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

發布時間:2020-03-12 11:41:19

1、什麼叫"處於活動期的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否屬此范圍內疾病?

活動期也就是指病情的發展期,關節內有炎症在慢慢的侵蝕著骨質,這個情況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效果是很理想的,骨性關節炎也是屬於此病范圍的,及早治療很關鍵的,患者朋友們如果對疾病不是很了解,可以詳細咨詢

2、慢性病怎麼申報補助?

參保人員患有當地醫保所列慢性病種之一並符合診斷基本標准,應按規定的格式填寫《重症慢性病認定申請表》,由用人單位匯總上報醫療保險機構。失業人員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期間,患重症慢性病,由個人或親屬直接向醫療保險機構申報。

辦理程序:

1、受理。

2、費用審核:

(1)十二種慢性病門診自負超過800元,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比例70%,最高支付限額2500元;70歲以上自負超過600元,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比例80%,最高支付限額3000元。

(2)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4萬元以上部分,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90%,最高支付限額為16萬元。

3、辦理所需攜帶資料到當地的社保部門進行辦理,具體咨詢當地社保部門。

需要准備的申報材料:居民身份證、社會保障卡原件和復印件,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張,與申報病種相關的住院病歷復印件(加蓋醫院住院病歷復印專用章)和相關的影像學資料(如X光片、CT片及檢查檢驗報告單等)。

4、等待報銷款發放。

3、風濕性關節炎的鑒別,風濕性關節炎該怎麼鑒別?

⑴血常規等檢查: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貧血,為正細胞性貧血,如伴有缺鐵,則可為低色素性小細胞性貧血。白細胞數大多正常,在活動期可略有增高,偶見嗜酸性粒細胞和血小板增多。貧血和血小板增多症與疾病的活動相關。多數病例的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在活動性病變中常增高,可為疾病活動的指標。血清鐵、鐵結合蛋白的水平常減低。
⑵免疫球蛋白檢測: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電泳顯示IgG、IgA及IgM增多。C反應蛋白活動期可升高。
⑶類風濕因子及其他血清學檢查:類風濕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類型。IgM-RF高滴度陽性病人,病變活動重,病情進展快,不易緩解,預後較差,且有比較嚴重的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陰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須結合臨床。近來發現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抗類風濕性關節炎協同核抗原抗體(抗RANA抗體)的陽性率(93%~95%),明顯高於其他各種類型關節炎的患者(約19%)及健康人(約16%),可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項有力證據。抗核抗體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陽性率10%~20%。血清補體水平多數正常或輕度升高,重症者及伴關節外病變者可下降。
⑷關節腔穿刺:可得不透明草黃色滲出液,其中中性粒細胞可增高,細菌培養陰性。疾病活動可見白細胞漿中含有類風濕因子和IgG補體復合物形成包涵體吞噬細胞,稱類風濕細胞(regocyte)。滲出液中初體的相對濃度降低,RF陽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卧床休息,夾板固定,理療。
2、葯物治療:
①中葯外用貼劑,目前最好的是藏葯立正貼,效果突出,並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②皮質激素:因能引起耐葯性及大量並發症只用於難處理者,如進行性嚴重關節破壞者;
③免疫抑制葯物,如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等,但有一定副作用和毒性。
3、手術治療:目前,在該病的各期,不論疾病的活動性是否完全控制,均可考慮施行手術治療,如膝關節滑膜切除,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並可恢復功能。晚期,可行矯正畸形或改進關節功能手術,如截骨術、關節融合或人工膝關節置換。但費用較昂貴。

4、怎麼判斷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

有許多方法,較簡單的是: 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並有以下附加條件中的至少兩條 晨僵1小時或超過1小時 血沉超過28毫米/小時 C反應蛋白升高 關節壓痛數為5個或5個以上 另外給你推薦一個來自貴州的膏葯,它是由苗家特有的中草葯製成的,叫苗本風濕關節貼,用過的人都反映效果很好,而且沒有什麼副作用。

5、怎麼判斷類風濕關節炎在活動期啊

首先從症狀方面看:活動期病人壓痛關節數增多,腫脹關節數增多,關節疼痛明顯較前加重,晨僵時間延長,類風濕結節出現較前增多,還可有發熱、乏力、體重下降、貧血和淋巴結、肝脾腫大及全身症狀。部分病人出現視力下降、胸膜炎、心包炎等。
其次,從生化檢查上看:類風濕因子滴度增加,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加,血小板明顯升高。
凡有上述表現者提示病情活動,關節破壞進展迅速,應及時就醫,以免引起關節畸形,影響預後。

6、得了類風濕每天堅持走路有好處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日常鍛煉
活動期:應適當休息,以減輕關節疼痛,預防炎症擴散,處級和減輕炎症對關節炎的破壞;此期患者可取卧位、坐位或靠坐在床頭,在肢體不負重的情況下被動或主動活動四肢,作肘膝關節屈伸、指腕關節舒展和屈曲等動作的練習。每天可多次進行。在病變關節的活動范圍內,作肌肉的主動靜力性收縮運動。(肌肉用力綳緊維持收縮5—10秒,連續10次)。主要有膝關節伸直,做股四頭肌的靜力性收縮等。對疼痛明顯的關節,根據情況可採用護腕、護膝、夾板等,將關節制動。但固定時間不宜過長,白天的固定應允許手指充分活動,或取下固定兩三次,以方便受累關節運動和關節肌肉的力量訓練;夜間要能予以關節最大的支持力,使受累關節保持功能位。
鍛煉宜早進行:練習時不應引起劇烈的疼痛,結束後疼痛不宜持續2小時。卧床與下地、卧位練習與坐位練習宜交替進行,運動量要嚴格控制,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漸加大 ,不可一蹴而就。重症患者宜絕對卧床休息,交替仰卧及側卧,保持關節功能位。
好轉期: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練習,可在床上練習、抗阻力練習、扶拐站立或步行;
為保持關節活動度,每天應做一定量關節活動,在關節可活動范圍內,被動或主動做各關節持續性全范圍運動,動作要輕柔、舒緩。如伸臂、屈肘、抬肩、用力伸指、握拳、伸膝、伸髖、搖踝等運動。每次盡量做到最大限度。即使關節局部有輕度腫脹、輕微疼痛也要進行。

穩定期:主張多做一些關節負重小或不負重的運動。此期關節活動應由被動運動轉為主動運動。最後為抗阻力運動。但各種運動訓練要循序漸進,針對關節炎所編的醫療體操、太極拳、健身操、游泳等有助於關節的康復。

7、如何治療活動期類風濕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