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圖7)。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2、按摩手法有哪些
按摩的基本手法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圖7)。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常用的有單手捏法,和雙手前進捏法.
(7)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
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
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3、按摩有哪幾種手法?
港式按摩是在中式按摩的基礎上演化而成。它比較中式按摩而言更講究舒適感,在手法上多了一個滾揉和踩背,少了點按穴脈。按摩師的手法簡單實用,比較起其它按摩輕柔許多,多用於沐浴後的一種身體和心靈的放鬆。做的過程中,你很容易昏昏欲睡,徹底鬆弛緊綳的神經。我們經常聽到的「馬殺雞」就是港式按摩中的踩背,輕重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來定。
港式推拿按摩對運動系統有解除疲勞,改善肌肉營養代謝的作用,同時對神經和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作用。
泰式按摩為泰國古代醫學文化之一,擁有四千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古代泰國皇族利用它作為強身健體和治療身體勞損方法之一。近年來經過泰國政府監管發展和積極推廣的情況下,泰式按摩已廣為人知,成為受中外重視的天然治療。
泰式古法按摩,除了大家熟悉的關節紓整外,更有自成一套的經脈、穴位按壓及伸展理論。利用手指、手臂、膝部和雙腿等按摩對方穴位,又在肌肉和關節上按壓和伸展,令身體、精神和心靈回復平衡,促進血液循環、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運作正常和肌肉皮膚新陳代謝。定期進行,令人體精神和肉體保持最佳狀態。
因而,泰式更注重的是保健與治療的結合,而港式注重的身體的放鬆。可以說港式有點治標不治本的感覺。
日式按摩是以中醫推拿為基本的手法。因為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日式按摩就是點道手法的具體應用,所以日式按摩的主要作用點就是人體的動脈血管,通過人體動脈血管的三玄性空間運動規律對人體的經脈進行最有效的調節,所以日式按摩是最簡單的,但卻是寓意深刻的保健按摩方法。
4、體育保健按摩有哪些手法?應注意的基本事項是哪些?
全身體育保健按摩的施術手法
全身保健按摩是按摩師運用放鬆的手法,在患者全身進行按摩、能夠消除疲勞,緩解緊張,疏筋活絡,舒身提伸。經按摩後,可使人感覺全身輕松,舒適爽快。
全身保健按摩施術順序:仰卧位,頭面部——上肢部——胸部——腹部——下肢部,轉俯卧位,頭頸部——背部——腰部——下肢部——足部。 在全身保健按摩中,還可根據顧客的身體狀況和要求選擇局部保健按摩,或者局部調理。一般全身保健按摩是45分鍾,局部保健按摩是30分鍾,我院集南北方保健按摩特點,根據常見病、多發病預防與保健的需要將推、拿、滾、打、揉等各類手法合理編排的長達60分鍾的全身保健按摩套路,因其滲透力強、節奏流暢、舒適輕松,而受到顧客歡迎。全身保健按摩的適用范圍非常廣,凡因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運動量過大,旅遊或長時間進行電腦操作引起的過度疲勞;由各種因素引起的周身不適,如頭痛、頭暈、肢體酸痛、頸項強痛,腰背疼痛、落枕、肩周炎、岔氣、失眠、腹脹、痛經、消化不良、感冒全都屬於保健按摩的范圍。
按順序進行如下操作:
1.開天目:用大拇指指面按於印堂穴(位於兩眉中間)皮膚,以前臂帶動手指,自下而上,做雙手交替,有節律的抹法。雙手共20次,注意力量輕柔,以前額皮膚不變紅為度。
保健2.推前額:用大拇指指面按於前額正中皮膚,以指根帶動指尖兩手分別向左右兩旁做抹法,至眉梢處再推回前額中央。注意力量不宜過大。
3.點按攢竹、魚腰及太陽:用雙手拇指指端持續用力,作用於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端)、魚腰穴(位於瞳孔直上的眉毛中)、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持續數秒或半分鍾。如頭痛、頭暈、昏迷不清可適當用力。如失眠則不宜用力,應以輕揉為主。
4.點按四白及迎香:用雙手拇指指端持續用力,作用於四白穴(位於瞳孔直下,正對鼻翼處)、迎香穴(位於鼻翼旁凹陷處)。如眼痛眼澀可重按四白穴,如鼻塞流涕可重按迎香穴。)。持續數秒或半分鍾。
5.摩掌熨目:兩掌互相摩擦,搓熱後將兩手掌心放置在兩眼上,使患者有溫熱的舒適感。重復操作3至5次,對於用眼疲勞,視力不佳者可多做幾次。
6.疏通經絡:用兩大拇指指端沿頭部經絡線依次點按。自頭發發際前沿正中開始到發際後沿正中為正中線;正中線旁開一橫指為第二線;自額角處開始,平行於正中線至發際後沿為第三線;自太陽穴(定位見上)開始繞耳廓至發際後沿為第四線。如遇痛點可適當做局部的反復彈撥,輕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7.梳頭櫛發:兩手十指彎曲,從前至後做梳頭的動作。重復操作5至10次。此動作建議患者可經常自行操作,有助於緩解各種頭部不適。
