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風濕的治療

風濕風濕的治療

發布時間:2020-03-07 04:31:00

1、得了類風濕怎麼治療最好

: 要注意疲勞性的損傷或氣血虛弱血液循環不良的影響,避免加重身體疲勞或損傷的各種影響因素,可給予中葯的洗浴浸泡,或是中葯的包紮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進周圍組織功能恢復,注意加強活血化瘀和補氣補血的葯物調理。

2、怎麼有效治療風濕

如何預防風濕類風濕病? 1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加快血液循環減少局部血液和炎性物質淤滯。 2 、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規律,出汗後不要立即用涼水沖洗和吹電扇,久坐的人要適當運動。 3 、適當的減少性生活次數。 4 、適當加強營養,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熱性事物(魚、蛋、羊肉等)。 5 、同時患有其它疾病時,可同時加用治療其它病的葯物,時間要適當錯開 30-60 分鍾。 6 、不要有病亂投醫,亂用葯,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堅持按療程治療,不要隨意停葯 風濕病治療誤區: 風濕病治療誤區一:風濕病雖然難治,但並不是無葯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說,認為風濕病是不治之症,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輕了是懶漢,重了是癱瘓」等思想包袱,產生悲觀情緒,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了信心,到了談風濕而色變的地步,不是積極的配合治療,結果只是耽誤治療而錯過最佳、有效的冶療時期.致使疾病更進一步惡化、發展,增加殘疾的程度。 風濕病治療誤區二:與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認為關節、腰腿疼痛不影響吃、不影響穿。不是什麼大病,疼痛厲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這種想法更是要不得,風濕病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疾病,得風濕病後如果不及時治療就使病情發生遷延。最後使風濕病一步一步惡化、發展而導致殘疾。 風濕病治療誤區三:激索治療是有嚴格適應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風濕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但在實際治療中大部分病人曾經用過激素治療。病人用葯後,表面上疼痛、僵直稍減輕些,活動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緩解。而實際上.激素服用後有諸多毒副作用,如發胖等。長期應用激素,還會產生賴葯性和抗葯性等,一旦停葯.症狀會璧新出現並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病人不要濫用澈紊。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3、什麼是風濕病?

4、風濕能治癒嗎

你好:治療注意:第一,治療宜早,不宜遲.類風濕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腫脹,疼痛,晨僵,關節畸型及功能障礙等症狀,多數患者病程遷延,如不及早合理治療,易導致病情進廠步加重,出現關節骨破壞,畸型,甚至癱瘓,還會出現關節外並發症(嚴重貧血,乏力,心肺疾患等),其治療效果較差.
第二,治療宜治本,不宜滿足治表.在類風濕治療歷程中,經歷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以非甾體消炎止痛及糖皮質激素葯為主治療,雖然當時部分患者在近期治療中其關節腫痛能較快緩解,但發現一經減葯或停葯,患者病情不但反復,而且加重,並導致關節變形或致殘.那時這種方法僅能治表而不治本.但是經過近十年風濕病專家的不懈努力,發現投以改善病程葯治療類風濕取得明顯療效,許多患者其關節症狀很快減輕,用葯越早,維持時間越長,其療效越佳,而且這些患者很少出現骨破壞,他們的關節功能及勞動,生活能力均得到很好保持.
第三,治療宜長期堅持,不可見效即止.治療類風濕的葯大多起效緩慢,通常需I—2月方可見效,所以患者切記不可性急.當今還沒有發現那種特效葯能夠幾天就控制類風濕,故一些患者頻繁換葯以及更換大夫,可能到最後吃苦的是自己.再者多數類風濕患者經過正確治療後病情得以緩解,為了防止復發,原則上不停葯,但也可根椐病情變化,調整用葯,逐漸減量並維持,直至最終停用.
第四,治療宜正規,並提高警惕,遠離假葯.由於類風濕是一種難治性慢性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從而一些江湖醫生,抓住患者病急亂投醫的心態,打著「包治類風濕,永不復發」的旗號,給患者服所謂的單方,偏秘方,其療效可想而知.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用激素,安定,罌粟等摻和的假葯,冠以「某某關節炎丸」,多渠道郵購給廣大風濕病患者服用,更是害人不淺.這些患者服用上述假葯後,除了延誤病情外,產生了嚴重副作用,其後果比疾病本身更嚴重.所以必須對這些虛假葯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5、治風濕的中草葯有哪些

用於治療風濕常用中草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類: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類:桂枝、川烏、草烏、熟附子、細辛。 3、除濕蠲痹類: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蒼術、蠶砂、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類:忍冬藤、銀花、連翹、黃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藍根。 5、通經活絡類:豨薟草、清風藤、威靈仙、絡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節、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甲、姜黃。 6、搜風剔絡類: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淤類: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類: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類: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類: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6、什麼葯治風濕麻木比較有效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7、老人家得了風濕病,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首先,中醫中葯系統治療風濕可以結合輔助療法,如(針灸、推拿、腧穴療法)。中成葯制劑還具有療效穩定特點。遠期療效好,既能使這些慢性病逐漸控制,好轉、緩解,也保證了長期服用中葯安全有效。
其次,中醫治療風濕能彌補西葯不足,並無毒副作用,武漢天仁中醫醫院羅永焱教授利用羊躑躅根治療法,驅風,除濕,消腫,止痛,且無明顯毒副作用,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全部「對上號」,當即認定治療此病非它莫屬。
風濕病患者西醫治療需要大劑量、長期應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劑,中葯治療既可加強非甾體類抗炎葯解熱鎮痛功效,同時彌補需要長期服用的不足合並糖皮質激素葯物,防止出現疾病反跳,減少患者對激素依賴。中葯通過全身調理還可以明顯減少葯物不良反應。
所以,我們在使用中醫治療風濕的時候,應該要知道一些這種方法的好處,也可以讓大家更放寬心去接受中醫的治療。

8、什麼葯可以有效的治療風濕?

風濕免疫性疾病,簡稱風濕病,是一組病因尚不清楚,且缺乏特異性治療的,以肌肉骨骼系統受累的疾玻到目前為止,風濕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很多研究表明,風濕病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9、風濕紅外線有治療作用嗎

紅外線治療對風濕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但是不能夠根治。


紅外線可以透過衣服作用於治療部位。可穿過皮膚,直接使肌肉、皮下組織等產生熱效應。加速血液物質循環,增加新陳代謝、減少疼痛、增加肌肉鬆弛、產生按摩效果等。紅外線主要是由於其能從不同水平調動人體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療疾病。


紅外線治療適應症:

基礎護理:對褥瘡患者、慢性潰瘍有良好的癒合效果。

外科護理:因手術後的傷口癒合、炎症、外感病症、創傷癒合、外周損傷病症。

燒傷護理:大手術炎症、嚴重燒傷患者、燒傷後慢性潰瘍、燒傷後感染。

10、風濕痛怎麼辦呢

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常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結締組織為主,常見的風濕病有數十種,可引起關節疼痛不適的也有很多種,比如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等,前兩者為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治療一般是抗風濕、免疫抑制劑治療,而骨性關節炎是關節退行性病變,治療以非甾葯止痛、鈣片補鈣、可用骨肽、氨基葡萄糖等葯物保護關節為主,建議您到醫院風濕科就診,完善檢查後判斷具體是哪種關節炎好進一步治療。

與風濕風濕的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