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類風濕的病因是什麼?現在治療類風濕的葯物有哪些?
類風濕的病因主要就是是受涼受潮,尤其是在潮濕的地板上睡覺,也有的是遺傳,最好去看醫生,有專治類風濕的葯物,對症治療比較好。
2、類風濕如何治療
開始往往是關節局部比較輕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緩解與復發,逐漸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慾減退、發熱、貧血、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
3、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什麼葯好?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可採用中西醫結合綜合保守治療、通痹解痙阻滯法、TLG液體刀等。目前通過系統的治療在國內是最完備而且具有領先性的,包括了葯物的治療,儀器治療,免疫治療三個方面。治療的方案就需要結合病因和病情的不同,以及患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潞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者的身體情況。安排最適合、最有針對性、最完美的方案,每個人病情不同,身體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一定要有針對性。
4、類風濕病能徹底治癒嗎
這種情況目前來說對類風濕疾病沒有很好的治療葯物,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是屬於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是通過葯物進行控制疾病,延緩病情的發展速度的。你好,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採取抗炎鎮痛的葯物,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素類葯物。
5、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6、美國產的喬治治療類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RA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RA關節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襯里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
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 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2)抗風濕葯(DMARDs) 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 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 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 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 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 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 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每間隔4周重復1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 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阿達木單抗(修美樂)時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不易誘導抗抗體的產生。④抗B細胞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美羅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 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7、治風濕病有哪些葯物
風濕病是一大類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上百種疾病,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等。風濕病的治療要根據不同的診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大體來說,有三類葯物,1、非甾體類抗炎葯,比較常用的是依託考昔、扶他林、英太青等,主要用於緩解關節疼痛。2、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葯,主要是免疫抑制劑,常用的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羥氯喹、他克莫司、環孢素等。3、生物制劑,目前比較常用的是益賽普,雅美羅,強克,類克等等。
8、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中成葯有哪些
1、類風濕中葯之通絡壯骨散
治療類風濕疾病的中葯,每包30g、用適量熱開水調成稠糊狀、貼於疼痛部位、然後用軟塑料薄膜蓋在葯糊外、用布裹嚴;一般時長為30分鍾到一個小時,以患者不能耐受為度,其後把葯糊揭下。每用葯一次,間隔7天
2、類風濕中葯之防風薏米煎
這種葯物具有散風除濕的作用,薏米30克,防風10克。薏米洗凈,與防風共煎,取葯汁約200毫升。每日1劑,1次服完,連用1周,停3日後可再用
4、類風濕中葯之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兒童酌減
5、類風濕中葯之麝香丸
葯物組成:川烏3枚、地龍5條、全蠍、黑豆各21個
製法:上葯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跟綠豆一般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症見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卧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次
6、類風濕中葯之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過20片)。每日2~3次
也可以選擇吃氨糖,它可以修復骨關節、緩解骨關節疾病、增加骨密度等……氨糖能夠加快軟骨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刺激軟骨彈性組織的修復、再造。
適宜人群:
1、骨骼僵硬、運動量大、關節容易勞損的人群;
2、骨質增生、骨質疏鬆、坐骨神經痛、痛風、椎間盤突出的人群;
3、肩周炎、頸椎炎、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及各種關節疼痛腫脹的人群;
4、骨質退化的中老年人群;
5、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
6、長期伏案工作者
9、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有哪些?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主要有以下12 種。
(1)風濕寒痛片
葯物組成:青風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黃芪、黃芩等。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絡,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 ~ 8 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 ~ 16 片,不超過20 片)。每日2 ~ 3 次。
(2)痹苦乃停片
葯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葯、制馬錢子、懷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溫通化陽,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兒童酌減。
(3)麝香丸
葯物組成:川烏3 枚,地龍5 條,全蠍、黑豆各21 個。
製法:上葯俱生用,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研勻,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症見歷節諸風疼痛,遊走無定,狀如蟲咬,晝靜夜劇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 丸,甚者10 丸。夜卧令腹空,溫酒下,每日3 次。
(4)血痹大易方
葯物組成:萆_、山葯、牛膝、澤瀉各60g,地膚子、白術各15g,乾漆、蠐螬、狗脊、車前子各5g,茵陳3g,山茱萸16g,乾地黃75g,天雄5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風邪偏重。症見疼痛,遊走無定處。
用法用量:每服10 丸,每日3 次,溫酒送下。用量亦可適當增加。
(5)防風丸
葯物組成:防風、羌活、桂心、茯神、人參、炒枳殼、酒牛膝、五加皮、麥冬、元參、薏苡仁、生地黃、芍葯、丹參、檳榔各60g,大黃、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 次)適量。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益氣養陰。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偏盛,證見關節疼痛,紅腫,微熱等。
用法用量:每服30 丸,漸加至40 丸,空心溫酒服下,每日3 次。
(6)痹隆清安片
葯物組成:萆_、懷生地、制馬錢子、制乳香、制沒葯、薏苡仁等。
功效: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消腫定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於濕熱者。
用法用量:每次5 ~ 7 片,每日4 次。
(7)石楠散
葯物組成:石楠葉(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別研)、升麻各30g,黃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開花者,炒)各15g,山萸肉45g,珍珠(別研)、丹砂各7.5g。
製法:上為細末,入別研葯,更研令勻。備用。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扶助正氣。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肌肉熱極,體如鼠走,唇口反壞,皮膚色變,並治諸風。
用法用量:每服3g,漸加至6g,空心用溫酒調下,每日3 次。
(8)燥濕化痰丸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防己、川烏、全蠍、南星、半夏、炒僵蠶、天麻、去白陳皮、豬牙皂角(炒)、酒當歸、生地黃、木香、沉香各15g,土炒白術、蒼術(米泔水浸)、杜仲(薑汁炒)各60g,炒巴戟天、薏苡仁、酒牛膝、川芎、破故紙(炒)各30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風除濕,搜風化痰,通經活絡,滋補肝腎。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痰濕阻絡,頑痰膠結所致之關節腫脹,畸形,僵硬不得屈伸,晝夜疼痛無休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 丸,空心食前酒送下,食干物壓之,每日3 次。
(9)虎骨丸
葯物組成:乳香、沒葯(各另研)、赤芍葯、熟地黃、當歸、虎脛骨(酥炙黃)、(狗骨代)各30g,血竭15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用木瓜一個,切破去子,納以上葯末在內,以麻線纏定,勿令透氣,好酒適量煮,酒盡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許,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養血活血,通經活絡,宣痹止痛,強壯筋骨。
主治: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 丸。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溫酒下。
每日3 次。
(10)昆明山海棠片
葯物組成:昆明山海棠。每片含相當於生葯5g。
功效:續筋接骨,祛瘀通絡。
主治: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亦用於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 片,每天3 次,飯後服。
(11)益腎蠲痹丸
葯物組成:地黃、當歸、淫羊藿、骨碎補、蜂房、全蠍、蜈蚣等。
功效:益腎壯骨,蠲痹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關節疼痛、腫大,屈伸不利;或僵硬畸形、肌肉疼痛、瘦削、腰膝萎軟者,不論寒熱虛實均可服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g(症重者可加至12g),每日3 次,食後服用,兒童酌減。
(12)活血丹
葯物組成:熟地黃、當歸、白術、白芍、川續斷、人參各30g。
製法:上葯共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補益肝腎。
主治:遍身骨節疼痛。
服法:每服100 丸,每日3 次,溫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