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的保健養生應注意什麼?
1.立夏時節的保健養生在古籍中曾有記載:「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立夏也被人們稱為「孟夏」,即夏天的開始,這時天氣逐漸轉熱,植物生長,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節氣相交的時候應該順應天氣的變化,所以立夏的養生中應著重關注對心臟的養護。
「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這些我國古代醫學諺語都說明了心臟在人體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心」在中醫中既有「血肉之心」,即作為器官的心臟,又是「神明之心」,指的是人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活動的能力。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在我國古代醫學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陰陽相互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通應。心屬夏氣,也就說,夏天這個季節心陽最為旺盛,功能最強大,同時也需要更多的保養。
立夏節氣後,人們減少了穿衣,衣衫也比較單薄,即使平時身體很好的人也要當心外感風寒。在這個季節一旦患病,中醫也不今張輕易使用發汗的葯劑,避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淤滯,預防心臟病發作。立夏節氣,應當舒展心情,保持安閑的心態,以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後飲少量紅酒,保持血氣通暢。在膳食保養中,這個季節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清淡為主。適宜的膳食有荷葉鳳脯、魚腥草拌萵筍、桂圓粥等,有清芬養心、清熱解毒、利濕祛痰、養血安神的功效。
2.小滿養生小滿節氣正值5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果睡覺時貪涼容易引發風濕病、濕性皮膚病等。在這個節氣的養生中,「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應該大力提倡。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也要做好各種預防工作。此養生觀點中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乾的病理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的環境因素密切聯系,人類需要掌握自然規律,並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體外環境的和諧,這樣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醫的觀點認為,疾病的產生,關繫到正氣和邪氣兩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產生的條件,但是人體的正氣不足才是發病的內在原因和根據。這決不是否定外界的因素在一些特定的條件下會起到主導作用。因此,在養生觀中,我們應該盡量從增強機體正氣和防止邪氣入侵兩方面人手。
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皮膚病人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日常飲食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利濕清熱作用的食物。
3.芒種時節的保健養生自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芒種時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南方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里不但要注意雨期的防曬防潮,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因為芒種時節常常陰雨連綿,因此,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而定: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這樣機體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芒種的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飲食不應該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至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易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秀發糖尿病。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進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他疾病。適宜的膳食有西紅柿炒雞蛋、香菇冬瓜球、五味枸杞飲等,有生津止渴、補益腸胃、滋腎陰、助腎陽的功效。
4.夏至時節的保健養生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夏季炎熱,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主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至時節的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緩解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利於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時節的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易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重要,夏至時人容易心火過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削減心火。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古代養生學還認為:夏至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因為夏至時分,人體實際上處於外熱內寒的狀態,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少吃尚可,貪多則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適宜的膳食有荷葉茯苓粥、涼拌萵筍、奶油冬瓜球等,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補虛損、益脾胃的功效。
