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青少年保健意義

青少年保健意義

發布時間:2020-09-30 23:51:26

1、簡述黨和國家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未成年人處於人生發展進程中的幼弱時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是個人權益容易受到年侵害的群體。 (2)家庭、學校、社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現象。 (3)由於種種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4)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僅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也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需要。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意義

①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只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使青少年健康成長,也關繫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③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至關重要偉大作用;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青少年成為社會主義事業上建設者和接班人;
⑤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於國家民族的發展壯大。

3、朋友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

(1)提供新的情感寄託。個體進入青年期,隨著與父母情感和家庭依戀的逐漸淡化,於是就把情感能量慢慢轉移到同齡人的交往之中。
可以說,友誼就是青年擺脫家庭依賴後的新的情感寄託。他們力求在知心朋友中,得到同情、理解與支持。特別是當自己在生活、學習、工作和事業中,碰到各種困難、挫折,甚至是嚴重打擊時,更渴望能從真摯、純潔的友誼中得到最大的安撫和慰藉。這種要求總是可以如願以償,所以,身處徨、苦悶和逆境中的青年特別渴望友誼。
(2)促進自我發展。青年友誼一般總是發生在與自己的「理想自我」十分接近的朋友之間。
一方面,青年把理想形象無意中投射到朋友身上,使其成為自己「見賢思齊」的榜樣;另一方面,青年又會以朋友為鏡來對照自己、解剖自己,甚至塑造自己。可以說,青年們往往就是在這種相互激勵、相互影響、相互學習之中而獲得發展與提高的。正如日本心理學家津留宏所指出的:「這樣的朋友關系,相互影響是極大的。恐怕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響最大的時期,就是這個時期。」
(3)加深對人類的美好情感。
在人類情感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情感如親情、愛情、師生情、友情等,才算得上是純潔的、真摯的,甚至是無私的。
友情即友誼的情感。它完全擺脫了任何的血緣關系或利害關系,是人類美好心靈的體現。一個沐浴在此種友誼感氛圍中的青年,他就總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從而對人世產生積極的嚮往、樂觀的追求;反之,一個失去了友誼的或從未體驗到任何友誼的青年,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凄凄慘慘戚戚」的,從而對世人產生冷漠感,甚至滋生悲觀厭世的情緒。

4、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① 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機能迅速發育成熟的時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是及時地針對性地施以教育,對症下葯。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學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成長。

② 有利於學習、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對於學習、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對競賽技能的發揮更為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氣蓬勃,開朗樂觀,學習和工作就有勁,效率就高。而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慮過多,不能集中精力於學習和工作上,既影響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③ 有利於智力與個性的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對於促進人的智力與個性和諧發展,發揮人類最大的聰明才智,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處在智力發展成熟和個性形成時期的中學生尤為重要。一個人重視心理健康,可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更好地發揮大腦功能,有利於開發智力,充分發揮各種能力,有利於個性的和諧發展。

④ 有利於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發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注意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以防止病變的發生和發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數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積累逐漸形成的。

如果發現學生有了心理病變的苗頭,就及時採取適當措施,使它在量變過程中得到以終止和消失;如果確實患了心理疾病,應及早給予積極的治療,使之盡快恢復健康。

拓展資料: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智能訓練,學習心理輔導、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性心理育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懼症、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

情緒問題,如抑鬱、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節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如神經衰弱、失眠、神經性強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

開放辦學,促進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平台,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每年學校最少舉辦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通過心理信箱、家長委員提案等方式參與學校的教育。

2、每年學校還舉辦校園開放周,邀請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士參與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學校辦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3、藉助社會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幾年來,我們與中華女子學院教師合作為畢業年級開展如何緩解學習壓力、高考前心理放鬆、健康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專題輔導。與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的部門合作,為班主任進行心理個案的分析、診斷與矯治。

