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與保健有什麼關系?
現代生活方式病是現代生活的圾病症,它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人類生活方式也日新月異。最近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表明,現代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並非像以往是多由細菌、病毒等生物學因素引起,而是由多種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錯綜復雜的環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潰瘍病、各種癌症、以及多種家用電器病和花樣翻新的綜合症等。人們將這些疾病統稱為「現代生活方式病」。這類疾病所導致的死亡在發達國家中占總死亡率的70%-80%;在發展中國家中為40%~50%。專家們認為,這類疾病絕大多數不具傳染性而且是可以預防的。我國衛生部近年來開始對社會因素與人群死因關系進行了調查,結果指出,生活因素(包括消費類型、職業危害和有害健康的業余活動等)佔37.3%;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和生活環境)佔32%;而生物學因素(包括遺傳、老化等)只佔19.7%。
最近醫學界又有調查指出:目前我國人民的衛生水平仍然低下,不良生活習慣仍嚴重存在。以吸煙為例,發達國家中估計每年死亡人數中有14萬是由吸煙引起的肺癌、心血管病、以及其它肺部疾病所至。然而近些年來,這些國家人口吸煙率在不斷下降,肺癌等疾病發生率也隨之降低。但我國吸煙人數卻呈強勁上升勢頭,估計已有2億以上男性和2400萬以上女性吸煙。我國全國城市統計,肺癌死亡人數已上升並超過其它惡性腫瘤,占第一位,佔9種主要癌瘤死亡人數的26.2%。照此下去到2005年,我國每年死於吸煙引起的各種疾病的人數將達到200萬人以上。更為突出的是,毒品已在近幾年滲入我國很多地區,估計非法吸毒者已達幾十萬人。近來養狗之風日盛,估計全國已有1.2億只狗,狂犬病也隨之而起。現因狂犬病死亡者每年已達數萬人。至於因酗酒引起的酒精中毒和肝硬化;由性泛濫引起的性病和艾滋病流行;由不合理飲食習慣所致營養不良和肥胖病;由精神高度緊張和心理失衡誘發的心血管、消化、神經系統的心身疾病等都是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這些都是現代「生活方式病」的具體體現。
由於現代「生活方式病」是非傳染性的,對人危害進展較緩慢。往往不為人們所認真關注。又由於這類疾病的發生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有人譽之為「文明病」或「習慣病」。總之,這類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來自不科學不衛生的生活方式,如飲食習慣或營養結構不良,起居方式不合理,或有煙、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以及家用電器使用不當等。基於「生活方式病」種類繁多、危害嚴重,為了使人們有系統地有目地加以認識,並有針對性進行預防和治療,將從家庭消費、社會、職業、業余嗜好、飲食起居等5項因素所致「生活方式病」和「生活方式癌」逐一加以記述。
2、環境養生主要是指什麼環境
環境養生 英文名稱:choice and creation of healthy environment
定義:通過合理地選擇、利用以及改造居住環境,以保健防病的養生方法。
一、自然環境與健康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又不斷地受到自然界地影響,並在能動地改造和適應自然環境地斗爭中,保障和維持著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也就是說,人與自然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人與天地相應」。所謂「相應」,既是說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常常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人體受自然界地影響,也必然相應地發生生理上的適應或病理上的反應。
總的說來,潔凈而充足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充沛的陽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靜秀麗的景觀等是人類適宜的自然環境。相反,大氣污染、水源污染以及不良的地理條件則造成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在現實生活中一方面我們要注重保護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來改善環境,例如EME生態能量晶合金 EME是國際上第一種具有仿生功能特質的能夠聚焦定向發射負氧離子的新型合成材料。由於其內在卓越的集合性,讓EME實現了靜態、有序持久、同體同源、聚焦定向發射的超強功能。目前,該技術已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成功應用於倫嘉「嘉山水生態健康床墊」系列新品中。
二、居住環境與健康人生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住宅環境中度過的,居住的環境經常而且直接影響人類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選擇住宅和建造房屋,創造一個科學合理、舒適清凈的居住環境,對保障身體健康、延年益壽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居住的房屋住宅陽光充足2 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避開潮濕、污染。要達到這樣一些基本條件,建房座向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選擇居住地應避開不利於健康的水源、礦藏,避開高壓線強電場、強磁場和有超聲波、放射線的地方,選在自然環境優越的地方。
三、室內環境與健康創造一個較理想的居室內環境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室內光線充足 ;2、溫度、濕度適宜;3、自然通風。
3、什麼是環境養生?
