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中年人心理保健

中年人心理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28 16:26:55

1、中老年人心理與健康有什麼關系?

不少人進入老年以後,喜歡回憶往事,尤其喜歡在別人面前,述說自己過去的經歷,有的還設法重遊年輕時曾經生活或戰斗過的地方。中老年人這種留戀過去的心理現象,稱為回歸心理。

回歸心理源自中老年人長期生活經歷。幾十年風風雨雨,中老年人不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還平添了許多人生感悟。如果回歸心理適度,在對往事的追憶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那對身心健康並無影響。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少數中老年人回歸心理過度,過於迷戀往事,事事都拿現在和過去相比較。由於思想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很容易產生今不如昔的悲觀心理,從而情緒低落,抑鬱寡歡,當然就不利於健康了!從醫學上說,回歸心理實質上是一種不良的心理行為,屬於一種負性心境。如果長期在回歸心理的支配下生活,必然會促使中老年人加速衰老,容易導致神經內分泌機能紊亂,從而誘發各類身心疾病。

預防和消除回歸心理帶來的不良影響,關鍵在於用「一分為二」的正確態度來評價過去和現在,培養豁達和積極的人生觀,堅持面對現實和向前看的生活態度。為此,中老年人要學會自找樂趣,讀書、寫作、種花、垂釣、聽音樂、下棋,總之盡量做到興趣廣泛,活動多樣,使生活豐富多彩,就可避免過多沉浸在「不堪回首話當年」的不良情緒中。

2、影響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身體退行性變化,更年期現象
人到中年,各種感覺器官及其功能發生變化,體重增加,記憶力下降。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會出現更年期反應。更年期主要是指個體由中年向老年過渡過程中生理變化和心理狀態明顯改變的時期,這段時期人的情緒波動大,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鬧情緒,心情沮喪,易對人際關系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影響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2社會責任的壓力
中年人群體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事業上,他們擔任重要職務,工作壓力很大。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中年人在工作之餘,還需不斷更新觀念、繼續學習,才能勝任工作。繁重的社會責任和工作壓力,往往使得他們無暇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持續的心理緊張狀態有可能造成高級神經活動功能失調,睡眠質量下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等情況。
3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萊文森認為中年人被夾在年輕人與老年人、家庭與事業之間,是「被約束的一代」,面臨著「角色壓力」與「中年危機」。中年期是一生中扮演角色最多的時期,人際關系通常涉及親子關系、雙親關系、夫妻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諸多方面。Marks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角色能使人產生不同的幸福感[2]。在家庭關系中,中年人上要贍養父母,下要培養教育子女,集諸多事務於一身。對父母健康的擔憂,對子女升學與就業問題操心牽掛,使得一些中年人身心疲憊。在工作中要協調上下級的關系,激烈的工作競爭,使得中年人的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加劇。日常生活中婚姻關系需要用心經營,許多夫婦由於生活和工作壓力,雙方缺乏溝通,影響婚姻質量。
4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大多數都會在事業給自己設立明確的目標,並期望通過努力付諸實現。但由於主、客觀因素,理想與現實往往有一定的差距。中年人在生理上已進入緩慢衰退期。長江後浪推前浪,面對迅速成
長的青年一代,心理難免產生失落感。人到中年,應加強個體的自身修養,了解和順應自然規律,平靜地接受人到中年生理上出現的變化,工作中合適認識來自年輕人的挑戰,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目標。
5不良的生活方式
多數中年人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參與應酬,有些中年男性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養成吸煙和酗酒的不良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任務,造成睡眠不足,健康嚴重透支。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中年人無暇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合理的飲食,從而導致腸胃病和過度肥胖等疾病的爆發。在慢性疾病發病中,有資料顯示,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佔44.7%,環境因素佔18.2%。

3、中年期如何進行心理調節與心理保健?

中年人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任務重,責任大,因此全社會都應來關心中年人的心身健康。有了良好的大氣候,中年人做好自身的心理保健才有保證。目前,社會上一般把中年期定在35~60歲,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比以前長了,中年期的跨度也相應地增加了。

從表面上看,這個時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處於成熟階段,智力發展到最佳水平,工作調整到最佳狀態,是人生的鼎盛時期。但實際上,這個時期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其中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人的身體和心理從成熟走向衰老。中年既是建樹成就的時期,又是人的心理和生理「多事之秋」的高峰階段。

從生理上來講,中年人的體質狀況已不如青年時那樣健壯,多種生理機能出現緩慢減退,免疫力和內分泌等都在逐漸下降,因此,中年朋友們要及早地認識的這一點,認識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況,要及早地做身心健康的保健准備。

