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老年人保健論文

老年人保健論文

發布時間:2020-08-12 09:10:09

1、論文: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需求與效果

民政工作方面的論文
建議你去買一本《社區》雜志看一下

2、求關於社會老年人福利的論文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對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啟示
摘要我國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給經濟社會帶來了挑戰,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已成為重要的課題。吉登斯的老年人福
利主張啟示我們要積極利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推行彈性退休制度,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
關鍵詞吉登斯老齡化老年人力資源彈性退休制度
一、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
20世紀90年代,在全球化到來,福利國家面臨新舊雙重危機,傳
統的左派與右派都無法解決福利國家危機的背景下,英國學者安東尼
·吉登斯提出了自己的積極福利思想。在其福利思想的框架下,他特
別針對老齡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其主張的核心就是把老年人
當成一種資源而不是負擔,並且逐步廢除固定的退休年齡。
在解決老齡問題上,吉登斯認為必須發揮老年人自己的力量,要
把老年人看成一種資源而不是負擔。隨著壽命不斷延長和出生率的
下降,很多學者預測老齡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吉登斯認為這種老齡問
題是一種貌似舊風險的新風險。「在達到退休年齡時才開始發放的養
老金,以及『養老金領取者』的概念,都是福利國家的發明。但是,這些
概念不僅與新的老齡化現實難以合拍,而且很明顯地表現出依賴福利
的色彩。它們表現出能力的喪失,而且,從這些概念可以順理成章地
推演出許多退休人士為什麼感到失去自尊的原因。」「老年人必須由
國家照料的期望創造了一種同樣有害的依賴文化(culture of depend-
ency)。」人到退休年齡便成為養老金的領取者,這種人為劃定退休年
齡的辦法具有兩個弊端:首先,老年人處於被動的接受者地位並被視
為負擔,而且也確實成為了負擔。其次,這種做法不能區別對待不同
的老年人,如有的老人身體狀況好,到了退休年齡以後可以繼續工作
而且願意工作,在劃定了退休年齡的情況下他只能退休。而如果有的
老人身體狀況不行,他也必須工作到退休年齡。所以吉登斯主張要把
老年人自身看做解決老齡化問題的力量,老年不應當被看成是一個只
享受權利而不承擔責任的階段,這樣就必須逐步廢除固定的退休年
齡。他還指出「規定必須到達『有資格領退休金的年齡』才能享受養老
金福利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人們應當可以自行選擇使用這筆資金的
時間,這不僅使他們可以在任何年齡上停止工作,而且可以為他們提
供教育經費,或者在需要撫育幼兒時減少工作時間。如果個人既可以
選擇提早停止工作,也可以選擇多工作一段時間,那麼廢除強制性退
休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就將是中性的。」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其影響
自1999年來,我國便進入老齡社會。2006年2月中國人口老齡
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
出「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前20年將成為「快
速老齡化」階段,隨後的30年為「加速老齡化」階段,其後的50年則達
到「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2015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4.37
億,即每10個人中就有3個是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有著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
為:第一,我國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大,居世界之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國家,這就決定著我國老齡人數的龐大。雖然計劃生育使我國
的人口在世界上的比例會有所下降,但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長,我國
老齡人口仍將是龐大的。根據聯合國預測,21世紀上半葉中國一直是
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口佔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
一,21世紀下半葉中國也還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國。第
二,我國老齡化速度快。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導致出生率不斷降低,底
部人口萎縮,總體人口增長數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這使得
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要快於他國。相關研究指出65歲以上老年人占
總人口的比例從7%提升到14%,發達國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時
間,其中,法國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亞和美國79年左右,而中國
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歷程,並且在今後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都保
持著很高的遞增速度,屬於老齡化速度最快國家之列。第三,老齡化
超前於現代化,未富先老。一般來講,人口老齡化進程總是與經濟發
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然而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由於實行計劃生育,
我國的老齡化進程超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
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老年人福利等方面都與
