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嬰幼兒衛生保健

嬰幼兒衛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8-26 08:10:27

1、嬰幼兒的口腔衛生保健有哪些?

幼兒時期對乳牙的保護很重要,當嬰兒處於6~12個月大時,開始生乳牙。到2歲半~3歲時,就有了完整的一副牙齒。嬰兒約在6個月時,下中切牙開始萌出。在第一顆牙萌出後,媽媽就應該為嬰兒清潔牙齒。方法是先將手洗干凈,然後用消毒好的紗布裹在第二手指上,蘸生理鹽水或蒸餾水擦洗牙齒的所有牙面,一天擦洗兩次,早晚各一次。

有些嬰幼兒有含奶瓶睡覺的不良習慣。這種不良習慣容易使嬰幼兒的上前牙產生嚴重的齲齒,醫學上稱為奶瓶齲。嚴重者,整個牙冠可被破壞,影響正常的咬食物和發音功能。除此之外,還會出現牙髓壞死、根尖病變,影響恆牙胚的正常形成和鈣化。除了上前牙以外,齲損可累及全口牙。

奶瓶齲的預防方法很簡單,包括以下幾步:

(1)不要讓嬰幼兒含奶瓶或其它甜飲料的奶瓶睡覺。睡前只能喂些涼開水。

(2)每次喂養之後要清洗牙齒的所有牙面。

(3)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嬰兒在6個月或一周歲時要進行第一次口腔檢查,以後每年要檢查一次。

重視乳牙齲齒早期治療:如果孩子患有齲壞就應該急早的治療。

每逢長假期,醫院的口腔科都會有許多家長都領著孩子治療牙齒。

從患者統計看,多數是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才來就診。許多家長往往很關心小孩乳牙萌出的遲早,但對其乳牙的保護卻缺乏重視,認為乳牙遲早會換掉的,即使是「有洞了」也不以為然,其實這是錯誤的。乳牙作為兒童咀嚼器官,不僅用牙咀嚼食物,還能通過咀嚼刺激促進頜骨、牙列的發育,對將來恆牙的發育健康和排列很重要。

齲齒俗稱「蛀牙」或「牙洞」,早期無明顯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重者會發展為遇冷、熱、甜、酸有刺激症狀,引起牙髓及根尖炎症,產生劇烈疼痛,還會使患兒的咀嚼能力下降,影響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造成頜骨發育不足,使將來替換的恆牙出現排列不齊和錯頜畸形。

乳牙齲齒(蛀牙)早期治療比較簡單,如果錯過了時機,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和復雜了。家長應該養成定期帶孩子做口腔檢查的習慣,發現「牙洞」應盡早來正規醫院就醫。還建議要每半年或1年,定期作牙齒健康檢查,這對牙齒保健有很好的效果。

2、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內容有哪些

根據《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規定,

第十五條 托幼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開展衛生保健工作。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一)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為兒童提供合理的營養膳食,科學制訂食譜,保證膳食平衡。

(三)制訂與兒童生理特點相適應的體格鍛煉計劃,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開展游戲及體育活動,並保證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增進兒童身心健康。

(四)建立健康檢查制度,開展兒童定期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健康檔案。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做好常見病的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內外環境及個人衛生。加強飲食衛生管理,保證食品安全。

(六)協助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在兒童入托時應當查驗其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要告知其監護人,督促監護人帶兒童到當地規定的接種單位補種。

(七)加強日常保育護理工作,對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配合婦幼保健機構定期開展兒童眼、耳、口腔保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

(八)建立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衛生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九)制訂健康教育計劃,對兒童及其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十)做好各項衛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

有目的有計劃的對保育員進行培訓。我園認真貫徹保教並重的原則,隨著辦園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保育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園除了定期進行保育員技能考核外,每學期的衛生保健工作計劃都制定培訓內容,有理論學習、事例研討、技能比賽等等,優化了保育員的整體素質。 

培養健康自理自立、文明守禮的好兒童。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從小班開始,逐步培養幼兒刻苦耐勞的品質和自我服務能力。開展有關的專題活動、開展自理能力競賽活動、大帶小活動、班際交流活動等。

培養了幼兒從小愛勞動的良好品德,以及為他人服務和嚴以律己、公正待事的優良品質,而且在活動中讓幼兒學會交往、學會禮讓。把握一日活動中的良好時機,在自由活動中注重幼兒與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

重視餐前十分鍾讓幼兒講述自己的見聞,學會交流與分享;餐後散步的時候,每遇到老師與客人都主動打招呼,培養幼兒的文明、守禮的良好常規。

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的作息時間,每天保證2小時的戶外活動,充分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堅持開展赤腳運動,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嬰幼兒衛生保健擴展資料:

第一條 為提高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招收0~6歲兒童的各級各類托兒所、幼兒園(以下簡稱托幼機構)。

第三條 托幼機構應當貫徹保教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做好衛生保健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和指導。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協助衛生行政部門檢查指導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負責對轄區內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業務指導的內容包括:膳食營養、體格鍛煉、健康檢查、衛生消毒、疾病預防等。

3、幼兒皮膚的衛生保健應該注意什麼?