中年心理調適

中年人要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而樂觀。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社會因素對心理的刺激居於重要地位。因此,中年人在復雜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培養開闊的胸懷,養成不計較小事、即使對重大事件也能保持克制力的良好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即使是重大的人生挫折,都應學會盡快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保持一種穩定而樂觀的情緒。中年時期是同齡人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產生懸殊差距的時期,這時候對人對事不要抱過高的期望。面對同齡人成為上司或是時代驕子,應該坦然豁達,避免產生嫉妒和自卑心理。

社會是復雜的,又是光怪陸離的,有些差距是由於機遇造成的,無須讓怨天尤人的情緒困擾自己,而應該用腳踏實地的工作、廣泛的興趣來充實生活,取代不良情緒。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現實情況確定期望值,不要勉強去做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保證將心理平衡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實現「知足者常樂」。其實幸福常常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是一種心理狀態。

健全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建立在良好人際關系基礎上的:要善於和性格、愛好、脾氣秉性不同的人相處,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客觀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要注意不斷增進對周圍人的了解。應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不斷開闊眼界,擴大交往范圍。這樣可以增強心理上的安全感。

中年人往往在單位是頂樑柱,工作絲毫鬆懈不得;在家中是主心骨,既要照顧年老體弱的父母,還不能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引導。這些都應該統籌兼顧,合理安排。不要因繁忙而忽視娛樂活動,娛樂既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又是調劑心態的良方。體育鍛煉也很重要,它可以使中年人的體質增強,身心潛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人到中年,事業、家庭趨於穩定,生活變得平淡、缺乏新意。這時要多花一些時間反省自己,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大膽進行新的嘗試,以使心態永遠保持年輕。

中年人的心理保健

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中年人的身體由發展的頂峰開始逐漸衰退,所以衛生保健意義重大,人貴有自知之明,中年人對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應有正確的估計和認識。

我們知道中年人正是各行各業的骨幹,擔子重,對工作往往廢寢忘食,個人身體狀況卻逐漸衰退,漸感力不從心,最終必導致心力交瘁,英年早逝,實為可惜。

中年人在接受或安排任務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憑匹夫之勇,急躁冒進,而應「有理、有利、有節。」否則違背規律,無異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抱著求實精神,注意勞逸結合,適可而止。

摒棄惡習

要做真正做到心理保健就要,加強鍛煉,摒棄惡習。首先,要加強身體鍛煉,堅持晨起鍛煉身體,還可參加一些別的體育活動。同時,要注意加強營養,多吃蔬菜、少吃動物脂肪。其次要堅決戒煙,少飲酒。

要知道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等有毒物質,燃燒後的煙霧中,有毒物質達750種之多,對人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都有嚴重的危害。據西德學者研究,吸煙對視覺有很大影響,調查發現吸煙者64%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視網膜硬化症,而不吸煙者患這種病的只佔2%;吸煙還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使人頭暈,並引起失眠、神經衰弱,嚴重影響智力。

一位美國醫生研究發現,吸煙者的死亡率是不吸煙者的2.5倍。癌症死亡率,吸煙者是不吸煙者的2.6倍。飲酒對人的心理也有極大危害,長時間飲酒會引起酒依賴以及慢性酒中毒,造成一系列難以矯正的身心障礙和社會問題。大量飲酒後注意力不易集中彩感覺模糊,觸覺不靈,思考力、判斷力下降,記憶力發生障礙,言行失去控制。

培養堅強的性格

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29歲始撰寫《國榷》,在艱苦條件下揮毫27年。增刪修改6次,終於獲得500萬字著作的成功。誰知禍從天降,《國榷》還未付梓就被人偷走,此時的談遷,痛哭一場後,又拿起筆來重撰《國榷》,又經過9年,在65歲時才如願以償。

堅強的意志與豁達開朗的性格對心理健康極為重要;對於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不論是失敗或挫折,都能以樂觀、冷靜、從容的態度去面對;在不幸的遭遇面前,既不怨天尤人、悲觀沮喪,也不杞人憂天、惶惑不安。而應有堅強的意志、豁達的胸襟。在逆境中,應堅定意志,看到希望,把握機遇,要有堅定必勝信心,相信即使「山重水復疑無路」,也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為使意志變得更堅強,英國心理學家克列爾·賴納提出的十條普遍規律可給您提供一些幫助:

清晨不要留戀卧室。吃中飯和晚睡前,在鏡中看一下自己.以確信自己一切正常。這可增強自信心;請記住。人們不會注意那些對他無意義的事情。因此完全沒必要在生人面前講話時而發窘。請記住,壓力可以把某些人變成有出息的人,且要能寬容別人。

在周圍找一個志趣相同的人,你將不再孤獨;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試圖借酒消愁;不要老是念叨自己的毛病;不要過多批評別人;要記住,最壞的事情最可能發生,最美好的事情也有可能出現。

