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西醫中醫

風濕性西醫中醫

發布時間:2020-03-11 13:21:41

1、得了類風濕關節炎要看中醫還是西醫

患了類風濕,這可吃些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劑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常用者有環磷醯胺,硫唑嘌呤.也可考慮皮質激素的應用.吃些祛風除痹的中葯也有幫助。可選擇獨活寄生湯

2、風濕性關節炎,是看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一般會選擇中西醫結合

3、風濕-中醫和西醫的概念一樣嗎?

中醫的風濕 是 痹證 是感受 風寒濕 邪所致
西醫的風濕 是 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4、中醫和西醫有什麼區別?

1、看病方式不同

中醫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

西醫主要是通過醫療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得出病因。

2、開的葯不同

中醫主要是開草葯,煎水服用,或者是通過針灸治療。

西醫開葯都是開葯片或者口服劑等,西葯即為有機化學葯品,無機化學葯品和生物製品。

3、起源不同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西醫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它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否定並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後,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

5、中醫的風濕和西醫的風濕病是一回事嗎?

風濕病既可以看中醫,也可以看西醫,只要是正規醫院的醫生都可以看。像你母親病情已經很久啦,建議你先到醫院進行一些檢查確診,已經判斷病情發展到什麼階段啦。可以先服醫葯減輕疼痛及消腫,然後再服用一些中葯對症支持治療,希望你母親早日康復!

6、中醫和西醫的區別

中醫治病有很多的優勢,打個比方,現在有的百貨商店規模宏大,像沃爾瑪,提出一站式購物的理念。而中醫的治病就是一站式醫療,只要你看一個中醫,能解決你的所有問題。西醫實行的是「分站式購物」模式治療,要治好病,有時候要跑很多科。

我問:師傅,中醫和西醫的區別是什麼呢?

師傅: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也在思維方式上。西醫單純地靠人類的醫葯技術來對抗疾病,把人體的自我防禦、自我修復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視它的存在。西醫信奉人類的智慧,在對付疾病的過程中,用所謂的科技來唱主角戲,甚至唱獨角戲。中醫更多的依靠增強人體自身的能力來對付疾病,在「治」和「養」上更偏重於「養」,「治」是外力,「養」是內力,也就是身體自身的自我修復能力。中醫能很好的擺正自己的地位,在對付疾病上,醫生甘心當配角,幫助身體打贏這場與疾病搏鬥的戰爭。

西醫遇到慢性病的時候幾乎都是採用「飲鳩止渴」的方法。飲鳩止渴是諷刺那種只顧眼前,不顧將來的目光短淺的行為。比如身體有許多排毒的方式,咳嗽、腳氣、腹泄、發熱、嘔吐、青春痘、斑、癬、痔瘡、流汗等,都是身體排毒的自療行為,可是西醫根本不理解人體的這種生理現象,而採取阻止症狀的方法來干涉身體。咳嗽就吃止咳的葯,發熱了就打退燒針等,這樣一來身體雖然沒有了症狀,也沒有排毒的痛苦,但是毒沒有出來,留在身體里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危害。西方現在出現了一種「順勢療法」,思維方式就完全相反,理解身體的這種自療行為,並且幫助身體來達到排毒的目的。

疼痛是身體向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這種信號是通過神經來傳導的。西醫的治療方式就是服用相關葯物,大多是麻醉神經的,阻止這種求救信號的傳達,這樣就算是治療。其實這是一種欺騙大腦的做法,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前面講過,身體小的問題,人體根本不會求救於大腦,只有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也就是人體自療系統處於功能衰弱的時候,解決不了問題才向大腦求救的。安眠葯就是典型的中斷身體向大腦傳達信號的一種葯品,長期服用對身體的損傷很大。

我說:對西醫的葯物治療,很多人開始認識到了其危害性,師傅,您怎麼看待西醫的手術呢?