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距離,因此養老的負擔更重。除以上三點外,還
存在著地區間老齡化水平差異大等特點。
我國老齡化的這些特點和發展趨勢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老齡化導致社會負擔加大。我國目前的老年撫養比為0.11左
右,即大約9個勞動年齡的人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而根據中死亡率
計算,我國2020年的老年撫養比將上升為0.17,根據低死亡率計算,
我國2020年的老年撫養比將上升為0.19。屆時,個人、企業、社會
都面臨沉重的養老負擔。其次,老齡化會帶來勞動力相對不足。雖然
目前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但隨著人口高增長帶來的「人口紅利」的消
失,老齡人口的增多,必將引起生產人口相對數量和絕對數量的減少,
從而帶來勞動人口的相對不足。老齡化帶來的社會負擔加重,勞動力
人口的減少又必然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障礙,而經濟社會發展的滯
後又會使解決老齡化問題更加困難。總之老齡化問題是一個嚴峻的
社會問題,如何應對老齡化是我國重要的課題。
三、吉登斯老年人福利主張對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啟示
吉登斯的老年人福利主張告訴我們要會運用老年人自身來解決
老齡化問題,要將他們視為人力資源,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意願,而要
做到這些改革退休制度是必須的選擇。
我國現行退休政策源於20世紀50年代。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為
男性60周歲,女性幹部55周歲,女性工人50周歲,對特殊工種職工
退休又放寬五年期限。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
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
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
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這一法定退休年齡的制定依據主要是根據我國建國
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當時的全國人口平均壽
命只有50多歲,而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格局已發生很大變化,人均壽
命也提高到了72歲。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現行的退休制度主要存在以
下弊端:首先,退休年齡偏低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眾所周知的是勞
動者知識層次越高,所耗用的成本越高,而且參加工作的時間會略遲。
而在我國,目前只有少部分專家學者可以推遲退休外,大部分人的退
休年齡是偏低的,尤其是女性,這就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且當
「人口紅利」過後,勞動力資源減少的時候這種情況的影響會更大。其
次,造成社會負擔過重,老齡人的過早退休必然加重養老保險支付的
負擔,同時也加重社會醫療,保健服務等方面的負擔,在我國目前養老
保險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家庭的養老負擔就會更重。最後,固定的退
休年齡不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權利的充分體現。現行的退休年齡
沒有體現老年人自身的意願,有的老年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不願退
休但必須退休,甚至因此患上退休綜合症,有的老年人身體狀況差,不
願繼續工作,卻不能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退休則面臨退休待遇的減少。
另外男女退休年齡上的不平等,也會造成一些消極影響。
因此綜合上述因素的考慮,面對人口老齡化我們應該調動老年人
的力量,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實行彈性退休制
目前我國政府正有準備提高退休年齡意向,但在社會上引起了很
大的反響,持反對意見的很多。他們認為推遲退休年齡對於目前我國
國情來說不合適,因為推遲退休年齡會加重當前年輕人就業困難,對
於身體狀況不好的老年人和工作比較辛苦的老年人來說不公平等等,
可以說意見很難得到大致的統一。既然提高退休年齡爭議很大,那麼
實行彈性退休制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我國目前國情來說不
能跟吉登斯所講的那樣完全取消退休年齡的規定,我們可以實行符合
我國國情的彈性退休制。就我國而言過早的退休必然會加重各方面
的負擔,因此可以在最低工作年限(根據不同情況設定)的基礎上實施
自願選擇的彈性退休制。同時還可以根據退休年齡的不同採取不同
的待遇水平,這樣就可以做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鼓勵人們推遲
退休年齡。具體的做法可以是這樣:女性選取55歲作為最低退休年
齡,在55周歲至65周歲之間,她們可以任意選擇何時退休。男性可
選擇60歲作為最低退休年齡,在60周歲至65周歲之間,他們可以任
意選擇何時退休。當然根據行業的區別可以再繼續細分。事實上彈
性退休制度已經成為許多歐美發達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
政策主張,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採取其它各種手段充分發揮老年人自身的作用
積極培育和發展老年人自己的組織,如老年人協會、各種興趣愛
好組織、互幫互助組織等;鼓勵健康低齡的老年人再就業,如設立專門
的機構幫助老年人才就業,積極搭建老年人信息平台等;鼓勵老年人
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如當環保志願者等。同時完善老年人社會參與和
再就業權利方面的法律規定。通過以上各種措施既可以有效地避免
退休給老年人帶來的孤獨與失落等消極情緒,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又可以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讓他們自立、自主、共同勞動,互相幫
助。總之,要利用多種手段調動老年人的積極性和活動性,讓他們在
體驗自身價值的同時減輕社會負擔。
注釋:
安東尼·吉登斯.第三條道路民主社會主義的復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吉登斯.第三條道路及其批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www.china.com.cn.
周戰超.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7(1).

