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青春期健康的文章。!
青春因挫折而精彩
親親揮別無畏的童年,和著青春的步伐,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尋覓覓、跌跌撞撞。。。。。。
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強者來說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扎特,在他15歲那年,他為了抓緊時間創作一道曲子,連續三晚他都在寒冬中伏案創作,手凍僵了,呵一口熱氣暖暖。但後來,他的曲子被淘汰了,他的希望瞬間變成了泡影。但他並沒有在挫折面前低頭,還是一如既往地在音樂事業下苦功。最終,他終於在世人的敬仰與羨慕中成就了他一生的輝煌,在歷史的篇章熠熠生輝。
我們對電燈的使用評價甚高,可誰又能明白他――――電燈的發明者愛迪生,經歷了多少苦難,失敗與挫折。
他在發明電燈時,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在每一次試驗失敗後,他總結經驗,又投入到下一次的試驗中,反反復復,直到成功為止。
莫扎特、愛迪生,他們的青春年華可以說是在挫折和失敗中渡過的。但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失敗的教訓,他們才有了精彩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最美好的,精彩的階段.經歷了青春的酸,甜,苦,辣,你才會成長為一個真正有意義的人.青春,短暫,會從你手邊輕輕流走,把握好青春意味著充實的人生就在不遠的前方等待著你! 青春就象這束鮮花!開放的時候絢麗無比!可它枯萎的時候就慘不忍睹! 我們的青春也是如此,在青春的季節,我們是充滿激情,可青春一旦逝去,我們將失去活力,激情,奔放!我們要珍惜青春,不要讓它白白流走!
2、大學生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變得更為復雜。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惠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需要共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發展的中後期。大學生在人格上將逐步完成從青少年向成年人的過渡和轉變。逐步擺脫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從而逐漸獨立和成熟。在人生發展這一變化時期,大學生面臨很多重要的人生課題和發展機遇,同時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困惑、矛盾和競爭的壓力。如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調適,往往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質,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有責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對症下葯,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
1.依賴心理
大學生脫離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壓力,青春期就已萌動的獨立意識迅速復甦,自我意識增強。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教育導向的弊端,學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備,當生活、學習上碰到問題、遇到困難挫折時,他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現出較大的心理依賴性,有的則採取逃避、抱怨的態度,嚴重的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2.孤獨心理
孤獨心理是一種封閉內心的性格障礙,是一種主觀感受。當代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是事業成功的必備素質,他們很想廣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但是,大學生來到新的環境,多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活動都是他們未曾經歷過的,現有的交往能力叉不能滿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恃清高,常獨往獨來;有的學生好猜疑、多幻想;有的學生愛嘲弄譏諷別人等。這些表現長此下去,易使他們缺乏正常的人際交往而更加孤獨。
3.苦悶心理
苦悶心理是大學生經常存在的感受。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來自農村貧困地區和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大學生,日常生活往往比較困難。而有些學生花錢似流水,更使入不敷出的學生心理不平衡,產生苦悶心理。看到社會上存在的下崗現象,大學生往往感到將來很難找到稱心的工作。由於對復雜的社會缺乏閱歷,內心深處充滿了苦悶。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自尊心的一種異常表現,在不少大學生中存在。他們看到他人學識能力、品行榮譽甚至穿著打扮超過自己時內心不平衡,甚至痛苦憤怒。而別人遇到不幸或處於困境時或幸災樂禍.或用貶損別人來求得心理補償。在極端情況下,有個別大學生會發生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嫉妒是一種情緒障礙,它扭曲人的心靈,妨礙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交往。
二、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盡人意,經常處於較被動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觀念偏於功利化,忽視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指導思想上較多地考慮滿足社會需要,忽視滿足人的發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容易被忽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環境不能科學地解剖與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認識和理解上,滋長了教條主義思想和形式主義。
1.通過不同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大學生在抗挫折、磨難方面普遍存在著缺陷。應根據大學生成長的需要,通過不同形式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大學生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與失敗都是財富。其次,要接納大學生傾訴、宣洩挫折。幫助消除匝抑,使其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第三,幫助他們正確看待挫折。例如對於交友、戀愛的挫折,對於考試失利,對於考研落榜,對於就業的悲觀失望等要泰然應對,不要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第四,要創設情境,讓他們感受挫折,領略生活的艱辛和社會的復雜。通過轉移、升華、補償等方面,幫助大學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陰影,從而鍛煉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2.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人際關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消除抑鬱、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大學生看不慣世風又無力改變,於是有的大學生走向自我封閉的孤獨境地。這種不良的人格因素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正常交往。實際上,大學生年齡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處。容易達到心理上的溝通,這對於克服心理障礙,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是極為有利的。因此,第一,大學生要改變社交觀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費時問,耽誤學習,而應看作是擴展視野、增強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第二,要擴大社交范圍,只要對學業、思想有所啟發,都要樂於接觸,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系;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業緣圈、地緣圈、趣緣圈以及郊遊、聯歡、寒暑假、社會調查等加強交往實踐;第四,要注意交往對象的篩選,注意與良師、益友、學者、專家、事業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克制忍讓,寬容待人。
3.創造有利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大學生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包括三層涵義:一是指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感化大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精神環境,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二是校園公德環境。包括文明禮貌、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衛生、同學問的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正常交往等。三是校園物質環境。主要指校園文明設施和教學生活條件,這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硬體部分。校園的布局、綠化美化、建築風格、各種裝飾宣傳物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文明素質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董梅.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解困對策[J].文教資料.2008.16:16-17.
