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醫改政策導讀作業
《新醫改政策導讀》題庫及答案
淄博市博山壽春堂中醫診所整理
1. 智慧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 (錯誤)
2. 我國現有公共衛生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員過多 (錯誤)
3. 在當今醫療服務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 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其掌握信息優勢的情況下, 思想上是傾向於保守秘密 (錯誤)
4. 世界衛生組織對基本葯物的定義是:滿足全部群眾的衛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時候均有足夠的數量和適宜的劑型,其價格是個人和社區能夠承受得起的葯品 (錯誤)
5. 新的醫改方案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西醫作用,但並未提及中醫葯 (錯誤 )
6.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醫葯衛生體制 (正確 )
7.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提供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不屬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錯誤 )
8. 衛生醫療服務是實行中央集權制還是分權制,理論界不存在爭議 (錯誤 )
9. 惠民醫院不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而是長期存在的 (錯誤 )
10. 生命科學進展及基因技術的運用、克隆技術、安樂死、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等有立法規范。 (錯誤 )
11. 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見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組織,有序推進改革進程,確保改革成果惠及部分人民群眾 (錯誤斷)
12. 謹遵「先行試點,逐步推進」的原則來積極推廣新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一些重大政策 (正確 )
13. 醫療改革方案只是完成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方面的戰略規劃和相關配套措施,它只是從體制、政策、資源等方面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提供了行政手段,但是這並不等於從根本上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更不等於能徹底實現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目標 (正確 )
14. 理論上說,新的醫療改革方案如果實施,會起到促進居民消費的作用 (正確 )
15. 在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工作中,國家發改委下達200 億元資金,確定了5689 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項目;全國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各省、區、市已落實對鄉村醫生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 (正確 )
16. 國外發達國家醫葯行業協會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首先要避免成為完全獨立於政府的非政府組織 (正確 )
17.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人才的流動基本上是雙向的 (錯誤 )
18. 所謂「以葯養醫」,也就是在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醫院通過減少開支增加醫院自身收入,以彌補其財政投入不足所需的運營和發展費用 (判錯誤 )
19. 我國衛生資源分布稍微不均衡 (錯誤 )
20. 醫改績效評價體系確定風險保護指標有3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災難性衛生支出發生率、因就醫花費致貧率 (正確 )
21. 新醫療體制改革將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營利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放開 (正確 )
22. 衛生部門提出「萬名醫師支持農村衛生工程」,無疑對緩解農村的「缺醫少葯」有根本性的作用 (錯誤 )
23.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 (正確 )
24. 中國內地從1992年起開始制定基本葯物目錄並且每隔三年調整一次 (錯誤 )
25. 新的醫改方案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西醫作用,但並未提及中醫葯 (錯誤 )
26.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醫葯衛生體制 (正確 )
27.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提供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不屬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錯誤 )
28. 衛生醫療服務是實行中央集權制還是分權制,理論界不存在爭議 (錯誤 )
29. 大量疾病發生與蔓延是「看病難、看病貴」的真正原因 (錯誤)
30. 醫葯價格制定要有利於激發企業和醫療機構提高創新能力和動力 (正確 )
31. 我國不適用國家和省級經辦機構通過葯品生產商、供應商的談判,將專利葯、高昂費用葯品價格協商到保險基金和患者可以承擔的范圍,對價格有一定的掌控權,逐步嘗試與供應商就費用高昂的醫用器材、一次性醫用耗材等的價格談判 (錯誤 )
32. 從衛生系統來看,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是關鍵的問題 (錯誤 )
33. 堅持統籌兼顧,著重解決當前突出問題 (錯誤 )
34. 隨著現代健康觀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健康保障模式正逐漸被醫療保障模式取代 (錯誤)
35. 國家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10年起,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錯誤)
