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枕大神經

風濕枕大神經

發布時間:2020-12-08 19:36:48

1、風濕關節炎、神經性頭痛、腰腿痛、三叉神經痛

1 中醫學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風、寒、濕邪雜合而成病,停滯於關節、肌肉,阻礙氣機運行,不通則有疼痛。拔罐是借熱力排去罐中空氣,產生負壓吸附於皮膚,使局部充血而達到康復的一種方法。有研究表明,拔罐能溫通經絡,祛濕逐寒,行氣活血及消腫止痛。針對風濕性關節炎,拔罐能使關節周圍的風寒濕邪氣透於體表而外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致炎物質,加強新陳代謝,從而減輕症狀,促進康復。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炎症,以關節部位為主,也可能觸及其他器官,寒冷和潮濕可引發此病。

治療選穴及部位:
大椎區、下尖、下尖、門區為第一組;
神道區、脾區、肝區、腎俞、腰區為第二組。

2 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這是中醫治病常說的話。祖國醫學認為,疼痛主要是由於經絡、氣血瘀滯不通所致。拔罐療法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祛除瘀滯的作用。有些常見的疾病,如急性腰扭傷、落枕、頭痛等疾病,利用局部拔罐法,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止痛之效。所以拔罐法具有緩解疼痛,家庭保健的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疼痛是大腦皮層對身體某一局部病症的病理反應。由於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受阻,酸性代謝產物聚集,或炎症、癌症等疾病產生的致痛物質刺激了末梢神經的化學感受器。這些刺激通過神經傳到大腦皮層即反應為疼痛。而拔罐可以調整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大腦的功能得到了調整,改變了原來的痛閾,血液循環的改善加速了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和有害致痛物質的排除,同時緩解了局部血管和平滑肌的痙攣狀態,解除了末梢神經的壓迫症狀。所以拔罐具有明顯的緩解疼痛的作用。

好輕松拔罐療法對於防止和緩解腰腿痛有明顯作用、對於陳舊性腰腿痛亦有鞏固療效,保障活動功能的作用。由於腰腿痛構成的因素很復雜,特別是許多繼發性腰腿痛的原始性病回有著不同的禁忌,盡管刺絡、拔罐等傳統保健醫學手段有著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但實際操作時應斷清病症,有利於鑒別使用,當慎之。

3、寒濕腰腿痛者
主症:為腰腿部冷痛並伴有重著感,轉側不利,喜按喜暖,遇寒或氣候變化時加劇,疼痛發作昧摩似折如撥,膝部腘窩處如凝結,牽及足趾疼痛,舌苔白膩脈沉而遲緩。
治法:溫經、通絡、止痛。
取穴:分為三組穴位。
(1)大腸俞,環跳、委中、昆侖;
(2)加入位腎俞、氣海俞;
(3)加環跳、風市、陽陵泉、飛揚穴。
操作:選用相對大口徑的玻璃罐,可以單罐法留罐10~15分鍾,對於肌肉豐隆處如環跳穴、風市穴且寒濕痹痛症狀明顯者亦可用多罐法留罐。對於飛揚穴及腿部肌肉豐隆處,也可用推罐法往返操作3~5遍,並可用推罐法循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或股四頭肌,腿外側等推罐法留罐。第(1)組穴位為循經取穴法,本著「經脈所過,主治所宜」之理。取第(2)組穴位為增強通經法寒止痛之功。取第(3)組穴位是飛揚穴為止下肢疼痛之有效穴,余穴為治療足少陽膽經經氣閉阻之痛,故取風市、陽陵泉以疏解少陽經脈,通則不痛。

2、腎虛腰腿痛者
主症:以酸軟為主,喜按喜揉,腰膝無力,遇勞更甚,卧則減輕,反復發作,其痛隱隱,偏陽虛者,見少腹拘急,面色光白,手足不溫,舌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則心煩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脈弦細數。
治法:偏陽虛者補腎助陽;偏陰虛者滋陰。
取穴:分為三組穴位。
(1)大腸俞、環跳、委中;
(2)偏陽虛者:腎俞、足三里、昆侖;
(3)偏陰虛者:秩邊、三陰交、太溪。
操作:取大口徑玻璃罐用單罐法對第(1)組穴位留罐10~15分鍾,若偏陽虛者同法第(2)組穴位操作留罐,若偏陰虛者同法第(3)組穴位操作留罐。其中第(2)組穴位取足二里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昆侖穴為足太陽膀恍經經穴,配腎俞穴以助陽溫經止痛。第(3)組穴位取三陰交穴配太溪穴在於滋補肝、腎、脾三臟之陰,佐以秩邊人為榮養筋脈以止痛。