8.雙鳴天鼓:兩掌按住雙耳,兩手放置在患者後頭部,用手指輕敲耳後頭部數次,兩手放鬆,再反復上述操作3至5次。
9.拿捏肩井:以大拇指頂住肩井穴(位於肩背處,肩外側端與脊柱連水平線的中點),其他四指輕扶於肩前,與大拇指相對用力,提拿起整個肩部肌肉,一拿一放地交替進行。
10.整理放鬆:用雙手掌根自頸肩部向兩側沿肩-上臂-前臂的路線輕推數次,以空掌輕輕拍打肩部及後背肌肉,治療結束。
·基礎手法如下: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向下用力按壓,按而留之,不可呆板,這是一種誘導的手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臨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觸面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制調節,不僅可開通閉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護視力。
掌按法。接觸面較大,刺激也比較緩和,適用於治療面積較大而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用屈肘時突出的鷹嘴部分按壓體表,此法壓力大,刺激強,故僅適用於肌肉發達厚實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按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著於穴位表面,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有節律的摩動。摩法又分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摩法。用掌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等力在身體上進行摩動,摩動時各指略微翹起,各指間和指掌關節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擺動;操作時可以兩手交替進行。
在運用摩法時,要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頻率每分鍾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經常用摩法撫摩腹部及脅肋,可使人氣機通暢,起到寬胸理氣,健脾和胃、增加食慾的作用。
3.推法。四指並攏,緊貼於皮膚上,向上或向兩邊推擠肌肉。推法可分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現僅以平推法說明之。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著力,其餘四指分開助力,按經絡循行或肌纖維平行方向推進。此法常用於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膚上,以掌根為重點,向一定方向推進,也可雙手掌重疊向一定方向推進。此法常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屈肘後用鷹嘴突部著力向一定方向推進。此法刺激力量強,僅適用於肌肉較豐厚發達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兩側膀胱經等部位。
在運用推法時,指、掌、肘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而均勻。此種手法可在人體各部位使用,能增強肌肉的興奮性,促進血液循環,並有舒筋活絡的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對拿於患部或穴位上、作對稱用力,一松一緊地拿按。使用拿法時,腕部要放鬆靈活,用指面著力。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可斷斷續續,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開竅止痛等作用,適用寧頸項、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做為推拿的結束手法使用。
