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古今中外,人們習慣地把關節炎和風濕熱聯系在一起,認為關節炎都是因風濕而引起,而且風濕熱患者的關節一定有病。其實這兩者雖有密切聯系,卻並非是一種疾病。首先除了風濕熱之外,有近百種原因可以引起關節炎。關節炎可由特殊病原體引起,如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由外傷引起,如損傷性關節炎;由自身免疫引起,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由代謝紊亂引起,如痛風性關節炎;由關節變性或退行性變引起,如骨關節炎等等。而風濕熱,只有當它侵犯關節時,才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雖然關節炎是風濕熱最常見的症狀,但仍有25% 的風濕熱患者臨床上並沒有明顯的關節疼痛。
除關節炎之外,風濕病還包括心臟病、神經痛、肌炎、腎炎、肺炎等等。
2、我是風濕性關節炎?
簡介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3、預防風濕熱復發需要多長時間 風濕熱病因有哪些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風濕熱是什麼
風濕熱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舞蹈症和皮下結節等。最有效的治療就是休息,應用青黴素抗菌治療。
5、風濕熱和類風濕關節炎會同時發生嗎?
風濕熱多起病很急。20世紀70年代以來,患嚴重風濕熱的病人比從前顯著減少。這種病人起病時常感到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多扦;煩躁。大部分病人會發熱,多呈不規則低熱或中度發熱;風濕熱最基本的有如下四種症狀,風濕性關節炎就是其中症狀之一。
(1) 皮下結節和環形紅斑 據統計,皮下結節的出現率不到2%,一般多在關節伸面的骨質突起處,結節的數目各病人不等。結節的質地較硬,大小如豌豆,觸之不痛,常持續數周,一般不超過1月。環形紅斑為粉紅色環狀紅暈,初起時較小;隨後迅速向周圍擴大,呈中心消失邊緣隆起狀。幾個紅斑可相互融合,形成較大的邊緣不規則的圓圈。多見於四肢的屈面和軀幹部,歷時短暫,一般迅速消失。
(2)心臟炎 恰恰與關節炎相反,兒童病人中65%以上的人有心臟病變。在發生的心肌、心內膜和心包的病變中,以心肌炎為最重要。心內膜炎主要損害瓣膜,使瓣膜變形,初起形成瓣膜關閉不嚴,以後可產生瓣口狹窄,從而遺留永久性的心臟病變,成為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此時心臟受累瓣膜相應聽診區可出現雜音、心臟增大、心電,固異常等。一般來說,若第一次發作未引起心臟損害的話,以後也很少會引起。過去成人中以心臟炎為主者約佔40%-70%,近年來已不到10%,但我國各地區差別甚大。
(3) 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這—疾病中的一個主要表現,以成人多見,且症狀顯著。多發生在大關節,如膝、踝、肩、腕、肘、髖等關節。此時關節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及觸痛。幾個關節常常同時發病,呈遊走性,即原來侵及的關節症狀消退後,其他關節又迅速地被波及,此起彼伏,反復發生。一般症狀固定在某一關節的時間12~72小時,持續時間多不超過3周。當然有時也可有單個大關節或手足小關節、脊柱關節以及顳頜關節受累,也可表現為無多發性及遊走性特點。發炎消失後,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不遺留強直或畸形,從X片上看,骨骼、關節都是正常的。因此,得了風濕性關節炎並不會「風癱」,有些病人在急性發作時,病情較嚴重,甚至行走困難,但這只是暫時的, 是可以治好的。20世紀30年代時,典型的風濕性關節炎達90%,現在80%僅感關節痛,往往不出現紅、腫、熱及壓痛。兒童病人關節症狀多輕微,或僅局限於少數幾個關節。
(4)舞蹈病,一般發生在4~7歲兒童,多見於女孩。為神經系統的紊亂引起。可有情緒不穩定、煩躁不安、失眠,並出現一種快而不規則;五目的、不自主的舞蹈動作,以上肢和面部的影響最顯著。表情豐富多變,時而擠眉弄眼,忽而皺額扮鬼臉,轉而伸舌噘嘴,舌和嘴多動可引起說話含糊不清、吞咽困難。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軟弱無力,睡眠時可消失。其發生率在3%左右。
6、風濕熱是什麼意思
風濕熱是風濕系統的一個疾病名稱。它是發生於鏈球菌感染後出現的一種結締組織疾病,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皮下結節,環形紅斑以及舞蹈病等。它在發病前通常有鏈球菌感染的前驅症狀,比如發熱,咽痛,咳嗽,咳痰等。風濕熱主要發生在醫葯條件不發達,居住條件差,營養低下的地區,目前在我國的發病率已經很低。
7、風濕熱侵害關節的種種跡象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中最普遍,最常見的症狀。在急性風濕熱初次發作中風濕性關節炎佔75%。風濕熱損害關節典型的臨床跡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多發性。風濕熱常同時侵犯多個關節,呈對稱性,局部紅腫熱痛及壓痛。
(2)大關節病變。常累及大關節,如膝、踝、肩、腕、髖、肘關節等。
(3)遊走性。一個關節炎症消退後,另一個關節接著發炎。
(4)不留畸形。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不遺留關節畸形。
不典型者僅有關節酸痛,其風濕炎症也可侵犯手足小關節及脊柱,或僅限於單個關節。兒童患者關節炎症狀多極輕微或僅限於一二個關節。成人患者的關節炎症狀比較顯著。關節炎程度與心臟損害輕重無明顯關系。
8、風濕熱,關節紅腫疼痛,除了阿斯匹林還有別的葯嗎
風濕、痛風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
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9、什麼是風濕熱
風濕熱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曾經是危害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sydenham舞蹈病和皮下結節。病變可呈急性或慢性反復發作,可遺留心臟瓣膜病變形成慢性風濕性心瓣膜病。
英文名稱
rheumatic fever
就診科室
風濕免疫科
常見病因
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
常見症狀
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sydenham舞蹈病,皮下結節
傳染性
無
病因
本病的發病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觀點已被普遍接受。鏈球菌菌體的莢膜是由透明質酸組成,與人體滑膜和關節液的透明質酸蛋白之間存在共同抗原性,可抵抗白細胞的吞噬而起到保護作用。A組鏈球菌的蛋白質抗原與人體心瓣膜和腦等組織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應。這一交叉反應在風濕熱瓣膜病變的發病機制中非常重要。鏈球菌可產生多種細胞外毒素,在其致病性中也起重要作用。
另外,風濕熱的發病存在遺傳易感性。同一家族成員發病率較無風濕熱的家庭為高,單卵雙胎同時患風濕熱者較雙卵雙胎者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