3、誰知道 畢業論文《太極拳對老年人保健與養生的意義及影響》怎麼寫? 急!急!急!

1.先說明中國人老齡化越來越明顯,社會發達了,孝敬老人也更多了。
2.然後說明老年人的常見問題。以前這些問題目前的處理辦法。
3.通過健身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目前常見方法,鍛練方法。其中太極拳的地位如何
4.太極拳的歷史及發展

5.太極拳的建國後的發展,以及推廣歷史與效果
6.轉而提到目前太極拳推廣中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7.太極拳在老年人保健中的實際應用實例

你可以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基本上網上都有。足夠寫1萬字的。

4、養生的重要性論文2000字

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著作。從詞面解釋:養生者,調養生息也。科學養生,就是用最科學的養生理論、方法實現自己的健康長壽。因此,從養生學學科理論中尋找科學依據,從高齡老人群體中尋找養生經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養生准則。 一、科學養生四大障礙 (一)「煩惱」因素。 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到了家庭,與子女共居的,考慮如何適應家庭工作,比如買菜、煮飯、送孫上學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輩之間,未免有些「摩擦」,產生了一種轉換「崗位」的「煩惱」。 (二)「失落」因素。 特別是當過單位領導的老人,過去「有權不使」,如今「過期作廢」,「下崗」後有一種失落感。加之對自己尊稱改變:過去任長官,受人「尊敬」,今天,見面避開,人走茶涼。感到「世態炎涼」。 (三)「拼搏」因素。 與「失落」相反,這些老人認為過去「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顯身手」了。少數人說自己過去只有「奉獻」,沒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機會,千方百計想彌補。個別人,一反常志,買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無歸」。 (四)「厭世」因素。 有些老人無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覺得日子很難過,吃完三餐,不知到哪裡消磨時光。個別老人,一邁進60花甲之年,自稱為「等死隊員」,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思想,於是喜、怒、哀、樂無常。 二、科學養生三大原則 老年人是人生歷程的最後階段,對於科學養生所選擇的途徑有較大的復雜性,人與人所處的區域、地位、環境,甚至年齡、性別、體質、愛好有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養生之道上應該因人而異。但人生歷程中的三大原則是統一的。 (一)自主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有限,養生奧秘無窮。人能否健康長壽,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註定,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創造條件獲得的。廣西有個長壽縣——巴馬,80歲以上壽星有幾萬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積極勞動,注重身心鍛煉,從而形成少病、長壽的老年群體。 (二)平衡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康壽在於平衡。」大多數老年人注意到體育鍛煉,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鍛煉積極、運動量大、休息不好、營養不足、失去動靜平衡,陰陽失措,結果反而搞垮了身體。一些老人爭強好鬥、怒氣橫抽,導致疾病叢生。這些現象說明:追求健康長壽的老人,如不按科學養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壞,好事則變成壞事。 (三)特殊性養生原則。 世間事物有兩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學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個人內在因素,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制訂和實施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則,事與願違。 三、科學養生四大基本經驗 (一)思想要樂觀,心態要平衡。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從憂生……」說明遇事要樂觀,要求心態平衡。否則效果不堪設想。中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指出:「心是五臟腑之主」,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曰:「百病皆生於氣。」道出了科學養生心態平衡的重要性。所以,老人不要急於求成,不能斤斤計較,要注意保持心態平衡,做到「四個一點」。順境時要謹慎一點;逆境時要振作一點;得意時要謙虛一點;煩惱時要「糊塗」一點。不因地位低微而氣餒;不因薪資偏薄而苦悶;不因權力喪失而哀嘆。要善於控制情緒,切勿庸人自擾,惹事生非,避免過喜過怒,造成過於興奮,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升,血糖改變,引發腦充血或心臟病。待人接物,要講究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以禮敬人、平易近人,適力助人。 (二)忍氣不爭吵,處事和為貴: 中國有句名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苟子·儒篇》:「老忌私,然後能公,和忍性,然後能修。」即是說,能強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縱,放縱就是為所欲為。不然大則以殺身,小則以傷氣。 (三)節食加節欲,生活有規律。 中國古代至聖先師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稽康的《養生論》說:「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此語意思是飲食、色慾兩事應有節制。使之適度,以求長生。《增補遵生八箋》上曰:「……六日飲食,七日黃室……歸心靜然,可以永生。」也說明了節欲、節食之重要。所謂節食,就是說,餐吃八成飽,暴食傷胃也傷腸。節食,對於老人來說,還包括選食。做到不偏食,有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再好的飯菜也不飽食,更拒絕花天酒地。 這里必需鄭重闡述色慾話題。在中國封建意識掩蓋下,人們對性事自然諱莫如深,作為一種保密性的事。古代醫學書籍,文中也只用「節欲」或者「填房事」兩個詞。養生文章中《格言聯壁》說:「積精求神諳得切實。」顧名思義,既名之為精,既為精華、精粹。在人體內,所謂獨一無二之至寶。不能濫用,濫用則影響健康長壽。為何一些長壽村男女人壽星較多?為什麼尼姑、和尚較之一般人長壽?那就是人之寶貝藏之於身。依愚之見,人過七旬,以少行房事為宜,至少要注意適度。「酒是穿腸毒葯,色是刮骨鋼刀,財是過眼雲煙,氣是惹禍根苗。」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得好:「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把人壽比作朝露,值得老年人所思。 (四)身心常鍛煉,動靜要適度。 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常動故也。」外國人說:「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適度的運動,可以補充肌體能量,有利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脂肪過多地在體內存積,防止肥胖,保證血糖正常,延緩骨質疏鬆,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能提高免疫能力。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選擇一些適度的、柔和的項目進行身心鍛煉。早晨起床,適當步行、打拳、舞劍。稍年輕的老人可以慢跑。也可以每天堅持做保健操,動靜結合,呼吸結合,心平氣靜。還可以積極參加書法、繪畫、詩詞班學習,陶冶身心,健腦強心,延年益壽。實踐證明:老年人,不動不行,不靜也不行。動多靜少,不注意休息,則增加身心疲勞,降低血糖供應,不利健康。只靜不動,常睡懶覺,易使身體僵化,關節失靈,也不利於科學養生、延年益壽。正確處理動靜關系,宜動則動,宜靜則靜,動靜適度,對身體有益。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在養生保健中,處理好下面一些問題的辯證關系,對於健康長壽至關重要。

飽與飢 多食傷身,營養不足也損害健康。《抱朴子》中說:「養生賴於飲食,然使醉而強酒,飽而強食,未有不傷身者。」唐代詩聖杜甫就是因為飽餐一頓耒陽縣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代順康年間,戶部尚書馬齊,自其祖父以下四代多享高壽,其中百歲者有5人之多,馬齊本人享年88歲。據傳馬家主要是善於飲食調攝,堅持「早飯淡而午飯厚而飽,晚飯須要少」。但是有的人由於減肥心切,過分少吃而嚴重損害健康也是不可取的。養生格言中說:「吃飯八分飽,無病活到老。」節制飲食可減輕胃腸和內臟的負擔,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延長壽命。

葷與素 不能絕對素食或葷食,應合理搭配。以清淡素食為主,才有利於健康。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條是「合理膳食」。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飲食為主是對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可有效防止或減慢高血壓、心臟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的發生和發展。但也不可絕對地一概拒絕葷食。因為脂肪和膽固醇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養分,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既健腦又護心,且膽固醇抵禦癌症功不可沒。由此可見,三餐葷素搭配,以素為主,葷食為輔比較好。