5.小暑時節的保健養生小暑時節,正是人們一年中最忙的時間。這個時候,天氣已經十分炎熱,在忙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旁逸結合,注意防暑降溫。多飲水,是解除疲勞,緩解體內代謝的好辦法。水是人體內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70%,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根據民間經驗、實驗結果,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日本醫學家曾經對460名65歲以上的老人做過調查統計:五年內堅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涼開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牙齒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這些人中也從未有得過大病的,由此說來,水對人體之重要是千真萬確的。陽歷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潮濕悶熱的日子。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常出現在夏至後,小暑與大暑之間,立秋後還有一段「秋老虎」。
「三伏」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等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達到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未伏(三伏)的第一天。戾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得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有有些年份伏天30天,而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6.大暑時節的保健養生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所以暑濕之氣比較容易乘虛而入,而且因為暑氣很盛,心氣比較容易虧耗,特別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擋酷熱署濕,從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中暑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休息,最好同時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應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也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意思是說一些在冬季比較容易發作的病應該在夏季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症等陽虛證,暑期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暑天氣,合理飲食,注重飲食的營養作用,從而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應當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容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一些葯粥來滋補身體。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葯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葯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台米,勝似參芪一大包」。《醫葯六書))贊:「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葯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葯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適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熗拌什錦、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等,有清熱通竅,消腫利尿、健脾和胃、止痢解毒的功效。
秋季的養生要點秋季6節氣是萬物成熟、收獲的黃金時節,也是千樹落英、萬花凋零的時節。
此時,自然界陽氣日衰,陰寒日生,雨水漸少,天氣乾燥,秋風瑟瑟,自然界一派肅殺、蕭條之景象。「陽消陰長、熱去寒來。」人體的代謝機能均由盛轉衰,開始進入低潮,人體容易受到外來邪氣的侵襲,所以,秋季6節氣保健養生要注意避免受到時邪的侵襲。
1.秋宜養陰,慎防津氣耗散秋季6節氣是陽消陰長的時節,夏季6節氣的炎熱剛過,人體陽氣逐漸內斂,陰精之氣不斷轉盛。所以人與秋氣相和,保持體內陰精,一方面是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人們應順應自然界斂藏之勢,收藏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滋養五臟、抗病延年;另一方面也是為冬季6節氣的潛藏陰精作好准備,並進一步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下基礎,從而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所以在秋季6節氣不要損傷陰精之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冬養陰」。秋季6節氣養生還應防止勞傷太過,以免陰氣外泄,因為過度劇烈運動能使人出汗過多,致使津氣耗散。
2.防燥護陰,養肺為先秋季6節氣暑熱已過,燥氣當令。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季6節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因此,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謂「燥勝則干」。津液既耗,必現一派「燥象」,常見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
秋季6節氣在人體應肺。肺主氣司呼吸,以鼻竅與大氣相連,以皮膚汗孔與外界相通。由於肺臟嬌嫩,「喜潤惡燥」,容易受到外來邪氣的侵襲,尤其是秋令時節之燥邪。「燥易傷肺」,容易發生咳嗽或乾咳無痰、口舌乾燥等症。肺津傷則見口乾、舌燥、咽痛、目澀、鼻衄、乾咳少痰、皮膚粗糙、大便干結等症狀。所以秋令時節應注意滋養肺臟,防止秋燥傷肺,使肺氣得清,呼吸平和,這就是秋季6節氣的「養收之道」。
3.謹慎起居,調暢情志秋季6節氣氣溫由熱而涼,逐漸轉寒,晝夜溫差較大,人們的起居也應隨時令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應做到早睡早起以避風寒。肺主一身肌表,外感邪氣最易犯肺,誘發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或成為其他系統疾病之禍根。所以秋季6節氣應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著涼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但是適度的「秋凍」對於人體逐步適應寒冷的天氣變化、增強機體抗寒能力非常有益,所謂「舂捂秋凍」、「秋不忙加衣」就是這個道理。