師傅:近年來非常流行手術治療,而且手術治病越演越烈,這又是西醫帶給人類的另一場災難。身體是父母留給我們最完美的生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可我們隨意交給醫生來肢解、替換。最早的時候,我們不懂免疫器官,當身體的免疫系統與疾病搏鬥的時候,我們不理解身體的發炎、發熱症狀,反而把這些人體忠誠的衛士比如扁桃體、闌尾、胸腺甚至脾臟都統統從身體割掉。這可能是人體最大的冤假錯案,這些人體的忠臣的冤魂一直在向我們哭泣。現在很多女性得了女性病,動不動就把乳房割掉,把子宮割掉,把卵巢割掉,割掉以後你就不是女人了。既然不是女人又不是男人,你就是怪物。不是女人,事實上你也就沒有男人會愛你,你就沒有作為一個女人存在的意義。任何器官都在身體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醫院舉起的手術刀紛紛砍向人類,這些刀的數量大大超過了任何戰爭舉起的槍口。許多人迷信器官移植,可是器官移植最多的生存年限只有七年,一般人就是那麼一兩年。因為人體有免疫系統,對於外來的東西,免疫系統天生就要排斥,就要向它發起進攻。因此做了器官移植的人每天要服用大量的葯物,這些葯物是干什麼用的呢?就是抑制免疫功能的,讓免疫系統好好睡覺,不搗亂。而免疫系統不活動了,你的整個身體就完全暴露在所有自然界存在的上千萬種細菌之下,你的生命能經得起多大的攻擊?我治病有一個原則,就是做了手術,器官切除或器官移植的病人堅決不接手,因為我沒有辦法幫他。

我說:所有的手術都不能做嗎?

師傅:那倒不是的,手術是沒有辦法的時候的終極選擇,但現在的手術太泛濫了,動不動就用手術來代替康復。

中醫和西醫的第二個區別就是有沒有整體觀。中醫把人體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器官、組織之間都是聯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比如「五行五臟」認為,人體器官最重要的就是五臟,任何疾病的產生都與五臟功能下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而五行學說把五種內臟的關系做了聯想界定。任何一個內臟都通過相生相剋與其他器官聯系起來。中醫的整體觀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和自然人和社會都是一個整體,人體得了病可以從自然方面來和社會方面來求治。比如中醫的四時養生,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要求人的衣食住行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就會影響健康。中醫特別強調人的情志,而情志主要體現在人際關繫上,人與社會的和諧就是健康的保證。

西醫沒有整體觀念。中醫治得病的人,而西醫治人得的病。有一個故事給人的啟示很深:

從前有個人駝背,找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有一天到一家診所求診,這家診所的醫生說:「沒問題,肯定能治好」,病人聽了非常高興,就讓他治。這個人找來幾個幫手,用兩個門板把這個駝背的人夾在當中,放在地上用腳踩,駝背人一開始疼得大叫,後來就不做聲了,家屬一看駝背人已經斷氣了,馬上揪住醫生說:「你要償命。」醫生說:「我只管治駝背,又不管人死活。」

西醫的眼中只有疾病,沒有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更不會放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去思考。比如治療癌症,西醫只想到用化學療法和放射性療法去殺死癌細胞,他們沒有考慮到化療和放療對身體的傷害,特別是傷害了免疫系統,如果人體沒有免疫系統的保護,幾乎沒有辦法讓疾病痊癒,甚至無法生存一分一秒。愛滋病就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首先被破壞處於癱瘓狀態而不治。也許西醫知道這種傷害,但他們根本沒有辦法來避免。而且我們發現許多癌症病人居然吃著方便麵或者啃著餅幹上手術台,這在中醫治病的過程中是不存在的,因為中醫對病人飲食等生活方面的調理貫穿治療的始終。

我說:細細想來,確實是這樣。還有其他區別嗎?

師傅:第三個區別是醫學模式不同。西醫按照生理系統和器官來分科,而且越來越細。醫學專業也越來越專科化,現在分出來的疾病已達到上萬種,而且還在細分下去。西醫的治病和護理也是界限分明的,護士嚴格執行醫囑。醫療和養護也是分開的,強調康復鍛煉。還有心理治療也不同,西醫有專門的心理醫師供咨詢和治療。而中醫的整體性表現在,疾病的分類以內臟功能和重大病因為主,偏於粗略。而且醫護不分,講究綜合治療。在治病過程中心理治療貫穿治療的始終。這樣中醫治病有很多的優勢,打個比方,現在有的百貨商店規模宏大,像沃爾瑪,提出一站式購物的理念。而中醫的治病就是一站式醫療,只要你看一個中醫,能解決你的所有問題。

西醫實行的是「分站式購物」模式治療,要治好病,有時候要跑很多科。而且有時候患者也不知道自己要到什麼科看病。甚至西醫經常出現可笑的事情,比如一個腫瘤專家也許一個普通的感冒也不會處理。其實任何慢性病都是身體功能整體下降出現的結果,只不過是由於患者身體的個體差異,病毒首先在某些薄弱的器官上突破。因為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是身體營養、廢物、功能激素共用的通道,在幾分鍾內,所有的營養物質,毒素、激素可以周遊全身。對於很多患了嚴重疾病的患者,他們幾乎所有的功能都受損了。比如脾胃、肝腎等,因此慢性病可以有通用的治療、調理模式。比如所有的慢性病都100%有脾胃問題,可以從脾胃治。而實際上也是如此,只要你控制了身體的進口,疏通的身體的出口,任何疾病就能調理好。

我說:一站式醫療,很形象。還有其他區別嗎?