寬宏大度、與人為善

中年人涉世已深,在與人交往中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人際關系網路,首先,是與職業有關的,同事間、上下級問的關系,應戒除「窩里斗」與「同行相忌」的不良習氣,應以大局為重,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矛盾可放一放,予以冷處理,勿操之過急;與朋友交往,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還有一點,家庭成員間的關系也極為重要。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夫妻關系、親子關系是其核心。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溫暖和諧的家庭可讓人感到無限的慰藉;親人的理解、關懷與支持,可以把煩惱和痛苦減低到最低限度。

要協調人際關系,需要爭取朋友、同事、鄰居的幫助和支持,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親友情感支持系統。在任何時候,你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是你最能獲得力量的人。

如處於難以得到親情支持的情境,為擺脫困擾,不妨做一些平時最感興趣的事:以分散對某種心理困擾的注意力;心境實在難以平靜,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少量安定或心得安之類葯物,及時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咨詢與幫助,會更有效。

張弛有度,量力而行

中年人大多有緊迫感,如果能正確對待這種緊迫感,因勢利導,使其成為進取的動力。然而,有些人卻在這種壓力下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但是,又難以成功,於是急躁苦悶、意志消沉,身心健康受到極大損害。一些優秀人才,盡管生活條件艱苦,工作條件困難,但仍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當成果出來後,有的或者早衰或者倒下,很令人痛惜;因此,中年人一定不要把緊迫感變成緊張感,應保持生活的節奏感,有勞有逸,張弛有度,以防早衰。

中年人還要學習調節情緒的技巧,不能依靠強制來壓抑情緒,而應從解決引起不良情緒的事件入手,調整認識,要從根源上來調節;必要時採取一些心理防衛手段,以避免和減輕有害情緒。當然,這樣可以求得心理上暫時的緩和,但從根本上說,要治本還必須正視引起不良情緒的根源。

醫學上認為。中年人出現早衰的原因。大致是因為七情過盛,用腦過度。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驚、恐」這七種情緒:凡事多思,情緒反應復雜。長期集中、持續、緊張地用腦。既無規律。又不能做到勞逸結合。易使「勞神精損,生長六疾「:嗜煙好酒。飲食失節,久坐少動。易致脾胃運動功能呆滯,也會致使中年人多病纏身;很多中年人常勞心,少勞力。不能正確處理動和靜、勞和逸、緊張和鬆弛的關系。往往導致體質下降產生疾病。

笑一笑,十年少

有人說笑容是天下最美的表情,笑容可掬的神態,讓人人見了都喜歡;但心理學家也認為,充滿喜悅的笑,是人的良好情緒的反應,可見笑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動作表情!

用心理學的眼光來說,笑是一種有用的體操,可以驅散心中的積郁,讓人愉快、樂觀,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笑的過程牽動膈肌上下振動與腹肌的收縮運動,對內臟各器官形成一個推壓、按摩的作用,增強毛細血管功能,促使靜脈、淋巴液迴流加快,從而減輕了心臟負擔。笑這個動作採用的是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呼吸肌功能,增加肺活量有良好作用。笑的過程還能使大腦皮層形成一個特殊的興奮灶,使其他區域被抑制,從而使大腦得到更好的休息。

笑能牽動面部13塊笑肌不同程度地運動,促使面部血液循環,使您容光煥發、青春永駐,笑,甚至還可挽救人的生命。美國有個叫卡曾斯的新聞記者,突然胸部劇痛,後經權威醫生會診,斷言他不久將告別人世。卡曾斯是個豁達的樂天派,他找了一批喜劇片,整天沉醉在滑稽大師們的有趣表演之中,天天被逗得哈哈大笑。不久,疼痛慢慢減輕直至消失。他乾脆不住醫院,回家為自己安排了養病三部曲:吃飯、大笑、休息。愉快的大笑終於使死神悄然離去,挽救了一條性命。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佐治·維爾倫指出:幽默感是人類面臨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之一。許多研究證明,幽默有助於降低人體內皮質醇的含量,而皮質醇是一種引起緊張情緒的激素,皮質醇持續增高可使心血管功能和生理功能受損。

笑是可以練習的。練笑可在笑料的引誘下。使人從一個緊張、煩悶、困擾的境界中解放出來。練笑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易學易練。練笑的姿勢可根據需要而採取仰卧式、平坐式或站立式。

首先是應確定練笑的姿勢與笑的程度。如內笑、微笑或哈哈大笑。兩眼微閉。排除雜念,進入入靜狀態;第二步是誘笑。從記憶中提取所需笑料,在笑料的逗引下產生笑意,要笑得痛快,笑得開懷;在提取一個笑料之後可再提取更多新的笑料。當某一笑料的笑意消失後後即收練。