秋季6節氣,落葉遍地,萬物凋零,秋風肅殺,加上綿綿的秋雨,容易造成人的情緒不穩定,心情煩躁不安,讓人陡生悲涼之意。不良情緒的刺激可以影響人體的健康,所以要保持心情清靜、安寧,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情緒,「調氣安神」,使人體上下氣機貫通。這樣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禦秋燥肅殺之氣對機體的侵犯。因此調暢情志對於秋季6節氣養生十分重要。
2、小滿如何養生
小滿養生方法如下:
1、切記夏不坐木
小滿之後,盡量少坐戶外木椅。由於氣溫升高,雨水增多,久置露天的木質椅凳會因露打雨淋含較多水分,雖然表面乾燥,但經太陽一曬,便會散發潮氣。長久坐在上面,容易誘發皮膚病、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如果想曬曬太陽或稍作休息,坐時別忘加層墊子。
2、不要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3、慎洗冷水澡
小滿之後,也是因為天氣漸熱的原因,許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對此,專家特別提醒說,冷水澡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4、穿衣有講究
小滿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於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5、不宜赤膊貪涼
悶熱的夏天,有些人總喜歡光著脊樑,以為這樣涼快,其實未必如此。從生理角度分析,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而且還靠皮膚輻射等。據測定,在氣溫18-28攝氏度的環境里,人體體溫的70%靠皮膚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熱;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如果這時赤膊,就容易吸收熱量,非但不涼快,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
6、多吃素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飲食調養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肥膩油煎等容易生濕助濕的食物。
7、多吃點「苦」
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慾不振。而苦味菜勝在「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而且吃了苦食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正是一舉多得。
8、陰雨天切忌光腳穿鞋
陰雨天的溫度和濕度都適合真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的話,人就容易患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發作。盡管陰雨天是容易患上皮膚病的天氣,但如果做好准備工作,還是可以將患病幾率降低的。
例如,在陰雨天時如果皮膚沾到了雨水,不論雨水是否干凈,都要及時將雨水擦拭掉,有條件時要盡快用干凈的清水沖洗皮膚。陰雨天最好不要光腳穿鞋子,也最好不要穿露腳趾的鞋子,盡量穿著透氣性好的鞋子和襪子。尤其是腳部有皮膚病的人,要遠離雨水的侵襲,晚上回家要用溫熱的水洗腳。
9、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小滿過後,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濕熱,皮膚蘊濕生熱,容易引起風疹、風濕疹、汗斑、濕疹、濕性皮膚病、足癬等,《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因此,諸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此類的美味,要在小滿節後適當節制攝取,避免誘發各種皮膚病,從源頭做到「防熱防濕」,「未病先防」。
10、多吃利尿的食物
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有保健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起到美容的效用。
11、多做運動要早起
此節氣積極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也是很有心要的。我們應當順應陽消陰長的則律,鍛煉者應當早起晚睡,早晨鍛煉最好在清晨。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應當以剛出汗為度。鍛煉時間不宜過長,在間歇時,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鍛煉後,應用溫水洗澡。浴後,進行5~6分鍾自我按摩,並躺下歇息片刻,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12、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專家指出,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13、給自己製造一個出汗的機會
我們白天幾乎都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待著,身體出的汗肯定不會太多,而出汗又是最好的排毒方式,而且還能加強新陳代謝。因此,現代人,尤其是辦公室白領最需要的就是給自己創造一個出汗的機會。夏天睡覺時,能不開空調就盡量不開空調,甚至連電風扇都不開。
3、小滿需要做什麼經絡調理?
情志調養:天氣熱,更要制怒
小滿時,天氣漸漸變熱,人的心火也偏旺,使人容易脾氣暴躁、特別想發火。而心理、情緒與人體內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關系密切。當人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時,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容易患上各種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情緒劇烈波動後,氣血上逆,可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危害更甚。因此,小滿節氣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生氣,尤其忌大怒。
保健:拍打手闕陰心包經
根據中醫理論,小滿節氣對人體的手闕陰心包經相對應。心包是心臟外部回的一層薄膜,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心包經沿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循行,小滿時可通過拍打心包經來養生。
除了拍打心包經,還可以彈撥極泉穴,極泉穴為手少陰心包經上的穴位,彈撥此穴可出現無名指和小指發麻,彈撥幾下後,用空拳沿著心包經慢慢地拍下來,可安心神、解心郁。若沒有時間對整條經絡進行按摩,可選擇幾個簡單找的穴位,如勞宮穴、中沖穴進行按壓。