3、瘀血腰腿痛者
主症:以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處,輕則俯仰不便,重則因痛劇而不能轉側,痛處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許多腰腿痛患者有外傷史或扭挫腰腿病因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取穴:血海、隔俞。大腸俞、環跳、三陰交、期門、腎俞、秩邊。承山穴。
操作:取大號玻璃罐選上述穴位中肌肉豐隆處施以單罐法操作,留罐10~15分鍾。對於下肢痛症明顯者,沿環跳穴始循經下行推罐,返往3~5遍。取上述穴在於理氣化瘀活血以通經止痛。
刺絡拔罐療法:取環跳、大腸俞、委中、陽陵泉穴。操作時每次取1~2穴,用三棱針點刺3~5點,取大號玻璃罐,閃火法拔之,出血量5~10滴,用於疼痛急性發作,有緩急解疼之效。暗示療法作用,通過病人飢時或餐前的操作,起到提示病人自覺控制食量的心理效應,同時也確實引起下丘腦攝食中樞的調節反應。

4 三叉神經是主管面部感覺和各咀嚼肌運動的神經。因其從腦干發出後有3個分支,故稱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痛是常見疾病,是發生於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短暫的、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燈。前者病因不明,後者多為炎症、外傷、腫瘤、血管病等引起。常見於40歲後起病,女性較多。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驟然發生的劇烈疼痛,如刀割樣、針刺樣、火燒樣難受,以至於涕淚俱下、大汗淋漓。一次發作持續數秒至數分鍾,疼痛自動停止,間隔一段時間又可復發,疼痛部位局限於三叉神經感覺支配區內。最常見的是下鄂和上頜區域內疼痛。嚴重者在發作時伴有同側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緩解期正常。

——廣州深圳珠海好輕松健康創新團隊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青壯年多見,疼痛的部位、性質及觸發點與原發者相同。但疼痛較持久,檢查可見三叉神經等損害的陽性體征,如面部感覺障礙、角膜反射遲鈍及咀嚼肌癱瘓、萎縮等。
治療洗穴及部位:
主穴:太陽、氣戶、風池、絲竹空、頰車、腎俞、肝俞、大杼穴、下關、合谷、外頭穴。
配穴:第一支痛者,加陽白穴;第二支痛者,加四白穴;第三支痛者,加地倉穴後移1寸處。

2、枕下神經痛有什麼好方法治療啊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疼痛的總稱。往往以枕大神經痛為主,同時累及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枕神經痛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枕神經痛是指感染或中毒性神經炎;繼發性神經痛常由於頸枕部肌纖維織炎、局部感染、肌肉緊張、勞損外傷、頸椎病、頸椎結核、類風濕性脊柱炎、環枕部先天畸形、枕下關節韌帶損傷等疾病所致枕神經痛。常由受涼、潮濕、勞累、不良姿勢的睡眠等因素誘發。

為什麼會出現枕神經痛呢?其一,是上述列舉的諸多因素;其二,與神經的解剖有密切關系。枕大神經為第二頸神經的後支,於環樞椎間隙走出,繞頭下斜肌下緣上行於半棘肌和斜方肌的下面,穿出斜方肌與枕動脈伴行,最後分布於枕部皮膚。支配枕部皮膚的感覺,除枕大神經外,還有枕小神經。該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行至枕部皮下。耳大神經走行在胸鎖乳突肌的外面,向上行至耳廓皮膚。上述三支神經穿行於枕頸部肌肉之間,共同支配枕部皮膚的感覺。枕神經痛在臨床上較常見,僅次於血管性頭痛和功』能性頭痛,而居第三位。枕大神經痛約佔23%,枕小神經痛1.3%,耳大神經痛1%。