收練的時候將兩手掌心相對。摩擦發熱,自上而下浴面16次。兩眼慢慢睜開。練笑可視自己的情況而定。一般每次練習7~10分鍾即可。也可適當延長.以每天練習三次為宜:練笑必須持之以恆。平時要認真收集笑料,以便在練笑時隨時提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避免不了因沮喪、挫折、失敗與不幸而導致的心理失衡,但具有幽默感的人善於從生活中揭示或升華其中的喜劇成分,淡化甚至驅除不利情緒,化消極為積極情緒,從不滿中分享到滿足的喜悅。

英國戲劇家蕭伯納被一輛自行車撞倒,雖然沒有發生嚴重的事故,但是對騎車者而言,這一驚嚇也非同小可,連忙道歉。蕭伯納打斷他說「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點勁兒,那就可以作為撞死蕭伯納的好漢而名垂青史啦」,一句幽默的話語,使整個氣氛頓時輕松愉快了,可見,幽默是煩惱和痛苦的拮抗劑,可使人永遠保持樂觀和愉快。

合征與心理保健

步入老年,人們往往特別關注身體健康,而對心理健康並不在意;因而,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卻不樂觀;據有關資料表明,由於大腦功能的退化和離退休前後生活的急劇變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7%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郁等心理障礙,0.34%的人則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狀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可以說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大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4、人到中年,怎麼才能讓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呢?

不難發現,隨著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滿足。小的時候,一塊糖就可以笑出來。等成年了,買了房子,還想買車子。中年人的壓力,首選源於社會。但是,來自社會競爭的壓力,是不可能避免的。很多中年人的精神心理壓力,源於40歲之後的現實,和曾經年少時的夢想,差距太大。有很多人,活了半輩子,也沒有真正認識自己,導致40歲之後的茫然、窘迫和不知所措。所以40歲以後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防血栓

血液在人體內流動,長期以往,就容易在血管內滋生垃圾,並形成栓狀物質,凝固在血管內壁,使得動脈血流受阻,最終可能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很容易造成突發的心梗、腦梗等,嚴重危及生命。

起居有序

老中醫多隨四時而起卧,春夏晚卧早起,以應陽氣之生長;秋季早卧早起,免受肅殺之氣的戕伐;冬季早卧晚起,不使身體的陽氣受寒氣干擾。

他們的睡眠是「先睡心,後睡眼」。「睡前除雜念,調息入夢多」。它如睡前洗腳、睡前不語、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

戒憋屎

大便通暢而無積滯,能減少身體不適,有益於健康長壽。中老年容易便秘,因此要養生良好作息,按時排便,日常飲食可以適當補充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排便。

房事節制

「夫精者,生之本也」,縱欲太過,除傷腎精,對其他臟腑也會有所危害。中國古代共有200多位君王,但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過度縱欲所致。尤其是在冬天,人類更應當適當減少性生活。

健康飲食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們喜愛吃當地生產的五穀雜糧,更愛吃蔬菜、豆類、水果,而魚與肉吃的較少。雖有個別偏食魚肉的,也是葷素搭配,從不過嗜。

戒煙酒

煙酒是男人的朋友,但也是他們的健康殺手。過量飲酒會引發食道癌、胃癌等癌症而煙草更是會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產生極大的危害!

想要健康長壽,那麼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本文針對中年男性長壽習慣進行了五點闡述,希望大家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5、中年男性應當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呢?

第一, 放慢一下工作速度。
如果你感覺非常緊張,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輕松休息一下,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可能你會做得更好。
第二, 注意培養良好的心態。
加強自己的心理修養,在注意鍛煉身體的同時,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養成自己作心理分析的習慣。可以考慮與心理醫生交朋友,以便經常得到他們的幫助。
第三, 正確地評價自己。
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與自己過不去,不要把目標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量力而行,隨時調整目標未必是弱者的行為。

6、中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樂觀地對待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緒

人進入中老年以後,情緒也會發生變化。身體健康,有一定文化知識修養,經濟生活較富裕,獲得了自己喜歡的學習、工作或研究機會的老年人,會產生積極情緒,而一些隨著軀體機能的下降,自認為已經衰老,特別是喪失了生存目的的老年人,興趣索然,感情平淡,性情固執和情緒抑鬱,面臨死亡而產生畏懼和消極悲觀情緒,加上經濟收入相應減少,自認才能得不到發揮,就會產生寂寞、不安、無聊等情緒;子女成家獨居或在外地,或者由於住房擁擠不能與兒孫同居一處而產生孤獨情緒。如果老兩口關系不好。或因子女、婆媳不和,或喪偶、失子,情緒就更加低沉。一般認為,老年人離退休前後是情緒變化的轉折點,65歲左右時情緒處於最低潮,因為長期形成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及本人在社會中的角色都起了變化,要經歷幾年煩躁不安、孤僻、易怒、懷疑等消極情緒的糾纏。到70歲之後,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又會逐漸增加,情緒自然也就會變好。

中老年人如何保持積極的樂觀情緒呢?

