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保健運動

保健運動

發布時間:2020-04-27 11:06:15

1、運動保健常見的運動項目有哪些?

(1)氣功

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

2、怎麼進行運動保健?

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掌握「三五七」的運動是很百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3千米,時間30分鍾以上;「五」指每周運動五次以上;「七」指運動後心率加年齡約170。這樣的運動量屬中等強度。此外,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慢跑、打太度極拳、騎車、游泳等。專有報道說,在運動量相當於步行或慢跑3千米者中,幾乎全部粥樣硬化斑塊消退。

早晨,要逐漸從卧式轉到立式。屬輕松的保健晨操總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後,不要馬上胡亂地增加身體負擔,尤其不要跑步。

3、運動鍛煉對身體保健有什麼作用?

生命在於運動,但隨著社會的大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門多以車代步,家電代替家務勞動。晚飯後常常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往往看電視連續劇一看就是好多天,這部未等放完另一部好看的又接著放,這樣多數人長期缺乏運動,新陳代謝緩慢,脂肪過多地貯於體內,使人過早地發胖,負擔加大,很快心、肺、腎等主要器官出現障礙,使你不得不到醫院去看醫生。大量的時間消耗在醫院里,更多的錢花在吃葯打針上。實際上,只要加強運動鍛煉,這些身體疾患多半不治自愈,運動鍛煉要做到:(1)制定合適的健身計劃: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健身計劃,定期總結運動效果,適時調整鍛煉方法和運動量。

(2)運動健身要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將運動健身科學地進行,具體來說就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掌握適合自己的鍛煉規律,要達到既健身又防病治病的目的。要循序漸進,要本著先易後難,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慢到快,運動量由小到大,強度由弱到強,要按動靜結合、逐漸適應、逐漸過渡的原則進行。

(3)運動健身要堅持始終:運動健身一旦進行,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不可半途而廢。運動健身的關鍵在於持之以恆,有沒有恆心。所以,最好能相邀結伴相互鼓勵,互測成績,增進友誼,共同提高。

(4)運動要勞逸結合:運動健身要科學地進行,剛一開始時,不應進行劇烈的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規律,應以快樂中不感疲勞最好,過量、過度的運動,對身體沒有益處,反而還會出現意外的損傷。

(5)運動要因地制宜:戶外一般選擇花草樹木繁茂的公園,以場地平坦、環境雅靜、陽光明媚、空氣新鮮的地方最好,當然也可在家門口或在室內進行,而為找場地,不辭勞苦,四處奔波這樣費時又費神,不可取,一切要適可而止。

(6)健身項目、時間因人而異: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性別、年齡、生活習俗、興趣、鍛煉基礎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項目。一般有競走、慢跑、保健操、太極拳、太極劍、氣功、舉重、原地跑步、踏步、仰卧起坐等,也可利用健身器材進行鍛煉。可以同和自己身體情況差不多的朋友結伙鍛煉,但千萬不可結隊每天跑步,強行要求自己跟上別人的步伐,無益於身體鍛煉,但參加運動量適中的集體活動還是可以的,例如扭秧歌、跳集體舞、做集體操等。另外,要努力使鍛煉和興趣相結合、鍛煉和自身條件相結合。每天的運動時間要根據自己體力水平而定,半小時至2小時均可。

(7)運動要順應季節:人類賴以大自然為生存條件,經受四季氣候變化的制約,運動必須順應這種規律而變化,隨機應變,提高健身效果。春季是鍛煉的最佳時機,應早睡早起抓緊鍛煉。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應減少戶外活動,鍛煉應在10~15時為佳。夏季氣溫較高,防暑是前提,戶外活動不宜過長,不宜劇烈運動,適可而止,保重身體。秋季氣候適宜鍛煉,食慾明顯增強,人的體力增強,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鍛煉時間。

(8)運動要根據生活、工作特點進行:腦力勞動者應多鍛煉,戶外活動必不可少;體力勞動者,往往固定某一種勞動工作,局限於部分組織和器官活動,身體得不到全面而系統地鍛煉,要採取彌補的辦法進行鍛煉。常站立工作者應經常坐坐、走走。常坐辦公室者盡量利用上下班走走樓梯,以步代車,適時進行戶外活動。