健康是長壽的先決條件,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他所生活的環境。
環境包括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社會環境和每個人居住的小環境。在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每時每刻地作用於人的機體。這些因素,可概括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不僅錯綜復雜,且處於經常不斷的變化之中,人體藉助機體內在調節和控制機制,與各種環境因素保持著相對平衡,表現出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但是人們的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的,當有害的環境長期作用於人體,或者超過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環境因素自古以來就非常受到人們重視,如《黃帝內經》里就有明確的記載:「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氣清新。氣候寒冷的高山地區的人多長壽,居住在空氣污濁、氣候炎熱的低窪地區的人多短壽。可見,居住地方的水土、氣候環境對人體的健康長壽是非常重要的。現代研究認為,海拔1500~2000米之間的山區,陰離子密集,確實是長壽的地理環境。根據我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百歲以上老人有3700多人。這些長壽者大都生活在森林多的山莊和少數民族地區。
眾所周知,人的死亡主要是由疾病所引起,可是從現在來看,僅僅從治病的途徑來延長人類的壽命,潛力是十分有限的。因為近百年來,人類的死亡原因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它已從以往的各種傳染性疾病為主要原因,改變為以衰老性疾病為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在現時代,死亡多是因為細胞和組織衰老為直接因素而引起的。就拿人們常見的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及心臟病來說,盡管其發病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都與細胞和組織的衰老和損傷密切相關。引起這些病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惡劣的環境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早在100多年前,英國醫生就發現,在英國,生活在粘土、磚土和河谷沖積土分布區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堅硬的岩層區和排水良好的地區的居民,癌症發病率則很低。美國學者也發現,美國的癌症高發區集中在東北部、五大湖周圍以及西部沿岸地區。
在我國,癌症的分布在大的范圍里,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就是在小的范圍里,各種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如肝癌的高發區集中在福建、廣東等地;食道癌高發區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處的食道癌高發區呈同心圓分布,發病率由中央區向周圍逐漸降低。
不但自然環境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社會環境同樣和人們的身體狀況緊密關聯。如《黃帝內經》里就指出:「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始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非常明確地闡明了診治疾病要注意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相傳,帝堯時代人們就鑿井汲水而飲。春秋戰國時期居民中還制訂了清潔飲水公約,不遵守者以法律處理。我國考古挖掘的古城遺址遺物證實,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僅注意到飲水衛生,而且還注意到保護環境衛生。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也寫過《論空氣,水和土壤》等衛生論著。
十八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時,提出了許多與社會因素相聯系的醫學課題,促使醫學家們去探討社會因素與人群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系。1766年,德國人約翰·彼得·費蘭克建議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個人和公眾的健康,最先提出「醫學監督」的想法。1838年德國人捷·埃羅舒提出「社會衛生學」的概念。他指出:人類是憑借著社會才能賴以生存的一種社會動物。他還把衛生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個人衛生,它完全隸屬於個人的主動性;一類是公共或社會衛生,它需要採取法律或行政措施。
1848年法國人儒勒·蓋林第一次把「社會」這個詞同醫學問題聯系起來,提出了「社會醫學」新概念。他把社會醫學分成四個部分:社會生理學--研究人群的身心狀態與它的法律、組織、制度、風俗、習慣等的內在關系;社會病理學--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會問題;社會衛生學--研究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措施;社會治療學--制訂治療措施和其他手段對付社會可能遇到的不良因素。
1848年,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德國人諾爾曼指出:「醫學科學的核心是社會科學」。