1.老年人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有條件的應繼續服務於社會,如有工作機會或能到街道工作,應合理安排,興致勃勃地踴躍參加。

2.加強藝術修養和培養廣泛的業余愛好,可適當學些繪畫、書法、音樂、詩詞等,特別是多聽音樂。義大利有一位神經衰弱患者,久治無效。一次,醫生給他開了三張輕音樂唱片,叫他一日二次在家播放,連放一周。一周後,病人感謝這位醫生治好了他的病。

另外,種菜、種花、養魚、釣魚、養鳥、下棋等,不但可以增進生活情趣,而且還能治病。如瑞典在波的尼亞海濱地區創辦一家舉世無雙的釣魚診所,專門對神經衰弱者和形形色色的心理症患者開放。據主辦者介紹,釣魚是集「放鬆心弦」和「集中精神」於一身的體育運動,兩者既對抗又相輔相成,因而對人的神經系統的健康大有裨益。英、法、美等國的健康學家都准備仿而效之,在湖濱海邊建立釣魚診所。

3.旅遊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因為大自然的秀麗風光能啟發人們的心靈。如果能和青年人一起旅遊或搞些娛樂活動就更理想。如上海等地舉辦了「忘年交」活動,老年人通過同青年人書信對話、懇談會和聯歡會等多種形式交流思想,豐富生活可使情緒保持平衡。

4.參加學習。學習不但能擴大視野。而且能推遲大腦的衰老。

5.要堅持健身活動,嚴格遵守作息制度。一些人離退休後,完全打亂生活規律,認為坐著不動就是享清福。飲食有節、起居正常、生理活動有節奏,對老年人的情緒很有影響。

保持良好的情緒,樂觀地對待生活,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修養。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笑具有一定醫療作用,是良好情緒的反應,是一種很好的體操。它可以使肺部擴張,促進呼吸。笑還可消除精神和神經緊張,使肌肉放鬆等等。平時多看喜劇片,在輕快的笑聲中不但可以解除緊張的綜合症,而且還可以治好很多身體不適,如頭痛,皮膚癢,肚子難受等。老年人要具有幽默感。富於機智和幽默的人要比看什麼都不太感興趣的人,在情緒上要安定得多。

會不會笑,能不能使人發笑是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周圍環境的尺度,每個人都要在身邊尋找歡樂。峨眉山有這么一副對聯,希望讀後對您能有所啟示: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

心老十八變

心理衰老的表現千變萬化。一些老年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條較為明顯的特徵:

①感覺、知覺衰退,視力減退,聽力不如從前,味覺遲鈍,以前覺得很好吃的東西現在感到淡而無味。

②記憶力衰退。熟人的名字老是記不起來,讀書前看後忘,常常記不』起隨手放的東西。

③想像力衰退。幻想越來越少,對新鮮事物缺乏好奇心。

④言語能力衰退。講話變得緩慢噦嗦。

⑤思維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學習新知識感到吃力。

⑥情感不穩定。較易動感情和在感情上被人同化,還常常流淚。遇到困難。不像以前那樣鎮定自如,經常有莫名其妙的焦慮感。

⑦意志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喜歡憑老經驗辦事,對任何事情都缺乏強烈的探索精神。

⑧反應能力下降。動作不如從前靈活,對事物不如以前敏感。

⑨興趣愛好減少。

⑩產生衰老感和死亡感。

比青年人更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變得暴躁、易怒、情緒低落、憂郁、焦慮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容易焦慮不安。很多人在更年期後情緒逐漸穩定,但是焦慮不安常常難以消失。

情緒容易發生明顯的變化。一方面是對一般刺激趨向冷漠,喜怒哀樂不易表露,或反應強度降低;另一方面在遇到重大刺激時,情緒的反應特別強烈。難以抑制。

敏感多疑。常把聽錯、看錯的事當作對自己的傷害而傷心不已。

易產生孤獨感。性格由外向轉為內向,深居簡出,懶得交際。

容易自卑。主要是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情緒也就隨之而來。

習慣心理頑固。老年人不容易改變長年累月形成的習慣。

個性心理特點明顯。老年人比青年人、中年人更易頑固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贊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

「減去10歲」健康法

科學實驗證明,樂觀可以長壽,情緒抑鬱有損健康。老年人應力求樂觀開朗,心理平衡。「減去10歲」之法,對老年人的健康是有益的。「減去10歲」法,就是使您的愛好、興趣、追求及整個心理環境都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上。從精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個人能使自己的心理環境保持在10年前的水平,那麼良好的精神素質必然會對身體素質起到良好的反饋作用。研究表明,人的免疫系統的功能直接依賴大腦,「年輕化」的精神心理環境必然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的「年輕化」,這就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鞏固和提高。可見,主動創造「年輕化」的心態環境,對提高健康水平、延緩衰老是大為有益的。