5.揉法用手指羅紋面或掌面吸定於穴位上,作輕而緩和的迴旋揉動。揉法又分為:指揉法、魚際揉法、掌揉法等。①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面或指端輕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輕柔的小幅度環旋揉動。②魚際揉法。用手掌的大魚際部分,吸附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輕輕的環旋揉動。③掌揉法。用掌根部著力,手腕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揉動。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對胃腸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接來回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熱量。本功法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溫經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點法 用拇指頂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節,點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脘腹攣痛、腰腿疼痛等病症。
8.擊法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用桑枝棒叩擊體表,可分為拳擊法、小魚際擊法、指尖擊法、棒擊法等。擊法具有舒筋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使用時用力要快速而短暫,垂直叩打體表,在叩打體表時,不能有拖抽動作,速度要均勻而有節律。其中拳擊法常用於腰背部;掌擊法常用於頭頂、腰臀及四肢部;側擊法常用於腰背及四肢部;指尖擊法常用於頭面,胸腹部;棒擊法常用於頭頂、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用雙手的掌面或掌側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本法具有調和氣血,舒通經絡、放鬆肌肉等作用,適用於四肢及脅肋部。使用此法時,兩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10.捻法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羅紋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作對稱用力捻動。本法具有理筋通絡、滑利關節的作用,適用於手指、手背及足趾。運用時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勁不可呆滯。
11.掐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復掐按。常與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須先掐時揉。本法有疏通經脈、鎮靜、安神、開竅的作用。
12.抖法是指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微力做連續的小幅度的上下連續顫動,使關節有松動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鬆脈絡、滑利關節的作用,常與搓法合用,作為結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種舒松的感覺。在反復練習、掌握了上述手法時,還應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內容。通常分為以下動作,使用時最好依次進行。
(a) 凈口。口唇輕閉後,用舌在齒唇之間用力卷抹,右轉、左轉各30次。
(b)叩齒。口唇輕閉時,有節律地叩擊上下齒35次左右。
(c)搓手。用兩手掌相對用力搓動,由慢而快,約30次~搓熱為止。
(d)摩臉。用搓熱的手掌擦臉,手指微屈、五指並攏,兩手輕作遮面狀,由額向下拂,如同洗臉30次。
(e)揉太陽。用兩手中指端,按兩側太陽穴旋轉揉動,先順時針轉,後逆時針轉,各7~8次。
(f)點睛明。用兩手食指指端分別點壓雙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兩手食、中、環三指指節,沿兩眼框旋轉揉動,先由內向外轉,再由外向內轉,各7~8次。
(h)按太陽。用兩手食指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轉動,順、逆時針方向各15次。
(i)梳頭。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前到枕時進行「梳頭」,共25次左右。
(j)鳴天鼓。先用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間三指輕擊頭時枕骨15次。然後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緊按頭時枕骨部不動,再驟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5次;最後兩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驟然拔開。如此共進行3~5次。
(k)揉胸脯。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方向各揉10次。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與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後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進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為中心,一般進行30~50次。
