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病出現的壞死是

風濕病出現的壞死是

發布時間:2020-03-11 13:16:38

1、北京三一六醫院能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股骨頭壞死等疾病嗎?

不是很清楚,百度一下。

2、天醫仁風濕骨病貼主治: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肩周炎腰肌勞損、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骨刺、股骨頭壞死、

您好!從您的年齡看,如果有腰痛考慮不僅僅是腰肌勞損,考慮可能是合並腰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等,可以敷消炎鎮痛膏,口服消炎鎮痛葯和舒筋活血葯緩解疼痛。注意休息,避免腰部受涼和負重,按時用葯,無效時去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病因針對性治療。

3、股骨頭壞死跟風濕有關系嗎

您好

風寒風濕是致病原因之一。

專家在線咨詢,可詳情了解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案,具體費用,康復時間及康復程度,日常護理,功能鍛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願早日康復。

4、風濕病人後期腳部出現水腫泡表皮壞死怎麼辦?

腳出現水腫,這個提示有可能是肝腎功能出現異常引起的原因,特別是有肝腎功能代謝出現異常,就會引起雙下肢出現水腫的現象,目前這個出現水腫應該做利尿治療的。建議最好做一個肝腎功能全面檢查,包括彩超,或者是B超,都要全面檢查。

5、纖維素樣壞死可見於a. 風濕病b. 急性腎小球腎炎c. 惡性高血壓病d. 大葉性肺炎e.白喉

A、C。
謝謝採納!

6、()25.風濕病具有診斷意義的基本病變是A.纖維素樣壞死 B.風濕小體 C.梭形瘢痕

B 風濕小結
風濕病的基本病變,按其發展分為三期:(1) 變質滲出期,主要病變為纖維素樣變性;(2) 增生期,特徵為此期形成了風濕性肉芽腫,稱為Aschoff小體(風濕小結),它具有診斷意義;(3) 瘢痕期,整個小體變為梭形小瘢痕。答案為B項。

7、患風濕性疾病以及股骨頭壞死的考生能報考什麼學院

你這個毛病必須找中醫治療的,我周圍有過根治的,特別是股骨頭壞死,有好幾個根治的,要加油哦

8、風濕病對股骨頭置換手術效果有無影響【股骨頭壞死】

從小風濕病,長期服用激素葯導致股骨頭壞死,全身骨骼骨密度均下降,如果做了股骨頭置換手術,術後使用壽命可能會受影響。

(郭曉忠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9、我奶奶現年70了,一直都有風濕病,前幾天去醫院看說是股骨壞死,想咨詢有什麼好介紹。

蜂療可以了解一下

10、豨薟風濕膠囊

豨薟風濕膠囊的效果很一般。
葯物治療和非葯物治療結合可用於緩解疼痛、控制炎症、延緩或者防止關節損傷,並促進關節功能的全面恢復。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葯物治療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處於恢復期,可能不需要使用葯物。

過去醫生使用葯物較為保守,只是逐步增加劑量或添加新葯物。
但是現在很多專家正在採用更為激進的治療方法,如在疾病早期就使用強效葯物,治療時聯合使用葯物而不是使用一種葯物。同時,現已有更為有效的治療葯物,而且已顯示葯物的聯合使用可改善長期治療效果。對於關節損傷已經很嚴重且持續疼痛的女性患者,手術可能是最佳選擇。人造關節和肌腱再造術可能恢復關節功能,從而大大改善生活質量。

關節疼痛和炎症治療

有三類葯物可有助於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的緩解,不過這些葯物不能影響關節炎發展的全過程。

止痛葯 對乙醯氨基酚(泰諾和其他品牌)和處方止痛葯可以緩解疼痛,但是對炎症幾乎沒有或者根本就沒有作用。在關節炎復發時使用止痛葯可能對患者有所幫助。

抗炎葯物 非類固醇類抗炎葯物(NSAIDs)如布洛芬(Motrin)、萘普生(Aleve)和阿司匹林可緩解炎症並減輕疼痛,但是這些葯物都會對胃產生副作用(包括危險的胃出血),長期使用尤其如此。一種叫做二型環氧酶抑制劑的新型NSAID葯物副作用要少,但是這類葯物因為可增加中風和心臟病風險,有的已被撤出市場。(科學家正在檢查其他的二型環氧酶抑制劑)。

