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多肌痛

風濕性多肌痛

發布時間:2020-03-08 10:13:17

1、風濕性多肌痛可以吃海參嗎?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2、肌痛是什麼?

纖維肌痛綜合症

【概述】

纖維肌痛綜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種非關節性風濕病,臨床表現為肌肉骨骼系統多處疼痛與發僵,並在特殊部位有壓痛點。纖維肌痛綜合征可繼發於外傷,各種風濕病,如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各種非風濕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等。這一類纖維肌痛綜合征被稱為繼發性纖維肌痛綜合征(secondary fibromyalgia syndromen),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則稱為原發性纖維肌痛綜合症(primary fibromyagia syndrome)。

【治療措施】

纖維肌痛綜合征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對它的治療方法也不多。它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彌漫性慢性疼痛,除「壓痛點」之外,別無客觀體征。所以不僅治療選擇不易,療效評定也頗為困難。目前的治療主要致力於改善睡眠狀態、減低痛覺感覺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據認為這幾方面與纖維肌痛綜合征的成因有關。而療效則主要根據治療前後壓痛點數目及症狀的變化而判定。

治療方面較重要的一點是給患者以安慰和解釋。告訴患者它不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也不會造成終生殘疾,以解除病人的焦慮和抑鬱。

在葯物治療方面,多數作者報告三環類抗抑鬱葯阿米替林和胺苯環庚烯是目前治療本病的理想葯物。它們通過:①抗抑鬱;②增加非愉動眼睡眠,減少快眼動睡眠;③增加血清素含量;④解除肌痙攣等作用達到改善睡眠、減少量僵和疼痛的效果。阿米替林10mg,根據可緩慢增至20—30mg,或胺苯環庚烯10—40mg,均為睡前一次服。其副作用為口乾、咽痛、便秘,由於劑量較小,病人大都可以耐受。

近年發現S-腺苷甲硫氨酸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征有一定療效。它是腦組織許多甲基化反應的甲基拱體,且具有抗抑鬱作用。

在非葯物治療方面,文獻報道心血管適應訓練(cardiovascular fitness training)及肌電圖生物反饋訓練(EMC-biofeedback training)有一定療效。McCain等將42例原原性纖維肌痛病人分為心血管適應訓練和彈性運動組(flexibilty exercises)。每組病人每周訓練3次,每次60分鍾。心血管適應訓練腳踏自行車測力計,運動時要求心率要超過150次/分,並且持續時間逐次延長。靈活運動組只是做各種活動,心率很少達到115次/分。20周後,兩組比較,心血管適應訓練組在壓痛點的壓痛程度,病人和醫生的總體評定方面均有明顯改善。Furaccioli等對15個原發性纖維肌痛病人在5周內進行了15次肌電圖生物飯訓練,其中9人在晨僵、壓痛點數目及壓痛程度方面均有改善。治療結束後,這種改善一直持續了6個月。此後的對照研究也得到了同樣結果。

其他治療如局部交感神經阻斷、痛點封閉、經皮神經刺激、干擾電刺激、針灸、近摩等均可試用。這些治療的療效和機制尚有等進一步研究。

【發病機理】

本病的機制尚不清楚。文獻報道與睡眠障礙、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及免疫紊亂有關。

1.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累及60—90%的病人。表現為睡眠易醒、多夢、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夜間腦電圖記錄發現有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中。用鈴聲干擾志願者非快動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亦可誘導出上述腦電圖圖形及臨床症狀。其他影響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緊張、環境噪音均可加重纖維肌痛綜合症症狀。因此推測,這種Ⅳ期睡眠異常在纖維肌痛綜合征的發開門見山中起重要作用。