36.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提供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不屬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錯誤 )
二、單選題
1. 新的醫療改革方案力圖改變過去市場化取向的改革路線,逐步建立和完善由(A )資助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切實降低居民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 (單選 ) A國家
2. ( A)對困難人群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保證了醫療保障底線 (單選 ) A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3. 根據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就是一種(D ) (單選 ) D由政府組織,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按成本收費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健康保障制度
4. 公共衛生屬於( B) (單選 ) B公共產品
5. 醫療衛生事業的根本屬性是(A ) (單選 )A公益性
6. 社區醫院的理想狀態是,擁有更多的( D),能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需求 (單選 )D全科醫師
7. ( C)年10月1日,我國的特殊葯品監控系統正式開通,目前全國麻醉葯品和第一類精神葯品實現了實時監控 (單選 )C2007
8. 1978 年至2006 年,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演進,政府衛生投入絕對額逐年增多,政府投入占總的衛生費用的比重在( D) (單選 )D下降
9. 2005 年7 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媒體發布關於醫改的研究報告稱,中國醫改總體上不成功,其症結是近二十年來醫療服務逐漸(A ) (單選 )A市場化、商品化
10. 下列不屬於當前我國醫療保障中政府責任缺失的表現的是(C ) (單選 )C政府承擔了過少的行政責任,阻礙了市場責任機製作用的發揮
11. 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導,以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為載體,以全體城鄉居民為對象,以適宜技術和基本葯物為手段,免費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和(A)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單選 )A按成本收費
12. 加大醫葯衛生執法力度的基礎是(A ) (單選 )
A法律法規的制定
13. 新醫改方案還強調了建立信息公開制度,這將吸引(C)對於政府部門和醫療體系的監管 (單選 )C全社會
14. 所謂「以葯養醫」,也就是在政府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醫院通過(C)增加醫院自身收入,以彌補其財政投入不足所需的運營和發展費用 (單選 )C提高葯品價格
15.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覆蓋包括老人和孩子在內的( D) (單選 )D全體人員
16. 醫療衛生的監管首先要完善( B)建設 (單選 )B衛生法制
17. 民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前提和目標都是(D),我們只有站在這個高度,才能真正讀懂醫療改革的真正涵義 (單選 )D人們少得病
18. 政府衛生投入是指各級政府用於衛生保健事業的(C ) (單選 )C財政預算撥款
19. 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醫葯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推進醫葯衛生科技進步。就要以(C )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 (單選 )C醫葯衛生科技創新
20. 市場的運行必須以(B)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單選 )B消費
21. 醫療衛生事業的根本屬性是(A ) (單選 )A公益性
22. 社區醫院的理想狀態是,擁有更多的( D),能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需求 (單選 ) D全科醫師
23. ( C)年10月1日,我國的特殊葯品監控系統正式開通,目前全國麻醉葯品和第一類精神葯品實現了實時監控 (單選 ) C2007
24 1978 年至2006 年,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演進,政府衛生投入絕對額逐年增多,政府投入占總的衛生費用的比重在( D) (單選 ) D下降
25. 2004 年,衛生部公布《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城市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的人口約占(C ) (單選 ) C40%
26. 我國現有公共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22.6%和俄羅斯的15.2%,現有人力資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B ) (單選 )B人員素質過低
27. 到(C)年,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醫葯價格形成機制和完善的醫葯價格管理體系。 (單選 )C2020
28. 財政用於醫療服務的補助從主要補助供方向主要補助需方轉變,用於公共衛生服務的補助要恢復原有的(C )機制 (單選 )C供方與需方共同主導
30. 我國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是(D),承擔著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等職能,是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對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具有重要作用 (單選 )D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31. 在全國衛生總費用的支出當中,用於醫療費用支出的比重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高居(B)以上,造成疾病預防、公共衛生服務等環節則因資金、人才的缺乏而機構萎縮 (單選 )B80%