(n)搓腰。先將兩手互相搓熱,緊按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間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兩側同時進行,共搓30次。
(o)點環跳。先以左手拇指端點壓左臀環跳穴,再用右手點壓右臀環跳穴,交叉進行,每側10次。
(p)擦大腿。兩手抱緊一側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蓋,然後擦回大腿根,來回擦20次。
(q)揉小腿。用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
(r)擦湧泉。先將兩手互相搓熱,接著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以湧泉穴為中心,一般進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發熱為止;然時又用左手中間三指將右足心擦熱。
5、Y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按、推、柔、滾、這些都是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6、推拿 的基本要領 手法
推拿的基本要領
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依據辨證論治原則進行的。它不藉助內服葯物,很少副作用,對很多疾病都有較好療效,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其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常見的適應症包括頸椎病、急性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四肢關節軟組織損傷等等。
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規范動作和技術要領,需要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推拿的手段不僅限於手法操作,也可以用腳、前臂肘等,或憑借專門的推拿器具進行,有時還可輔以特製的葯膏,如按摩膏、按摩乳、冬青油、紅花油、麻油、滑石粉或其他潤滑劑等介質。推拿手法名目繁多,常見的有推法、按法、一指禪法、揉法、拿法、搖法、擊法、扳法等等。根據操作者不同,又可分為自我推拿和被動推拿兩大類。被動推拿主要用於防治疾病,包括小兒推拿、正骨推拿、氣功推拿等;自我推拿主要用於保健強身,可分為眼保健按摩、四肢保健、健胃法、安神法等。
推拿的功效包括:
第一,調整臟腑功能。中醫把人體的病理變化歸結為臟腑功能的失調。推拿就是運用手法技巧使失調的臟腑功能重新趨向新的平衡,以此達到治療疾病、保健強身的目的。
第二,疏通經絡氣血。氣血是維持生命的主要物質,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傳導、聯絡的通道。經絡氣血一旦失常,外邪便可內傳臟腑而致病;而臟腑有病,也可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來。推拿通過手法刺激,可以促進經絡功能及氣血生成和運行,從而使臟腑機能協調,外邪可防,內病得治。
第三,疏理肌肉筋骨關節。推拿手法作用於皮膚,可調節開闔;作用於肌肉,可疏通腠理;作用於血脈,可以祛瘀通滯,使氣血暢行。推拿手法可直接糾正「筋出槽,骨錯縫」,因此,無論從外入內的外感病還是由內及外的內傷病,以及跌仆損傷等,都可以用推拿來加以治療。
7、按摩推拿的幾種常見方法
樓主問題過於簡單了。我就來說兩句,但願能符合你的問題要求。
首先推拿按摩常見的方法:----我理解為推拿流派----有一指禪推法、捏經拍打整骨法和點穴推拿療法。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三種流派的特點:一、一指禪推拿:顧名思義其推拿手法主要是以一指禪為主。一指禪的定義:一指禪是以大拇指螺紋面著力於操作部位,通過腕關節的來回擺動所產生的力作用於施治部位的一種手法。其操作特點是柔中帶剛,如棉裹鐵。
二、捏經拍打整骨療法:主要特點是以中醫經絡學為基礎,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脈位」,通過手法刺激脈位達到治療或保健的目的,這也就是捏經了;拍打,就是用拍子拍打人體各部。當然這個拍子大小、材料等是有規定的。簡單地說其材料主要是鐵絲和木頭。(用鐵絲編成一個長約30cm、寬約25cm的橢圓形拍子,拍柄用木頭做,長約15cm。拍子外用棉套裹好……)。當然,這只是相對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尺寸可以適當調節。整骨,說白一點就是關節復位。
三、點穴推拿,很明白了,主要就是刺激學位的。類似於針灸,只是點穴推拿用的是手指而已。
當然,這三種流派其實並不是說獨立絕對的。因為現在保健推拿店裡,這些都是混合使用的。順便提一下「整骨」已經屬於醫療范圍,所以一般保健推拿慎用!