枕大神經痛好發於青壯年,女性容易患病。疼痛多為一側,亦可兩側,位於枕部和後頸部,疼痛程度輕重不等,多為中等度疼痛,少數病人疼痛劇烈,多為錐樣或電擊樣串痛,也可為刀割樣陣發性疼痛或跳痛,鈍痛也較常見,並向頭頂和前額部放散,有時還可累及耳顳部。
檢查時發現多數病人有強迫頭位,或頭頸部活動受限。頸枕部肌肉緊張度增高,令患者轉頭時(尤其向健側轉動),疼痛可向患側頭頂部及前額部放散。部分病人有枕部皮膚感覺過敏和麻木感。一側或兩側枕大神經出口處(即相當於風池穴稍上方)有明確的壓痛,有時向頭頂部放散。胸鎖乳突肌後上緣或乳突後部有壓痛,提示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也受累。

枕神經痛是常見病,其疼痛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同時使人精神緊張、食慾不振、焦慮不安,精神上很痛苦,生活節律失調和影響睡眠。為此進行積極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1)病因防治:避免和預防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風濕熱、中毒等原發性疾病,可減少枕神經痛的發病機會;其次是預防和避免引起枕神經痛的繼發因素,如頸椎結核、頸椎病、肌纖維織炎、局部感染和外傷等。另外,為提高患者的防病能力,最好能夠閱讀或收聽一些有關衛生健康的科普知識,無疑是有益的。做到預防在先,勝於治療。

(2)減少枕部刺激:應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頭,選擇具備松軟舒適的枕頭,帽子不宜過緊,盡可能減少局部刺激,減少枕神經痛的誘發因素,如防止受涼、受潮和疲勞等。

(3)相信科學,積極治療:如果患有枕神經痛,應及時就醫,積極治療。破除迷信思想,不要隨便輕信「包治百病」的宣傳,更不應愚昧地追求巫醫,求神拜佛,相信騙人花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必要時請神經科醫師會診,及時明確診斷。

(4)葯物治療:枕神經痛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疼痛,可服用止痛劑,常用的葯物有索密痛、撒烈痛、卡馬西平、創傷止痛片等,可緩解疼痛,縮短病程。為提高療效,減輕病人精神負擔,可同時服用一些鎮靜劑或安定類葯物。此外,還可應用一些神經營養葯,促進健康的恢復,如維生素B族葯物。

(5)穴位注射:其具體方法如下:患者應攀椅背取坐位,頭部稍前屈,固定在椅背上,操作者用拇指按壓風池穴稍上找出痛點,然後常規消毒,配製葯物,持注射器,針尖朝向上方,成45度角進針,深度可達骨膜,必要時移動方向,尋找針感。如有回血可退針重進,當有較好的針感後將葯液緩慢注入,拔針後局部壓迫片刻。1周1次,可取得滿意療效,通常2?3次可愈。

(6)穴位按摩:採用穴位按摩療法,多於一側或雙側風池穴,按摩150?300次,每日2~3次,可減輕疼痛。為取得滿意療效,按摩前局部可塗些清涼油或風油精,通過按摩可疏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還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減少有害物質對局部的刺激和損害。該方法簡單易行,安全有效。

(7)針灸:取穴風池、合谷、安眠Ⅱ、百會等。

(8)理療:是比較理想的物理療法,應由理療科醫師和專業技術人員來選擇和操作。

3、類風濕的症狀有哪些;很無語有這么難嗎

早期無需特殊治療,平時走路和坐著的時候,挺直腰.;.;.;

4、我爺爺有風濕病,有的時候疼的特別厲害,看了很心疼,有了風濕病,要怎麼去照顧病人啊?要注意點什麼啊 ?

