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

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

發布時間:2020-09-17 14:17:17

1、醫療保健有幾個特點

2004年我市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新特點
發布單位:太原市統計局 報送時間:2005年2月1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提高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提高自我防治意識,增強體質,增加醫療保健費用支出必不可少。據對太原市300戶居民家庭抽樣調查,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於醫療和保健的葯品、用品和服務費用支出為469.1元,同比增長22.8%。
一、醫療器具大幅增長182.1%。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合理膳食是關鍵。但每個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必不可少。所以經常在家中必備一些醫療器具,包括血壓計、體溫計等,而這些器具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2004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用於購買醫療器具支出為 7.9元,同比增長182.1%。
二、保健器具增長112.5%。保健器具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點,很多市民都逐漸的接受了它,並形成花錢健身的消費新主張,科學地運用保健器具健身。如太原市民大多使用一些健身球、按摩器、磁療枕、護膝、護腰等。這些器材既能健身,又能治病,具有更多的個性化、專業化、科學化等。對於投入到這方面的費用,大家能夠欣然接受,擁有保健器也一度成為一種時尚。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保健器具支出為6.8元,同比增長 112.5%。
三、葯品費增長5.5%。現在電視上的葯品廣告鋪天蓋地,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擾亂了市民們的視覺,得了病反而不會選擇葯品了,去葯店買葯,以前常用的一些葯也退伍了,就只好用電視上明星做廣告的葯品,價格高不說,能不能治好還是一回事。雖然國家對葯品的價格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市民盲目用葯也造成葯品費的增長。據抽樣調查,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葯品費支出為241.7元,同比增長5.5%。
四、滋補保健品增長3.8%。由於滋補葯品所含的成分不同,具有的作用也就不同,滋補對一些疾病有著調節作用,因而居民購買滋補保健品有所增長。但決不是人人皆宜,而滋補葯品也非包治百病,人們應該分清彼此差別,在用滋補葯品時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葯品,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否則便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滋補葯品時,一定要慎重。2004年,我市居民人均用於滋補保健葯品支出為27.3元,同比增長3.8%。
五、醫療費支出增長51.9%。人們在治病的同時,各種服務性支出,包括掛號費、診療費、手術費、住院費等,價格不斷上漲,根本原因在於早期診斷、治療和預防。到醫院後經過各種檢查,專家診斷,加快疾病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對病人臨床治癒起了一定的促進性作用。攢錢不如攢健康,所以在太原市民的心裡,只要經濟條件能承受,花錢買健康也是值得的。這使2004年我市居民在醫葯費增長的同時,醫療服務費人均支出達180.4元,同比增長51.9%。
六、其它醫療保健支出增長183.3%。人們在注重健康的同時,運用科學的鍛煉,學點太極拳、氣功等還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在預防或加強科學鍛煉上多投點資也是應該的,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在家中經常准備點象膠布、紗布、葯棉等醫用品。2004年,我市居民除醫療器具、保健用品、葯品費、滋補,醫療費以外的其他醫療保健支出年人均5.1元,同比增長183.3%。

2、國家財政醫療支出和政府衛生支出的區別

政府衛生支出包含了國家財政醫療支出,即國家財政醫療支出是政府衛生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衛生支出是指各級政府用於衛生事業的財政撥款,它包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公費醫療經費。國家財政醫療支出的花費即為公費醫療經費。
按照《2012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支出功能分類科目》210類「醫療衛生」要求,其具體包括醫療衛生管理事務支出、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出、公共衛生、醫療保障、中醫葯、食品和葯品監督管理等七個方面的支出。

3、請問個人醫療保健支出包括哪些方面的支出?

保健品肯定不在報銷的知范圍之內
報銷的主要是甲類葯品。和住院醫師溝通需要報銷道
乙類部分報銷
急救車費,空調費,伙食費,輸血費回這些也不報銷
如果有家裡直系親屬獻過血可以報銷輸血費這點注意
正常的報銷比例應該在80%-90%
有的醫院有門檻費要求做一定的檢查也答是不報銷的