如果把樓主的問題理解為是推拿守法的話,常用的有:推、揉、滾、壓,撥,點,敲等。
8、初學者按摩的手法和技巧
一、手法:
1、 乾洗臉:兩手掌心相搓,搓熱後像洗臉那樣反復摩擦臉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直至臉部發熱。
2、梳抓頭:兩手五指分開放在頭兩側,像梳頭那樣從前向後,從外向內梳抓頭皮。
3、 揉擦眼眶: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內向外,先上後下,反復擦揉眼眶。
4、揉太陽穴:兩手拇指放在兩側太陽穴上,反復按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5、 揉擦鼻根:兩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兩側上下反復揉擦。
6、揉風池穴:兩手拇指放在枕後風池穴處,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放在頭兩側,反復按揉。
7、 擦頸項:兩手掌心搓熱後,放在頸後部來回揉擦,直至頸項部皮膚發熱。
8、捏拿肩:一手放在對側肩部,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反復揉捏、提拿肩部肌肉。兩側交替進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對側臂上,上下反復揉捏,先內側後外側,兩側交替進行。
10、按揉腹部:兩手重疊放在腹部,反復按揉,范圍由小到大,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11、 捶打腰:兩手分別放在同側腰部,由上而下反復搓揉。然後,變掌為拳,反復捶打腰部。
12、捏小腿: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兩手拇指向內,四肢向外,上下反復揉捏,兩側交替進行。
13、 搖動踝: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復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踝關節。兩側交替進行。
14、揉捏足:一側小腿放在對側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復揉捏足底,兩側交替進行。
二、技巧: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並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3、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4、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5、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6、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7、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8)保健按摩基本手法擴展資料:
按摩代表類型:
1、泰式按摩:泰式按摩是各種按摩中最激烈的,由泰國御醫吉瓦科庫瑪根據古印度西部傳入泰國的按摩法和當地中國移民的一些按摩手法創造而來,當時作為招待皇家貴族的最高禮節。其技法還被銘刻在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那裡被稱為「泰式按摩基地」。
2、日式按摩:坊間流傳日式按摩源於中國,在前朝交流時由中國商人帶至東瀛。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得到明確證實,但連日本醫學專家也承認,日式按摩與中式按摩的手法驚人相似。不過,按摩師跪在體驗者背上用膝蓋進行按摩等方式還是很有日本風格。
3、歐式按摩:歐式按摩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稱為「貴族的運動」,當時平民百姓是禁止享受這種保健方式的。工業革命之後,這種按摩方法開始在歐洲各國逐漸盛行。
4、中式按摩:中式按摩歷史悠遠,以保健、治病為主要目的,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說戰國時代的神醫是其發明者,經過幾千年的醫學探索,這種按摩方法現在已經比較完善。
5、韓式按摩:韓式按摩由韓國家庭按摩改良而成,是一種價位適中的美容按摩方法,在美容界也被稱為「韓式松骨」。除了「松骨」這一大顯著特點,推油和熱敷也是韓式按摩的主要內容,此外韓式按摩還常常包括洗頭、修甲、中草葯沐浴。
6、港式按摩:港式按摩是廣東醫生在南方沿海地區按摩手法基礎上,吸收西方推油按摩手法,近年新創的一種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拇指指腹按壓法、踩背法和推油法。
9、請詳細描述按摩的手法
一個好的按摩手法標準是:既是治療保健的最佳手法,又能保護自身以不受其傷害。隨著按摩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按摩從業人員不斷增加,他們當中一些人員工作沒有多長時間就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頸、肩、背、腰及上肢的酸痛不適,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他們手法技能技巧掌握和運用不當,同時又想取得好的效果有關,就此問題我想談談我的一些見解與經驗,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同道們對此問題的注意和思索。