參龍風濕膠囊是新一代高科技活性人參系列保健食品。主要用於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並能對風寒濕痹、肢體拘攣、關節疼痛、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關節炎、膝關滑膜炎,痛風,手足麻木、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頸椎病等症進行有效的調理。可以快速緩解疼痛緩解症狀。見效快,效果非常好,無副作用。在淘寶店鋪長白山驛站可以買到,花錢不多,可以試試。
護理
(一)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復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葯"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 具體做法如下: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3)注意飲食宜忌。
(三)姿態護理(亦稱體位護理)
風濕病人的姿勢動態異常,往往會影響病人今後的活動功能和今後的生活與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是時時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利於今後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 風濕病患者由於肢體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況,常常採取種種不正確的姿態和體位,以圖減輕疼痛。因此在護理時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態均須注意,及時糾正,防止遺害終生。 護理時還要注意生理姿態的保持。如為預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髖、膝關節發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時應盡量挺胸、收腹和兩手叉腰,避免懶散鬆弛的駝背姿態,床鋪不可太軟,以木板床為佳,睡眠時忌用高枕,卧姿採取以俯卧姿勢為佳等。
(四)功能鍛煉護理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必須進行功能鍛煉,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避免出現僵直攣縮,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功能,即所謂"以動防殘"。通過鍛煉還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態,振奮精神,增強體質,促進早日康復。因此如何指導風濕病患者適當休息和進行必要的鍛煉也是風濕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1、有病時的功能鍛煉與無病時的體育鍛煉要求不能一律。 對於風濕病人,鍛煉是為了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能,但鍛煉的要求與方法應根據體質、年齡、性別不同而各異,如風濕病人在急性發作期全身症狀明顯或關節嚴重腫脹,此時應卧床休息,嚴重者可休息1-2個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關節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緩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鍛煉,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病情穩定後,可開始下床活動,慢步行下床活動,緩步行走. 關節腫痛消除後,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或兩者結合進行,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亦可藉助於各種簡單的工具與器械,如手捏核桃、彈力健身圈鍛煉手指功能;兩手握轉環練習旋轉功能鍛煉手腕功能;腳步踏自行車鍛煉關節;滾圓木、踏空縫紉機以鍛煉踝關節;滑輪拉繩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2、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 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
(五)輔助治療護理
風濕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頑固性疾病,有時單純服葯治療,效果尚不夠滿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濕病的專家主張要用綜合療法,即用各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與葯物療法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輔助療法主要有:傳導熱療法,礦泉療法,運動療法,敷貼療法,熱熨療法,外搽療法,薰蒸療法,葯液穴位注射,針灸、推拿、按摩療法及激光、微波電療法等。
(六)並發症的護理
風濕病患者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常易合並其它病症,尤其是在氣候突變或梅雨季節及台風、暴雨、嚴冬、酷暑時,更易感受風寒、濕邪及中暑等,對此應予以重視。對於合並肺炎、心衰、高燒不退等嚴重並發症時應早上醫院對證治療。
風濕病的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風濕病的注意事項: (1)居住的房屋要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卧。 (2)洗瀨宜用溫水,睡前洗腳,最好將雙足浸入中葯洗方湯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還可以消腫痛,除風濕。 (3)風濕病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有明顯的紅、腫、熱、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腎虛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較多時,須用干毛巾及時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避免受風寒濕侵體。 (5)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受潮、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預防感冒,以減少自然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6)風濕病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輕重,遵照醫囑,調理飲食和忌口。 (7)風濕病在病情控制後可以參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勞動,並堅持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8)風濕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

5、徵求風濕的中葯方

作為個醫生,我真的很想幫助你,
但是現實中,在網上這樣是幫不了你的,
因為我無法為你媽辨證啊
你就敢下確診是風濕?
到中醫院來吧,
先掛個號不用幾塊錢,
否則,
錢花了又看不好病
那不白花了?
如果在東莞的話
我可以免費幫你這個忙

6、有沒有醫生朋友幫我看一下這是風濕病嗎?

你好!你媽媽的雙手是過度勞作的結果,中指變形,可能是類風濕病引起的小關節變形,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十一回家,最好陪她去醫院檢查。

風濕,或類風濕病,治療主要是用抗風濕葯、非甾體類鎮痛葯、糖皮質激素等。這些葯副作用較大,最好明確診斷後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這里不做介紹。

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可以用紅花泡手。每天晚飯之後或者睡前泡。用3個手指抓一小撮紅花,放在葯罐煮開,待水溫合適後倒入木盆泡手20-30分鍾。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家裡多備幾雙手套,洗碗、洗衣服、做衛生時帶上手套,可以減少涼水刺激,腕關節注意保暖。

7、有什麼治風濕的偏方推薦的?