4、社會衛生總費用中用於醫療的比例

「十五」期間,我國衛生總費用逐年增加,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比重有所增加,居民衛生支出比重持續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2004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7553.0億元,佔GDP的5.52%,人均衛生費用581.1元。2001年以來,衛生總費用和人均衛生費用遞增,佔GDP比重上升。1978~2003年,衛生總費用年平均增長12.1%,高於GDP年平均增長9.4%。
2004年政府、社會和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分別佔16.4%、29.7%和53.9%。2002~2004年衛生總費用籌資結構發生變化:政府衛生支出與社會衛生支出比重增加,扭轉了長期以來的下降趨勢;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比重下降,遏制了居民衛生支出持續增長勢頭。統計數據顯示,城鄉居民人均衛生費用均在增長,但城鄉差距在擴大。2000年城鄉相差598元,2004年城鄉相差936元。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衛生費用為4862.2元,是農村居民的4倍。預計2005年衛生總費用達到8273億元,佔GDP的6%,人均衛生費用626元。

5、國家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支出有何積極意義

無論何種體制的國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可持續發展.民生大計,無疑是首要條件.然後才能談教育,科技,國防等等.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這是人的基本屬性.如何保障之使人能安居樂業,就是民生大計.改善醫療條件,推廣和提高醫療保險,只是社會保障的一方面.世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其實已經非常完善.我國只是正在彌補這方面的空缺而已.
我國的醫療改革其實很失敗.社會醫療秩序非常混亂,社會醫療環境十分惡劣.醫療從業人員勞動強度高,待遇差(至少鄉鎮一級是這樣),還整日擔心吊膽,不知何時刀從背後捅來. 說遠了.........

6、行政單位決算報表中的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包括哪些

這個是根據功能科目來進行核算和統計的,其中包括衛計部門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等。你可以查看最新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書(可從財政部網站下載),上面對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還有細化到下一級對應科目。該類支出是從功能科目角度統計的,不是從經濟科目比於如辦公費,差旅費等,不反映具體的支出內容。

7、關於文化產業(盡量用專業用語~!謝啦~!)

什麼是文化產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制定的《文化及相關產業指標體系框架》,「文化產業」這一概念被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息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活動。
http://www.gyhtz.gov.cn/gxq.asp?id=334&zid=高新動態

文化產業園顯然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的難題,同時,也是一個有多元解的難題。所以,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設計一個最優的文化產業園區的過程,而是一個搜尋、驗證、模擬、評價直至最終求得滿意解的過程,是一個未來多情景的搜尋和論證過程。
http://www.863p.com/Construction/Print.asp?ArticleID=12809&Page=2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面分析

文化產業在我國是個相對較新的名詞,在計劃經濟時代,文化只是事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化事業中的相當一部分是可以遵循市場原則進行企業化經營的,於是近年來「文化產業」的提法就興盛起來。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目前「文化產業」的概念和提法,含義上並不統一,甚至該名詞是否合適都還存在爭議。本文所稱的「文化產業」,特指從市場供需角度理解的文化事業,不涉及文化事業本身的經濟性質問題。在統計上,2004年國家統計局印發了新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國統字〔2004〕24號),對文化及相關產業重新進行了分類。但是,囿於統計數據的可得性,本文仍然使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劃分標准下的統計數據。本文著重分析我國文化產業需求變化的決定因素,並且在此基礎上預測我國未來幾年文化產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與需求

對文化產業的需求,既包括城鄉居民的文化產業需求,又包括政府、企業等非居民的文化產業需求。現實經濟生活中,許多文化消費是由非居民主體進行或買單的。不過,城鄉居民對文化的消費和需求始終占據主要位置,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體制改革的深化,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與需求也會越來越重要。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與需求。

我們將《中國統計年鑒》上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中的文化娛樂用品和文化娛樂服務兩項支出加總,再乘以城鎮居民人數,代表全國城鎮居民家庭總的文化消費需求。根據這種計算口徑,2003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為420.38元,占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總額的6.46%;其中文化娛樂用品支出為264.47元,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為155.91元。2003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總額達到2201.78億元;其中,文化娛樂用品支出總額為1385.19億元,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總額為816.59億元。

我們將《中國統計年鑒》上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中的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乘以農村居民人數,代表全國農村居民家庭總的文化消費需求。根據這種計算口徑,2003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為235.68元,占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總額的12.13%。2003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支出總額為1811.22億元。實際上,由於該數字包括了農村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所以,實際的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支出沒有這么多,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也沒有這么高。2003年單是農村中小學學費、雜費合計就達112.94億元,這還不算平時的花費及農村居民家庭供養大學生的花費。實際上,城鎮居民家庭文化娛樂用品、文化娛樂服務和教育三項支出合計占家庭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也高達14.35%,而不是6.46%。本文引用數據如果沒有特殊註明出處,則均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編各年版《中國統計年鑒》。因為我們找不到單獨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數據,所以我們只好使用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數據。