32. 從世界各國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來看,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支出的增長,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應該是(C)的 (單選 )C逐步上升
33. 「看病難、看病貴」的真正原因是( c) (單選 )
C大量疾病發生與蔓延
34. 新的醫療改革方案力圖改變過去市場化取向的改革路線,逐步建立和完善由( )資助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切實降低居民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 (單選A )A國家
三、多選題
1. 除了國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為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提供全額經費保障,通過(B C )也將降低葯品的價格。 (多選 )
B規范葯品采購,堅決治理醫葯購銷中的商業賄賂
C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葯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2. 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要做到( ABCD) (多選 ) A強化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 B深化體制改革,完善運行機制 C明確有關政策,加快人才培養 D建立信息平台,加強長效管理
3. 國外醫療衛生事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ABCD ) (多選 ) A醫療費用急劇增長,醫療費用增長的速度快過經濟發展的速度,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高 B衛生資源分布不合理 C衛生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D醫療服務質量不如人意
4. 針對我國醫療體制的現狀,政府至少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是( ABCD) (多選 )
A充當保險者,建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
B充當購買者,約束醫療服務的費用
C充當規劃者,建立健全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D充當監管者,抑制醫療服務中的市場失靈
5. 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前提是信息系統的( BD) (多選 )B高效D快速
6. 國家將逐步解決「以葯養醫」問題,公立醫院必須強化內部管理,可從( )方面,構建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 (多選 )( ABCD)
A建立規范的組織架構,合理科學地定編定崗
B建立質量標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
C改進工作流程,構建優質服務體系
D推行全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的經濟運行系
7 基本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的主要內容是(ABCD)免費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服務和按成本收費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多選 )A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導B以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為載體C以全體城鄉居民為對象D以適宜技術和基本葯物為手段
8.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人們對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的工作重心應該逐步從經濟工作轉移到(BC)的方向上來,建立公共服務型的政府 (多選 )B提供公共服務C著重進行社會發展
9. 為(AC),為(D),衛生部委託統計信息中心制訂了《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監測與評價方案》 (多選 )
A實時了解醫改階段性成果
B保障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條件
C及時發現改革中的問題
D決策部門調整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循證依據
A充當保險者,建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
10. 針對我國醫療體制的現狀,政府至少應該扮演重要角色是( ABCD) (多選 )A充當保險者,建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B充當購買者,約束醫療服務的費用C充當規劃者,建立健全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D充當監管者,抑制醫療服務中的市場失靈
11. 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前提是信息系統的( BD) (多選 )B高效D快速
12. 國家將逐步解決「以葯養醫」問題,公立醫院必須強化內部管理,可從( )方面,構建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 (多選 )( ABCD)A建立規范的組織架構,合理科學地定編定崗B建立質量標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C改進工作流程,構建優質服務體系D推行全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的經濟運行體系
13. 衛生部部長高強指出:為中國的城鄉居民建立起一個公平享有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使每一個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這要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ABCD) (多選 )A認真制定衛生發展規劃
B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C逐年加大政府衛生投入D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14. 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組織方式與投入方式的問題表現在(ABCD ) (多選 )A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本身條塊分割B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缺乏整體協作C臨床醫療與預防保健被割裂D現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投入方式效率偏低