(9)重視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准備活動可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和敏感性,增強肌肉關節的靈活性。准備活動包括體操、走、跑、跳等的練習。運動後要做些放鬆的整理活動,使緊張狀態逐步恢復到鬆弛安靜狀態。一般通過慢跑、步行、徒手操、自我按摩肌肉的過程,逐步達到肌肉放鬆、呼吸、心率平穩。還應將汗液擦乾,穿好衣服,以防著涼。

4、什麼是運動保健?

運動保健,又叫中醫健身術,是指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徵,因而積極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雲:「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確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里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繫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一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卧」,強調應「和於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註:「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後漢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做體操,其弟子吳普按照「五禽戲」天天鍛煉,活到90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完好。「五禽戲」的出現,使中醫健身術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為以後其他運動保健形式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到了晉唐時期,主張運動的養生家多了起來,晉張華《博物志》中所載青牛道士封君達養性法的第一條便是「體欲常少勞,無過度」。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所輯《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慾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唐代名醫孫思邈亦很重視運動養生,他在《保生銘》中提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還堅持走步運動,認為「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到宋代,對運動保健的養生法的研究又前進了一步,如蒲虔貫著《保生要錄》,專列「調肢體」一門,主張用導引動形體。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冷謙著《修令要旨》、王蔡傳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導引來鍛煉身體。現在,在我國流傳極廣的太極拳,據說是明代戚繼光根據民間拳術總結出來的拳經32勢。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創「卧功、坐功、立功三項」,作為簡便易行的導引法,以供老年鍛煉之用。

以上說明,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現代醫學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極為有益。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葯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話盡管講得有點過頭,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實是,適度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和輕松愉快的樂趣;可以幫助建立生活的規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質量,保證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和代償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運動可以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外有人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這同我國清代的教育家顏習齋所說的「養生莫善於習動」。「一身動則一身強」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5、運動保健有哪些常見的項目?

選擇項目原則

要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要讓自己感興趣,使運動得以持久並可陶冶情操。

要符合自身生理、體力特點。以平穩為主,避免劇烈性競技活動。

保證運動的安全性、可靠性。避免出現意外。

選擇多數人容易接受、喜愛的群體項目。便於互相督促,感受集體運動的娛樂性、趣味性。

常見運動項目

氣功

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它能發揮人的能動性,通過心理調節、意識和身體鍛煉,提高人體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身」與「心」的高度和諧和健康發展。

太極拳

適合身體弱者和慢性病者。太極拳涉及全身主要關節和肌群,長期堅持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

步行

堅持每天多走路,以步代車。步行不受年齡、體質和場地的限制,活動量可自行調節,並可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進行鍛煉,例如徒步上下樓梯、上下班等。

徒步旅行

既可游覽名勝,又可鍛煉身體。步行要抬頭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鍾60~90步為宜,或每小時5000米,快速可達7000米。要因人而異,以自己感覺良好為准則。每次最好不少於半小時。鞋襪要合腳,少穿衣服。注意安全。

球類:健身球增加指、腕關節功能,養心益智,陶冶情操。適合大多數人。常言道:「十指連心」,健身球就有這個功效。人體12條經絡,有6條經過手部,有三陰三陽,而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三經貫於手掌,在練習健身球時可把經絡與神經、五臟六腑緊密聯系起來,起到通經活絡、舒利關節的作用。

健身球操練方法:①單手托雙球摩擦在掌心中行順轉與逆轉運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每3~5分鍾交換一次。可讓左手多活動些時間,開發大腦右半球功能。②單手托雙球於掌中,在摩擦旋轉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互相交替旋轉,至雙球互相離開旋轉。旋轉方向及動作與摩擦旋轉相同。③帶音節的旋轉。④里外跳躍轉動。⑤雙手四球運動。