綜合起來看,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支出總額為4013億元。這是我國城鄉居民家庭已經完成的文化消費支出,基本上可以視為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已經實現了的文化消費需求。國家統計局2004年8月份曾經根據新制定的我國文化產業分類標准發布過一份《2003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簡況》,該份材料顯示,2003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有從業人員1274萬人,實現增加值3577億元。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7.44億人)的1.7%、城鎮從業人員(2.56億人)的5.0%。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11.69萬億元)的3.1%。國家統計局:《簡明統計資料》第181期,2004年8月9日。其中文化產業3577億元增加值統計是供給面的,如果我們將我們得出的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支出總額為4013億元中扣除農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那麼兩者就很接近了。所以,本文分析所採用的數據及數據考慮是合適的,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基本情況。

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所以,文化消費需求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隨著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求會越來越旺盛。表1列出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近幾年人均全年文化消費情況。

二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分析

決定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收入水平、其他重要支出(特別是改革以來新出現的支出)水平。另外,由於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屬於比較高檔的需求,所以,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影響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決定因素。囿於數據限制,並且為了盡可能避免體制環境變化帶來的額外影響,我們使用1982~2003年六年間的分省數據構成的Panel Data數據集對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決定因素進行了計量分析。統計上有效的回歸結果如下。

(一)城鎮居民文化消費需求

我們首先考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對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回歸模型因變數是城鎮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化消費支出,自變數是城鎮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年的恩格爾系數。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城鎮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恩格爾系數則反映城鎮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及需求層次。我們將各種統計分析結果列在表2至表5中。

結果顯示,城鎮居民文化消費支出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1990年代以來,我國城鎮居民醫療保健制度改革造成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增加。不過,這種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增加並沒有對城鎮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相反,還刺激了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可能是因為醫療保健花費的增加對城鎮居民家庭是個負擔,為了遏制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城鎮居民家庭有意識地增加日常文體娛樂活動,擴大這方面的家庭投入。在表9的回歸結果中,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項的系數為0.098387,意味著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加1元錢,就會引起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增加0.098387元。在表10的回歸結果中,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項的系數為0.0471,意味著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加1元錢,就會引起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增加0.0471元。綜合表9、表10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支出與城鎮居民家庭的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高度正相關,城鎮居民家庭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加1元,會導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增加大約0.05~0.10元。

本來我們還打算考察教育支出對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但是,在各種統計方法回歸的結果中,兩者關系並不一致,而且都沒有通過統計檢驗,說明兩者關系比較復雜,並不存在統計上顯著的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這大概是因為教育支出對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教育支出的增加,家庭成員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改變城鎮居民的文化素養和消費的偏好選擇,更加喜好文化娛樂活動,從而導致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教育支出的增加會縮小城鎮居民用於其他消費的預算,對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產生擠出效應。

三農村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分析

與城鎮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一樣,決定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收入水平、其他重要支出(特別是改革以來新出現的支出)水平。另外,生活水平也是影響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重要決定因素。我們使用1998~2003年六年間的分省數據構成的Panel Data數據集對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決定因素進行了計量分析。統計上有效的回歸結果如下。

(一)農村居民文化消費需求

我們首先考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對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回歸模型因變數是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自變數是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年的恩格爾系數。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農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恩格爾系數則反映農村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及需求層次。

據我們的統計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與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在統計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的增加會導致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的增加。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與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在統計上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恩格爾系數的下降會引起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的增加。這說明,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確實取決於農村居民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收入和生活水平越高,農村居民文教娛樂消費需求就越大。綜合起來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加1元,會引起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需求相應增加0.10~0.19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1個百分點,會引起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相應增加1.27~4.17元。