15. 農村公共衛生籌資方面的問題主要是(ABCD ) (多選 )A政府投資不足B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被迫創收C地區間差異較大D結構不合理、重硬體輕軟體
16. 湖北省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在哪幾個個方面(ABD ) (多選 )A醫改工作全面展開B經過努力,部分醫改年度工作任務已經完成D推進醫改工作的良好環境初步形成
17. 我國葯品監管突出的問題有(ABCD ) (多選 )A葯品安全意識有待強化B葯品監管體制不夠完善
C我國葯品監管力度有待加強D葯品監管隊伍尚顯年輕
18. 醫療信息化在具體操作層面,以下幾方面應為著重解決的問題(ABC ) (多選 )A從國家層面出發,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意見》為指引,盡快出台國家醫療衛生信息模型B出台醫學數據交換標准C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以生命周期為主線、以數據中心為載體、以地市一級為單位,構建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體19. 衛生部部長高強指出:為中國的城鄉居民建立起一個公平享有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使每一個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這要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ABCD) (多選 )A認真制定衛生發展規劃B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C逐年加大政府衛生投入D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20. 完善我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對策有(CD ) (多選 )
C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與公立醫院之間的新型監管關系D調整公立醫院在現行醫療服務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競爭主體
21.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一項長期任務,任重而道遠,必須要堅持遠近結合,從基礎和基層起步,近期重點抓好(ABCD ) (多選 )A基本醫療保障制B國家基本葯物制度C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D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22. 改革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基本原則是(ABCD ) (多選 ) A堅持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B鼓勵研發創新與使用基本葯物和適宜技術並重C促進業和醫療機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D醫葯價格改革與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協調推進
23. 在對生產企業進行檢查中,可以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監管(BCD ) (多選 )B幫企業把好原材料采購關,保證使用合格原料輔料投產C依法進行GMP認證,加強生產過程監管D加強企業人員培訓,嚴把葯品出廠關
24. 我國( )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ABCD)A人口多 B人均收入水平低 C城鄉、區域差距大 D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5. 針對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不健全的現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BCD ) (多選 )
B改革目前的預算補助辦法,充分發揮國家宏觀調控機制的作用 C政府要簡政放權,逐步使醫療衛生服務收費定價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 D發揮國家監督調控職能,控制葯品收入的增長
26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特點(AC ) (多選 )A涉及面廣 C情況復雜
四、填空題
1. 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填空 )
2. 目前,政府衛生投入方式主要有政府預算撥款和專項經費兩種。 (填空 )
3. 新醫療改革方案指出,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 (填空 )
4. 2010年2月23日,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選定(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 (填空 )
5.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問題嚴重體現在「看病難、看病貴」。 (填空 )
6. 我國農村衛生投入的特點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農村衛生投入)大大低於城市、(農村衛生投入資金)更多來自農民個人、以及政府投入增長緩慢且主要用於維持機構運轉。 (填空 )
7. 國家醫葯基本制度的建立,是為了遏制葯價虛高,維護葯品生產的(公益性)。
8.廣義上講,補助醫療保險除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等,還包括(商業健康保險)。
9. 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 (填空 )
10. 新醫療改革方案指出,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 (填空 )
11. 2010年2月23日,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選定(16)個城市作為國家聯系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 (填空 )
12. 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問題嚴重體現在「看病難、看病貴」。 (填空 )