類固醇類葯物 強的松和相關的類固醇類葯物可通過抑制免疫系統而緩解炎症。這類葯物能迅速有效緩解炎症,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發展進程。長時間使用可產生很多副作用,所以通常小劑量給予,而且給予時間應盡可能地短。

防止關節損害

最新發明的一些葯物確實可改變風濕性關節炎的發展過程,因而為人們帶來了希望。

改善病情抗風濕葯(DMARD) 大多數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盡早服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葯(最常見的為甲氨碟呤),以減輕或停止關節損害。這些葯物在服用數周或數月後才開始發揮作用,且在應用時必須嚴格監測以防止嚴重副作用產生。DMARD可以和類固醇類葯物同時給予,因為在患者等待 DMARD療效發生期間,後者可以控制炎症並改善症狀。隨後類固醇類葯可以逐步停服。

生物反應調節劑(BRMs) 這一類新的注射葯物通過干擾觸發炎症(人體正常免疫反應的一部分)反應的物質而發揮作用。生物反應調節劑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infliximad(一種單克隆抗體)、 adalimumab(一種人源性單克隆抗體)和anakinra(白介素-1(IL-1)受體拮抗劑)。這類葯物的主要缺點在於影響人體抗感染的能力。現在還沒有完全清楚這類葯物的長期作用。

蛋白-A免疫吸附劑 這種治療方法在過濾血液時,吸附並清除免疫物質。美國食品葯品監督局已經批准這種方法用於對其他治療方法沒有反應或不能忍受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非葯物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想提高生活質量,必須學會怎樣控制症狀,特別是學會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鍛煉和休息。休息已經發炎的關節可以緩解炎症,但是長期不活動可導致肌肉無力和關節活動能力喪失。了解怎樣調節關節活動可以使關節保持靈活有力並不會使用過當。理療醫生可告訴你怎樣進行鍛煉,並建議使用夾板和其他可以支撐並保持關節在休息時保持固定的器械。運動還可有助於防止骨質疏鬆,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很可能同時發生這種疾病。