3、關於青春期問題的論文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質也在逐步提高,從而使少年兒童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身體發育早齡化,60%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前後就進入青春期;社會經驗比以往學生更加寬闊、更加深(或者說現在的少年兒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齡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幾倍或者十幾倍)。這些「發展」既有他的作用,但還存在他的不利之處,從幾所小學調查中發現:其一、有的學生對於青春期有關的知識知之甚少,甚至是「無知」,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無法進行必要的及時的衛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現很大的「波動」,造成思想壓力大、情緒低落、成績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種不利的因素。其二、現在小學生也存在「早戀」的現象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而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早戀」的內涵或者說起概念等等根本一無所知,所以這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幼稚」,但這種現象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其後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稱過渡年齡期)是指從兒童時代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它的生物基礎就是性的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是決定人一生的體格、體質、心理、個性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刻。它不僅要求身體發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識、技能,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種社會職能和擔負起社會責任。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們內心深處經常會出現各種矛盾的情感體驗:喜悅與煩惱,開朗與沉默、社交與孤獨、大膽與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傾向。他們逐漸地認識自我,並對周圍的一切十分感興趣,樂於評價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識上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出現「心理上斷乳」現象。這種急劇的斷乳現象給青少年帶來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和混亂。由於性本能的啟動使他們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掌握這種變化的實質,青少年就會陷入煩惱、困惑、焦慮、冷淡等不安的情緒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會採取「否定」的態度。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暴風驟雨,疾風如濤的時期,人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大為不同,發展趨勢呈跳躍式,是人生的「危險期」,因此,我們應注意觀察學生情感上細微變化,重視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在於消除各種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因素,培養對社會生活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能正確認識周圍世界,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2、有豐富、積極而安定的情緒,對別人的情緒能給予良好的反應。
3、有自製力,能經受挫折,戰勝自身和外部的各種困難。
4、有穩定的興趣和求知審美,社會交往的需要。
5、有自信心、善於與人相處、樂於助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二、學生心理障礙和不良品德產生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環境的影響。由於是獨身子女、家長無原則地溺愛和袒護。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要什麼有什麼,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學習上,對其希望值很高,或許採取粗暴的壓制教育方式。學習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強烈差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父母現在工作都比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離異、家長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太少,孩子的心理變化不清楚。
2、社會環境的影響。由於現在處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時期,存在著各種思想意識。社會上剝削階級殘余勢力的侵蝕。不良分子不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騙、誘使,教唆少數青少年做壞事,使他們心靈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惡習。
3、學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誤的影響。
目前,少數學校的「應試教育」依然存在,以學生成績論教師的「英雄」,決定教師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師不惜採取過激措施,擠牙膏似地「擠出」學生的輝煌成績。致使那些本來就較自卑的落後生,因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頻繁的各種考試甚感頭痛和萬分厭煩,對自己沒有信心,厭學情緒強烈,美麗的校園成為他們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處事武斷,對好的學生關愛倍加,對差生冷嘲熱諷,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產生強烈地反抗心理。處理不好的話,他們會採取過激的不正當手段報復他人,「捍衛」自尊。他們表面上的好強掩蓋著他們內心世界意志的脆弱。
三、採取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學校應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學校應開設健康教育課,階段性地進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觀念教育,男女生之間友誼和愛情、法制觀念、科學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開展閱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籍,參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覽等主題活動,請公安、勞教部分的同志給學生講有關法制的知識,正確處理青少年「早戀」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2、教育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升學等問題給予關注和指導,杜絕將成績作為唯一標准衡量學生,分析學生成績不良的原因,允許學生有差異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適應新環境、自強自主的能力。
3、細心觀察,對學生的異常行為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切記不要簡單粗暴,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及時發現引導,處理和治療,減少產生不良心理的環境因素,消除心理沖突,培養學生的挫折的能力。
4、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評價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特徵。利用班會,讓學生暢談人生,對未來充滿自信。
5、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指導學生減少或防止緊張狀態的產生,為學生提供解決各種心理異常的方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塑造學生積極成功的自我意象。
1、既嚴格要求,又充分賞識。所謂嚴格要求,就是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恆,這一切源於對學生的熱愛,所謂充分賞識,就是對學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寬容、多激勵。充分賞識,教師必須正確地比較和評價學生,既橫向比,又縱向比。評價學生要客觀公正,多進行鼓勵性和肯定性評價。