2.神經遞質分泌異常

文獻報道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質(substance P)等神經遞質在本病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素的前體是色氨酸、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在腸道被吸收後,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小部分呈游離狀態。游離的色氨酸可被載體攜帶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然後,在5-HT能神經元中經羥化和脫羧作用生成5-HT。釋放到突觸間隙的5-HT,在部分被突觸前神經末梢重攝取,部分經線粒體單胺氧化酶作用生成無活性的5-羥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T也存在於消化道粘膜、血小板及乳腺細胞中,由於它很難通過血-腦屏障,所以中樞神經系統與外周血中的5-HT分屬兩個系統。經研究發現:①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血漿中游離色氨酸及其轉運率(trannsport ratio)減低。減低的程度與肌肉骨骼疼痛呈相關,即血漿濃度及轉動比率越低,疼痛越明顯。②血小板膜上的高親合力的5-HT受體,丙咪嗪 可與5-HT競爭性地結合到血小板受體上,用氚標記的丙咪嗪測定血小板膜上的的5-HT受體密度,發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比正常人受作用。③纖維肌前綜合征現人腦組織中5-HT比正常人明顯減少。實驗表明,5-HT可調節非快動眼睡眠、減低對疼痛的敏感性,改善抑鬱狀態,還可加強麻醉的鎮痛作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胺苯環庚烯(cyclobenzaprine)可5-HT向5-羥吲哚乙酶轉化,增加5-HT濃度,故對纖維肌痛綜合征有一定療效。相反,給予色氨酸羥化酶抑制劑—對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mine)會出現纖維肌痛綜合征樣疼痛,停用這種葯物後,疼痛消失。

另一種與纖維肌痛綜合征有關的神經遞質是P物質。Littlejohn發現,物理或化學刺激可誘導纖維肌痛綜合征病人產生明顯的皮膚充血反應,這種過度反應可能與存在著持續的末梢傷害刺激有關。由於這些刺激,皮膚多型傷害感受器(polymodal cutaneous nociceptor)反射性地從神經末梢釋放病理量的P物質,後者又可引起局部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強及一種神經源性炎症(neurogenic inflammmation)。神經末梢釋放P物質後,背根神經節的初級感覺神經無將合成更多的P物質,以便維持一個恆定水平。合成的P物質同時向末梢和中樞

3、風濕性多肌痛如何預防?

1、注意保暖

陰冷天氣會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血液向人體重要器官收縮,關節等部位就得不到足夠的血液進行保暖。因此,進行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陰冷的地方盡量少去。同時注意保持居室的溫暖和乾燥。

2、保持營養均衡

要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吃一些含豐富蛋白質類的食物,如魚蛋奶瘦肉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但不要大量吃甜的水果,防止血糖升高。

3、保證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機體免疫功能的穩定十分重要,要養成早睡早起的睡眠習慣,不要熬夜,保證每天有效睡眠七小時以上,中午可以午睡一會兒。

4、注意預防感染

在天氣變化以及感染高發的季節,注意防寒保暖,室內多開窗通風,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避免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這些可能是免疫性疾病的誘發因素。

溫馨提示:

這類疾病一般是良性過程,且隨年齡增長發病增多

大家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觀察自身身體變化

做好日常預防

4、得了風濕性多肌痛,怎樣治療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風濕性多肌痛能活多久

實驗室檢查,1.PMR最突出的實驗異常是血沉增快(40~50mm/h)、C-反應蛋白升高。,2.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血清補體、血清肌酶活性均正常。,3.肌電圖檢查無肌源性和神經源性損害徵象。,4.放射學檢查及肌肉活檢正常。

6、風濕性多肌痛 算慢性病嗎?

分為慢性與急性的。

風濕性多肌痛(PMR)為一種和其他診斷明確的風濕性疾病、感染以及腫瘤無關的疼痛性疾病,常見於老年人,伴有血沉增快。PMR是一種以四肢及軀干近端肌肉疼痛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對小劑量激素治療反應敏感。