其他非葯物方法也對這種疾病有所幫助。針灸醫生可告訴你怎樣在日常活動中保護自己的關節,並向你推薦可以使吃飯、書寫、抬舉物體或做其他家務更加輕松的工具。足病醫生可以為你做一個足部矯形器—一種有助於將體重重新分配並改善足部功能的鞋墊。另外,像認知行為療法,生物反饋和壓力控制等方法也可以使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的關節功能喪失發生減少並緩解疼痛。
風濕病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國內報道其總患病率高達17.39%,而目前的多數治療葯物只是非特異性地抑制免疫反應,降低疾病的進展速度,療效有限,且不良反應較大,醫生和患者均在呼喚療效好而不良反應低的新型葯物出現。
隨著國內外科技水平的日益發展,新研發的以細胞因子為靶子的生物制劑已陸續登場,它們能特異性針對某一炎症介質,阻斷疾病的發展進程,使風濕病患者的預後大為改觀。生物制劑的治療已經為風濕病開辟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途徑,並被列為 21 世紀風濕性疾病治療新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
治療風濕病的生物制劑種類較多,包括抗CD4+ 單克隆抗體、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infliximab(英夫利昔)、etanercept(依那西普)和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白介素-1拮抗劑(anakinra)、γ-干擾素、共刺激阻斷因子(abatacept)及抗CD20單抗(rituximab)等。其中,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以其起效快、療效卓越、能延緩骨質侵蝕及較少不良反應獲得了美國葯品與食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含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及克羅恩病等的治療。全球已超過100萬患者(絕大部分為類風濕關節炎)接受該類生物制劑的治療,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我國研發的益賽普(etanercept)也已問世,這也揭開了我國應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一大類風濕免疫病的序幕。以下我們主要介紹已用於臨床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一、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腫瘤壞死因子是炎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中最重要的細胞因子之一,其主要生物學作用包括:(1)導致關節炎症和軟骨破壞;(2)誘導其它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3)介導感染和敗血症,參與腫瘤監視等。
二、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介紹
1.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商品名為Remicade,由Johnson & Johnson公司開發,1999 年11月10 日首次獲得 FDA 批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為第二個獲得 FDA 批準的抗人腫瘤壞死因子制劑。目前尚未國產化。它是腫瘤壞死因子α的人鼠嵌合的(含25%鼠蛋白和75%人蛋白)IgG1k 單克隆抗體,通過結合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可溶性和膜結合型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與受體的結合。該葯半衰期為8.0~9.5天。靜脈用葯,標準的治療劑量是3mg/kg,開始以 0 周、2 周和第 6 周為負荷量治療,以後每 8 周用 1 次維持治療。單獨使用該葯24小時內,患者的疼痛、晨僵和關節腫脹等臨床症狀減輕程度就可達60%。由於是靜脈用葯,有1%的患者可出現過敏反應。另外,反復靜脈給葯可產生抗英夫利昔單抗抗體,但同時用甲氨蝶呤(平均劑量為7.6mg/周)可減少抗體產生,因此,臨床上常規合用甲氨蝶呤。
2. 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為Enbrel(國產名為益賽普,2005年由上海中信國健葯業有限公司研發上市),由Amgen/Wyeth公司開發,於1998 年11 月2 日第一個獲得 FDA 批准用於治療疼痛性關節疾病的制劑。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α受體融合蛋白,通過特異性地與腫瘤壞死因子α 結合,競爭性地阻斷腫瘤壞死因子α 與細胞表面的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結合,從而阻斷體內過高的腫瘤壞死因子α,抑制由腫瘤壞死因子受體介導的異常免疫反應及炎症過程,但不能溶解產生腫瘤壞死因子α的細胞。它長期安全性和療效已在臨床上得到了證明。該葯平均半衰期為 (102 ±20)小時,每周2次,成人每次 25mg 皮下注射,4~17 歲的患者用量為0.4mg/kg,最大劑量每次不超過 25mg即可明顯降低血腫瘤壞死因子水平。依那西普可單用或與甲氨蝶呤聯合用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等炎性關節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反應、感染和頭痛。注射部位反應包括紅斑和瘙癢,常在規律用葯3 個月後消失。
3.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商品名為Humira,由Abbott/CAT公司開發,目前尚無國產化。2002 年 12 月 31日,獲 FDA 批准用於治療對一種或多種抗風濕葯物治療療效欠佳的中重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與英夫利昔單抗一樣,阿達木單抗也是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臨床療效也與英夫利昔單抗相當,但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一種完全人源化的重組腫瘤壞死因子α IgG1單克隆抗體,比英夫利昔單抗有較低的免疫原性,很少引起自身免疫樣綜合征。它可高親和力地結合人腫瘤壞死因子α,破壞細胞因子與受體結合,溶解表達腫瘤壞死因子α的細胞。推薦的葯物劑量是40mg,隔周1次,皮下注射,可與甲氨蝶呤等聯合使用或單獨使用,單獨使用時可每周用葯 1 次。阿達木單抗吸收緩慢,到達峰濃度約需130小時,半衰期為16天。
三、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在風濕病治療中的應用