13. 我國農村衛生投入的特點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農村衛生投入)大大低於城市、(農村衛生投入資金)更多來自農民個人、以及政府投入增長緩慢且主要用於維持機構運轉。 (填空 )
14. 醫改方案中,政府將醫學技術進步的責任明確無誤地交給了(醫葯衛生事業)
15.(2009)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個醫葯衛生體系改革近期的目標,其中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保障措施重點是加強組織領導。 (填空 )
16. 為推進基層醫葯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按照我國政府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的時間安排,制定各省級補助資金的以獎代補辦法,計劃對各地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建設、(制度設計) 、工作進展、(信息溝通)、創新程度等五方面進行考核,並根據各地工作開展情況予以補助。 (填空 )
17.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 (填空 )
18. 廣義上講,補助醫療保險除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等,還包括(商業健康保險)。
19. 公共衛生體系是以(保護和增進人群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全部要素的集合。 (填空 )
20. 新醫改意見要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葯物)。
21.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必須(立足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正確的改革原則。 (填空 )
五、問答題
1. 如何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 (簡答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使用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大力推廣包括民族醫葯在內的中醫葯,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務。鄉鎮衛生院要轉變服務方式,組織醫務人員在鄉村開展巡迴醫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對行動不便的患者要實行上門服務、主動服務。鼓勵地方制定分級診療標准,開展社區首診制試點,建立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制度。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
2. 切實做好基層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資金保障,如何合理核定收支,保障正常運轉? (簡答 )
一是科學核定收入;二是合理核定支出;三是嚴格績效考核;四是收支兩條線管理;五是保證離退休人員經費。
3. 針對我國醫療體制的現狀,政府至少應該扮演哪四個重要角色? (簡答 )
充當保險者,建立普遍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充當購買者,約束醫療服務的費用;充當規劃者,建立健全初級衛生保健體系;充當監管者,抑制醫療服務中的市場失靈。
4. 切實做好基層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資金保障,如何合理核定收支,保障正常運轉? (簡答 )
一是科學核定收入;二是合理核定支出;三是嚴格績效考核;四是收支兩條線管理;五是保證離退休人員經費。
5. 建立公共衛生體系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簡答 )
(1)堅持公共衛生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
(2)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原則。
(3)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
(4)統一性與獨立性相結合的原則。
6. 政府的社會性管制內容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簡答 )
一是醫療服務市場進入和退出控制;
二是競爭行為;
三是市場組織;
四是從業人員待遇;
五是醫療服務數量;
六是醫療服務與質量控制。
7.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原則和方向是什麼? (簡答 )
(1)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
(2)堅持立足國情,建立中國特色醫葯衛生體制;
(3)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
(4)堅持統籌兼顧,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完善制度體系結合起來。
8. 政府辦非營利性醫院的融資模式有哪些? (簡答 )
(1)政府財政補助;
(2)醫院自有資金積累;
(3)引入社會資本,改造公立醫院占壟斷地位的格局;
(4)多種形式的銀行貸款;
(5)項目融資;
(6)吸引慈善捐款;
(7)探索免費債券發行;
(8)嘗試設立醫療福利彩票;
9. 現階段加快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存在哪些問題? (簡答 )
(1)關於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認識問題。(2)關於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的資源投入問題。(3)關於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問題。(4)政府對公共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5)公共衛生服務的效率低下。(6)政府對公共衛生服務監督職能的缺位。(7)關於基層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2、初級衛生保健的13項指標具體是指哪13項?
依據我國農村發展規劃,參照WHO提出的全球衛生目標,結合我國實際情況,1990年,發布了《規劃目標》,見表13-1。該規劃目標原則地提出了不同地區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最低限標准。各地區應從實際出發擬定本地萄規劃和實施辦法。地區的劃分是根據國家2000年經濟發展規劃和國家統計局曾經使用的統計口徑,提出貧困、溫飽、寬裕和小康四類地區。各地提出的規劃指標一般不低於最低限標准。目前經濟已較發達、工作基礎比較好的地區,指標內涵可以擴充,標准也應提高。這些指標的具體含義及計算方法如下:
指標1 指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已成為本屆政府的工作目標,並有主要領導分工負責。制訂了初級衛生保健發展規劃,並定期檢查考核實施情況。
指標2 縣、鄉政府年度衛生事業撥款指兩級財政支出中,衛生事業費、衛生基建投資、中醫經費、衛生科研經費和衛生人力發展投入的總和。不含集體組織的經濟支持和個人支付的衛生費用,其意義在於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在地方財政支出中佔有合理的比例,並使之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增長。根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該項指標將有可能為「衛生事業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所取代。
表13-1 「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最低限標准
初級衛生保健指標不同經濟地區最低限標准
貧困溫飽寬裕小康
1.把初級衛生保健納入縣、鄉(鎮)政府工作目標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100100100100
2.縣、鄉政府年度衛生事業撥款占兩級財政支出的比例(%)*8888
3.健康教育普及率(%)506518090
4.A.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
B.甲級衛生室占村衛生室比例(%)90
3095
50100
70100
90
5.集資醫療保健覆蓋率(%)50506060
6.「安全衛生水」普及率(%)60708090
7.「衛生廁所」普及率(%)35457080
8.食品衛生合格率(%)80808585
9.嬰兒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201585
10.孕產婦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30252015
11.兒童「四苗」單苗接種率(%)85859095
12.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15151010
**地方病病區特定指標: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
10
10
5
5*根據我國現行財政體制,該項指標由各級地方政府審定
**為地方病病區「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規劃目標的必列指標,其他地區不做要求。
指標3 指中、小學健康教育課、常見疾病預防保健知識、生活衛生常識等普及到家庭、學校企事業單位的百分比。
指標4A 村衛生室應有醫有葯有專門的工作室,鄉村醫生承擔醫療、預防保健和衛生宣傳三項任務。
指標4B 甲級衛生室的最低標準是:(1)有診斷、治療、葯房三室分開的專用房屋;(2)至少有120種常用葯品及必要設備;(3)至少有一名獲得鄉村醫生證書的醫生,有一名女鄉村醫生或女衛生員(接生員);(4)有一套管理制度,如門診、發葯、收費、消毒、防保等項制度。
指標5 指以全體居民為對象,通過不同的集資方式和管理方法,實行集體和個人共同籌備醫療保健專用基金和按一定比例補償居民的醫葯、預防保健費用支出的各種形式的醫療保健制度。
指標6 指水源水的感官指標,PH值和氟、亞硝酸鹽含量指標達到國家標准,煮沸後可以飲用。
指標7 指廁所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糞便定期消除並行無害化處理。
指標8 指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食品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准。要求年檢驗數在500件以上,品種覆蓋率達100%,檢驗樣品中抽樣樣品應佔60%以上。
指標9 嬰兒死亡率指一年內每1000名活產嬰兒死亡數。「活產嬰兒」指具有呼吸、心跳、脈搏、肌肉抽動四種生命現象之一者。在統計時,嬰兒死亡漏報率應控制在20%以下。嬰兒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嬰兒死亡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
指標10 孕產婦死亡率指一年內每十萬名孕產婦從妊娠分娩後42天,由於與妊娠(含宮外孕)、分娩有關或因妊娠分娩致原發疾病惡而引起的死亡數。但不含意外事故、節育手術事故和其他手術意外致死數。在統計時,孕產婦死亡漏報率應控制在20%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孕產婦死亡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按國際通用計算方法,「年孕產婦總數」以「年活產嬰兒總數」計算。
指標11 指兒童「四苗」計劃免疫中,每一種疫苗符合規范的接種率。
指標12 法定報告傳染病的發病率指一年內每十萬人口中,甲、乙、丙類35種法定報告傳染的發病數。統計報告中傳染病漏報率應控制在5%以下。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
指標13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地方病流行區每十萬人口中,某種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血吸蟲病、大骨節病、克山病)患病人數每五年遞降的百分比數。
此十三項指標按其內容實質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支持指標,包括指標1、2、4和5,這些指標強調的是建立初級衛生保健領導機構、發揮政府作用、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組織保證和經濟支持,加強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即行政村衛生室)的建設。第二類屬工作指標,包括指標3、6、7、8和11,這些指標強調的是健康教育、水糞管理、食品衛生管理和計劃免疫,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內容,做好這些工作,既可大量地減少和控制常見病多發病,還能極大地提高群眾的衛生知識,養成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水平。第三類屬居民健康指標,包括指標9、10、12和13,這些指標是關於兒童和孕產婦的死亡率、傳染病控制和地方病防治的發病率、患病率等,這些指標既是國內指標,也是國際指標,綜合地反映了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過兩次全國范圍內的初級衛生保健試點工作的考評,表明這套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合理的,各項指標數值的確定是基本可行的。這套指標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