(二)包含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回歸分析

考慮到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是最近幾年農村居民家庭一個十分顯著的支出項,我們將它加進回歸模型中,希望考察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變化對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影響。這樣,我們的回歸模型就變成了因變數是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文化消費支出,自變數是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當年的恩格爾系數和農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
統計結果顯示,農村居民文教娛樂消費支出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在統計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1990年代以來,由於醫療費用上漲等原因,我國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加。不過,這種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增加並沒有對農村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相反,還刺激了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同樣是因為醫療保健花費的增加對農村居民家庭是個沉重負擔,為了遏制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農村居民家庭有意識地增加文教娛樂支出。農村居民家庭文教娛樂消費支出與農村居民家庭的醫療保健消費支出高度正相關,農村居民家庭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加1元,會導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增加大約0.08~0.51元。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城鄉居民文化消費需求取決於城鄉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時還要受到住房、醫療保健等家庭消費支出的影響。具體來說,城鎮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與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呈正相關關系;與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呈負相關關系;與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費支出呈負相關關系;但是與城鎮居民家庭的醫療保健支出呈正相關關系。

1998~2003年六年之內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44.48下降到37.12,六年間下降了7.36個百分點。1978~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7.1。可以預計,到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還會下降7~10個百分點。1998~2003年六年之內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了1.85倍;2003年比1978年增長了4.146倍。按照這個速度,到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達到17000元(2003年價格)。我們使用本文第二(一)部分的回歸分析結果,到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將達到大約910~1130元(2003年價格)。按照2010年全國大陸地區總人口為13.5億,其中50%為城鎮人口計算,到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文化消費支出總額將達到大約6140億~7600億元(2003年價格)。

1998~2003年六年之內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3.4下降到45.6,六年間下降了7.8個百分點。1978~2003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67.7下降到45.6。可以預計,到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還會下降8~10個百分點。1998~2003年六年之內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上升了0.95倍;2003年比1978年增長了4.507倍。按照這個速度,到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可以達到5250元(2003年價格)。我們使用無截距項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到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將達到大約376~950元(2003年價格)。按照2010年全國大陸地區總人口為13.5億,其中50%為農村人口計算,到2010年農村居民家庭文化消費支出總額將達到大約2530億~6420億元(2003年價格)。

根據以上分析,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求,發展文化產業,刺激人民的文化消費需求增長,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註重增加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不是GDP的增長,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十分及時和必要。城鄉居民家庭收入增長了,才能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越來越大的市場空間。

第二,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更加註重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並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避免收入分配過分懸殊。恩格爾系數反映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既取決於人民收入的絕對水平,也取決於收入的分配狀況。如果收入分配過於懸殊,大多數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全社會的恩格爾系數也就很難降下來。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了,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市場容量自然就會擴大。

第三,為了擴大城鎮居民家庭的文化消費,需要適當控制城鎮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速度和城鎮居民家庭的購房、物業等住房支出,使之與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相匹配。

第四,城鄉居民文化娛樂消費需求的滿足,還與文化娛樂設施的可得性(availability)高度相關,政府應該加強社會文化娛樂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將重點放在面向普通民眾的文化娛樂設施建設(比如社區、學校等場所的文化娛樂設施及服務提供)上,而不能以豪華的大劇院、音樂廳等為主。
http://www.yinxiangcn.com/Chanye/jiaoyu/200605/108_2.html

游戲是什麼?從產業鏈上講,它跟電影一樣,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產業,它符合文化產業的基本特點,能為受眾帶來感官、精神的愉悅體驗,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受眾心理。
http://www.chinabyte.com/news/383/1879383.shtml

