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赫茨伯格的激勵保健理論

赫茨伯格的激勵保健理論

發布時間:2020-09-27 08:20:25

1、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 論,工作條件屬於保健因素還是激勵因素?為什麼?謝謝回答

雙因素理論又叫激勵保健理論,是美國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也叫「雙因素激勵理論」。
20世紀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們在美國匹茲堡地區對二百名工程師、會計師進行了調查訪問。訪問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在工作中,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滿意的,並估計這種積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又有哪些事項是讓他們感到不滿意的,並估計這種消極情緒持續多長時間。赫茨伯格以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為材料,著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們在工作中快樂和滿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滿足。結果他發現,使職工感到滿意的都是屬於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方面的;使職工感到不滿的,都是屬於工作環境或工作關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勵因素,後者叫做保健因素。
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認可、成就和責任,這些因素涉及對工作的積極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內容有關。這些積極感情和個人過去的成就,被人認可以及擔負過的責任有關,它們的基礎在於工作環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成就。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術監督、薪水、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系等。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極因素,也與工作的氛圍和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對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勵因素是內在的,或者說是與工作相聯系的內在因素。
激勵因素可以直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能讓員工滿意、開心的勞動,缺少的話,員工不滿意;
保健因素缺乏時將引起極大的不滿,但具備時也並不會激起強烈的激勵,是能讓員工願意勞動,缺少的話,員工不勞動。
因此,您詢問的工作條件屬於保健因素。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2、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出自哪本書

雙因素理論於1959年出版的《工作的激勵因素》中提出。

雙因素理論,又稱「激勵保健理論(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是激勵理論的代表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於1959年提出。
該理論認為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激勵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勵因素才能夠給人們帶來滿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們的不滿,但不會帶來滿意感。

解釋:

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滿足就能激勵起人們的積極性,只有那些被稱為激勵因素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第二,不具備保健因素時將引起強烈的不滿,但具備時並不一定會調動強烈的積極性;第三,激勵因素是以工作為核心的,主要是在職工進行工作時發生的。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員工不滿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滿足,則易使員工產生不滿情緒、消極怠工,甚至引起罷工等對抗行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後,無論再如何進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難使員工感到滿意,因此也就難以再由此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就保健因素來說:「不滿意」的對立面應該是「沒有不滿意」。
激勵因素是指能造成員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激勵因素的改善而使員工感到滿意的結果,能夠極大地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但激勵因素即使管理層不給予其滿意滿足,往往也不會因此使員工感到不滿意,所以就激勵因素來說:「滿意」的對立面應該是「沒有滿意」。
"Herzberg reasoned that because the factors causing satisfaction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causing dissatisfaction, the two feelings cannot simply be treated as opposites of one another.The opposite of satisfaction is not dissatisfaction, but rather, no satisfaction. Similarly, the opposite of dissatisfaction is no dissatisfaction."即「滿意的對立面並不是不滿意而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並不是滿意而是沒有不滿意。」

3、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提出者:赫茨伯格。
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導致滿意的因素與導致工作不滿意的因素是有區別的,人們感到不滿意的因素往往是與外界環境相關聯的,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不滿意,但不能使員工變的非常滿意,也不一定對職工有激勵作用。而使人們感到滿意的因素往往是與工作本身相關聯的,這些因素改善了,能夠提高滿意度,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生產率。
滿意與不滿意。通常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他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

評價:激勵因素是指內部因素,是從工作本身得到的某種滿足。(對工作的興趣,責任感)
保健因素是指外部因素,即工作以外的因素,(報酬,工作環境。)

激勵與保健因素對人行為的影響是不同的,要調動和維持員工的積極性,首先注意保健因素,作好與之有關的工作。防止產生不滿情緒。還要注意激勵因素,只有激勵元素才會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感,激發工作積極性。

不足:1。他調查取樣的數量和對象缺乏代表性。對象數量較少,對象工作待遇狀況較好。因此,有些因素,對他們不起激勵作用,並不能代表對一般員工不起作用,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有局限性。
2。人們易將滿意的原因歸為內部因素,將不滿意的歸為外部因素。
3。他沒有使用滿意尺度的概念。
4。對滿意度和生產力之間關系的認識是不妥的,他將保健和激勵因素分開不妥。

4、什麼是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全名叫「激勵、保健因素理論」。
傳統理論認為,滿意的對立面是不滿意,而據雙因素理論,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滿意,不滿意的對立面是沒有不滿意。因此,影響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因素可分為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這兩種因素是彼此獨立的並且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工作行為。

所謂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職工不滿的因素,它們的改善能夠解除職工的不滿,但不能使職工感到滿意並激發起職工的積極性。它們主要有企業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資發放、勞動保護、工作監督以及各種人事關系處理等。由於它們只帶有預防性,只起維持工作現狀的作用,也被稱為「維持因素」。

所謂激勵因素,就是那些使職工感到滿意的因素,惟有它們的改善才能讓職工感到滿意,給職工以較高的激勵,調動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它們主要有工作表現機會、工作本身的樂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對未來發展的期望、職務上的責任感等等。

雙因素理論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相吻合的,馬斯洛理論中低層次的需要,相當於保健因素,而高層次的需要相似於激勵因素。

雙因素理論是針對滿足的目標而言的。保健因素是滿足人的對外部條件的要求;激勵因素是滿足人們對工作本身的要求。前者為間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後者為直接滿足,可以使人受到內在激勵。因此,雙因素理論認為,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要在「滿足」二字上下工夫。

5、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不是激勵因素的是

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 激勵因素指的是那些能帶來積極態度、滿意和激勵作用的因素,是那些能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賞識、挑戰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責任,以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如果這些因素具備了,就能對人們產生更大的激勵。從這個意義出發,赫茨伯格認為傳統的激勵假設,如工資刺激、人際關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等,都不會產生更大的激勵;它們能消除不滿意,防止產生問題,但這些傳統的「激勵因素」即使達到最佳程度,也不會產生積極的激勵。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見,管理當局應該認識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過它一旦使不滿意中和以後,就不能產生更積極的效果。只有「激勵因素」才能使人們有更好的工作成績。

6、激勵-保健理論的提出者是

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來的,也叫「雙因素激勵理論。

與赫茨伯格的激勵保健理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