每個人的手掌不同,選球進應注意選擇適合自己手掌的。而以空心球為佳。空心球不耗體力,運動量相對於其它的球類較小。

乒乓球打乒乓球可帶動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有全面健身作用。

檯球是一種國際上流行的室內娛樂活動,是智力與體力,運動與娛樂集於一體的健身運動。

羽毛球老少皆宜,運動量可控制。

舞蹈

是一種既鍛煉身體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運動。

扭秧歌

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趣味性極強的健身運動。

旅遊

可開闊胸懷和眼界,增加情趣、鍛煉身體,每周可近游一次,每年可遠游一次。

騎自行車

是一種技術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謹防交通事故。

游泳

是適合中老年人進行鍛煉的一項全身性健身運動。水溫宜在30℃以下,屬於冷水浴場。

冷水對人體的物理、化學刺激作用能使機體生理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當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時,血管則收縮,將大量血液驅入內臟和深部組織,引起內臟器官的血管擴張,繼而皮膚的血管又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臟流入體表,內臟血管又處於收縮狀態,這樣全身血管不斷地一張一縮,得到鍛煉,保持管壁的彈性,防止硬化,增強心腦功能,冷水浴能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環。

水壓可改善心肺功能。人站在齊胸的水中,則受12~15千克的水壓,必須加深呼吸,才能完成呼吸動作,使呼吸肌得到鍛煉。因此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

有利於各關節的鍛煉。人在水中將平時的直立運動變成水平運動,使腰椎、四肢關節的活動量增加,使周身得到協調鍛煉。

皮膚得到水中化學物質刺激,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保護皮膚,防止皮膚病發生。

中老年游泳要特別注意安全措施,要集體或結伴而游,不單獨行動,防止溺水和其他意外。下水前要有3~5分鍾沖洗或擦身,使身體逐漸適應後再下水,預防著涼感冒。游泳過程中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到急流、漩渦中游。游後用干毛巾擦乾全身,穿好衣服,防止日光曝曬。

跑步

長跑它是一種常見、不受器材條件限制的運動。也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在長跑時,全身各部位、各系統活動增強,肺活量加大,可改善心肌營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使脂肪轉化為熱能,並有減肥、健美作用。

跑步時由於排除雜念,精力集中,使大腦皮質工作疲勞得到較快恢復,改善睡眠,使精力充沛,提高各器官的靈敏度。

跑步流汗可把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故有防癌作用。此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加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延緩衰老。

跑步要領是上體稍前傾,兩腿略彎,重心前移,速度每分鍾80~120步,每次鍛煉要保持30分鍾。也可以因人而異。

慢跑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可到戶外慢跑30分鍾。長期堅持按計劃進行慢跑(中老年以傍晚為好),能振奮精神,有利於身心健康。

原地跑遇到雨、雪或大風天氣,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鍛煉時,可在室內原地跑步替代,每分鍾70~90步為宜,持續10~30分鍾,先慢後快減慢。最好出少量汗,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跳繩

這項運動能增加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靈活、敏捷。經常跳繩,可以使人更加聰明、慧穎。繩頭刺激拇指穴位,促進全身經絡循環,雙腳有節奏地與地面接觸,供給大腦更多的特殊能量,益智健腦。跳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另外踢毽子也有同樣的作用。

舉啞鈴

是一種使兩臂致全身肌肉得到鍛煉的運動,達到體態健美,身強體壯的目的。一般每周訓練3次,每次30分鍾。

做平衡操

面向牆壁,伸直雙手,手掌緊貼牆壁,使身體成一條直線,然後彎曲手肘,全身做一前一後動作,每天8~10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受益頗多。平時站立,行走要保持平衡,成一條線,步伐穩健,忌側身、彎腰、垂頭等不良姿勢,如果堅持做到這些同樣能收到平衡操效果。

練下蹲

若預防直立時產生頭暈眼花等症狀,練下蹲這種運動效果最佳。方法為:雙腿彎屈,體質較好可全蹲,蹲下後停1~2秒鍾再站起來,體差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作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36下,貴在堅持。

