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和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濕關節炎嗎? 有些病人,甚至有些基層醫院的醫生看到化驗報告上報告類風濕因子陽性,就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這是錯誤的。因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黃建林第一,嚴格說類風濕因子不應只報告陽性,而應該報告滴度是多少。每個醫院的化驗室應該有自己的陽性判斷標准,不報告滴度的類風濕因子沒有參考價值,反會誤導。第二,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也有5%左右低滴度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第三,類風濕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濕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乾燥綜合征、系統性硬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慢性肺結核、高球蛋白血症等其他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有7項,至少符合4項才能診斷,而類風濕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項而已,因此不能僅憑類風濕因子陽性就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反之,是不是類風濕因子陰性就可以排除類風濕關節炎呢?也不是,因為只有60%—80%患者有高水平類風濕因子(RF),上面介紹過類風濕因子有4種,一般只化驗IgM型類風濕因子,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只代表IgM型類風濕因子陰性,有可能IgG型類風濕因子、IgA型類風濕因子陽性,它們對診斷更特異。 抗角質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環瓜氨酸多肽(抗CCP抗體)等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但敏感性僅在30%左右。
2、如何降低類風濕因子
你好,類風濕因子高,可能是類風濕關節炎。但是不知道您有沒有多個中小關節(手指關節、膝關節、腕關節等)的對稱性疼痛和腫脹,晨起時僵硬,握拳受限,疼痛關節的X線或者CT有關節腔間隙變窄、骨質疏鬆。但有的其他的風濕免疫病也可能出現以上的化驗結果,想要降低類風濕因子不是見容易的事情,治療目的是解除關節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留和改善關節功能,指導意見:理療: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氣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
3、為什麼類風濕因子會呈現陽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對類風濕的診斷有幫助。不一定就是類風濕病。類風濕因子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主要以調理生活方式為主。平時要早睡早起,每天適當運動,飲食清淡忌辛辣油膩,不要喝冷飲。
4、類風濕因子是陽性的怎麼辦?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果有關節疼痛的症狀的話,可能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5、類風濕因子陽性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
最近不少患友詢問一些有關類風濕因子方面的問題,他們往往可能有一些的關節痛症狀,去當地醫院做了一些檢查,如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CRP)等等。他們的問題是:類似這種情況,例如有關節痛,類風濕因子陽性,能不能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呢?類風濕因子首先是在
類風濕關節炎
的病人體內發現的,因此被命名為類風濕因子,但這一命名也可能誤導了不少人,認為一旦類風濕因子陽性,就可能是患了類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那麼,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僅僅靠類風濕因子陽性與否,並不能診斷是否患了類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
那麼什麼是類風濕因子呢?它實際上也是人體內產生的一類蛋白質分子,這種分子稱為自身抗體,它們是由身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的。本來這類抗體分子應該針對外來損害我們人體的一些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但是由於我們免疫系統的進化尚不完美,在殺細菌和病毒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細胞或分子,誤傷人體健康的細胞或器官。因此,人們在感染時常常有一過性的這類抗體增高,但當感染過去後,很快會恢復正常。
因此,類風濕因子常常在很多感染性疾患如細菌、病毒感染的患者,還有一些免疫系統中淋巴細胞的疾病的患者體內升高。甚至吸煙也可以導致類風濕因子升高,老年人體內類風濕因子升高的也不少。當然,一些由於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系統紅斑性狼瘡、系統性血管炎等患者的體內,類風濕因子也有明顯的升高。由此可見,類風濕因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細鑒別,才能做出診斷,而不是僅憑類風濕因子升高一項指標,即診斷類風濕關節炎,而下葯治療,那樣就比較危險了。當然了,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肯定就沒有患類風濕關節炎。
那麼,如果在醫院或者在體檢中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第一是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是要重視,第三是要正規治療。為什麼呢?如前所述,類風濕因子陽性的疾病很多,有些是一過性的,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即使真的患了風濕免疫性疾病或其它疾病,根據現在的醫療條件,絕大多數都是可以治療的,因此對疾病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要重視,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查出類風濕因子陽性,表明您的身體什麼地方出了狀況,因此要盡快查出病因。有些人工作忙、沒有時間,或者自己掉以輕心,或者滿足於在隨便哪一些葯控制一下症狀,而不去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進行檢查,這些都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可能將小病拖成大病,可治療的病演變成難以治療的病。第三一定要正規治療,因為風濕免疫病的原因是我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必須要使用免疫抑制劑,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才可能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而風濕免疫學是一個新興的臨床醫學學科,很多醫院即使是三級甲等醫院還沒有風濕免疫科,在其它非風濕免疫學科進行治療也是可以的,但在一些小的醫療機構,非風濕免疫專科治療可能在細節上不是那麼到位。因此,建議查出類風濕因子陽性的患者盡早到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檢查,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健康的目的。
6、類風濕因子比參考值高出一倍嚴重嗎?