1.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試驗已證實,用常規劑量的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12周內,能明顯地減輕關節症狀、體征和使實驗指標得到明顯改善,故有人主張,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作為某些嚴重類風濕關節炎首選的改善病情葯。在這3種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中,沒有證據提示哪一種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比另一種更有效,但如對其中一種制劑無效時,則換為另一種可能有效。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可單一治療,而英夫利昔單抗最好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甲氨蝶呤與這3種制劑中的一種聯合使用產生的臨床療效及阻止關節破壞都顯著優於單一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還可與環孢素A〔2mg/(kg·d)〕或來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等聯合使用。從經濟、有效的治療策略來說,治療初期可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聯合另一種改善病情葯如甲氨蝶呤,3個月後可單用甲氨蝶呤行維持治療,以達到預防關節損傷和功能障礙的目的。
2. 強直性脊柱炎:美國 FDA於2003 年批准了依那西普可用於治療嚴重的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該葯是第一種獲准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劑。後來,相繼批准了另外兩種制劑治療強直性脊柱炎。FDA是根據一項277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作出該項批準的,這些患者在接受了半年的治療後有58%的人表現出症狀的顯著改善。該制劑常規劑量治療12周內可使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體征和實驗指標明顯改善。它既可單獨治療,也可與其他二線葯如柳氮磺吡啶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有報道,該制劑的療效可維持長達2~4年。英夫利昔單抗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批准劑量在誘導後為每6~8周5 mg/kg,而依那西普的劑量同類風濕關節炎。
3.銀屑病關節炎: 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快速、顯著緩解頑固性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和皮損症狀。有研究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可使皮膚銀屑病快速持續改善,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度指數評分顯著下降。第16 周時,所有英夫利昔單抗組患者的嚴重度指數評分減少50%以上,1/3 以上的患者有100%改善。一般說來,患者能很好地耐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四、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副作用
因腫瘤壞死因子在正常的免疫監視中可能發揮了作用,因此抑制該細胞因子可能帶來以下一些不良反應。
1.感染:感染是較常見而重要的不良反應。使用英夫利昔和阿達木單抗的患者中報告的結核病例多於依那西普,如用依那西普治療的15 萬個患者中,有38 例患了結核病;在用英夫利昔單抗的19.8 萬患者中,有172例患結核病。但仍難肯定哪種制劑引起結核危險性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易患結核病(是基線水平的2倍),而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使結核病患病率進一步增加(是基線水平的4倍)。因此,使用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應常規做抗結核菌素試驗和拍胸片進行篩選。另外,少數患者有誘發感染加重的危險性,對於有嚴重感染或機會性感染者,包括膿毒性關節炎、感染假體、急性膿腫、骨髓炎、膿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應開始或繼續用這類葯,但感染控制後可恢復治療。使用這類葯的少數患者,乙型肝炎的症狀和病毒血症加重,故這類葯物不用於乙肝感染者。
2.注射部位/靜注反應:皮下給葯的阿達木單抗和依那西普引起注射部位的反應較多。靜脈給葯的英夫利昔引起輸注反應少見,即使有,也多為輕中度。
3.腫瘤:腫瘤壞死因子在數種腫瘤中起腫瘤監視作用,抑制腫瘤壞死因子在理論上可提高腫瘤發生危險性,但目前無可靠證據提示這類葯物會增加淋巴瘤和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或使原有的實體瘤復發。高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本身的淋巴瘤發病率增加,與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的關系不大,而可能主要與B細胞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發生突變有關。
4.神經系疾病:僅有脫髓鞘樣綜合征、視神經炎、橫斷性脊髓炎、多發性硬化及帕金森病的個案報道。有脫髓鞘病或視神經炎的患者不應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治療。
5.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劑量英夫利昔似乎與充血性心衰和死亡相對危險高有關,尤其在心功能很差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因此建議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應盡量避免或慎用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不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6.其他:個別病例有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全血細胞減少、過敏、心包積液、皮膚、全身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樣綜合征等。有些婦女在用這類葯物過程中妊娠,但她們在正常分娩、流產和終止妊娠率方面與正常人群無差別,為以防萬一,一旦發現妊娠應停用這類葯物。
總之,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已被證實是有效的改善病情葯,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銀屑病關節炎的重要進展,並將可能逐步擴展到其他風濕病的治療。盡管可能會出現以上諸多的不良反應,但從2001年以來,多個研究中心或國家機構在隨機對照試驗的基礎上進行長期開放試驗的結果顯示,每年因治療無效或發生不良反應而退出的患者少於10%,且納入研究的患者多為改善病情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提示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耐受性還是良好的。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病情的嚴重性、合並疾病狀態及經濟狀況等來決定是否選擇使用。

與風濕病出現的壞死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