加強文化產業的基礎理論研究

文化;文化產業;基礎理論

[摘要] 理論研究是整個文化產業研究的基礎。目前值得我們關注的文化產業基礎理論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二是如何從文化戰略的高度去認識文化產業的發展;三是文化產業迅速興起有可能引起的負面影響;四是文化產業存在的深層人性基礎。理論研究可以推動文化產業實踐,文化產業的實踐也可以使我們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幾年,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也已經起步,但有關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卻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遍觀現有的國內涉及文化產業的文章,能夠從理論、哲學、傳播學和歷史的角度進行思考的文章寥寥無幾。理論研究是整個文化產業研究的基礎,有可能決定我們國家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為依託研究型綜合大學而建立的省級文化產業研究基地,我們理所當然地要為文化產業的理論建設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希望我們培養的文化產業專業的學生將來都成為只會經營和管理的「匠人」,而是希望他們能思考一些元問題和元理論,從更高和更深刻的層次上關注文化產業的發展。我認為,在文化產業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目前有四個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首先是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我們理解文化產業其他問題的基礎。一個國家文化產業要發展,主要決定於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文化資源和文化背景,二是經營和管理,三是傳播手段和生產技術。在這三個要素中,文化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的生存之本。有人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來解釋文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即我們看到的文化產業只是一個巨大冰山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它所依託的文化雖然隱藏在看不見的海面之下,卻構成了這個冰山的絕大部分。這個比喻還是比較貼切的。我們現在習慣於把文化產業看成是一種經濟,但我寧願首先把它看成是文化,我們理解它的順序應當是先文化而後產業。文化是文化產業的前提,文化產業是文化發展的結果。沒有文化的依託,文化產業就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如果我們僅僅把文化產業看作是一個可以贏利的行業,那麼它就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從概念上看,文化產業應當屬於文化這個大范疇或大系統的一部分,是一個文化大范疇下的小范疇或文化大系統下的子系統。那麼,理解這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意義何在呢?第一,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中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如果說其他行業的競爭主要是技術、管理和市場的競爭,那麼文化產業的競爭則加入了文化資源的因素。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各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在技術和管理上已沒有太大的差異,其能否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國家可以提供的文化資源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這就啟發我們去加大文化資源整理、保護、研究和開發的力度。第二,文化產業決不等於文化,它只是文化系統中隨著時代發展而轉換功能的一部分,文化的傳統功能依然存在,而且仍然是文化系統中的核心部分。這就需要國家繼續大力扶持文化事業的發展,審慎地進行文化事業的改革。並不是所有的文化要素都可以產業化,哪些東西可以推向市場,哪些東西需要政府的扶植,這些都應當去認真地評估。第三,對文化產業問題的思考離不開對文化基本問題的思考,因此文化理論研究應當是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基礎,文化產業研究工作者應當有一定的文化學素養和文化的視野,這也應當是我們培養文化產業管理和經營人才時必須考慮的一個方向。

其次是我們如何把文化產業提到文化戰略的高度去認識。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中,文化的因素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過去,文化只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決定一個國家實力的是政治和經濟。而在後現代社會,各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政治和經濟的比拼,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比拼,文化已經被看作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過去,帝國主義對落後國家的控制主要是一種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而現在,帝國主義對落後國家的控制主要依靠手中掌握的話語權和文化霸權,好萊塢、迪斯尼和肯德基的輸出遠比飛機和導彈更有力量,因而被稱為「後殖民主義」。美國學者亨廷頓認為,未來世界的沖突將不再是政治和經濟的沖突,而是文明的沖突和文化的沖突,這種「文明沖突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世界的現實。那麼,一個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認為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即文化的積累,文化的創新和文化的傳播,而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文化的傳播是最重要的方面,因為文化要真正成為具有競爭性的「軟實力」,還必須通過文化產業這個載體。從這個意義上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具有了戰略的高度和重要性,發展文化產業就不僅僅有經濟的動因,而且有政治和文化的動因。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可能迅速縮小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因為科學技術可以有先進和落後之分,文化卻沒有高和低的區別。在人類學的意義上,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的獨特性就是它的價值所在。過去我們說科學技術是一種生產力,現在我們可不可以說文化也是一種生產力呢?而且對後現代社會的不發達國家來說,它也許是比科學技術更重要的生產力。