本世紀以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暴露出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較為突出,社會醫學在發達國家為醫學界廣泛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及與之相適應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各種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社會向醫學提出了許許多多新課題:環境污染造成生態平衡破壞所帶來的「公害病」;現代工、農業及交通運輸業所帶來的意外傷殘人的增多;人口老化以及社會現代化所引起的疾病譜的變化等等。
總之,由於人具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就必須重視社會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除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外,生物因素亦不能忽視,包括所有與人共存的生物,直接或間接對人的影響。人體的健康還與生物致病有著密切的關系,致病原及寄生蟲也影響著人的發育和衰老變化。
可引起人疾病的生物致病原,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螺旋體、原蟲、立克次體、蠕蟲等。有些疾病是通過動物或昆蟲作為傳播媒介致人疾病的,如鼠傳播鼠疫、鉤端螺旋體病、鼠咬症等,狗傳播狂犬病,豬傳播豬肉絛蟲病,蚊子傳播瘧疫、乙型腦炎,虱傳播流行性斑疹傷寒病等,蒼蠅傳播痢疾、霍亂、傷寒等病。
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對人類的生存、生命和年齡增長都造成嚴重的威脅。在歷史上,天花、鼠疫、霍亂、瘧疾、流感等等為患,幾乎造成一個地區人口的滅絕。如鼠疫在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悲慘的大流行,14世紀最嚴重的一次大流行,在歐洲病死者達2500萬人,占當時歐洲人口總數的1/4。在近百年內,霍亂曾先後發生6次世界大流行,每次流行死亡人口均以數十萬至百萬計。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辯證的自然綜合體,一切生物都要適應環境而生存,人類不但要適應環境,而且還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環境。
4、日常生活保健誰知道
這里有「日常保健七法」,應該在內容上差不多。
一、壯腰健腎法----兩手叉腰,慢慢左右扭擺腰部,逐漸加快,使腰部感到發熱為宜,早晚各做一次。
二、健脾和胃法----足三里穴位於照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經常按摩此穴,能健脾和胃,有補養氣血之功效。
三、強壯心臟法----勞宮穴位於手掌橫紋中第二、三掌骨之間(手心)。可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也可將兩手放在桌面上按壓。經常按壓此穴,有強壯心臟之作用。
四、促進睡眠法----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兩手掌,右掌按摩左腳湧泉穴,左掌按摩右腳湧泉穴,各按摩36次,對使心火下降,腎火上升,心腎相交,促進睡眠。
五、預防感冒法----每天輕輕地喚瓶內涵,可以保持嗅覺的靈敏,長期堅持,對預防感冒有特殊的功效。
六、防治便秘法----清晨空腹口服200毫升淡鹽水後,按摩腹部或轉腰動胯,使水在胃內震盪,可清除胃內殘渣,潤腸通便。
七、梳頭防白發----每天早晚用雙手指從前發際梳,至後發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梳36次,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不但能防止白發,還可以使頭腦清醒
良好的飲食習慣
--------------------------------------------------------------------------------
由於飲食習慣直接決定營養狀況,所以,理想的健康離不開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攝入均衡的營養,日常飲食各方面就要多加註意。針對我國居民的營養需要以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營養學會在1997年制定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平衡的膳食,由多種食物組成,這樣才能滿足人體各種需要,促進身體的健康。同時,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以谷類食物為主,並且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等。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對身體非常有益。薯類也是傳統主食,含有豐富的澱粉和膳食纖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應鼓勵多吃。
•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富含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外,含鈣量較高,利用率也高。我國居民膳食中鈣含量不足,奶類是很好的補充。豆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以及B族維生素,應提倡多吃。
•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肥肉和葷油為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而且是引起某些慢性病的因素,應當少吃。