5、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

全面發展教育的實施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組成部份,但在人的綜合素質中,心理素質佔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的幾個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系,並有機地融於各育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最為密切。當我們強調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靈魂」時,學校德育顯然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脫離德育而獨立,但它更多地反映了從內部施行的旨在形成人格特徵的活動。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加強德育工作,但是學生的某些認識或行為習慣不僅僅表現為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在多數情況下還反映出心理方面的問題,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強調外部的社會化的要求而不對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其自我發展形成人格特徵的話,往往收效甚微。比如從宏觀上說,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實施這些教育,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將這社會化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形成完全的人格,就需要從學生心理實際出發進行引導。因為對學生來說,如何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如何正確對待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等,是形成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的基礎,同時也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體現。不愛自己的母親能愛國嗎?唯我獨尊、以我為中心,還談什麼集體主義!所以,對學生的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指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我們再看一些具體的學生行為偏差問題,如對小學生之間的打架現象,在德育工作中通常是運用批評教育的手段,但往往就事論事,事過境遷也許再犯,這就增加了教育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如果我們能對此攻擊性行為的成因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懂得在應激狀態下如何自我調適,效果可能會更好。又如對「說謊」這種不良品行,除了教育學生要誠實外,也要從心理輔導的角度去進行引導。舉例來說,「狼來了」的故事是以後果來說明說謊的危害性,但如果換一個角度,讓學生明白,當自己在「寂寞」的時候、在沒有同伴和自己一起玩的時候,不能因閑不住而無事生非,要進行正確的自我調適(如從事一些積極的活動等),那就可以避免因說謊而產生消極後果;在教育實踐中有時我們還會碰到學生為包庇同伴的不良行為而說謊的現象,對此也不能就事論事,應從如何交友、如何正確對待「義氣」方面著手引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青少年生理發育的提前,以及文化環境中消極因素的影響,中學生的早戀時有出現,對此不要過早下品行不端的結論,而應該對他(她)們加強青春期教育,除了傳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識外,特別要幫助他們掌握青春期心理發展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結交異性朋友方面的道理,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當然同時也要進行理想教育。綜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兩者是融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內在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保證德育工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與智育關系也同樣密切。智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素質,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形成和提高文化科學素質的基本途徑。學習的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教師的教,關鍵要看學生的學。就學生個體而言,學習能否獲得成功,取決於其心理素質如何。作為學習目標的目標系統、以智力活動直接參與的操作系統以及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動力(維持)系統的協同運行,是學習運行的基本機制,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三者正是學習心理的構成。如果說目標系統的確定有鮮明的社會化要求外,操作系統與動力(維持)系統卻正是個體學習能否獲得成功的內因,誰也不能替代。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學習目的教育,若只停留在一般的社會化要求上,只能使學生達到「要我學」的水平,這種水平對學生主體性與學習潛能的發揮作用甚微,但如果將之提升至「我要學」的水平,這種內因或內驅力將會對學習產生極大的動力作用。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實際上具體反映在情感與意志的心理品質上,如「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遠大的理想;愛科學、愛學習、追求真理的強烈的求知慾望;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頑強毅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些心理品質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維持學習有效進行的基本條件。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活動離不開智力系統的操作,因而感知、記憶、思維、想像方面的品質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等則至關重要。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是智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實際上就是智育過程中對學生認知心理機能的調節與潛能的開發。

此外,心理素質如何對於人們從事體育活動、藝術活動、生產勞動的關系也很密切。在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存在著交互作用,心理健康也是提高中小學生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並且還有助於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的形成。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其它幾方面素質的水平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對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實施並達成教育目標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6、青少年對國家的意義

1、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2、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

3、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這就是《少年中國說》中所說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未來總是由今天的少年兒童開創的。每個人都是從孩子長大的。實現我們的夢想,靠我們這一代,更靠下一代。

(6)青少年保健意義擴展資料: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現在高校學生大多是「九五後」,再過兩年,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走進高校校園。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對當代高校學生,黨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與青少年保健意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