情緒、情感與健康

情緒和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生的,其根源就是需要和動機。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生積極情緒和情感,反之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和情感。不論是消極情緒還是積極情緒都會引起心理緊張,但並非任何心理緊張都能致病。如人們對工作和學習的高度責任心就是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它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又如,日本東京有一位老人,1965年妻子病故後與女兒相依為命。但流氓集團勾引其女兒,乘老人不在家時,把財物洗劫一空離家出走,下落不明。這場浩劫使老人一貧如洗,從此一蹶不振,只有好心的鄰居為老人安排一日三餐。1972年冬天,鄰居見他一人坐在冰冷的房間,腳上裹著破布片。在他的心中,對拋棄他的女兒懷有強烈的仇恨。憤怒和仇恨支持著他,使他得以頑強地活下去。上述情況屢見不鮮。為了某一目標、信念,機體一直維持著緊張狀態,身體尚很健康,一旦任務完成,問題解決,身心一松,倒會生起病來。

消極情緒是人類適應環境的一種心理活動,不一定能成為致病的因素。如,憤怒這種情緒總是伴隨著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利尿素分泌的增加,因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胃腸蠕動減慢、新陳代謝率增高等。這一切反應都在於動員全身的潛在力量來對付面臨的遭遇,人若沒有這種情緒反應,就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也就達不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此,「喜怒不形於色」也未必值得提倡。人遇到悲傷時,大哭一場會感到更痛快些。因為人們可以抑制聲、淚、表情、動作等,卻不能控制生理活動,如血管、汗腺等。表面上看來消極情緒得到了控制,實際上它會轉人體內,人們稱之為「體內的定時炸彈」。因此,強行關閉感情的閘門,不讓其發泄將是災難性的。

情緒是要發泄的。但要知道如何發泄。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詩泄怒。李白對當時朝廷里奸佞得意,賢才落魄的局面,氣憤填膺,怒氣難消。他在詩中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但也有人在憤怒時大發雷霆。其實,大發雷霆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有傷身體。心理學家認為,動不動就大發雷霆的人只會越來越易於發怒,而過度發怒,不管氣泄了沒有,都會增加患病的危險。那些愛發怒的人患心臟病和死亡率都比少發怒的人高五倍。另外,親人慘死,驟然驚嚇等都會導致焦慮、頭痛、血壓升高,進而會出現抑鬱及嚴重的神經症、精神病和軀體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消極情緒並不是對健康無害。因為事物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消極情緒反應過於強烈,超過自我調節的功能,也會使人致病。

消極情緒能致病,而積極情緒卻可以防病治病,有51%的患者可以通過自體機能調節而獲痊癒。

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

心理學家把情緒分為兩大類:一是愉快的情緒、或稱積極的情緒,包括希望、快樂、勇敢、和悅等等,二是不愉快的情緒,或稱消極情緒,包括憤怒、焦急、沮喪、不滿等等。心理學家認為,消極因素往往會過分刺激人體器官、肌肉或內分泌腺,容易誘發多種疾病。積極因素則給人體以適度的刺激,有益於身體的健康。

那麼,怎樣才能變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呢?

1.熱愛人生,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應當是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就會覺得生命的可貴,會自覺地要求自己鍛煉好身體,隨時准備為黨的事業拼搏、獻身。老年人一般來說已離開了第一線,但為祖國的四化大業奮斗的精神卻仍似在第一線上。當想到還有事情可做時,你就會積極起來。

2.要心底無私,甘做鋪路石。陶鑄同志曾說過:「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老年人們要有自我犧牲精神,如同吳運鐸同志說的那樣:「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攝泥土,只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兒們大踏步地沖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3.要尊重事實,使自己的思想與客觀環境相適應。這樣你就不會覺得總沒事干,碌碌無為了。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用不著焦躁,暴怒或憂心忡忡。同時,還要善於自製,巧妙地擺脫不良情緒。俄國文豪屠格涅夫曾這樣勸告人們:「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裡轉十個圈。」這樣,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不必要的發脾氣或鑽牛角尖了。有的老年人採取熟記一些格言的方式來轉變不良情緒,也是一個好辦法。比如,暴怒時想想達爾文的這句話:「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也許就能好一些吧。「發怒是用人家的錯誤懲罰自己。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這句格言,你不認為也是很有道理的嗎?憂郁時怎麼辦?想起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的話,也許能幫助你擺脫憂郁。

例子似乎太多了,還是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采擷吧。只要你能想辦法擺脫不良的刺激,就能把消極情緒變為積極情緒。