保護皮膚最重要的是使皮膚清潔。如果皮膚不清潔,脫落的皮屑、汗液、皮脂和灰塵積存多了,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容易引起皮膚病和其他疾病,並且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的開口,使汗腺和皮脂不容易排出。實驗證明,清潔的皮膚具有殺菌的能力。如果把副傷寒桿菌分別放在清潔和不清潔的皮膚上,10分鍾後清潔的皮膚上副傷寒桿菌死亡85%,而不清潔的皮膚上只死亡5%。因為清潔的皮膚可以分泌一種溶菌酶,不利於細菌的繁殖。幼兒皮膚的保護機能較弱,要特別注意清潔。

(1)培養幼兒良好的盥洗習慣。教育幼兒要每天用肥皂洗身體裸露的部分,飯前、便後要洗手,玩沙或其他游戲後,要隨時洗;要為幼兒勤洗澡,勤洗頭,勤換內衣,勤剪指甲。

(2)注意幼兒衣著衛生。為幼兒挑選的衣料應能保溫、吸汗和透氣,質地柔軟、輕便。幼兒的貼身襯衣宜選用棉布料。因為化纖品保溫性雖好,但吸濕性和透氣性差,皮膚易受排泄物的刺激而得病;毛織品雖保溫,但易與幼兒的頸項和耳朵摩擦而使之發紅。幼兒服裝的式樣要簡單美觀,便於幼兒自己穿脫和活動。成人應根據氣候的變化和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為幼兒增減衣服,但要注意不能讓幼兒穿得太多,要知道,稍微穿少些也是一種鍛煉,可以使幼兒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3)加強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要組織幼兒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並且保證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體育鍛煉能促進入體的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增強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活動,減少皮膚病的發生。經常在戶外活動,可以使皮膚調節體溫的能力逐漸增強,提高人體對冷、熱的適應能力,增強抵抗力。

(4)預防和及時處理皮膚輕傷。皮膚經常跟外界接觸,幼兒又活潑好動,缺少生活經驗,因而皮膚容易引起外傷。成人要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預防意外事故發生。幼兒有了外傷,成人要及時處理。輕微的,可以在傷口上先塗碘或紅葯水,然後用消毒紗布包好。如果傷口較深,且被污染,應立即請醫生治療。

4、幼兒統的特點與衛生保健有哪些?

消化系統由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組成,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消化腺包括:胃腺和小腸腺、唾液腺、肝、膽汁、胰腺。

小兒由於處在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與成人有許多的不同之處,其消化系統也具有一定的特點。

1.口腔

(1)小兒口腔黏膜柔嫩,血管豐富;容易損傷和出血,故不能用手或粗糙的物品擦洗。舌短而寬,咀嚼肌發育好,所以出生後即能吮奶。新生兒唾液腺發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小,5個月內嬰兒唾液反應呈酸性,不利於唾液澱粉酶發揮作用。

(2)處於換牙階段時,幼兒口腔較小,黏膜薄嫩,易於損傷。嬰兒的牙齒叫乳牙,在出生後6~8個月開始出牙(也有早在4個月或晚至10個月才出牙的,這都屬於正常范圍),2歲左右基本出齊,共20個。從6、7歲開始,乳牙松動。先後脫落,逐漸換上恆牙。13歲左右換牙完畢,共32個,其中有20個與乳牙交換,12個磨牙是在乳牙後邊增生出來的。4個智齒,通常在25歲出齊,有的人終生不出。

兒童換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新生兒有20個乳牙的牙胚,嬰兒期,在乳牙萌出的過程中,恆牙已開始發育;在恆牙逐漸發育成熟的過程中,乳牙的牙根逐漸被吸收。於是,乳牙松動、脫落,恆牙露出牙槽。兒童恆牙出現的順序和乳齒萌出的順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3)易得齲齒。幼兒乳牙釉質較薄,牙本質軟脆,容易被殘留在齒縫里的食物經細菌作用而腐蝕,產生齲齒;受忽冷忽熱的刺激或咬硬東西,也可能使釉質產生裂縫或脫落。乳牙的牙髓腔較大,外層組織較薄,一旦齲齒,很容易穿通,使牙神經暴露在外,引起疼痛。

齲齒的危害性很大:幼兒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勢必加重胃的負擔,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牙周圍組織的感染,病菌會從患處侵入機體引起其他疾病。如胃炎、風濕病、心臟內膜炎等。使恆牙的萌出受到阻礙或錯位,影響換牙的正常進行,造成牙列畸形。

2.食道與胃的特點

(1)食道。幼兒食道比成人的短而狹窄,黏膜薄嫩,管壁彈性較差,易於損傷。

(2)胃。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至開始行走時,才逐漸變為垂直,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賁門括約肌發育較差,關閉作用不強,過多吞咽空氣後,容易發生溢奶現象。幼兒胃的容積較小,胃黏膜薄嫩;胃壁肌肉組織、彈性組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未完善,伸展、蠕動機能差;胃腺數目和胃液中消化酶含量少,胃酸濃度低。所以,幼兒消化能力較弱。