師傅:中醫和西醫的第四個區別就是診斷方式的不同。中醫診斷「望、聞、問、切」,這些方法雖然沒有標準的數據,但都是根據身體的感覺和感受來的,因此只要綜合運用,判斷就會是真實的。中醫的診斷方法是根據「有諸內,必形於外」來進行科學的判斷,就好比你看到一把椅子的影子,那影子的背後一定有實物一樣可靠。而且中醫的診斷能發現疾病初始階段的情況,也就是量變階段的細微變化。西醫的診斷主要是靠儀器,儀器診斷的只能是結果。儀器是沒有生命的,儀器得到的數據不能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來做靈活的判斷,比如不能根據患者的臉色、形體、行為、語言等的不同來診斷病情。精神、個性、心理只有靠人的判斷才能發現。當然中醫的中斷方式也有不足,比如中醫診斷是以經驗為基礎的,個人醫術、修養、見識能影響診斷的准確性。西醫在一定范圍內對病情的診斷有其准確性和客觀性的一面。

中醫和西醫的第五個區別就是適應疾病類型不同。中醫適應慢性病,也就是由於身體功能、體質下降而形成的病。因此對於慢性病,也就是由生活方式錯誤而形成的病,中醫的方法不可替代。西醫對於外傷、傳染病,有獨特的辦法,在防疫、急救、手術上,中醫是難望其項背的。但西醫對於慢性病是束手無策的,比如現在流行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哮喘、肝炎、腎病綜合症、風濕類疾病,都被西醫冠以「不治之症」,說是科學還沒有發展到治癒這類疾病的地步,對付這些疾病只能終身吃葯。這類疾病如果求治於西醫,等於是問道於盲,不治還好,一治疾病就會越嚴重,甚至很多病人都是被西醫嚇死的,比如癌症病人,他們很多被西醫的思維控制,導致精神崩潰死亡。實在令人痛心!

我說:這樣看來,世界上不能沒有西醫,也不能沒有中醫;每一個需要健康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7、中醫和西醫怎樣區別?