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在0-20之間范圍,超過此范圍顯示類風濕因子正常值偏高。
類風濕因子只能作為衡量類風濕疾病的標准之一,但並不是絕對條件,類風濕因子陽性或類風濕因子高了,有可能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患者中大多數有類風濕因子高的情況。
類風濕因子偏高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排除類風濕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類風濕,那麼也要開始保養身體,使其恢復成正常值,以免發展為類風濕。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可分為IgM、IgA、IgG、IgD、IgE五型(註:在臨床內科學中描述為四型,沒有IgD型;但在實驗室診斷學中描述為5型),是類風濕關節炎血清中針對IgG FC片段上抗原表位的一類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較多伴有關節外表現,如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IgM型RF陽性率為60%-78%。約90%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RF呈陽性。IgA-RF與骨質破壞有關,早期IgA-RF升高常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IgE-RF升高時,已屬病情晚期。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乾燥綜合征、SLE等患者都有較高的陽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現RF。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由於I gM型類風濕因子是類風濕因子的主要類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澱,故臨床上主要測定IgM型類風濕因子,測定方法為乳膠凝集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類風濕因子測定試劑定性地判斷人體血液中的類風濕因子(PF)濃度。類風濕因子陽性除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可見於病毒感染如感冒、腫瘤、慢性感染如肺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因子(RF)是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病人血清中發現,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主要存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中,它是一種抗變性IgG的抗體,屬IgM型。可與IgGFc段結合。RA病人和約50%的健康人體內都存在有產生RF的B細胞克隆,在變性IgG(或與抗原結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產生RF的細胞克隆較少,且單核細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產生,故一般不易測出。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IgD類和IgE類。各類RF臨床意義有所不同。測定IgG、IgA、IgM類RF通常用ELISA間接法,即用熱凝集兔IgG包被反應板微孔,加入檢樣後,再分別加抗人IgG、IgA、IgM酶標記抗體,使反應後再與底物呈色。為防止各Ig類別RF相互干擾,酶標記抗體使用標記的抗體F(ab)2片段。原理 將變性IgG包被於聚苯乙烯膠乳顆粒上,這種致敏膠乳在與待測血清中的RF相遇時,即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此稱膠乳凝集試驗。在用熱凝集變性IgG包被聚苯乙烯反應板的微孔中,加入待測血清,如有RF存在,則相互結合,隨後再加入酶標記熱凝集變性的IgG與之反應,在加入底物後即可顯色。根據顯色程度可判斷有無RF存在及其水平,此為雙抗原夾心ELISA法。膠乳凝集試驗 RF是一種主要發生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抗人變性IgG抗體,可與IgG的Fc段結合。將變性IgG包被於聚苯乙烯膠乳顆粒上,此致敏膠乳在與待測血清中的RF相遇時,即可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操作 1、56℃30分鍾滅活,(滅活C1q以阻止假陽性凝集)。將待測血清用0.1mol/L PH8.2甘氨酸緩沖鹽水作1:20稀釋(生理鹽水1ml中加血清0.05ml)。2、取此稀釋血清1滴(約0.05ml),加於黑色方格玻片的方格內,加乳膠RF試劑1滴,立即搖動反應板3分鍾,使其充分混勻後,於直射光下觀察。每次試驗均設陽性與陰性對照。參考值 正常人1:20稀釋血清為陰性。結果判斷 膠乳凝集試驗正常人多為陰性反應,如3分鍾內出現顯凝集者為陽性。陽性反應的標本應將血清進行倍比稀釋測定滴度。ELISA法可根據顯色程度,與陽性和陰性對照參比,作出陽性或陰性的判斷。臨床意義 RF主要為IgM類自身抗體,但也有IgG類、IgA類和IgE類。各類RF臨床意義有所不同。RF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未經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陽性率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臨床上動態觀察滴定度多少,可作為病變活動及葯物治療後療效的評價。其他風濕性疾病如SLE陽性率為20%—25%;硬皮病與皮肌炎陽性率為10%—24%,滴定度較低。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類,用凝集試驗法測出的主要是IgM類。多數作者認為,IgM類RF的含量與RA的活動性無密切關系;IgG類RF的含量與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關節外症狀密切相關。IgA類RF見於RA、硬皮病、Felty綜合征和SLE,是RA臨床活動的一個指標。IgD類RF研究甚少。IgE類RF除RA患者外,也見於Felty綜合征和青年型RA。在RA患者,高效價的RF存在並伴有嚴重的關節功能受限時,常提示預後不良。