動與靜 《健康格言》中說:「久坐不動,易傷血氣,腦力者應慎之;身動過劇,易損內臟,體力者應戒之。」故而說有動有靜才無病無痛。美國宇宙航行局的科學家們證實,一個人三天不活動,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會喪失1/5。據浙江省的一份報告表明,運動的人免疫功能明顯改善,發病率僅為1.9%,而缺乏運動的人發病率達到11.1%。但運動必須適量,超負荷的運動會加速體內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而引起疾病,縮短壽命。

多睡與少寐 古代養生家認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有人提出「睡眠養生論」,認為睡眠好可以延長壽命,但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美國心臟病學會研究發現,每晚睡10小時的人比僅僅睡7小時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高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高三倍半。民諺說的「早睡早起,沒病惹你」是有道理的。睡眠不足對身體有害,不僅影響工作學習,而且影響身心健康,引發各種疾病。但同樣睡眠過多也有害。睡眠過多,身體各樣機能呆滯,久之必致病。可見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貪。

縱欲與禁慾 歷代帝王多不長壽,與其恣情縱欲有關。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精少則病,精盡則死。」明代《養生八箋》中說:「陰陽好合,接御有度可以延年。」美國研究人員對600人所作的調查發現,上了年紀的人維持積極的性生活,有助於長久地保持他們的活力和較強的記憶力。如果老人放棄性關系,他們的智力就會很快衰退。顯然,縱欲傷身,禁慾也有害健康,節欲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樂與悲 有些老年人離退休後由於精神上無所寄託,往往產生失落感而悶悶不樂,這對健康極為不利。《靈樞》中說:「悲傷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若能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社會交往,諸如打撲克、下棋等娛樂游戲,有助於消除寂寞,增加生活樂趣。但有的人終日沉湎其中,導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將桌下,那就更為可悲了。正如《健康格言》所說:「娛樂有制,失制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冷與熱 冷水浴是一種健身妙法。通過冷水的低溫刺激,可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物質代謝和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會使呼吸加快,心跳加強,血液加快循環,血壓上升,腸胃蠕動加強,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也會得到加強。同時,在水對皮膚沖擊的機械作用和一些礦物質對人體的化學作用下,還能增加皮膚的抵抗力,使皮膚病發生率大大減少。而熱水浴及桑拿浴能在高溫的作用下,使皮膚毛孔和毛細血管擴張,有效地將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並帶走一些污垢及存在於皮膚表層的有毒物質,健康效果也相當好。具體是洗冷水浴好還是熱水澡好,需因人而異,視體質及習慣而定,但最基本的日常用水應是民間諺語所說的: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葯。

5、求一篇食療與保健的論文 100字夠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葯食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究竟怎樣食療才能達到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的目的,多數人知之不多,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
首先,中葯食療不是葯味越多越好。
雖然作為食療的中葯大多葯性平和,但其性味仍有一定的偏嗜,若不加選擇,隨意添加,則不僅起不到養生保健的作用,還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中葯食療應根據葯性,科學合理搭配。中醫講究葯物的相須和相使,即不同種葯物共同作用時,其療效相加,產生協同作用。比如,羊肉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礦物質,若在其中加入一些乾薑、肉桂,則能大大提高其溫中補虛、溫腎壯陽的作用。
其次,中葯食療要辨證施膳。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
因人而異是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陰陽偏盛各異,所以在運用中葯食療時,要祛強平弱,以達到陰陽平衡。比如,平時脾虛、腎虛的老年人,可選用黃芪、女貞子、鱉甲等以益氣養陰、補脾固腎。黃芪益氣固表,現代葯理研究證實,黃芪中含有21種氨基酸,14種微量元素,且有明顯提高白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功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還有很好的強心利尿作用。葯膳配方可選用黃芪蒸雞、黃芪鵪鶉等。另外,平時脾胃虛弱、倦怠懶言乏力者,可多服一些山葯以補脾養胃,補肺益腎。山葯是一種常用的滋補佳品,現代葯理研究證實,山葯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食用山葯還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山葯能使軟骨具有一定的彈性。山葯還含有消化酶,能促進蛋白質和澱粉分解,是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患者的好食品。葯膳配方可選用拔絲山葯、山葯扁豆粥、山葯炒肉片等。
因地而異是說中葯食療還要根據地域的不同選擇不同葯物。比如,在西北嚴寒地區,寒氣較重,陰盛陽衰,在應用補腎養陽類葯物時用量宜重;而在東南溫熱地區,氣候較熱,則養陽類葯物用量宜輕。
中葯食療還要因時而異。一年中,存在春溫、夏熱、暑濕、秋涼、冬寒的特點,所以,選擇葯物還要根據季節氣候特點,取長補短。如寒冷的冬季,陽氣較弱,可選用一些性味辛熱之品佐餐。如肉桂、小茴香、高良姜等。肉桂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增強血液循環,肉桂對胃腸具有一定刺激作用,能增強消化功能,緩解胃腸痙攣。葯膳配方可選用肉桂小茴香羊肉湯、肉桂雞肝、高良姜陳皮粥等。如在炎熱的夏季,陽盛陰衰,這時就應選用一些氣味甘平、甘寒的葯物,如百合、枸杞、綠豆等。百合性味甘,微苦寒,具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枸杞性味甘平,具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載其「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葯膳配方可選用百合雪梨羹、枸杞蓮子湯、綠豆粥等。