唱歌

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運動。歌聲可加快大腦中肽的分解運動,從而活躍以肺為主的全身器官。每天早晨、傍晚或工作之餘面向藍天大聲引吭高歌,可防止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病。

爬樓梯

用爬山的心態面對爬樓梯,可以取得與登山運動類似的健身效果。突出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肢關節的靈活性,也增強內臟功能,心肺功能。

近年來,隨高層住宅日增,爬樓已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活動,此活動不受時間、條件限制,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是全民開展健身運動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爬樓梯的鍛練方法:分三種,快跑登樓與慢跑登樓適合年輕人;緩步登樓適合中、老年人。以一個樓層為12級,每級高20厘米為標准,一分鍾可登6個樓梯組,中老年人可在開始一分鍾登4個樓梯組,大約1秒鍾登一級。12級用12秒,轉彎平台用3秒。3分鍾時間登12個樓梯組,等於上到7樓。下樓用2分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復。開始只重復一次,逐漸增到2次~3次。最後一般穩定在重復5次的狀態上。身體好的可重復7次,或更多。運動量可參閱脈搏數,一般保持110~120次/分鍾,比較合適。或以170-年齡=運動後脈搏數為參考。如此鍛煉,能使精力充沛,頭腦靈活。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為佳。

爬樓時注意事項:時間選在樓道上行人稀少,樓梯要清潔,通風採光良好,以空手輕裝便鞋為宜。

6、運動與保健是怎樣的?

生命在於運動。但隨著社會的大百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門多以車代步,家電代替家務勞動。晚飯後常常坐在電視機著看電視,往往看電視連續劇一看就是好多天,度這部未等放完另一部好看的又接著放,這樣多數人長知期缺乏運動,新陳代謝緩慢,脂肪過多地貯於體內,使人過早地發胖,使內臟脂肪充填,負擔加大道,很快心、肺、腎等主要器官會出現障礙,使你不得不到醫院去看醫生。大量的時間消耗在醫院里,更多的錢花在吃葯打針上。運動前要做好內體檢和心理准備

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健身計劃,定期容總結運動效果,適時調整鍛煉方法和運動量。

7、運動保健有哪些常見運動項目?

(1)氣功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

8、運動鍛煉的保健原理是什麼?

健康長壽的秘訣就是動靜結合、體動心靜。身體的健康離不開運動,但長壽也跟心境有關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就是健康長壽之道。人離不開運動,各種健身運動,如散步、健身跑、太來極拳、氣功、保健體操等,均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然而,運動過度也會影響身心健康。因為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會使人體新陳代謝長期處於旺盛狀態,縮短了人體細胞分裂周期,從而加快機體器官組織老化和損傷。

為此,在提倡運動健身時,應注意「形勞而神不倦」。每周從運動中消耗2000卡熱量對身體健康是有補益的。據估計,1小時輕快的步行可消耗400~500卡左右的熱量,如果一個人每天能堅持40分鍾左自右的步行,就能夠正常地消耗2000卡熱量,雖然如此,也不感覺乏力。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容易產生緊張、壓抑、憤怒、嫉妒、憎恨等不良情緒,這對壽命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各種各樣的貪求、慾望,是導致負性情緒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就要避免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刺激,而心靜是避免不良情緒刺激的最佳辦法。要心靜,就要加強思想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受外界事物的zd引誘、剋制慾望、抑制貪心、修身養性、忍字在先。

9、常見運動保健項目有哪些?