在非類風濕患者中,RF的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這些人以後發生RA者極少。類風濕因子(RF)是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主要為19S的IgM,也可見7S的IgG及IgA。它能與人或動物的變性IgG結合,而不與正常IgG發生凝集反應。RF主要出現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約70%~90%的血清中和約60%的滑漠液中可檢出IgG類RF,這很可能是自身IgG變性所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應答的表現。IgG是感染等原因誘導的免疫應答中的主幹抗體,這些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時會發生變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條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產生不正常的IgG;這些變性IgG就構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各種抗IgG抗體。滑膜液中的IgG類RF與變性IgG結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復合物,比血清中的IgM類RF更具有致病意義,因為這一類免疫復合物易於沉積在關節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補體,形成慢性漸進性免疫炎症性損傷。RF的檢測最初是用致敏綿羊紅細胞凝集試驗(Rose-Waaler法)進行檢測,目前最常採用IgG吸附的膠乳顆粒凝集試驗;但此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檢出血清中的IgM類RF。IgG類和IgA類RF則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檢測。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的檢出率很高,RF陽性支持早期RA的傾向性診斷,如對年輕女性應進行RA和風濕熱間的鑒別;而對非活動期RA的診斷,需參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樣,並不是RA獨有的特異性抗體。在SLE病人均有50%RF陽性,在其他結締組織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7、類風濕因子高就是類風濕病嗎?
在評價類風濕因子的臨床意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典型和肯定的類風濕病人的RF陽性率僅在80%左右,不典型和初患病例的陽性率較低;②RF陽性也可出現於其他結締組織疾病,其他慢性炎症及惡性腫瘤,如風濕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結節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結核、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麻風、矽肺、膀胱腫瘤、白血病等;③正常人群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在5%左右,老年人的陽性率可達20%左右;④類風濕因子多見於具有關節外病變的類風濕病人,如皮下結節、血管炎、心肺損害等;⑤類風濕因子的滴度越高,出現越早,則病變越可能向嚴重方向發展,故RF也可作為判斷預後的一個指標。 由此看來,把RF陽性作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個絕對證據是不對的,而有些人看到RF陽性的結果時憂心忡忡,以為自己患了類風濕,這顯然也是不正確的。這一切都是「類風濕因子」這一名稱造成的誤會。我們知道,類風濕因子是一種抗IgG免疫球蛋白,任何能引起抗IgG的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疾病,都可以造成類風濕因子陽性,並非只見於類風濕病人。 所以根據這些無法判斷您是否是風濕,建議到醫院詳細咨詢下醫生。祝您早日康復。
8、類風濕因子呈陽性是什麼意思
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體內普遍存在著類風濕因子,並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來對IgM型類風濕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調節體內免疫反應;2、激活補體,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復合物使機體免受循環復合物的損傷。只有類風濕因子的量超過一定的滴度時稱類風濕因子陽性。類風濕因子正常范圍0-20IU/ml。你雖然類風濕因子陽性,也不能就確定你是類風濕,要結合相關的症狀、血沉、CRP和X線片子等等進行診斷。建議你盡快到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像風濕免疫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盡早確診,盡早開始治療!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已經有比較先進的治療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夠直接作用於TNF腫瘤壞死因子(這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關鍵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這種方式從根本上阻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發展。這種生物制劑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現在已經在中國有處方了。國外的指南現在已經推薦在疾病早期就開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劑,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發展,否則等到關節已經開始變形的時候,用什麼好葯都只能維持現狀,而很能恢復原樣了。所以啊,你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進行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