3、如何理解"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這一衛生工作目標的關鍵是初級衛生保健
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所有成員國做到「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我國政府根據國情,作出「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庄嚴承諾,並寫入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為實現這一目標,《決定》中提出必須建立並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的要求。
衛生工作強調安全性、公平性、可及性。「人人享有」就是公平性、可及性的體現。我國的衛生工作,在公平性、可及性方面做得不夠理想,在WHO的191個成員國中曾被評為倒數第4位。
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有10項內容,例如全體居民都至少能獲得基本保健和第一級轉診設施;所有政府對人民的健康擔負起全部責任;居民都有安全的飲水和環境衛生設備;人人可得到基本葯物;等等。
就以居民都有安全的飲水來說,要達到這一目標也很不容易。我國農村尚有30%的人飲水困難,尤其是在西部的某些地區,在那裡,有的婦女甚至趕10里地到遠處取水。有些地方的水中含氟量高,成為某些地方病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一些地區水源受到污染。國家對此問題很重視,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投資64億元,每年解決3 200萬人安全飲用水。
為了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讓全體國民可得到基本葯物是極為重要的一條保障措施。
1 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是衛生改革的目標
就醫、上學、就業、住房問題是當前群眾最關心、反應最強烈的問題,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影響和和諧社會構建的突出問題之一。
據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普查,48.9%的人有病不去醫院就診,29.6%的人應住院但沒有去住院(這是2003年的數據),說明我國衛生工作在公平性、可及性上還有很大缺陷,與「人人享有」還有很大差距。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已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也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由發改委、衛生部牽頭,十幾個部委參與共同起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案。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已明確是醫
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社區衛生是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基礎環節。
2 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再次提出
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是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保證。
在1月8日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高強部長提出2007年全國衛生工作重點。高強部長指出,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按照我國國情,借鑒國外有益經驗,著眼於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於縮小醫療衛生服務差距,著力於建設群眾及時就醫、安全用葯、合理負擔的醫療服務體系,探索中國特色的衛生發展道路,要著力建設四項基本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多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關於國家基本葯物制度,高強部長指出,葯品的特殊屬性決定了葯品的生產、流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不能完全靠市場調節。政府應該加強對葯品生產、采購、配送、使用等環節的監管。根據世界90多個國家的經驗,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應為葯品政策的核心。國家應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價廉的原則,制定基本葯物目錄;政府招標組織國家基本葯物的生產、采購和配送,並逐步規范同種葯品的名稱和價格,保證基本用葯,嚴格使用管理,降低葯品費用。同時,要整頓葯品生產流通秩序,積極促進葯品生產流通的規模化和現代化,改變目前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監管難的狀況。嚴格企業和葯品准入,加強質量監管,確保葯品安全、有效。
3 基本葯物制度的重要作用
1975年,WHO提出制訂並推行基本葯物,這是為了解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困國家)的葯品供應問題,使這些國家能夠按照其衛生需要讓其國民以有限的費用、合理的價格購買、使用質量和療效都有保障的基本葯物。WHO提出制定並推行基本葯物制度,旨在使其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人口得到基本葯物供應。至1999年底,WHO成員國的80%實施了基本葯物制度。
基本葯物不僅要在數量上能夠滿足人們衛生保健的基本需要,更應保證其安全、有效,並保持合理的價格。推行基本葯物制度的過程,還應高度重視合理用葯的問題。
基本葯物制度不僅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困國家)中發揮作用,在經濟發達國家中同樣也能發揮積極作用。基本葯物制度已成為WHO和國際上許多國家推行「國家葯物政策」的核心內容。
4 基本葯物制度不僅僅是個目錄
我國基本葯物工作開始較早,1979年就開始進行。1992年,衛生部牽頭,會同財政部、國家醫葯管理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總後衛生部成立國家基本葯物領導小組。1996年,按照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則制定了國家基本葯物目錄。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就提到了要建立並完善基本葯物制度 ......