中醫西醫大比拼 這8種病適合看中醫! 話說有病要治病,可是選擇何種方式才更好呢?中醫還是西醫?現代西醫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後盾;而微妙的中醫則是幾千年經驗的沉澱。中醫和西醫對不同的疾病各有優勢,得了以下8種疾病,看中醫就更有優勢。 看西醫還是看中醫應該怎樣選擇? 急病看西醫 慢病服中葯 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呼吸驟停、腦中風、重症哮喘、嚴重創傷合並內出血、宮外孕、絞窄性腸梗阻、胃穿孔 以及可以手術切除的早期腫瘤等,理當首選西醫西葯治療。還有多器官衰竭危症病人,例如急性暴發型肝炎導致肝功衰竭和慢性腎病已有腎功能完全喪失者,亦應選擇西醫器官移植手術。因為在這些情況下需要對症處理,爭分奪秒,西醫西葯起效快,在很多情況下能夠使患者轉危為安,起死回生! 許多慢性疾病西醫很難獲得令人驚喜的結果,去看有經驗的中醫或中西結合醫師,常能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例如早、中期的腎病綜合症和肝炎,辨證選用中葯湯劑治療,幾個月的療程便可明顯見效。又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可用西葯控制症狀,但要注意葯物的不良反應。在夏秋季節應用中葯抗風濕膠囊和抗風濕葯酒可使有些病例獲得臨床治癒,有些得到緩解。再如婦女月經不調,西醫基本沒有辦法治療,中醫調理則有幾百年的經驗積累。 首診最好看西醫 首診主要是診斷疾病,在疾病的診斷上最好先選擇現代醫學。中醫的診斷主要通過望、聞、問、切,綜合患者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四時五氣」,來辨別病人的虛實寒熱。盡管具有整體思維的優點卻失於精確。你完全可以想像,一個肺癌的患者如果首先就診於中醫,得出肺陰虛的結論對其治療是怎樣的不利。現代醫學盡管被指責工於還原論,被指責離開了儀器就無法看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化的檢查設備,如X光、CT、MR(核磁)等極大延伸了診斷觸角,至少盡可能地避免了危重疾病的誤診。當然,現在你走進任何一家中醫醫院,你也可以發現這些檢查儀器,而且大多數西醫醫院有的檢查儀器,中醫醫院都有;你也會發現中醫醫師給你的診斷也是用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這是傳統醫學的進步而不應該飽受「中醫西化」的罵名。在身患疾病時首先選擇現代醫學,最好能明確診斷,或至少排除可能的危重疾病,初診患者不能滿足於「某某虛」、「某某實」的診斷,這些「虛」「實」的診斷下可能掩蓋的是一切致命急病或重病。 說得清病源的看西醫,說不清病源的看中醫 有些疾病目前西醫已經了解得相當透徹,可以先看西醫;了解不清楚的病情,可以試著以中醫來治療。如不少女性身體不太好,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病症,到醫院用儀器檢查又查不出一點點毛病,各器官完全正常,這時侯適合看中醫,用中葯來調理。如更年期綜合症、神經官能症等。這些疾病西醫往往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西醫看病分科明細,如呼吸科的醫生絕不會看腎科的病人。如果西醫師對一個病人的病情不了解時,就會轉給其他醫師。因此,對於一些已經明確是哪一器官出現問題的疾病,應該看西醫,讓相關專科醫生進行針對性更強的治療。而中醫師幾乎是全科,一個中醫師一般幾乎可以包看各種疾病。 再如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是西醫治療的強項。細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結核、百日咳、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急性支氣管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這些疾病如今都有相應的特效抗生素和抗病毒葯物可以進行相應的特殊治療,可以起到快速見效的治療效果。筆者曾看到很多衛生科普雜志和報紙介紹用中葯治療肺結核的驗方,在有雷米封、利福平、鏈黴素等抗結核特效葯物的今天,患者如果不採用現代的西醫規范化治療,還是一味地採用中醫驗方,那將是延誤病情的大錯特錯!當然,對於一些難治性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也不排除請中醫專家組方進行輔助治療。如「非典型肺炎」和 H1N1流感的治療,都證明中醫中葯有獨到之處。對於服用抗結核葯引起的一些肝損傷等不良反應的患者可以服用中葯進行保肝治療;對於一些耐葯性結核患者,也可以探討加用中葯進行輔助治療。 這八種病適合看中醫: 1.功能性疾病:許多人自覺身體不適,出現頭暈目眩、乏力、心悸、盜汗、失眠、便秘、腹瀉等症狀,但經化驗、拍片等檢查後未發現器質性病變,這時宜看中醫。 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療沒多大效果,而採用中醫「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顯。 3.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乳腺增生、回乳等婦科疾病,中醫採用健脾固腎、調氣血等方劑治療,往往能葯到病除。 4.兒科疾病: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患病時,無法表述病情,而中醫兒科可採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加上現代化的檢查,可准確診斷病情,並對症下葯。對小兒的消化不良、哮喘、遺尿、厭食等疾病,中醫葯治療效果明顯。 5.慢性病和老年疾病:中醫注重整體觀念,對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復有較好的效果。 6.疑難雜症:中醫治療腫瘤是從整體提高人體的綜合抗病能力與機體恢復能力,減少病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期,減少放療、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其療效。再如,對陽痿、面癱、脫發等疑難疾病,看中醫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7.對西葯過敏的人所患疾病:對西葯有過敏反應的人所患的疾病,用中醫葯治療有明顯優勢。 8.大病初癒:大病一場後,患者往往會出現乏力、厭食、消化不良、盜汗、低熱等體虛症狀。此時,採用中醫葯治療,能使患者較快地恢復健康。 小貼士 首選西醫的疾病:危重病的急症(如突發昏厥、高熱、嚴重創傷及燒傷、葯物中毒、呼吸困難、心跳驟停等)、早中期腫瘤的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創傷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腸道傳染性疾病等)、器官功能衰竭(如心臟功能衰竭、慢性腎炎腎功衰竭、肝功衰竭等)、孕婦保健及分娩等,這些疾病的治療,現代醫學已顯示出明顯優勢,治療方案也較為成熟。。
滿意請採納

8、類風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西醫和中醫在治療風濕病有各自的特點,西葯起效快,對於疾病急性發作期治療有優勢。副作用明顯。中葯具有增強免疫、抗凝活血、鎮痛消炎、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而且沒有毒副作用。由於風濕病治療沒有突破性的方法,所以具體治療方法主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而定,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為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9、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好治還是西醫好治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與風濕性西醫中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