氣功: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它能發揮人的能動性,通過心理調節、意識和身體鍛煉,提高人體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身」與「心」的高度和諧和健康發展。

太極拳:適合身體弱者和慢性病者。太極拳涉及全身主要關節和肌群,長期堅持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

步行:堅持每天多走路,以步代車。步行不受年齡、體質和場地的限制,活動量可自行調節,並可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進行鍛煉,例如徒步上下樓梯,上下班等。

徒步旅行既可游覽名勝,又可鍛煉身體。步行要抬頭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鍾60~90步為宜,或每小時5000米,快速可達7000米。要因人而異,以自己感覺良好為准則。每次最好不少於半小時。鞋襪要合腳,少穿衣服。注意安全。

球類:(1)健身球:增加指、腕關節功能,養心益智,陶冶情操。適合大多數人。常言道:「十指連心」,健身球就有這個功效。人體12條經絡,有6條經過手部,有三陰三陽,而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三經貫於手掌,在練習健身球時可把經絡與神經、五臟六腑緊密聯系起來,起到通經活絡、舒利關節的作用。

健身球操練方法:①單手托雙球摩擦在掌心中行順轉與逆轉運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每3~5分鍾交換一次。可讓左手多活動些時間,開發大腦右半球功能。②單手托雙球於掌中,在摩擦旋轉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互相交替旋轉,至雙球互相離開旋轉。旋轉方向及動作與摩擦旋轉相同。③帶音節的旋轉。④里外跳躍轉動。⑤雙手四球運動。

每個人的手掌不同,選球進應注意選擇適合自己手掌的。而以空心球為佳。空心球不耗體力,運動量相對於其它的球類較小。

(2)乒乓球:打乒乓球可帶動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有全面健身作用。

(3)檯球:是一種國際上流行的室內娛樂活動,是智力與體力,運動與娛樂集於一體的健身運動。

(4)羽毛球:老少皆宜,運動量可控制。

舞蹈:是一種既鍛煉身體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運動。

扭秧歌: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趣味性極強的健身運動。

旅遊:可開闊胸懷和眼界,增加、情趣、鍛煉身體,每周可近游一次,每年可遠游一次。

騎自行車:是一種技術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謹防交通事故。

游泳:是適合中老年人進行鍛煉的一項全身性健身運動。水溫宜在30℃以下,屬於冷水浴場。

(1)冷水對人體的物理、化學刺激作用能使機體生理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研究表明,當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時,血管則收縮,將大量血液驅入內臟和深部組織,引起內臟器官的血管擴張,繼而皮膚的血管又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臟流入體表,內臟血管又處於收縮狀態,這樣全身血管不斷地一張一縮,得到鍛煉,保持管壁的彈性,防止硬化,增強心腦功能,冷水浴能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環。

(2)水壓可改善心肺功能。人站在齊胸的水中,則受12~15千克的水壓,必須加深呼吸,才能完成呼吸動作,使呼吸肌得到鍛煉。因此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

(3)有利於各關節的鍛煉。人在水中將平時的直立運動變成水平運動,使腰椎、四肢關節的活動量增加,使周身得到協調鍛煉。

(4)皮膚得到水中化學物質刺激,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保護皮膚,防止皮膚病發生。

中老年游泳要特別注意安全措施,要集體或結伴而游,不單獨行動,防止溺水和其他意外。下水前要有3~5分鍾沖洗或擦身,使身體逐漸適應後再下水,預防著涼感冒。游泳過程中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到急流、漩渦中游。游後用干毛巾擦乾全身,穿好衣服,防止日光曝曬。

跑步:

(1)長跑:它是一種常見、不受器材條件限制的運動。也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在長跑時,全身各部位、各系統活動增強,肺活量加大,可改善心肌營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促進機體親陳代謝,使脂肪轉化為熱能,並有減肥、健美作用。

跑步時由於排除雜念,精力集中,使大腦皮質工作疲勞得到較快恢復,改善睡眠,使精力充沛,提高各器官的靈敏度。

跑步流汗可把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故有防癌作用。此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加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延緩衰老。

跑步要領:上體稍前傾,兩腿略彎,重心前移,速度每分鍾80~120步,每次鍛煉要保持30分鍾。也可以因人而異。

(2)慢跑: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可到戶外慢跑30分鍾。長期堅持按計劃進行慢跑(中老年以傍晚為好),能振奮精神,有利於身心健康。