總之,對於中老年朋友們來說,保持愉快的積極的情緒是青春常駐,健康長壽的一個重要保證!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7、中年人如何做好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面臨心理壓力,是以瘋狂的工作或玩樂麻痹自己,或者沉侵在悲傷中不能自拔,還是平靜地處理好問題然後置之腦後?前兩種情形是大多數人較容易出現的反應,而對第三種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冷靜地處理心理壓力也不是難事,那些在危機面前不驚不慌,保持冷靜的人並非天生就有這份能耐,他們也都是在生活中逐漸學會的,以下介紹幾種能夠減輕生活壓力的自我心理調節方法。

學會識別心理緊張的徵兆。心理緊張通常表現為身體和行為兩方面的變化,具體反應因人而異。以下幾條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壓力徵兆,可以自我識別: 沒有食慾或食慾過盛心跳過快、頭痛或頸背部肌肉緊張難以入睡或半夜醒來惡夢頻頻不能深呼吸皮膚過敏或濕疹吸煙或飲酒過量注意力難以集中為瑣碎小事而與家人同事爭吵 。 如果你有其中兩條以上的徵兆,就意味著你可能處於心理緊張狀態了。

應付緊張狀態的策略有以下幾點:

1、找到控制壓力反應的方法我們生活中的壓力可能並非來源於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來源於我們對這些生活經歷所採取的反應。你無法控制生活降臨於你頭上的打擊,但你卻能控制自己對待這一打擊的態度。所以,在面臨心理壓力時,你一定要做到:不要讓壓力占據你的頭腦。保持樂觀是控制心理壓力的關鍵,我們應將挫折視為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不要養成消極的思考習慣,遇事要多往好處想。洞察你自己的心聲。許多人對一些情形已形成條件反射,不加思索就做出反應。我們應多聆聽自己的心聲,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極情緒中加入一些積極的思考。

2、嘗試創造一種內心的平衡感心理學家認為,保持冷靜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而每天早或晚進行20分鍾的盤腿靜坐或自我放鬆術,則能創造一種內心平衡感。這種屏除雜念的靜坐冥想能降低血壓,減少焦慮感。有一項研究表明,過度焦慮煩躁的人每天花10分鍾靜坐,集中注意數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漸變緩慢。10個星期後,他們的心理緊張均有一定程度的減輕。此外,按摩對減輕壓力感也非常有效。

3、懂得平衡你的生活許多婦女抱怨說她們時間老是不夠用,事情也老乾不完。這種焦慮和受壓感對許多人來說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些為工作或生活疲於奔命的人。並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義。要平衡自己的生活應嘗試換個角度想問題,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當你為瑣事而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是無濟於事的,你應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寫下來。每天早起10分鍾,把自己感受寫滿3頁16開的紙,事後不要修改,也無需再重讀。過一段時間當你把自己的煩惱都表達出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頭腦清楚了,也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這種自我交談方法能幫助你解決好多問題。http://www.xlzx.com/cgi/xr_html/articles/Mentalstateadjustment/3034.html

人的心理,像春天的原野,應當是陽光明媚,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常有些人心裡籠罩
著沉重的陰影,或抑鬱孤獨,或嫉妒猜疑,或喜怒無常,或無端恐懼,或顧慮重重....
..人們將這種狀況稱為心理陰影,或叫心理失衡,它對人們的生活是有害的。目前發現心
理失衡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灰色心理:「灰色心理」一詞源於美國。美國社會醫學專家經過調查發現,人到中年常
會出現消沉頹廢、郁悶不樂、焦慮煩燥等不良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被稱為「灰色心理」
。中年人為什麼會患灰色心理疾病呢?究其原因是由於中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進入緩慢
衰退期,並開始感受到現代生活、工作的快節奏,在「內憂外患」的沖擊下,心理開始出現
偏差。

抑鬱症:有資料表明,抑鬱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歲以上的成年
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全球現有1%的人遭受此病折磨。在我國隨
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抑鬱症日益增多。

情緒飢餓:情緒飢餓與否與人的生活狀況有很大關系。清貧者由於整日為油鹽操勞,思
想有所寄託,不致缺少情緒體驗。情緒飢餓常產生在生活富足、閑散舒適、無所追求的人群
之中,他們長期無所事事,精神毫無寄託,缺乏親情安慰,常處於情緒起伏的不健康狀態,
久之則心情抑鬱,疾病纏身。

信息膨脹:社會發展至今已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信息社會,信息量的增加,使人
精神負擔加重,心理障礙加大。對現代信息如果的接受,超過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就容易造
成大腦中樞神經功能的紊亂,發生現代信息膨脹綜合征。

造成人們心理失衡有許多原因,社會變遷過快、生活方式日益更新、生活觀念的更新、
家庭觀念淡薄等,都會使人們走進失落的世界。現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種不健康狀態,已經
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設法擺脫心理失衡使思維正常運作,走出心靈的
誤區。