•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時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兩者不平衡,會引致肥胖或消瘦,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吃清淡沙鹽的膳食
飲食不要太咸、太油膩,也不要吃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品。食鹽吃得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應從小養成吃少鹽膳食的習慣。
•如飲酒應適量
高度酒含熱量高,不含其它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減低食慾,時間長了會導致營養不良、酒精性肝硬化,還會增加高血壓、中風的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和暴力行為,對個人健康和社會都有害。
•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選購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食物衛生標準的食物,可以防止病從口入。進餐時也要注意衛生,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共餐者的健康狀況等,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不健康生活方式
--------------------------------------------------------------------------------
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不規律的生活,繁忙的工作以及社交應酬,增加了許多危害健康的潛在因素,也阻礙了營養素的吸收,引致許多生活方式病。
•污染
在受污染地區生活的人群體內經常發現大量自由基,因此,在此環境中生活與工作的人需額外補充抗氧化劑。此外,電腦、無線電通訊工具的普及也是越來越嚴重的污染源,今人體產生損害健康細胞的自由基。
•誤餐/節食
科學證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勞動強度的人群,對熱量的需求各不相同。一個成年人一天的膳食熱量攝入量約為2000—3000千卡,如果成人每天膳食的能量低於1800千卡,幾乎所有營養素的攝取量均過低,特別是鈣、鎂、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
•匆忙的就餐方式
雖然方便食品往往缺乏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由於人們經常沒有時間烹煮營養豐富的食物,因此還是有越來越多人熱衷於高熱量低營養素的快餐。
•長時間伏案工作,缺少體育和體力勞動
許多現代人,尤其是都市白領,每天在文件與電腦前度過近十個小時,導致肩周炎、腰椎炎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升高。此外,緊張的腦力勞動,使神經體液調節失常,導致脂類代謝 紊亂,血膽固醇升高。
•吸煙
大量臨床案例表明,吸煙與肺、口腔、咽、食道等癌症有關。吸煙還極大消耗體內的維生素C,降低血液中β-胡蘿卜素的含量。同時有研究表明,吸煙還損耗肺中的維生素E。
•喝酒
喝酒會導致體內的維生素B、維生素C、鎂、硒、鋅等營養素的大量流失,還會損壞胃腸內膜,影響或減少其對維生素、礦物質的吸收。
•咖啡和茶
咖啡和大部分的茶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有升高血脂的作用,容易對心臟產生影響。咖啡有刺激胃酸分泌作用,而胃酸又可導致潰瘍加重。另外,醫學證明,咖啡和茶都會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約減少85%),同時會消耗人體內大量的水分。
•濫用葯物
幾乎任何葯物,都不能長期服用。濫用葯物可能會影響營養狀況。每種葯物對營養造成的影響都有差異,所有在服用葯物時,都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咨詢葯劑師或醫生。
基礎健康原理
--------------------------------------------------------------------------------
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重視,標志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人類自身的發展、自我價值的實現,還是社會建設的參與和發展成果的分享,都以自己身心的健康為前提。所謂理想的健康,指的正是身體心理的均衡健康。追求理想的健康,首先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健康的重要性,並多方面入手,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健康專家認為,樂觀的心態、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和均衡的營養,構成了理想健康的四大基石。
樂觀的心態
積極樂觀的心態是身體健康的金鑰匙。凡事向積極一面看,可以減輕日常生活的緊張,舒緩精神壓力,有利於身體健康。例如,人在平靜、歡快的情緒中,食慾會較好,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反之,人若常處於沮喪、憂傷、焦躁、憤怒的情緒中,則往往食慾減弱,容易腸胃不適,有礙健康。
無數的研究證明,樂觀的心態是達到理想健康的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充足的睡眠
充足和睡眠是擁有理想健康的保障。睡眠和休息有助於鬆弛神經、恢復體力。每天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加上平時適當合理的精神放鬆,對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白天適當的放鬆放鬆,可以減輕大腦和身體的負荷,使我們全天都保持比較高的效率。到了晚上,如果有充足的睡眠,就可以讓我們的身體進行自我調節,儲蓄能量,迎接第二天的新挑戰。