風濕性疾病是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包括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等的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法:
1.風濕病常常侵犯關節、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發熱這些症狀比較突出,解熱鎮痛消炎,緩解症狀是治療這組疾病的首要目的,因?往往選用非甾體抗炎葯,如扶他林、莫比可、樂松、天新利德、西樂葆、萬洛等,而且新型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用好、療效高,使得副作用明顯減少。
2.如果風濕性疾病得不到正確合理的治療,關節,肌肉,骨骼等病變會導致功能障?和畸形,留下終身殘疾,影響生活和勞動,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從風濕性疾病侵犯的組織看,以往稱之結締組織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病,多發性肌炎,壞死性血管炎、強直性脊柱炎都有自身免疫的紊亂,屬於自身免疫紊亂的一組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已明確是嘌呤代謝紊亂而導致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內沉?,往留有關節腔,骨骼,韌帶受累。因此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症治療緩解症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療法有了很大的進步,新葯物不斷發現,用於臨床,如驍息、愛諾華、帕夫林,新療法不斷發現,如①對輕型的系統性紅斑?瘡採用小劑量強的松、氯喹、mtx的聯合治療,可以明顯減輕副作用;②類風濕性關節炎採用聯合治療,一線葯與二線?的聯合治療,二線葯之間的聯合治療。③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症風濕病。
3.生物治療及骨髓移植治療也已試用於臨床。
4.對於關節病變還可以採用關節鏡治療,大大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後,致殘率明顯下降,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
(一)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復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復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葯"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
具體做法如下: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3)注意飲食宜忌。
(三)姿態護理(亦稱體位護理)
風濕病人的姿勢動態異常,往往會影響病人今後的活動功能和今後的生活與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是時時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利於今後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
風濕病患者由於肢體麻木、酸痛、屈伸不利、僵硬等情況,常常採取種種不正確的姿態和體位,以圖減輕疼痛。因此在護理時患者的坐、立、站、行走、睡眠等姿態均須注意,及時糾正,防止遺害終生。
護理時還要注意生理姿態的保持。如為預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髖、膝關節發生畸形、僵直,一般要示病人站立時應盡量挺胸、收腹和兩手叉腰,避免懶散鬆弛的駝背姿態,床鋪不可太軟,以木板床為佳,睡眠時忌用高枕,卧姿採取以俯卧姿勢為佳等。
(四)功能鍛煉護理
1、有病時的功能鍛煉與無病時的體育鍛煉要求不能一律。
對於風濕病人,鍛煉是為了維持和恢復關節的功能,但鍛煉的要求與方法應根據體質、年齡、性別不同而各異,如風濕病人在急性發作期全身症狀明顯或關節嚴重腫脹,此時應卧床休息,嚴重者可休息1-2個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關節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緩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鍛煉,如關節屈伸運動、按摩腫痛關節等。病情穩定後,可開始下床活動,慢步行下床活動,緩步行走.
關節腫痛消除後,必須將功能鍛煉放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按照病變關節的生理功能進行鍛煉,開始時先從被動活動逐步轉為主動活動,或兩者結合進行,以主動活動為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亦可藉助於各種簡單的工具與器械,如手捏核桃、彈力健身圈鍛煉手指功能;兩手握轉環練習旋轉功能鍛煉手腕功能;腳步踏自行車鍛煉關節;滾圓木、踏空縫紉機以鍛煉踝關節;滑輪拉繩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2、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
風濕病人功能鍛煉的場所、形式與時間也應因人因病制宜。
(五)輔助治療護理
風濕病是一種比較難治的頑固性疾病,有時單純服葯治療,效果尚不夠滿意,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濕病的專家主張要用綜合療法,即用各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與葯物療法結合治療,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輔助療法主要有:傳導熱療法,礦泉療法,運動療法,敷貼療法,熱熨療法,外搽療法,薰蒸療法,葯液穴位注射,針灸、推拿、按摩療法及激光、微波電療法等。
(六)並發症的護理
風濕病患者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常易合並其它病症,尤其是在氣候突變或梅雨季節及台風、暴雨、嚴冬、酷暑時,更易感受風寒、濕邪及中暑等,對此應予以重視。對於合並肺炎、心衰、高燒不退等嚴重並發症時應早上醫院對證治療。

8、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1)關節症狀

〈1〉早期表現: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

〈2〉中、晚期表現: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2)關節外症狀

〈1〉皮膚: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cm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

〈2〉眼部病變: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

〈3〉可出現骨胳肌肉系統病變: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與風濕枕大神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