第三,我們必須注意文化產業迅速發展有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文化產業是一把雙刃劍,他既可以推動我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可能帶來許多我們始料不及的問題。首先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導致文化市場的開放,而文化市場的開放有可能導致文化安全的隱患,挑戰我們傳統的價值觀,消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比如青年人淡化傳統的民族節日,而去過西方的情人節和聖誕節,接受西方的價值標准。另一方面,市場化的追求也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間傳統文化面臨被歪曲甚至消失的危險,如何保護和搶救傳統文化資源成為重中之重。其次,文化產業的開發主要以大眾文化和通俗文化為指向,有可能損害高雅文化的發展。在市場的標准下,藝術失去了美的崇高。典型的例子是電影的發行,藝術性的電影往往不賣座,賣座的電影往往沒有藝術。我們必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充滿功利性和快餐文化的後現代社會里,我們如何去維護理想、品德、情操、權威這些傳統的價值。再次,文化產業對藝術作品的大量的復制有可能扼殺文化的個性和創造性,妨礙藝術精品的產生。如果我們沒有對策的話,象托爾斯泰、高更和莎士比亞這樣的藝術大師恐怕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第四,我們必須去分析文化產業出現和迅速發展的深層的人性基礎。有需求就有消費,文化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一種精神消費。人是具有兩重性的動物,既有物質的需求,也有精神和文化的需求。過去我們往往重視了前者,忽視了後者;只講唯物主義,不講唯心主義;只講科學主義,不講人本主義;只講知識,不講信仰;只講真理,不講價值;豈不知人的精神需求是人和其他動物相區別的標志。文化不僅是人的一種屬性,而且是人的一種生存方式。因此我們應當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理解文化對於人的重要性,理解我們這個時代文化產業崛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文化產業是一種後現代現象,與後現代主義有某種契合和共生的關系。後現代主義的出現正是對以高科技為主導的現代物慾社會的反動,20世紀80年代以後文化人類學成為顯學以及歷史學的文化史轉向,也印證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對精神現象的關注和精神需求的巨大增長,而這也恰恰是文化產業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出現也沖擊了我們許多傳統的理論認識,比如使我們重新思考文化與經濟的關系。過去我們往往把經濟視為基礎,而把文化看作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兩者是一種對立的關系。而文化產業的發展說明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中有經濟,經濟中有文化,上層建築同時也參與了經濟基礎的構成。我們深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產業實踐對理論界的影響必將進一步顯示出來。

鄭群(1958—),男,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http://www.sdci.com.cn/detail.php?id=12958

中國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一)
【內容摘要】當今世界,文化產業己成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和各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據統計,2000年英國文化產業產值佔GDP的7.9%,日本文化娛樂、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娛樂業產值僅次於汽車工業。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己佔GDP總量的18%至25%,音像業己超過航天工業,居出口貿易的第一位。」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加速發展,並成為20年來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但總體產業的發展水平甚至尚低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水平。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文化消費需求,產業結構演變,文化產業充滿了超常限量的發展空間,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開拓己成為關於我國21世紀宏觀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搶占經濟與文化制高點的核心領域,因此,我們關於中國當前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就不光是顯得必要,而更己是迫切之極的事情。

關鍵詞:文化產業、知識經濟、創意產業、品牌管理

緒論
文化產業作為當代世界經濟體系中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愈來愈成為各個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和核心產業,其從業人員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佔全部從業人員的3%-6%,1980-1998年,文化產業的世界貿易額從953.4億美元增加到3870.3億美元,進入21世紀前後近幾年,其發展之迅猛,更是史無前例,成為當代黃金產業和人類未來經濟的象徵。
在日本,文化產業統稱娛樂觀光業,2000年文化產業的規模為85萬億日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在韓國,自1999-2003年,4大娛樂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2.8%,同期7大傳統產業的增長率為3.3%。
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的文化消費占家庭消費的30%左右,美國文化產業產值佔GDP總量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業,20世紀90年代,美國消費視聽技術產品出口達到600億美元,美國已經搶占國際性產業升級運動的制高點。
本文主要是從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入手,分析我國當前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全面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相關策略與建議。

一、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高科技、數字化的時代,努力達到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平衡,已成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帶動的其他需求也極大地拓展了經濟發展的新的空間,文化產業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我

8、現在醫療行業發展真的很好,現在體檢又怎麼樣呢?

健康體檢行業基本概況分析:定義、產業鏈

根據2009年衛生部《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的定義,健康體檢是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檢查,了解受檢者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疾病和健康隱患的診療行為。具體來講,健康體檢包括收集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檔案、評估預測健康走向、制定並實施健康計劃及健康跟蹤管理等。

目前,健康體檢服務行業主要還是對體檢者提供專業的體檢服務;未來,在專業健康體檢服務的基礎之上,或將對體檢對象進行健康管理將成為行業的發展方向。

產業鏈分析:民營體檢中心嶄露頭角,互聯網巨頭、金融巨頭涉足健康體檢產業

健康體檢產業上游主要包括相關儀器設備和醫用耗材,一般醫療器械的市場分散程度也較高,如果體檢中心對醫療器械的采購量大,對上游的議價能力就強;