經常按摩勞宮穴可起到清心安神、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防治中暑、心答悸、心痛、煩悶、口瘡等。中沖穴位於中指指端的中央,有開竅醒神、泄熱清心的作用,經常揉按中沖穴可泄心火,防治口舌生瘡等。
4、小滿節氣適合吃什麼食物
小滿的傳統食物
1.枸杞:夏天食用枸杞,可以補腎、防脫生發、增強免疫。
枸杞子能夠全面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對於抑制腫瘤生長和細胞突變也有非常不錯的作用,對於人體的五臟六腑、血液循環都有保健和促進作用,非常適合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食用。無論是泡水或者是煲湯都可以加入適量枸杞。
不適人群:由於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不要吃。另外,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攝取過多營養導致面泛紅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2.綠豆:綠豆可以抗菌抑菌、降血脂、抗腫瘤。在夏天食用,可以清熱解暑,調理身體的陽氣過盛,防止夏日的各種由於體內風熱引起的疾病。
不適人群:如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這類人吃了綠豆反而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諸如腹瀉(嚴重的話引起脫水),氣血停滯引起的關節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3.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不適人群:霉壞變質的玉米有致癌作用,不宜食用;而且,患有乾燥綜合症、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症且屬陰虛火旺之人不宜食用爆玉米花,否則易助火傷陰。
4.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症。
不適人群:糖尿病患者應禁食高粱,大便燥結以及便秘者應少食或不食高粱。
5.薏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不適人群:薏米性寒,不適合長期大量食用,一般不要超過一周。長期大量單獨食用,會導致腎陽虛,體質下降,抵抗力降低,嚴重會導致不育不孕。
6.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不適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脾虛便糖、飲食減少、慢性久泄,以及婦女脾虛帶下、小兒疳積(單純性消化不良)者食用;同時適宜夏季感冒挾濕、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暑熱頭痛頭昏、惡心、煩躁、口渴欲飲、心腹疼痛、飲食不香之人服食;尤其適宜癌症病人服食。
7.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不適人群:高血糖、缺鐵性貧血患者、經期婦女、成年男性,脾胃虛寒者慎食;芹菜性涼質滑,故脾胃虛寒,腸滑不固者食之宜慎;芹菜有降血壓作用,故血壓偏低者慎用;計劃生育的男性應注意適量少食。野生水芹雖然香味獨特但是在自然環境中是釘螺,螞蟥,血吸蟲,水蛭等水生物的天然宿主,在食用前一定要進行高溫蒸煮以殺滅寄生蟲卵防止病從口入。
8.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不適人群:冬瓜性寒,脾胃氣虛,腹瀉便溏,胃寒疼痛者忌食生冷冬瓜,月經來潮期間和寒性痛經者忌食生冬瓜。冬瓜也不宜於鯽魚同時食用。
9.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不適人群:患有皮膚病的病人、患有眼睛類疾病的人、患有腸胃疾病的病人不能吃洋蔥,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10.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不適人群:孕婦食用會導致滑胎,脾虛胃寒、腸胃不適者也不應該吃馬齒莧,因為馬齒莧屬性寒涼,是有馬齒莧會引起腹瀉加重等,同樣的原理,經期、哺乳期的女性也不適宜食用馬齒莧。例外,在食用馬齒莧時注意不要用胡椒、該粉調味,也不要與甲魚同食。
11.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不適人群:鯽魚補虛,諸無所忌。但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12.鮑魚: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濕行痹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濕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症。
不適人群:鮑魚一定要烹透,不能吃半生不熟的。痛風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鮑魚,只宜少量喝湯,如果有感冒發燒或者陰虛喉痛的人也不宜食用。
13.草魚: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對於身體瘦弱、食慾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不適人群: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14.鴨肉: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不適人群:於素體虛寒,受涼引起的不思飲食,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經以及肥胖、動脈硬化、慢性腸炎應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小滿的健康食譜
1、白鯽滾荷包蛋
原料:白鯽魚500克、雞蛋3個、生薑3片、胡椒粉適量。
做法:1.白鯽魚宰洗凈,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鏟起;雞蛋煎為荷包蛋狀,鏟起;2.起油,爆香薑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滾沸,下白鯽魚滾片刻,下荷包蛋,滾沸後撒入適量食鹽、胡椒粉便可。
2、芹菜拌豆腐
原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食鹽、味精、香油各少許。
做法:1.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用涼開水冷卻,控凈水待用。2.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拌勻即成。
3、青椒炒鴨塊