從醫學角度來講,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和鬆弛習慣,有助於調節我們的身體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廢物的排泄。同時,由於睡眠保證了營養和血液的供應,也有助於保持清醒的頭腦;相反,休息不夠,則會令人情緒低落,精神難以集中。
適量的運動
運動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早在2400年以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講過:「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分和運動。長期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使人青春長駐、精神煥發。
一個良好的運動計劃應包括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就是指長時間進行運動(耐力運動),使得心(循環系統)、肺(呼吸系統)得到充分的有效刺激,提高心、肺功能。從而讓全身各組織、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維持最佳的功能狀況。包括騎自行車、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
無氧運動
所謂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運動。如賽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肌肉訓練等。這些運動能調節和鍛煉肌肉,主要由肌肉糖原提供能量。
經常運動有許多益處
消除多餘的脂肪和熱量
加快新陳代謝
改善睡眠質量
改善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
強健肌肉
幫助減輕精神壓力及緩和煩躁的情緒
均衡的營養
營養是生命的源泉,人體通過攝取均衡,充足的營養獲得生命的存生與發展。均衡的營養是人們實現理想健康的關鍵因素。
營養是生命的源泉,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營養。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40多種,按其化學性質或生理作用可分為五大類,即蛋白質、脂類、碳氫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人體需要的營養素也可分為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和其他食物成分,宏量營養素是指人體需要較大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微量營養素是指人體需要量較小的營養素,包括礦物質和維生素;其他食物成分包括膳食纖維、水等。
人體所需營養素主要通過食物來獲得,科學的膳食、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對於均衡營養的獲得均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www.eshaji.com
5、長期在吵雜的環境中生活,該如何保健?
首先,長期在嘈雜環境中生活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尤其會影響聽力。如果非得在雜訊環境下生活,要注意攝入一些保護聽力的食物,盡量多次的離開雜訊環境。
6、中年人生活保健的方法有哪幾種?
中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此時提出保健的問題,首先是因為人到中年體內各種生理功能正處於由盛轉衰期,各種內分泌需要重新調整。其次是,人到中年在事業上是中流砥柱,身負重任,日夜操勞。回到家中各種家務事均需操辦,這種高度緊張、過度疲勞的諸多因素勢必損害中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中年保健不容忽視。具體生活保健方法如下:
按時作息
中年人由於事業繁忙,家務纏身,即使一天24小時不休息也有干不完的事,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做到按時作息,因為時間和成果不是呈簡單的正比關系,而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系數——效率。因為人的工作效率是完全按生物鍾的規律行事的,而且這種生物鍾以24小時的晝夜規律最明顯,因此中年人必須按自己生物鍾規律,結合實際安排好作息時間,力爭做到精力充沛期積極工作,疲勞期就好好休息。疲勞戰術只能是事倍功半,損精耗力,最後,輕者致病,重者殞命。休息的方法很多,較好的方法是行靜坐收心法,即找個地方舒適地端坐,閉目靜養,這時要完全放鬆,百事勿思10~20分鍾,這對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效果很好。
保持情緒平穩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當人在情緒波動時,神經內分泌也要發生很大波動來適應情緒的需要,如人在發怒時細胞分泌激肽增多,兒茶酚胺合成加速,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等等,這種情況很易發生腦出血和冠心病。
人生活在社會上,特別是中年人,無論是在社會或家庭中都處在軸心的位置上,煩心事幾乎天天有,若處理不當就會整天處於煩惱中而不能自拔。
因此,人生哲學應以寬容為本,對別人多想一些優點、好事,對自己要多問有無過失之處,這樣心情就會平和一些,冷靜地考慮一下該怎樣處理才好。為生活創造一個充滿友情與和睦的環境,最終保持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