3.腸的特點

(1)吸收能力比較強,成人腸的總長度為軀乾的8~9倍,兒童腸的總長度相當於軀乾的12~13倍;腸黏膜發育較好,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腸的內徑較寬,分布在腸壁上的絨毛數幾乎和成人相等。所以,兒童的吸收能力相對比消化能力強。

(2)腸的位置不太固定,嬰幼兒由於腸的位置不穩固,容易發生腸套疊,尤其是嬰兒。

(3)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幼兒由於腸壁肌肉組織彈性較差,腸的蠕動能力比成人弱,腸的內容物通過較慢。因此,兒童容易發生便秘和糞中毒。

4.肝臟的3大特點

(1)幼兒的肝臟相對來說比成人大。5~6歲的兒童肝重約占身體的3.3%,而成人只佔2.8%。正常嬰兒的肝臟常可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約兩厘米處摸到,質軟如舌;6~7歲以後縮入肋弓內不易觸摸到。

(2)膽囊小,膽汁少。幼兒由於肝小葉和肝細胞發育不健全,膽囊小,分泌膽汁較少,消化脂肪的能力差。

(3)解毒功能差。幼兒的肝臟解毒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同時,幼兒肝臟血管豐富,含血量較多,結締組織少,肝細胞代謝旺盛,所以患肝炎後恢復快,肝不易硬化。

5.胰腺的特點

小兒有胰腺但不發達,剛出生時僅重2~3.5克,4~5歲時重20克,成人可達65~100克。嬰幼兒胰腺富有血管及結締組織,但實質細胞較少,分化不全。新生兒期,胰腺已能分泌較多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澱粉酶,但澱粉酶在3個月以下的孩子身上活性較低,因此,不宜過早地喂嬰兒澱粉類食物。幼兒期,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接近成人標准,跟腸液協同作用,保證了小腸內消化過程的最後完成。消化功能健全,孩子就能獲取充足的營養,促使機體健康地生長發育。因此,必須注意兒童消化系統的衛生。

5、幼兒衛生保健的內容400字

幼兒園衛生保健計劃一、 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為指導,認真執行《幼兒園衛生保健制度》,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制定合理保健計劃,把幼兒園安全、衛生、保健工作放在主要位置,確保每個孩子在幼兒園健康成長,幼兒園衛生保健計劃。 二、 工作目標 本學期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自我保護能力為重點,加強各班的班級常規管理,不斷提高保育、保健工作的質量。 三、 主要工作 (一)、衛生保健 1、 嚴格執行新生入園體檢,體檢不合格者拒絕接收入園。 2、 繼續做好晨檢和全日健康觀察記錄工作,認真執行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原則,發現精神體溫異常及時通知家長。 3、 做好幼兒體格發育測量及評價工作。 4、 隨時隨地檢察園內環境衛生、班級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並隨時記錄衛生情況,與考核掛鉤。 5、 定期開展衛生保健業務培訓,全面提高保育質量。 (二)、飲食與營養 1、 嚴格管理好幼兒的膳食,每周制定帶量食譜,食品品種隨季節變化作調整,每月進行一次營養計算並分析,每周食譜向家長公布。 2、 遵守開飯時間,不宜提早或推遲,做好餐前准備,餐後管理工作。分餐時要洗手,分發乾菜、干點不直接用手接觸。 3、 幼兒在進餐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情緒愉快,專心用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飯菜,教師經常向幼兒宣傳食物的營養價值及對生長發育的好處。 (三)、衛生習慣 1、 睡眠習慣 足夠的睡眠對幼兒身高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做好睡前教育,教師和保育員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愉快入睡。 2、 盥洗習慣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3、 學會整理 幼兒活動室中,要養成那裡拿的東西那裡放,並歸放整齊的好習慣。大幼兒要學會自己整理床鋪。 4、 班級衛生習慣和行為規范結合起來,在一日生活常規中多培養、練習。 (四)消毒隔離 1、 實行一人一杯一巾專用制度。 2、 消毒櫃、紫外線燈定時消毒記錄。 3、 定期對幼兒的被褥、圖書、玩具進行消毒。 4、 做好疾病預防工作,把好晨檢關,發現傳染病及時消毒隔離,並及時通知家長送醫院治療。 八月份 1、 制定保健計劃 2、 衛生知識展板 3、 各類物品清洗消毒 4、 保育員知識培訓 九月份 1、 教職工體檢 2、 全園幼兒測量身高體重 3、 保育員知識培訓 十月份 1、 保育員知識培訓 2、 各班衛生情況抽查 3、 幼兒健康知識宣傳 4、 衛生知識展板 十一月份 1、 保育知識培訓 2、 秋季防病教育 十二月份 1、 幼兒測視力及身高、體重 2、 衛生知識展板 3、 全園大掃除

與嬰幼兒衛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