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小兒風濕熱

小兒風濕熱

發布時間:2020-03-07 10:56:54

1、小兒風濕熱的主要臨床表現

1.一般症狀
患兒精神不振、疲倦、食慾減退,面色蒼白、多汗、鼻出血。有時可有腹痛,其甚者可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發熱一般都不太高且熱型多不規則,少數可見短期高熱,大多數為長期持續低熱,持續3~4周。
2.心臟症狀
根據病理顯示,幾乎所有病例的心臟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而小兒風濕熱則心臟病變尤為突出。心肌、心肌膜及心包均可受到損害,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為小兒風濕熱的最重要表現。嚴重心臟炎可後遺風濕性心瓣膜病。

2、小孩濕熱症有什麼症狀?

1、一般患兒表現為精神不振、疲倦、食慾減退,面色蒼白、多汗、鼻出血。有時可有腹痛,其甚者可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發熱一般都不太高且熱型多不規則,少數可見短期高熱,大多數為長期持續懷低熱,持續約3~4周。

小兒患病到現在一個月了, 主要是37多到38多的高低燒,吃葯也不見好,請問是風濕熱嗎?怎麼辦?歡迎點擊這里咨詢。

2、小兒風濕熱的症狀重比較明顯的表現為心臟疾病,心肌、心肌膜及心包均可受到損害,稱為風濕性心臟炎或全心炎,為小兒風濕熱的最重要表現。

3、關節炎,特點為遊走性及多發性,以膝、踝、腕、肘等大關節為主,小關節偶可同時受累。局部出現紅、腫、熱、痛,一般在數日或數周消失,不遺留畸形。輕者僅有關節痛,常伴有發熱及血沉增快,近年來關節紅腫劇痛已極少見。有典型關節炎者,心臟多不受累,而關節痛者常發生發臟炎。

4、最為典型的小兒風濕熱的舞蹈病,表現為程度不一的、不規則的不自主運動。典型症狀為全身或部分肌內呈不自主的運動,以四肢動作最多,不能持物,不能解結鈕扣,甚至因口舌多動,不能進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顏面肌肉抽搐時可引起奇異而容和語言障礙,還可出現皺眉、聳額、閉眼、聳肩及縮頸。

3、孩子患小兒風濕熱,可以服阿莫西林嗎

吃這些消炎葯你要知道你孩子對這些過敏不?不過敏就是可以吃點的呀,但是阿莫西林顆粒要比紅黴素的葯效大點,用了阿莫西林以後用紅黴素就沒有多大作用了

4、小兒風濕熱會發熱嗎?

風濕熱是由於 A 組 B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好發於 6 ~ 15 歲的學齡兒童,雖然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下降趨勢,但仍是兒科較常見的、且對小兒健康有較大危害的疾病之一。

雖然大多數風濕熱的患兒都會出現發熱症狀,但發熱並不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診斷一個小兒是否患有風濕熱應主要依據其是否患有心臟炎、關節炎、舞蹈病,有無皮下小結節或環形紅斑,其次再觀察其有無發熱、關節痛,檢查有無血沉增速、C 反應蛋白陽性或白細胞增多,心電圖有無 P-R 間期延長等。

患有風濕熱的小兒,大多數伴見持續性的低熱,可持續 3 ~ 4 周, 少數亦可見短期高熱,除發熱外,常伴發精神不振、乏力、面色蒼白、鼻衄、腹痛等症。

由此可知,發熱並不是風濕熱主要的、特異性的症狀表現,所以臨床不能僅根據這一症狀貿然作出診斷。而應依靠綜合臨床表現作出判斷,其中前述主要觀察指標更具臨床診斷意義。

小兒風濕熱出現發熱時,臨床應注意其他症狀表現,注意與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及結核病等相鑒別。此外,臨床亦不能誤將鏈球菌感染後綜合征診斷為風濕熱,本綜合征雖亦可見低熱、關節痛等, 但心臟聽診無明顯雜音,經合理用葯治療後,不會復發,預後良好。

5、風濕熱對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風濕熱(rheumatic fever)是兒科常見的危害學齡期兒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變是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炎症,主要侵犯心臟和關節,其它器官如腦、皮膚、漿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但以心臟損害最為嚴重且多見。有時首次發作即可使心臟受損,反復發作可使三分之二的病兒遺留慢性心瓣膜病。
小兒風濕熱病因
風濕熱與鏈球菌的關系是一種變態或過敏反應。從免疫學上得知鏈球菌菌體及其代謝產物具有高度的抗原性和特異性,兩者能從血液滲入結締組織,因此當人體產生足夠抗體時,這些抗體和抗原物質將廣泛存在於結締組織內,使組織退化和溶解。近年來發現甲組鏈球菌細胞壁上含有一層蛋白質,由M、T和R三種蛋白所組成,其中M蛋白最重要,是免疫學上特異抗原,亦稱「交叉反應抗原」。凡鏈球菌有M蛋白者即能抗拒白細胞的吞噬,毒力較大,機體只有產生特異的抗體方能有免疫保護作用。此外.在鏈球菌細胞壁的多糖成分內,亦具有一種特異抗原,稱為「C物質」.人感染鏈球菌後,體內可產生相應抗體,不僅作用於鏈球菌本身,還可作用於心瓣膜,因而引起瓣膜病變。
小兒風濕熱炎症主要是因為「風濕小體」,該小體是結締組織中膠原纖維素樣腫脹和變性,繼以炎性細胞浸潤而形成的肉芽腫.按照病變發生過程分為三期。
(1)變性滲出期:
結締組織中膠原纖維分裂、腫脹,形成玻璃樣和纖維素樣變性。變性病灶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性反應的細胞浸潤。本期可持續1—2個月,後恢復正常或進入第二、三期。
(2)增殖期:
本期的特點是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出現風濕性肉芽腫即風濕小體,這是風濕病特徵性的病變。被認為是確診本病的病理依據和風濕活動的標志。後期的風濕細胞變成梭形,狀如成纖維細胞,進入硬化期。此期持續約3—4個月。
(3)硬化期:
小體中央的變性壞死物質漸被吸收,滲出的炎性細胞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在肉芽腫部位形成瘢痕組織。風濕熱的炎症病變累及全身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早期以關節和心臟受累為最常見,爾後以心臟損害為最重要。由於本病常反覆發作,上述三期的發展過程可以交叉存在,歷時約需4—6個月。各期病變在受累器官中有所側重,如在關節和心包以滲出為主,形成關節炎和心包炎,以後滲出物可完全吸收,少數心包滲出物吸收不完全,機化引起部分粘連;在心肌和心內膜主要是增殖性病變,以後形成瘢痕組織。心瓣膜的增殖性病變及粘連常導致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與小兒風濕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