常表現為頸、肩胛帶及骨盆帶肌中2個或2個以上部位的疼痛及僵硬,持續30分鍾或更長時間,不少於1個月時間,年齡大於50歲。

診斷需除外類風濕關節炎慢性感染、肌炎以及惡性腫瘤等疾病。

7、風濕性多肌痛禁止吃的食物有哪些

一、風濕性多肌痛患者飲食須知
風濕性多肌痛患者飲食須知
(一)風濕性多肌痛忌食食品
1、忌可可、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2、偏熱型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 、羊肉、豬肝、豬肚等。
3、處於急性期有關節腫脹的患者,食鹽用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水鈉瀦留,停滯於關節,更會加重關節的腫脹程度。
(二)風濕性多肌痛宜食食品
1、偏寒型:此類風濕病患者多有怕冷、臉色偏白、病變部位疼痛卻腫而不紅,喜歡熱敷等表現。宜食用溫熱甚至辛辣類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雀肉等,烹飪時可加蔥、姜、胡椒、肉桂等辛溫的調料。
2、偏熱型:此類風濕病患者多有口乾 口渴、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臉色偏紅、病變部位有紅腫熱痛等表現。因此,飲食宜清涼,多吃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蘿卜、芹菜、荸薺、綠豆等清熱的菜蔬,以及河魚、河蝦、鴨肉、蟹、甲魚、田螺、田雞等寒涼的動物性食物。
3、還可多食蘿卜、米仁、芡實、玉米、扁豆等化濕的食物,可改善病情。
4、腎主骨,多吃芝麻、核桃等補腎食品對風濕性多肌痛的緩解也有利。
二、風濕性多肌痛應該如何治療

概述:
風濕性多肌痛(pmr)是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症狀為四肢近端及軀幹部位的肌肉疼痛和晨僵,以肩胛和骨盆部位最為突出。通常伴有全身症狀。風濕性多肌痛與巨細胞動脈炎關系密切,常可以伴發於巨細胞動脈炎。但它們屬於兩種不同的疾病,巨細胞動脈炎的病理特點為血管炎而風濕性多肌痛的病理特點為近端滑膜炎。風濕性多肌痛患者的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女性多於男性,對糖皮質激素有良好的反應,但易復發。
治療:
pmr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有良好反應,可作為診斷性治療指標。一般用潑尼松10~20mg/d,次日或數日內症狀明顯減輕,如1~2周仍無療效反應,應注意是否與gca並存,或考慮其他診斷。對潑尼松治療有反應者,一般維持2~4周即可開始減量,總療效根據撤葯反應確定;少數病人須小劑量(7.5mg/d)維持治療1~2年。輕症病例可試用非甾體抗炎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治療,但不如小劑量皮質激素效力強。
三、風濕性多肌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PMR常發生於50歲以上,50歲下患者甚少。男女之比為1∶2。我國發病情況不詳。美國一份報道:50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54/10萬,患病率500/10萬[2]。
PMR起病隱襲,有低熱、乏力、倦怠、體重下降等全身症狀。典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頸、肩胛帶或骨盆帶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適。也可單側或局限於某組肌群。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後再活動時明顯。急性發病者,每訴夜間上床時尚可,早上醒來全身酸痛僵硬難忍。嚴重時梳頭、刮面、著衣、下蹲、上下樓梯都有困難。這些活動障礙不易肌無力引起,不像多發肌炎那樣肌力嚴重減退,乃因肌肉關節僵痛所致,活動之後可漸緩解或減輕。無論主訴如何,體格檢查陽性體征較少,可有輕度貧血,肩及膝關節輕度壓痛、腫脹或少許滑膜積液征,關節鏡檢證實可有滑膜炎[3]。一般無內臟或系統性受累表現。
四、風濕性多肌痛的得病原因
1、發病原因
PMR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內在因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通過免疫機制致病。研究認為PMR與HLA-DR4相關,提示遺傳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之一。另外本病幾乎均在50歲以上發病,提示本病肯定與年齡有關。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提示本病與內分泌激素變化可能也有一定相關性。
2、發病機制
PMR的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內在因素和環境共同作用下,通過免疫機制致病。研究認為PMR與HLA-DR4相關,提示遺傳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發病原因之一。另外本病幾乎均在50歲以上發病,提示本病肯定與年齡有關。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提示本病與內分泌激素變化可能也有一定相關性。
PMR病理學研究較少,單純PMR並無特殊病理學特點。部分PMR患者顳動脈活檢呈典型的GCA病理表現,提示它為潛在的GCA。近年來,雖然有人報告大關節滑膜炎(如膝、胸鎖關節)可解釋患者肌痛症狀,且關節鏡活檢及滑液檢查支持滑膜炎存在,但此說存在爭議。肌活檢一般正常或表現非特異性變化,如Ⅱ型肌萎縮。PMR偶有肉芽腫性心肌炎與肝炎報道。
中醫認為,本病是以大關節晨僵和軀體大群肌肉疼痛為特徵。與風寒濕均有關,但亦與老年肌肉血脈氣血灌注不足,脾虛、肺虛、腎虛有關。