(3)原地跑:遇到雨、雪或大風天氣,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鍛煉時,可在室內原地跑步替代,每分鍾70~90步為宜,持續10~30分鍾,先慢後快減慢。最好出少量汗,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跳繩:這項運動能增加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靈活、敏捷。經常跳繩,可以使人更加聰明、慧穎。繩頭刺激拇指穴位,促進全身經絡循環,雙腳有節奏地與地面接觸,供給大腦更多的特殊能量,益智健腦。跳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另外踢子也有同樣的作用。

舉啞鈴:是一種使兩臂致全身肌肉得到鍛煉的運動,達到體態健美,身強休壯的目的。一般每周訓練3次,每次30分鍾。

做平衡操:面向牆壁,伸直雙手,手掌緊貼牆壁,使身體成一條直線,然後彎曲手肘,全身做一前一後動作,每天8~10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受益頗多。平時站立,行走要保持平衡,成一條線,步伐穩健,忌側身、彎腰、垂頭等不良姿勢,如果堅持做到這些同樣能收到平衡操效果。

練下蹲:若預防直立時產生頭暈眼花等症狀,練下蹲這種運動效果最佳。方法為:雙腿彎屈,體質較好可全蹲,蹲下後停1~2秒鍾再站起來,體差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作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36下,貴在堅持。

唱歌: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運動。歌聲可加快大腦中一種稱為肽的物質的分解運動,從而活躍以肺為主的全身器官。每天早晨、傍晚或工作之餘面向藍天大地引吭高歌,可防止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病。

爬樓梯:用爬山的心態面對爬樓梯,可以取得與登山運動類似的健身效果。突出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肢關節的靈活性,也增強內臟功能,心肺功能。

近年來,隨高層住宅日增,爬樓已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活動,此活動不受時間、條件限制,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是全民開展健身運動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爬樓梯的鍛練方法:分三種,快跑登樓與慢跑登樓適合年輕人;緩步登樓適合中、老年人。以一個樓層為12級,每級高20厘米為標准,一分鍾可登6個樓梯組,中老年人可在開始一分鍾登4個樓梯組,大約1秒鍾登一級。12級用12秒,轉彎平台用3秒。3分鍾時間登12個樓梯組,等於上到7樓。下樓用2分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復。開始只重復一次,逐漸增到2次~3次。最後一般穩定在重復5次的狀態上。身體好的可重復7次,或更多。運動量可參閱脈搏數,一般保持110~120次/分鍾,比較合適。或以170一年齡二運動後脈搏數為參考。如此鍛煉,能使精力充沛,頭腦靈活。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為佳。

爬樓時注意事項:時間選在樓道上行人稀少,樓梯要清潔,通風採光良好,以空手輕裝便鞋為宜。

10、運動保健的常見運動項目有哪些?

氣功

氣功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它能發揮人的能動性,通過心理調節、意識和身體鍛煉,提高人體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身」與「心」的高度和諧和健康發展。

太極拳

適合身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太極拳涉及全身主要關節和肌群,長期堅持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

步行

堅持每天多走路,步行不受年齡、體質和場地的限制,活動量可自行調節,並可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進行鍛煉,例如徒步上下樓梯、上下班等。

徒步旅行

既可游覽名勝,又可鍛煉身體。步行要抬頭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鍾60~90步為宜,或每小時5000米,快速可達7000米。要因人而異,以自己感覺良好為准則。每次最好不少於半小時。鞋襪要合腳,少穿衣服。注意安全。

乒乓球

打乒乓球可帶動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有全面健身作用。

檯球

是一種國際上流行的室內娛樂活動,是智力與體力、運動與娛樂集於一體的健身運動。

羽毛球

老少皆宜,運動量可控制。

舞蹈

是一種既鍛煉身體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運動。

騎自行車

是一種技術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謹防交通事故。

健身球

健身球增強指、腕關節功能,養心益智,陶冶情操,適合大多數人。常言道:「十指連心」,健身球就有這個功效。人體12條經絡,有6條經過手部,有三陰三陽,而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三經貫於手掌,在練習健身球時可把經絡與神經、五臟六腑緊密聯系起來,起到通經活絡、舒利關節的作用。

與保健運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