6、養生與健康 的論文 3000至5000

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著作。從詞面解釋:養生者,調養生息也。科學養生,就是用最科學的養生理論、方法實現自己的健康長壽。因此,從養生學學科理論中尋找科學依據,從高齡老人群體中尋找養生經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養生准則。 一、科學養生四大障礙 (一)「煩惱」因素。 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到了家庭,與子女共居的,考慮如何適應家庭工作,比如買菜、煮飯、送孫上學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輩之間,未免有些「摩擦」,產生了一種轉換「崗位」的「煩惱」。 (二)「失落」因素。 特別是當過單位領導的老人,過去「有權不使」,如今「過期作廢」,「下崗」後有一種失落感。加之對自己尊稱改變:過去任長官,受人「尊敬」,今天,見面避開,人走茶涼。感到「世態炎涼」。 (三)「拼搏」因素。 與「失落」相反,這些老人認為過去「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顯身手」了。少數人說自己過去只有「奉獻」,沒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機會,千方百計想彌補。個別人,一反常志,買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無歸」。 (四)「厭世」因素。 有些老人無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覺得日子很難過,吃完三餐,不知到哪裡消磨時光。個別老人,一邁進60花甲之年,自稱為「等死隊員」,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思想,於是喜、怒、哀、樂無常。 二、科學養生三大原則 老年人是人生歷程的最後階段,對於科學養生所選擇的途徑有較大的復雜性,人與人所處的區域、地位、環境,甚至年齡、性別、體質、愛好有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養生之道上應該因人而異。但人生歷程中的三大原則是統一的。 (一)自主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有限,養生奧秘無窮。人能否健康長壽,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註定,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創造條件獲得的。廣西有個長壽縣——巴馬,80歲以上壽星有幾萬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積極勞動,注重身心鍛煉,從而形成少病、長壽的老年群體。 (二)平衡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康壽在於平衡。」大多數老年人注意到體育鍛煉,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鍛煉積極、運動量大、休息不好、營養不足、失去動靜平衡,陰陽失措,結果反而搞垮了身體。一些老人爭強好鬥、怒氣橫抽,導致疾病叢生。這些現象說明:追求健康長壽的老人,如不按科學養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壞,好事則變成壞事。 (三)特殊性養生原則。 世間事物有兩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學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個人內在因素,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制訂和實施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則,事與願違。 三、科學養生四大基本經驗 (一)思想要樂觀,心態要平衡。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從憂生……」說明遇事要樂觀,要求心態平衡。否則效果不堪設想。中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指出:「心是五臟腑之主」,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曰:「百病皆生於氣。」道出了科學養生心態平衡的重要性。所以,老人不要急於求成,不能斤斤計較,要注意保持心態平衡,做到「四個一點」。順境時要謹慎一點;逆境時要振作一點;得意時要謙虛一點;煩惱時要「糊塗」一點。不因地位低微而氣餒;不因薪資偏薄而苦悶;不因權力喪失而哀嘆。要善於控制情緒,切勿庸人自擾,惹事生非,避免過喜過怒,造成過於興奮,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升,血糖改變,引發腦充血或心臟病。待人接物,要講究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以禮敬人、平易近人,適力助人。 (二)忍氣不爭吵,處事和為貴: 中國有句名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苟子·儒篇》:「老忌私,然後能公,和忍性,然後能修。」即是說,能強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縱,放縱就是為所欲為。不然大則以殺身,小則以傷氣。 (三)節食加節欲,生活有規律。 中國古代至聖先師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稽康的《養生論》說:「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此語意思是飲食、色慾兩事應有節制。使之適度,以求長生。《增補遵生八箋》上曰:「……六日飲食,七日黃室……歸心靜然,可以永生。」也說明了節欲、節食之重要。所謂節食,就是說,餐吃八成飽,暴食傷胃也傷腸。節食,對於老人來說,還包括選食。做到不偏食,有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再好的飯菜也不飽食,更拒絕花天酒地。 這里必需鄭重闡述色慾話題。在中國封建意識掩蓋下,人們對性事自然諱莫如深,作為一種保密性的事。古代醫學書籍,文中也只用「節欲」或者「填房事」兩個詞。養生文章中《格言聯壁》說:「積精求神諳得切實。」顧名思義,既名之為精,既為精華、精粹。在人體內,所謂獨一無二之至寶。不能濫用,濫用則影響健康長壽。為何一些長壽村男女人壽星較多?為什麼尼姑、和尚較之一般人長壽?那就是人之寶貝藏之於身。依愚之見,人過七旬,以少行房事為宜,至少要注意適度。「酒是穿腸毒葯,色是刮骨鋼刀,財是過眼雲煙,氣是惹禍根苗。」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得好:「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把人壽比作朝露,值得老年人所思。 (四)身心常鍛煉,動靜要適度。 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常動故也。」外國人說:「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適度的運動,可以補充肌體能量,有利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脂肪過多地在體內存積,防止肥胖,保證血糖正常,延緩骨質疏鬆,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能提高免疫能力。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選擇一些適度的、柔和的項目進行身心鍛煉。早晨起床,適當步行、打拳、舞劍。稍年輕的老人可以慢跑。也可以每天堅持做保健操,動靜結合,呼吸結合,心平氣靜。還可以積極參加書法、繪畫、詩詞班學習,陶冶身心,健腦強心,延年益壽。實踐證明:老年人,不動不行,不靜也不行。動多靜少,不注意休息,則增加身心疲勞,降低血糖供應,不利健康。只靜不動,常睡懶覺,易使身體僵化,關節失靈,也不利於科學養生、延年益壽。正確處理動靜關系,宜動則動,宜靜則靜,動靜適度,對身體有益。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陰陽學說的現代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里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但對於中醫學里的陰陽五行學說長期以來存在重大的爭議,特別是對五行學說,廢止之聲時有所聞,有的則提出要打破陰陽五行學說的框架,有的認為該學說有神秘性和模糊性兩大弱點。所以對該學說的討論關繫到中醫學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1、運用舉例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現把其內容舉例如下:
陽 陰
生理組織結構 部位 上部 下部
身體 表 里
軀干 背 胸腹
四肢 外側 內側
臟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陰陽) 五臟(各臟又包含陰陽)
經絡 手足三陽經 手足三陰經
氣血津液 氣(衛氣、肺氣、脾氣、胃氣、心氣等) 血津液
功能活動 升降 上升 下降
狀態 亢奮,發散 陰滯、收斂
動靜 動 靜
主要功能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
(2)病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陰陽學說被廣泛用於分析各種病理現象,其中陰陽辨證被作為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同時,從對全身的陽虛、陰虛的分析及各種臟腑陽或陰的虛實進行病理的具體分析。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陽 陰
陽證和陰證 陽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火熱熾烈,陰液耗傷等病證。 陰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不足,機能低下,陰氣偏盛,寒象明顯等病證。
望 面色紅赤,躁動不安,舌紅,苔黃燥或黑燥。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神情萎頓,倦怠少語,舌淡胖,苔白潤。
聞 語聲重濁,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氣喘。 聞 語聲低微,呼吸微弱,氣息短促。
問 惡熱,心煩,渴喜冷飲,腹脹滿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問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
切 皮膚灼熱,腹部硬滿拒按,脈數有力。 四肢清冷,腹軟喜按,脈沉弱微細無力。
虛證 潮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乾,頭暈耳鳴,心煩,遺精,脈細數,舌紅。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頻,或有喘咳,身腫,脈沉弱無力,舌淡胖。
臟腑陰陽辨證

