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嬰兒保健

嬰兒保健

發布時間:2020-04-27 11:43:52

1、新生兒保健有哪些目的?

圍生醫學尚未誕生前,孕產期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孕抄產婦和胎兒、新生兒的死亡率。保健工作的重點在於提高診斷及治療的質量。

隨著圍生醫學的發展,一方面要求降低母兒死亡率,另一方面還要降低母、兒的患病率,預防疾病的發生。圍生保健的重點放在深入了解妊娠、胎兒、分娩的生理,進行孕、產期的監護,及早避免各種異襲常情況的發生。

隨著圍生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變化,圍生保健的目的不僅僅限於做到以上兩點,而且要保護母兒使其在生理、心理上都屬正常。因此除降低母、兒的死亡、發病及殘疾外,重點在於以婦幼衛生為前提,全zd面提高妊娠、分娩的質量,特別是提高圍生兒的質量。

2、嬰幼兒聽力保健的要點是什麼

一出生三天後進行新生兒童聽力篩查。或可以檢驗注意觀察,並定期檢查。一個月檢查應不通過咋轉診,五官科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先天性聽力損傷可致大程度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二晶嬰兒哺乳,我為水池預防嗆咳,避免奶水咯,嬰兒有鼻塞,流鼻涕和咳嗽實質同時檢查耳部排毒,中耳炎。三,當嬰兒睡覺時煩躁不安,輾轉身體頻繁搖頭,一經票睡不穩時,也應該到五版官科檢查,看是否出現中耳炎引起。是嬰兒如出現發熱權。夜晚尖叫,哭鬧不安,有的抓耳撓腮,有的外耳流血流膿,可能已經換上化膿性中耳炎。我體質虛弱或有龍亞家史者,應定期做聽力監測

3、新生兒保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全國各地區婦幼保健及防疫部門,對新生兒期的保健內容,要求不盡一致,但大體上包括以下幾項。

1.體格檢查:由醫務人員在新生兒出生百時做全面系統的體格檢查度及有關出生缺陷的篩查;在出院前還要做全面的體格檢查,並向小兒家長說明有關注意的問題,如產後42天母嬰須復查等。對有特殊疾患的小兒應轉專科醫院診治。

2.喂養及護理指導:根據每個新生兒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具體指導喂養方問式,大力宣傳母乳喂養及護理重點。

3.預防接種:為預防有關傳染病,在出生24小時後要及時接種卡介苗及乙肝疫苗,並認真登記,將卡介苗接種證及乙肝疫苗接種證交給小兒家長,並保存好備以後門診時查答閱。

4.新生兒家訪:由基層婦幼保健工作者按規定的時間到家裡去訪視產婦及新生兒,一般正專常新生兒需家訪3次。「初訪」在出院3天內;「復訪」也叫半月訪,在生後10~14天;「滿月訪」在小兒生後27~29天。每次訪視內容各有側重,滿月訪要全面檢查身體,結案後轉入散居兒童系統管理。對高危兒要根據具體情況增加訪視次數,對體弱兒要重點保健,建立體弱兒專屬案管理。

4、新生兒的保健內容有哪些

 兒童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以七歲以下小兒百為重點,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進行系統的保健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矯治,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兒童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展.
度1.新生兒訪視
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
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
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
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知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道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
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
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版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
4.兒保專科門診
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權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5、剛出生的嬰兒如何保健?

答:剛出生的嬰兒怎麼護理,相信有不少新爸爸媽媽都會為這個問題而頭疼。第一次做爸爸媽媽,肯定會有點手忙腳亂的,但是不用擔心,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剛出生的嬰兒的一些護理要點吧。
剛出生的嬰兒怎麼護理
1、心理調適
新生兒已有視、聽、嗅、觸等感覺和肌張力活動等表現,不舒服時常以哭泣的辦法與外界溝通,吸引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將新生兒作為一個會聽話的孩子對待,多和他談話,玩耍,並給予各種感官刺激,如親吻,撫摸等,使其有安全感,滿足感,這樣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
2、居室通風
居室應選擇朝南向陽的房間,冬天室溫最好保持在15℃左右,經常濕式掃地及開門窗通風,並避免太多的人出入,保持居室清潔衛生。
3、加強護理
新生兒用具要專用,衣被、尿布要選擇柔軟,吸水,透氣性好的淺色純棉布,勤洗勤換,日光下曬干。每日要洗澡更衣,保持皮膚清潔、舒適,洗澡的水溫以不燙手背為宜,一般40℃-45℃,環境溫度以22℃為宜。保持臍部清潔,乾燥,每次洗澡後用2%碘酊消毒臍帶殘端,直至臍帶脫落,乾燥無滲液。
臍部不宜塗用香粉等,以免異物刺激,導致感染。每次大便後要用清水沖洗臀部,並用紗布吸干,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尿布應放平整,以防紅臀發生。若發生紅臀,可用5%鞣酸軟膏塗擦。保持耳道和耳後清潔,防止淚水用嘔吐物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新生兒眼部有時可見膿性分泌物,這是由於產道細菌感染所致,可用刺激性小的抗生素眼葯水外用,每日2-3次,每次1-2滴。新生兒口腔粘膜嬌嫩,易受損傷而感染,故不宜擦洗口腔。
4、母乳喂養
母乳經濟、方便,營養成分易被新生兒吸收,且富含抗體,又能增進母嬰感情,故以母乳喂養為佳。每次哺乳前應清洗乳頭,左右交替哺乳,以利乳汁分泌。哺乳後應將嬰兒豎抱起,輕輕拍背,以排出吸入的空氣,預防嘔吐。
提倡按需哺乳,孩子有飢餓性哭鬧時也應哺乳,且餵奶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當出現體重增長緩慢及尿量減少時,應考慮母乳喂養不足,在添加牛乳的同時,仍要堅持母乳喂養,乳母因病不能哺乳時可考慮用牛乳喂養。根據嬰兒的消化能力及體重,可配製3∶1或4∶1牛乳,滿月後可喂全奶。
5、適時保暖
新生兒衣被宜輕鬆柔軟,保暖性好,不宜穿很多衣服或包的太緊。睡覺時不能蒙被。洗澡、換衣、換尿布、餵奶時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新生兒的家庭護理不僅需要細心和耐心,更需要科學性。若護理不當,可招致新生兒疾病的發生,從而危害嬰兒身心健康及生命質量。若新生兒有其它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誤事。
剛出生的嬰兒的喂養方式
1、母乳喂養
母乳,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如何讓寶寶吃上最優質的母乳?這需要媽媽在母乳喂養時掌握正確的姿勢和步驟,還要留意哺乳期內的一些飲食秘訣與禁忌等。為了寶寶健康,母乳喂養的媽媽可得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
2、人工喂養
人工喂養是當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等獸乳,或其他代乳品喂養嬰兒。人工喂養需要適量而定,否則不利於嬰兒發育。
3、混合喂養
混合喂養是在確定母乳不足的情況下,以其它乳類或代乳品來補充喂養嬰兒,使嬰兒吃飽,維持他的正常生長發育。混合喂養雖然不如母乳喂養好,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媽媽的乳房按時受到嬰兒吸吮的刺激,從而維持乳汁的正常分泌,嬰兒每天能吃到2—3次母乳,對嬰兒的健康仍然有很多好處。

與嬰兒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