,活動不利者。

(4)桑枝500克,海桐皮60克,稀簽草100克,海風藤、絡石藤各200克,忍冬藤60克,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適用於熱痹。

11.離子導入法

(1)乾薑3克,桂枝、赤芍、當歸各2克,羌活、葛根、川芍、海桐皮、姜黃、乳香各1克,研為末,分裝於約25厘米*15厘米布袋中(每袋約裝9-10克),縫口,置蒸鍋中加熱,至蒸氣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溫至40攝氏度,熱敷患處,然後加直流電導入,每次15-30分鍾,每日1次。適用於風、寒、濕痹。

(2)陳醋500毫升,威靈仙30克,將威靈仙浸入陳醋2周,去渣取汁,做直流電導入,每次15-30分鍾,每日1次。適用於寒、濕痹。

4、類風濕關節炎用葯哪種比較好?

益腎蠲痹丸怎麼樣,我也是特意問過醫生才確定這款葯的。成分也溫和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我放心。這次在天貓上雲開亞美大葯房,買了不少呢。

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外用膏葯有哪些?

(1)火龍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生薑250g(取汁),乳香為末、沒葯為末各15g,麝香3g,真牛皮廣膠60g。先將薑汁並廣膠溶化,方下乳香、沒葯調勻,待少溫,下麝香成膏。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宣痹止痛。

主治:風寒濕毒所襲,筋骨攣痛及濕痰流注,經絡壅痛,不能行步。

並治歷節風、鶴膝風。

用法:攤貼患處。

(2)神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牛皮膠6g(水溶代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生用)、生附子各15g。上為細末,入膠中和成膏,備用。

功效:除風散寒,溫經通絡,蠲痹止痛。

主治:風邪走注疼痛,上下不定。

用法:攤紙上,隨痛處貼之。

(3)透骨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生地、馬鞭草各250g,吳茱萸、白面各90g, 骨碎補、龜板( 酒炙) 各120g, 鱉甲( 酒炙)3 個, 蒲黃60g。上為細末備用。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主治:一切風濕,走注疼痛。

用法:用米粉、醋調葯末似膏子,火上溫熱,攤於疼處,用紙裹,候冷再烘,於避風處用。

6、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好啊?

類風濕關節炎是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沒有完全的明確,所以在臨床上沒有根治和預防的有效措施。那麼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呢?在臨床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目的主要是減輕關節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的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所以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腰痛寧膠囊可以的,其特點是重用馬錢子,此葯為風濕要葯,有助於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延緩疾病進展。

7、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8、求類風濕關節炎的的最佳治療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怎樣治療?

一、理療
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發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
二、葯物治療
(一)水楊酸鹽
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具有退熱、鎮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長期服用易發生惡心、嘔吐、胃痛及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胃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大劑量服用數年可引起腎損害。
(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類固醇抗炎葯,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間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劑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惡心、嘔吐、食慾減退、頭痛、皮疹及白細胞減少等。類似制劑有炎痛靜bengydamine,用法,劑量同消炎痛。
(三)異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劑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
(四)皮質激素
對急性炎症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葯後極易復發。適應證為①嚴重活動性關節炎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或血管炎、肺、心及眼合並症。②嚴重關節炎應用其它葯物治療無效。③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明顯增快,類風濕性結節陽性。在使用期間應注意副作用及並發症。開始應用時應以小劑量開始,如強地松5-20mg,口服每日1-2次,有效後再調整到最小有效量,或改為隔日療法。為了避免全身性副作用,可用關節內注射療法;適應證為①少數關節患病,全身症狀不明顯。②全身約葯後,症狀基本控制,但殘留幾具關節症狀不見好轉。③關節急性症狀明顯,為緩解局部症狀。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0-20mg關節內注射,每周一次。膝關節或踝關節內注射後,應卧床休息,以防誘發無菌性壞死。應嚴密消毒、以防感染。

與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