原料:青椒150克,鴨脯肉200克,雞蛋1個,黃酒、鹽、干澱粉、鮮湯、味精、水澱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1.鴨脯肉劈成2寸長、6分寬的薄片;將雞蛋取清和干澱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青椒去籽、去蒂洗凈後切片。2.鍋燒熱後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勺劃散,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3.鍋內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後,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小滿煲什麼湯
胡椒南瓜豬肚湯
原料:南瓜、豬肚、薏米、大料、花椒、白鬍椒粒、蔥、姜。
做法:1.南瓜切菱形塊,蔥切段、姜切片;2.將豬肚用鹽水洗凈,沖洗干凈,放入鍋內涼水下鍋煮;3.放入蔥、姜、花椒、大料;4.將煮熟的豬肚撈出切片;5.鍋內坐水放入豬肚片、南瓜塊、泡好的薏米,大火煮開;6.將煮熟的豬肚薏米湯盛出,放入胡椒粒上蒸鍋蓋上保鮮膜蒸10分鍾即可。
荸薺冰糖藕羹
原料:荸薺250克、藕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1.荸薺洗凈去皮,藕洗凈切小塊。2.沙鍋加水適量,將荸薺、藕同入鍋內文火煮燉20分鍾時,加入冰糖再燉10分鍾,起鍋即可食用
冬瓜草魚煲
原料:冬瓜500克,草魚25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1.冬瓜去皮,洗凈切三角塊,草魚剖凈,留尾洗凈待用。2.先用油將草魚(帶尾)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其內放入清水適量;3.把魚、冬瓜一同放入沙鍋內,先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至2小時左右,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具有平肝、祛風、利濕、除熱之功效。
小滿節氣飲食注意事項
小滿節氣的飲食首先要注意:「清淡」
小滿時節,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此時氣溫升高,天氣開始炎熱。
其次,小滿節氣飲食還應注意吃苦味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最後,小滿節氣飲食還要注意除濕
小滿的氣候特點除了熱之外還有「濕」,濕是指外界環境的濕度大。同氣溫一樣,濕度也是影響人體舒適感的重要因素。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影響體內氣的運行。預防濕邪致病,吃一些既能去濕又能加強脾胃功能的食物。
總結起來,小滿飲食有三大原則
原則一: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原則二: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原則三: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5、小滿節氣吃什麼 小滿吃什麼蔬菜
西瓜
西瓜是夏天的應季食物,小滿節氣的時候早一批的西瓜也要上市了,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為疲憊的人們及時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還能為身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又養生。
檸檬
檸檬也是夏天的應季食物,夏天的時候吃一些檸檬對於身體來說好處多多,檸檬中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延緩身體衰老進程,還能細化毛孔、美白淡斑、讓皮膚變得有光澤。
櫻桃
小滿節氣時正是吃櫻桃的季節,中醫認為:櫻桃性溫,入脾經、肝經,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同時口感甘甜、微微泛酸,很適合夏天胃口不佳時食用。
番茄
小滿節氣後天氣會開始逐漸變得炎熱起來,日照和紫外線也會變得強烈,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可以幫助防曬、抗氧化,小滿節氣時吃一些番茄,對於養生保健、美容護膚來說非常棒!
小滿(grain buds)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6、試述夏季養生-心理保健、起居保健、飲食保健、運動保健
夏季養生: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另外,還要補充維生素,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外,還必須多吃一些能夠清熱、利濕的食物。一般來說,夏季多吃些下麵食物有助於養生:
1. 莧菜、蒓菜、空心菜、馬蘭頭、番茄、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菜瓜、苦瓜、香菇、紫菜、海帶等。
2. 西瓜、梨、甜瓜、桃、楊梅、烏梅、草莓、李、紅棗等。
3. 綠豆、赤豆、小米等各種主食均可,適當食用粗糧和豆製品。
4. 豬瘦肉、牛肉、魚肉、雞肉、鴨肉、動物肝臟等,奶及奶製品,咸鴨蛋、咸雞蛋、松花蛋、蛋黃等蛋類。
心理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59370437.html?an=0&si=3&wtp=wk
起居飲食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8108504.html?an=3&si=2
運動保健http://.baidu.com/question/18096801.html?an=1&si=2&wtp=wk
7、小滿有什麼講究
勿貪涼卧睡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卧睡必將引發風濕症、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乾的病理觀。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關繫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小滿節氣中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小滿時節,天氣悶熱潮濕,正是皮膚病高發期。《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中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這里說的就是「風疹」病。可見古代醫學家對此已有所認識。「風疹」的病因病機不外乎三點:一,濕郁肌膚,復感風熱或風寒,與濕相博,郁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二,由於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來;三,與身體素質有關,吃魚、蝦、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郁於肌膚發為本病。
所以在小滿時節,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8、什麼是真正的養生
養生其實並不復雜,能做到下面這簡單的4條就是養生:
1、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和人生價值觀,
2、勤鍛煉,
3、飲食(多吃健康的、綠色的食品),
4、多參加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