心 心陽虛:心悸氣短,或有心胸憋悶,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虛浮,舌淡胖,脈微細。 心陰虛:心悸易驚,失眠或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肺 肺陽虛: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 肺陰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聲嘶,形體消瘦,潮熱骨蒸,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 脾陽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陰虛:腹脹納少,食後加劇,大便干結難解,形體消瘦,肌膚乾燥,手足心熱,口乾唇紅,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無力。
胃 胃陽虛: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胃陰虛:胃脘灼熱隱痛,飢不欲食,心煩,口乾多飲,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苔,舌體瘦少,脈細數。
肝 肝陽虛:胸脅牽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溫稍緩,遇寒更劇,形寒肢冷,干嘔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 肝陰虛:頭暈耳鳴,兩目昏花,面部烘熱,脅肋疼痛或有灼熱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腎 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頭目眩暈,易疲倦,面色蒼白或黧黑,或有陽萎、白帶多而稀白,性慾減低,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弱。 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強易舉,經閉或崩漏,形瘦潮熱,心煩盜汗,失眠多夢,顴紅,五心發熱,口乾咽燥,溲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陰陽學說在葯物學方面的運用
在中葯的理論和運用上,也用陰陽學說作為指導。
葯物性味 陰 寒、涼性,苦、酸、鹹味,味厚者
陽 熱、溫性,辛、甘味,味薄者
葯物性能 陰 沉降,清火、攻下、滋陰、抑制
陽 上升,發散、上升、溫陽、興奮
葯物作用的轉化 重陰則陽,重陽則陰
(4)在診斷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善診者,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即以辨陰陽為診斷的大綱。而在辨證時,以陰陽為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 陰 包括里證、寒證、虛證
陽 包括表證、熱證、實證
診斷指導思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脈診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5)在治療養生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調整人體陰陽為治療的最終目標,如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但在具體運用時,卻又變化無窮。
治療指導思想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療大法 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指導預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死。
指導養生 把握陰陽、和於陰陽、法於陰陽
以陰陽學說來分析醫學中的各種現象,不僅僅限於區分事物的陰陽屬性,還在不同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如在陰中又可分陰陽,陽中也可分陰陽,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真是變幻無窮。
同時,中醫學還有許多關於陰陽相互關系的論述。如在分析生理時提出「陽生陰長」、「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時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盛陽衰」,「陽盛傷陰」等,在治療時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等。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
中醫學在運用陰陽學說時,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許多新的內涵,使其內容更充實、豐富。其中較明顯的是不是在於如何區分事物的屬陰屬陽,而是在於分析對立事物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諸如陰陽互根、相生相長等理論。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強調陰陽屬性:中醫學里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更不是所謂的「一分為二」,而是具有非常嚴格的、特定含義的屬性。如以自然而言,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雄(男)為陽、雌(女)為陰,等等。以人體而言,器質屬陰、功能屬陽,機能陰滯屬陰、機能亢奮屬陽,等等。以葯物而言,性質溫熱者屬陽、性質寒涼屬陰,作用升提者屬陽、作用下降者屬陰,起興奮作用者屬陽、起抑製作用者屬陰,等等。這些陰陽的劃分是有明顯的屬性區別的,是決不可以隨便調換的。有人認為這是陰陽學說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該學說的優勢之一。因為對立統一的事物雙方並不是對等的,往往有其屬性的差別,而這種屬性的差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是非常適合的。
(2)突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醫學里對陰陽的認識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陰陽看作是機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動態的、立體的、靈活的。陰陽的屬性固然是有其嚴格性的,但在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而這一思想的體現最典型的是中國古代的太極圖:

圖中充分體現了在陰中包含了陽,而在陽中也包含了陰。
(3)展示陰陽的層次:中醫學里對陰陽學說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其概念有時很廣,有時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可以運用陰陽學說。如臟腑學說中用陰陽進行分析,臟屬陽,但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背為陽,肺為陽中之陰。而心又有心陰、心陽之分。可見
(4)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內經》中提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如人的形體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二者缺一不可。
(5)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陰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雙方是無時不在相互影響的,不斷地此消彼長,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如這一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病態,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恢復這一動態平衡。陰陽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影響的關系,突出了古人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對形神統一、組織與功能統一、臟腑經絡統一、人體內外統一等有精闢的見解。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被用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在一個整體中,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過程中,這些關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這些關系對於中醫的診治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舉例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六腑 大腸 膽 膀胱 小腸 胃
五氣 燥 風 寒 暑 濕
五竅 鼻 目 耳 舌 口
五體 皮毛 筋 骨 脈 肉
五志 憂 怒 恐 喜 思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宮
五聲 哭 呼 呻 笑 歌
五色 白 青 黑 紅 黃
方向 西 東 北 南 中
生化 收 生 藏 長 化
季節 秋 春 冬 夏 長夏
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用以說明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事物,其所影響和被影響的事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與「我」共同構成了五種關系,從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所在,這樣,五種關系可以構成一個「穩態結構」。其相互關系示意如下:


相生

水 – 火 相剋

金 土

在醫學領域里,廣泛運用五行學說來分析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關系,如脾胃輸布津液至肺,且肺陰有賴於胃陰以補充,即稱之為「土生金」。並把脾胃稱為「母」,肺稱為「子」,二者即為「母子」關系。
同時,運用五行學說還可以分析疾病過程的傳變及某一臟腑病變對其它臟腑的影響。如因肝氣過旺,可以橫逆而犯脾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稱之為「木克土」。
在診斷時,五行學說又往往用來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黃,為其本色,但如出現面色發灰黑,則為腎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較重。
在治療時,又往往用五行學說作為指導。如有「補土生金」、「扶土抑木」、「瀉南補北(補腎清心)」。
三、探討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局限性
當然,我們研究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也要抱著批判繼承的態度,既要認真肯定其中的精華,特別是重視其中某些現代哲學所忽視的內容,從而對發展現代哲學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認為古人的東西都是真理。
1、陰陽學說的局限性:陰陽學說主要用以分析對立統一的二個方面的關系,但有時把不一定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事物也用陰陽來分析,如古人所說的日為陽、月為陰,從其陰陽屬性來說,確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陰陽的關系套用在日月的關繫上,就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又如有些矛盾雙方用陰陽的觀點難以說明,例如在疾病過程中,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為陰或陽。
所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所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有時也不夠恰當。
2、五行學說的局限性:五行學說是把各種事物的關系都列為五要素,雖然這可以認為是構成了一個穩態系統,但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醫學領域里,各種因素的關系更為復雜,有時並不能都歸納為「五」,所以也出現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歸納的情況。同時,五要素之間的生克、乘侮關系也並非是絕對的、固定的。實際在醫學領域里,五行關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來的,應是在實際生理和臨床上存在了某種關系,再以五行學說加以說明。如「肝木克土」是因為在臨床上存在著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運化的現象,而通過疏肝解郁有助於脾胃的運化,這樣才得出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關系。如果在生理或臨床上得不到證實的,則很少單憑五行生剋關系推斷來確定一些相互的關系,至於少數人脫離了臨床實際,機械地用陰陽五行的關系來推導,這實際上已背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並不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身。。
至於陰陽五行學說在占卜等領域中被運用,更使這一學說走上岐途。在中醫學里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由於賦予了醫學的科學內容,所以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當然,陰陽五行學說有時被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使得許多人,特別是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對其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人提出,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思辯性理論,不是成熟的科學理論,但他們恰恰忘記了,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臨床實踐上,並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的,並不是坐在房間里單憑思辯推導的。所以我們在認識陰陽五行學說局限性時,不能片面誇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斷地作出不科學的結論。
四、陰陽五行學說與現代哲學思想的比較
從前面所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中醫學里作為基本說理工具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豐富的內涵。盡管現代哲學是在古代哲學(當然也包括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學的精華,但由於現代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學體繫上發展而來的,因而在現代哲學體系中,並沒有充分吸取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特別是由於西方對中醫學更是陌生,所以也談不上吸取中醫學里的哲學思想,從而現代哲學有必要進一步吸取中醫學里的中國哲學思想精華,從而使現代的哲學體系能更上一個檔次,讓中國的古代哲學發揮出更燦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應吸取現代科學理論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科學理論中的唯物辯證法、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中有許多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有一些初步的體現,要使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就應使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長處。綜上所述,對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探討,應建立在密切聯系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可能接觸到其本質性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學性的內核。同時,也要認真吸取現代科學理論,推動傳統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有所發展,這樣也必然促使中醫理論有一個較大的飛躍。

7、中老年人飲食與健康論文總結怎麼寫

強調食品安全、檢查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8、要寫老年人養老問題的論文!求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的文獻資料!!