2、努力挖掘閃光點,培養學生自信心,對後進生、教師不能思維定勢,像尋覓火種和開採金礦一樣,努力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千方百計使其燃成一片。通過艱苦的教育,點燃他們發奮進取的火焰。幫助他們排除進步的障礙。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分層教學,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採取不同的激勵標准,熱情鼓勵中等生和後進生參與課堂,大膽發言,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學生就不會輕易產生厭學情緒,師生之間就會關系融洽,從而塑造了學生積極成功的自我意象。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生命個體、一個個發展中的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需求,鼓勵他們開創新的生活,致力於健全人格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和健康素質,讓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學性、個性化、普及化的發展軌道
4、關於青春期保健的論文
多看看廣告。。。
5、怎樣度過青春期,遠離心裡障礙。(3000字的畢業論文)
怎樣順利度過青春期,遠離心理障礙3000字論文
6、關於身體健康的文章和青春期變化的文章。
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個體的性機能從還沒有成熟到成熟的階段,在生物學上是指人體由不成熟發育到成熟的轉化時期,也就是一個男子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個性性發育成熟,已經可以生育。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為標准而劃分出來的一個階段,它與從心理或社會方面劃分出的人生階段有重迭。在人體生長發育階段,青春期佔一半或更多一些時間。青春期目前在各國並沒有一致的年齡范圍,一般指13、14歲-17、18歲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它又稱為青年初期,相當於教育學上的中學階段,以身體的急速成長為特徵。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還將延續至25-30歲。由於男性的性成熟比女性晚一年左右,所以可以把男性的青春期年齡范圍確定為14-18歲。偏早或偏晚1~2年,都屬正常現象。人們通常把這個年齡階段的男性稱為少男,而同樣年齡階段的女性稱為少女。在青春期不僅身體上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以性成熟為主要內容的生理成長,對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徵: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時期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通常人們把青春期與兒童期加以明顯區分,區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對於男性來說,性成熟的標志是射精,(通常在夜間睡眠時射精,即遺精,但也有手淫射精的);女性是月經初潮,即第一次來月經。以性成熟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發展,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明顯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徵。個體在兒童期依賴成人,成人約束並決定兒童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面;兒童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范圍和活動內容逐漸復雜化,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不同的特點。他們逐漸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責任感並自己決定某些活動如何進行。對自己的行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為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但少年也不同於成人。他們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還沒有完全獨立;在許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方面還要依賴父母;他們還沒有成為完全責任能力人,並不是對自己的所有行為都要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這種介於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為社會學上所說的邊緣人,他們地位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向他們提出的要求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產生了許多特殊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發展時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育完成的時期。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體生長迅速、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產生顯著變化的階段有兩個,一個是在產前期與出生後的最初半年,另一個則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長發育,被稱之為青春期急速成長現象。事實上,這種現象開始於性成熟之前或與性成熟同時開始,終止於性成熟後的半年到一年。男性的急速成長從10.5-14.5歲開始,在14.5-15.5歲左右達到頂峰期,以後逐漸減慢,到18歲左右時身高便達到充分發育水平,體重、肌肉力量、肩寬、骨盆寬等也都得到增加,與此同時性機能和第二性徵也發育成熟。如女性在月經及第二性徵這些外部變化的同時生殖器官也逐漸成熟,外陰開始出現了陰毛,陰道內分泌物開始增多,子宮發育變大,卵巢皮質中的卵泡開始有了不同階段的發育變化。一切都表明已開始向性成熟期過渡。由於身體及性的發育,對少年的心理特徵及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變化時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男性從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徵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因此,青春期是一個既可以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向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
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
在很早一起,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以後這一名稱一直被使用。由於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採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范的抗拒態度和行為,從而會引起一些不利於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負重時期
從青春期男性所負擔的各種義務、責任, 從他們所要應付的各種問題來看,青春期也是一個負擔很重的時期。青春期是過渡時期,少年要逐漸擔負一部分由成人擔負的工作,環境可能不斷把一些由成人來辦理的事項交給他們去辦理,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但這些負擔是他們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負擔,日後不可能成熟。青春期是一個發展的時期,這決定了他們要應付由身高、體重、肌肉力量等的發育成熟,特別是性的發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種變化及問題,心理壓力相對增大過速。青春期是變化的時期,這決定了他們必須在拋棄各種孩子氣、幼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同時逐步建立起較為成熟、更加符合社會規范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青春期是個反抗的時期,這決定了在應付自己的反抗傾向的同時,還要極力維持和保護與社會的正常關系。此外,異性興趣、異性交往、繁重的學習任務等也給他們的身心造成極大負擔,有時候還成為主要矛盾。
7、求關於兒童保健的論文。
Q
8、青春期醫學結業論文2000字左右
這個可以找中國論文榜幫忙啊,他們的論文質量不錯的。
9、《青春期健康》是月刊嗎,能發學術論文嗎?
你好
可以發表關於醫學或者青春期的論文。
10、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至少2000字)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類心理活動正常、關系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處在相對穩定狀態。說得通俗點,心理健康的標志是: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人際關系良好,能適應環境,有幸福感,在學習、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准,有以下十項:心理活動強度、心理活動耐受力、周期節律性、意識水平、暗示性、康復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會交往、環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