加強修養,遇事泰然處之。人的生命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是人類不能抗拒的自然
規律。應當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並隨之調整自己的
生活和工作節奏,主動地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沖擊。

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滋生失落感,令生活
更加充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和抑鬱心理,同時還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
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
,躍上新的台階;再者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好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心靈
的撼動;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為子孫後代造福。最好是有一門愛好,無論唱歌彈琴、寫作
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保持心情寧靜。
面對大量的信息,

保持心情寧靜,學會吸收現代科學信息,提高應變能力,將眾多信息予以分類歸納、綜
合判斷、分析研究,使其條理化。這樣就可避免信息飽脹感和互相干擾感,適當變換環境。
人在一個過於安逸的環境里反而容易誘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挑戰性的工作、生活
,可以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亦可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避免心理失衡。

正確認識自身與社會的關系。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更
符合社會規范。要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正確對待得失成敗。這樣可減少心
理失衡。http://www.psycard.net/auto/data/15226/detail.php?thisid=3915

8、中年人心理健康有哪些標准?

衡量中年人心理是否健康,有以下幾條標准:

(一)感覺、知覺良好人的心理活動認識事物都是從感覺、知覺開始的。視、聽、嗅、觸均應正常,知覺事物不發生錯覺。

(二)記憶良好能記住重要的事情,不要人經常提醒。但不能要求自己什麼都能記住。有些事情遺忘了是正常的現象。

(三)思維敏捷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比較強,說話不顛三倒四,分析問題、解答問題清楚明了。

(四)有比較豐富的想像力善於用想像鼓舞他人,用想像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奮斗目標,並鼓勵自己為之奮斗。

(五)情感反應有度情感反應要有分寸,不輕易沖動,不常常憂郁,不事事緊張,不麻木不仁。能常樂,能制怒,經得起歡樂,也能經得起悲痛。

(六)人際關系和諧對人寬對己嚴,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才能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中,充滿愉快和滿意的心境。

(七)學習能力始終不衰應堅持學習一種以上新知識和新技能,培養或掌握多項正當的興趣和愛好,並經常為之而忙碌。

(八)有自知之明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能自覺地用理智控制自己,這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標志。

9、中年人的心理特徵和健康標準是什麼?

中年是人生的豐收期,無論家庭還是事業都已經步入正軌,收獲著幸福的喜悅。

中年是青年走向老年的過渡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立人格,事業也達到了巔峰,是成熟的代名詞。經濟上,他們已經獨立,並處於家庭中的中堅地位,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撫養兒女。事業上,經過多年的奮斗和積累,中年人已經開創了自己穩固的事業,有的自己當上老闆,成為企業的領航人,有的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並為企業培養年輕的接班人。他們受人尊敬,擔負重要職務,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人格上,中年人已經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_套自己的思維模式,處理事情嚴謹認真,行為規范舀趨穩定。但中年人在這一時期也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那麼中年人又有哪些心理特徵和健康標准呢?

(一)中年人的心理特徵

1.繁忙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由於中年人要妥善處理家庭、事業、個人發展等方方面面的事情,經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忙碌的工作,緊張的情緒,太多的事情等待他們關心和處理,使他們的情緒敏感,易急躁,脾氣也會變差。這些也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產生,如心腦血管病,更年期綜合征等。

2.復雜的關系網所帶來的壓力中年人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事業上的,生活上的,上司,同事,親人,朋友,老師,弟子等等,尤其是事業上,工作中,怎樣處理好上上下下的關系,保證事業順利,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

(二)中年人的健康標准

1.身體健康健康的首要標準是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個好的身體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工作之餘,中年人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多做戶外運動,調節好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多和家人溝通。

2.心理健康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多方面的。

一是要有合適的社會角色定位。包括生活定位和事業定位。生活中,中年人要扮演好愛人、孩子和父母的角色。要有健康成熟的愛情觀,保持理智的情感取向,夫妻之間互相尊重,維持和諧親密的關系,確保家庭的幸福美滿。對待老人要孝順,對待孩子要關心,這樣才能處理好家庭中各方面的事情,保證家庭的和諧。能否承擔家庭的重擔,妥善處理好家庭中的各類問題,也是衡量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事業上,要注意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立足現實,認清自己,很好把握自己所做的工作,努力開拓,在穩妥中求發展。

二是要有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由於中年人關系網的復雜龐大,擁有一個對自己有利和諧穩定的關系網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注意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與父母、子女、愛人、上下級、朋友、同事等。

三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中年人不僅僅會遇到升遷,也有可能遭遇事業失敗、下崗等挫折。怎樣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能夠承認失敗,面對失敗,敢於從頭再來,是衡量中年人心理素質好壞的又一標准。能夠以一種平和冷靜樂觀的心態進行自我調節,消除不安、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重拾信心,堅定從容的開拓新的人生道路,是中年人心理健康的表現。

與中年人心理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