4、什麼叫初級衛生保健
基本的衛生保健工作
初級衛生保健的任務分為四個方面、八項要素。
(一)四個方面
1.健康促進 包括健康教育、保護環境、合理營養、飲用安全衛生水、改善衛生設施、開展體育鍛煉、促進心理衛生、養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預防保健 在研究社會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觀規律及它們和人群所處的內外環境、人類社會活動的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
3.合理治療 及早發現疾病,及時提供醫療服務和有效葯品,以避免疾病的發展與惡化,促使早日好轉痊癒,防止帶菌(蟲)和向慢性發展。葯物應用以"節約、有效"為原則,那些葯物應用"愈多愈有效"、"愈多愈好"的觀念是錯誤的。用葯物不僅造成葯物浪費,增加病家經濟負擔,也增加了葯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4.社區康復 對喪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殘疾者,通過醫學的、教育的、職業的和社會的綜合措施,盡量恢復其功能,使他們重新獲得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八項要素
1.對當前主要衛生問題及其預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應和合理營養;
3.供應足夠的安全衛生水和基本環境衛生設施;
4.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
5.主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
6.預防的控制地方病;
7.常見病和外傷的合理治療;
8.提供基本葯物。
5、「初級衛生保健」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是社區內的個人和家庭能夠普遍獲得的基本衛生保健,這類保健的獲得要採取他們能夠接受且充分參與的方式,並且社區和國家能夠承擔所發生的費用。初級衛生保健既是國家衛生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社區總體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不可分割內容。
1978年,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召開了國際初級衛生保健會議(簡稱阿拉木圖會議)。會議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明確指出:推行初級衛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簡稱PHC)是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的關鍵和基本途徑。
擴展資料中國初級衛生保健持續升級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0日,中國等5國共同舉辦的「從初級衛生保健邁向全民健康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主題邊會在世界衛生大會期間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出席邊會並作主旨發言。
馬曉偉介紹,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著力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到20世紀70年代,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初級衛生保健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持續強化初級衛生保健服務。
通過制度創新,築牢居民看病就醫保障「安全網」;通過組織創新,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通過服務創新,保障重點人群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
馬曉偉表示,中國的主要經驗一是高度的政治承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二是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主導的基本原則;
三是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健康管理、常見病診療中的主體作用;四是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准,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同時發揮醫務人員主體作用,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6、不同時期人們實現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時期,我國的小康生活的具體標準是不同的。這是根據經濟的發展情況決定的。
(一)我國最初的小康社會標准
建設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的,是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一個簡單通俗的描述。這個目標是「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一構想是以當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人均253美元為基數,到世紀末翻兩番即1000美元左右,以10億人口計算總額為一萬億美元。後來考慮到世紀末人口將達到12億,則人均為800美元。這就是最初的小康社會標準的提法。
(二)總體小康水平標准
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對小康標准在理論上進行了完善。1991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對小康的內涵作了如下描述:「我們所說的小康生活,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據此,1991年國家統計局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對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即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人均蛋白質日攝量75克;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恩格爾系數50%;成人識字率85%;人均預期壽命70歲;嬰兒死亡率3.1%;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電視機普及率100%;森林覆蓋率15%;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16個指標進行測算,2000年全國小康實現程度為96%,但尚有三個指標沒有達到小康標准,即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66元,實現85%;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為75克,實現90%;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實現80%。根據這個測算結果,我國豪邁地向全世界宣布:一個12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紀,我國要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三)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標准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六大進一步作為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被提出,這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標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過程,而不是單純指提高發展水平。而在具體的衡量指標方面, 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與總體達小康水平,有著兩個主要區別。一是范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社會側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的水平。而小康社會決不單純指物質文明,還應該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設。因此,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是對小康社會更全面的描述,是對小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標准不一樣。我國在總體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了新的標准,即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要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按此目標人均GDP屆時將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2000年關於世界各國收入水平四類劃分標準的中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其他相關指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