一、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老齡化人口最多的國家,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壓力巨大。根據國際通用解釋,若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就是老齡化的社會;超過14%,就是老齡社會。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屬於老齡化的社會,如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等。據統計,從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國用了114年,美國用了65年,英國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國只用了20年,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將會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齡化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兩個:一為壽命延長,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國的人均壽命由1949年的35歲達到現在的75歲,翻了一番還多,反映出祖國的社會變遷,這是國富民強的象徵;二為非均衡生育,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中國「一家多胎」現象嚴重,自1983年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減緩了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
如何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提出不同的對策。壽命延長導致的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後果通常為養老金不足和養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過延遲退休和加強養老保障措施來解決;非均衡生育帶來的老齡化問題,只能通過均衡生育來應對,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人口增加了7000多萬,但是生育率卻低於1.5,即每個負率平均生了不到1.5個小孩,遠遠低於2.1的更替生育率,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下一代人會比上一代人的數量少30%,不遠的將來,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的時期,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現狀
(一)家庭基本狀況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來,第一二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已經進入結婚和生育的年齡,在這種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漸普遍起來,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模式。四個老人需要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加上獨生子女本身存在的嚴重依賴性,在社會飛速發展、競爭壓力劇增的今天,往往力不從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鰥寡孤獨家庭逐漸增加,其原因多種多樣:(1)老年人希望獨立生活,不願離開久居的環境;(2)老人希望與子女住在一起,但由於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不同,為避免沖突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緊張,客觀條件不允許;(4)因子女婚嫁離開父母異地成家;(5)不願贍養父母等。
(二)經濟狀況
與農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後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儲蓄習慣,因此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據統計,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後的主要來源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資助。由此可見,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退休金。但是,不同單位的退休人員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顯差距,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較企業離退休人員高很多。
(三)健康狀況與醫療需求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是,壽命的延長不代表健康狀況的延長。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堪憂,只有1/3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好,其餘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為主,其中較常見的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還同時患有多種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體的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健康狀況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醫療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因素,其次是手續繁瑣,再有是行動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區的老人還有不同的困難,在城區的老人還經常面臨報銷不便,掛號難、住院難等,而郊區的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周圍沒有好醫院,常常無法及時就醫。調查顯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殺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沒有去治療,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就診。因此,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
三、養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養老模式
目前最適合中國國情且經濟成本最低的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現階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贍養,與子女吃住在一起,身體健康的老人通常還會幫襯帶帶孩子,甚至買菜、煮飯。但是還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顧,特別是患有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的老人,身邊不能沒有人照料,這對普通公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改善家庭養老模式的現狀,我們提出一種專業化家庭養老模式:中國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屬於低收入群體,對於這類人群,可以給予選擇提前退休去照顧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撥出專項資金發放社會工資。這些回家照顧老人的勞動者,需要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並與社區簽訂協議,通過社區的社會工作機構定期對勞動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評估,從而給予報酬。這樣,不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還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工作問題,一舉兩得。
(二)社區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親戚、朋友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的服務隊伍為依靠,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是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得到子女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士提供上門服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時還彌補了因各種原因子女無法照顧老人的缺憾,並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建設養老院的資金。 社區養老模式不同於家庭養老模式,它的實質是社區中的家庭養老模式;與機構養老模式相比,將社會機構中的養老服務引入了社區,吸收了家庭養老模式和機構養老模式的優點,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面對老齡化問題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中主要服務群體為社工,目前我國社工的發展狀況不盡人意,原因包括:(1)我國對社工這個職業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專門的機構對社工進行培訓,內地大多數大學都沒有社會工作會專業,而在香港和國外這個專業已經發展成熟;(2)政府對社工服務的投入不夠,導致社會工作者沒有良好的工資薪酬和福利制度,社會地位不高;(3)中國人傳統觀念嚴重,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通常不願僱傭社工來解決家庭問題。
(三)機構養老模式
機構養老模式的主體是養老院、福利院、醫院以及各種康復中心,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院、福利院等養老機構,進行集中供養和居住,由專人負責照料日常生活。這種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同時避免了因為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問題引起的生活沖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養老風險,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
社區養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時無法滿足老年人對親情交流的渴望,無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國的養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務設施和專業服務水平很難跟得上社會的發展和需要,養老機構的設備條件普遍很差,專業服務人員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滯後,無法滿足標准化、規范化的管理。
四、對養老問題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方法生活補助費,每月300元,獨立於養老保險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國有大約2億的老齡化人口,2×12×300=7200億,而我國的2013年GDP預計將達到10萬億美元,不會對我國財政造成很大負擔。
在醫療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開放免費醫療。雖然全民醫療到現在還不現實,但只是針對老年人的免費醫療並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門應經常組織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組織老人觀看電影、戲劇等活動,同時建設老年大學和老年娛樂活動設施。
五、結束語
在現階段,筆者認為應加強對養老問題的政府投入,以家庭養老模式和社區養老模式為主,機構養老模式為輔,使養老醫療服務專業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社區規模體系化、管理標准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更好的滿足我國對養老問題的基本需求。

與老年人保健論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