下游為個人客戶或單位團體客戶,公司客戶的好處是一次性成交大量訂單,但是體檢中心對此議價能力不強,利潤不夠高,而吸引個人客戶的能力,也與流量分不開——幾家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都在電商平台上開店、與信用卡合作、與保險公司合作;

中游包括公立體檢中心和民營體檢中心,目前民營體檢中心發展迅速,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介於我國健康管理服務形式單一,95%以上的健康管理服務仍以體檢為主,互聯網巨頭與金融巨頭等早已介入健康體檢產業,試圖將體檢與保險、購葯、尋醫等深度結合,完善檢後服務,打造以健康體檢為入口的健康管理體系。2018年,美年大健康自身也推出極具創新意義的重量級健康管理產品「美年好醫生」,從單一體檢服務邁向「檢、存、管、醫、保」全程保障,開創3.0健康管理新時代,大幅拓展和提升了收入成長空間。

我國健康體檢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我國健康體檢覆蓋率落後於發達國家

全球健康檢查發展最早始於1908年美國士兵體檢;1970年國際健診學會於美國成立。國際健診學會(IHEA)分為3個區域:北美洲和南美洲為一個區域;歐洲、非洲、中東為一個區域;亞洲和澳洲為一個區域。

而我國健康體檢行業起步較晚,主要經歷了指令性體檢階段,目前處於預防保健性體檢階段。

因此,我國相對其他發達國家,國民健康體檢覆蓋率仍然較低。據相關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國民健康體檢覆蓋率為32.68%,而美國、日本都超過73%,德國更是超過95%。

2017年全球重點國家國民健康體檢覆蓋率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例分別提升至10.03%和7.50%

人們的消費能力是影響健康體檢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能力逐年提高;隨著城鎮居民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居民的健康消費需求大幅增長,人均醫療保健支出自2000年起大幅增加,個人客戶在體檢客戶結構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有力的推動了健康體檢行業的發展。

近幾年,我國城市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佔比呈上升趨勢。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佔比分別為10.03%和7.5%。

2010-2018年Q1我國城市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佔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人次將超5.6億人次,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第五次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超過77%的兩周患病是慢性病,在城市這一比例超過了80%,男性慢性病患病率為31.00%,女性為35.05%。眾所周知,慢性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定期的健康體檢對於慢性病的預防和早期診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一些腫瘤疾病的發病早期多數是可以治癒的。總體來看,慢性病發病率的居高不下有力的推動了健康體檢行業需求容量的增加。

近幾年,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觀念深入人心,以及消費升級,國民健康體檢行業的市場需求旺盛,呈現井噴發展的趨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健康體檢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從健康體檢人次數來看,2011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已達3.44億人次。除了2014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有所下降外。截止至2017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增長突破5億人次。2011-2017年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66%。據前瞻預計,2018年全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有望超5.6億人次,達到5.63億人次左右。

2011-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健康體檢市場規模來看,2012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已達468億元,並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到了2016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元,截止至2017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接近1400億元。據前瞻預計,2018年全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以及體檢人次的增加,我國健康體檢市場前景巨大。

2012-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4、未來我國健康體檢3000億市場規模

美國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研究人員經過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的「90%vs10%」規律,即通過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90%的個人和企業的醫療費用會降低到原來的10%;而未做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的10%的人,醫療費用比原來上升90%。可見,健康體檢可以有效節省醫療費用支出。而目前我國的醫療模式是:90%的醫療資源集中於疾病的中晚期治療階段,中晚期病人比例高,是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實行的新醫改旨在解決看病難及看病貴的難題,定期的全面健康體檢可以早期發現疾病,是解決看病貴的根本途徑。

與醫院診療服務相比,體檢服務可以說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同時,由於目前健康體檢不屬於基本醫療范疇,尚未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因而,健康體檢機構基本上是社會資本投資的盈利性醫療機構;體檢服務的特點也決定了其「低競爭、高利潤、穩發展」的經營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形成了一個「黃金投資區」,成為一個新的投資熱點。據前瞻預計,2019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億元,到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3284億元。

2019-2024年我國健康體檢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公立醫院相比,民營健康體檢機構能提高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醫療服務及更好的醫療環境。預計在未來的5年,民營健康體檢機構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據前瞻預計,2019年,我國專業體檢機構市場規模達到185億元,到2024年,規模達到558億元。

2019-2024年我國專業體檢機構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