8、風濕性多肌痛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風濕性多肌痛通常隻影響50歲以上的老人,並且女性患者比例是男性的兩倍。這種炎性疾病與免疫系統疾病聯系在一起,並有遺傳傾向。由於與炎症反應存在緊密聯系,治療方法都是基於消除炎症和疼痛。1 . 風寒濕證。主症:症狀較輕,周身肌肉或關節疼痛,痛處冷或如濕狀,或疼痛無定處,晨僵,常因天氣變化而加劇,舌淡,苔薄白,脈沉弦。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逐濕。治療秘方:風濕性多肌痛1號。2 . 邪郁日久,化熱傷陰證。主症:周身上下疼痛沉重,胸悶不適,甚則發熱, 口乾口苦,局部關節或有紅腫,小便黃,舌淡紅,苔黃膩,脈滑或細數。治法:清熱通絡,散寒除濕。治療秘方:風濕性多肌痛2號。3 . 肝腎陰虛,正虛邪戀證。主症:痛勢綿綿,腰酸膝軟,神疲乏力,晨僵,頭昏眼花,小便清長,耳聾,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治法:滋補肝腎,通絡止痛。治療秘方:風濕性多肌痛3號。

9、風濕性多肌痛能治好嗎

風濕性多肌痛常見於老年人,是以持續性頸,肩胛帶,骨盆帶肌群疼痛僵硬感為臨床特徵的癥候群.風濕性多肌痛診斷標准:50歲以上老年人,頸,肩,腰背或全身僵硬感持續4周以上;血沉大於40mm/h;對小劑量激素治療反應良好.由於風濕性多肌痛對激素治療普遍有良好的反應,可作為診斷性治療指標.一般用潑尼松次日或數日內症狀就能明顯減輕,如一到兩周仍無療效反應,應注意是否與GCA並存,或考慮其他診斷.一般來講對激素有反應者,維持兩到四周即可開始考慮減量,,總療效根據撤葯反應而定,少數病人須小劑量維持治療一到兩年,輕症病例可試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治療.所以從你之前的治療來看,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同時也診斷性治療上支持了風濕性多肌痛的診斷明確,後面血沉再次升高,會導致或加重血沉升高的原因很多,比如最近感冒,過度的勞累,休息不好都有可能.這個你不必過於擔心,建議繼續予激素維持治療,下次再去復查血沉.

10、風濕性多肌痛飲食方面注意什麼

1、風濕性多肌痛食療方: 1)急性期:清熱利濕吃木瓜 發病急,關節腫熱的患者。這類患者體內往往多濕熱邪氣,食療要針對清熱利濕做文章,不要認為患者病重,需要大魚大肉來補養,往往適得其反。木瓜、薏苡均有祛風濕、清濕熱、通經絡、舒筋骨,止痹痛的作用,同時這些葯物都是屬於食物,口感很好,易於消化。 製作方法:木瓜1個,蒸熟去皮;薏米100克、大米50克在高壓鍋中煮熟,悶爛成稠粥,可作為1天的食用量,根據口味既可當主食,也可加點糖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

與風濕性多肌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