一、使用手法時要保持自然與放鬆
1.一指撣推法:術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並蓋住拳眼,用指端或螺紋面著力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旋腕,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拇指掌指關節或指間關節的伸屈運動使所產生的功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到治療部位或穴位上。
2.滾法:術者手指自然彎曲,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吸定於治療部位或穴位上。肩關節放鬆,以肘關節為支點,前臂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伸屈以及前臂旋轉運動,使手掌背部(以三、四、五掌指關節為軸與手掌小魚際側為軸,兩軸相交的手掌背三角區)在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續不斷地來回滾動。
3.揉法:術者腕關節放鬆,以肘部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關節做輕柔緩和的轉動。
4.摩法:肩、肘、腕關節放鬆,肘關節微屈,指掌關節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一定部位上面,然後連同前臂做緩和協調的環旋撫摩活動,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可。
5.拿法:肩臂自然放鬆,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以手指螺紋面為著力點,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做一緊一松的提拿動作。
6.推法:以肩、肘、腕關節活動帶動指掌,肘部按規定方向推動,推動時需要一定的壓力,可重點在治療部位或穴位上,用力要穩,推進速度要緩慢,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
以上是幾種手法的動作要領,另外,其它手法操作時,雖未明確提出肩、肘、碗部的自然放鬆,但在實際應用手法中也必須注意。如有的手法是靠肩關節的運動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肘關節的屈伸運動完成操作的;有的是靠腕關節帶動前臂的運動,或以前臂的運動帶動腕關節的活動來完成的;有的是靠掌指關節或指尖關節的運動完成的,還有一些手法操作,靠某部運動去完成操作的。但在實際的手法運用中,只能說以某關節運動為主,其它關節和部位也要適度自然放鬆,就是那些未提及某部需要運動或放鬆的手法,我們也應考慮到哪部分需要運動,哪部分配合,配合部分也要適度自然放鬆,只有這樣手法才能達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的要求,從而做到滲透之目的,以力其能隨心所遇,根據病情、年齡、體質、部位、性別等需要使用手法。
二、增加手法的力度與靈活,要學會借自身體重和較大的關節協助來完成
手法力度的產生不僅僅是靠手法的操作來完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手法需藉助體重的力量,如滾法的壓力。掌揉背、腰、腹部,大小腿後部,其中有一部分壓力以身體的前傾,通過肩、肘、腕傳遞到掌部而增加的,肘滾、肘揉、肘拔、肘壓背腰臀及下肢部也要靠身體的前傾、通過肩部傳遞到尺骨鷹嘴或前臂尺側部,以增加施術部位的力度,按點法在一些部位施術時,也需藉助體重增加手法的壓力,至於如何既能利用身體前傾以增加手法力度,減輕自身的體能消耗,又不影響手法的正常操作,之間的度怎樣把握,這要靠術者在手法的操練中和實際工作中結合自己的身高、體重、施術部位和手法所處的角度與當時按摩設施所能提供的條件等靈活掌握,細心體會和摸索,巧妙地運用。
相對來說,較大的關節其肌肉也較發達,收縮產生的力量也大,關節活動較為靈活,有的手法如能用相對大的關節去完成,手法將會得到更好地發揮。如拇指揉法有兩種,一是靠掌指關節的環旋運動以帶動拇指螺紋下的皮下組織揉動;二是以腕關節的環旋活動,連同前臂的擺動,以帶動拇指螺紋面下的皮下組織揉動。二者對比不難看出後者更有其優越性(不易疲勞、力度大、易滲透、揉動更靈活)。又如,在患者側卧的情況下,術者以雙手拇指重疊,指腹橫向吸定於骶棘肌上,以腰為軸,運用腰部的運動,力通過肩、肘、腕傳至拇指指腹,以對骶棘肌進行拔動等手法。 三、適當調整自己工作時的姿勢和變換手法
按摩時合適的姿勢有利於手法的操作,但一種姿勢時間過長易引起疲勞,天長日久會對身體的部分組織造成損傷。同時適時變換體位,也有利於將手法的作用更為充分地實施於患者所需治療或調整的部位上。如推動脈型與神經根形,混合型頸椎病,患者坐於凳子上,術者先立於患者前面,實施頭部手法操作,然後立於其側實施頸側部手法操作,再立於其後進行頸項部、肩部、背部按摩操作,最後立於側前方或前方做上肢部按摩手法;再如,全身保健按摩,被術者仰卧,術者坐於被術者頭前部的凳上,實施頭面部按摩操作,再立於其側做上肢部按摩操作,然後被術者俯卧,術者立其側進行後頭部、頸項部、背腰部、臀部、下肢後部及足部的按摩操作,最後被術者仰卧位,術者立其側,實施下肢內外和前部的按摩,術者再變換體位實施胸腹部按摩。由上可知,無論是做局部按摩還是做全身按摩,是坐位按摩還是卧位按摩,術者都必須適時的變換自己的按摩姿勢。另外,術者按摩的手法也要適當,適時的變換,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充分發揮各種手法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而且在變換手法的同時也使上個手法的操作後收縮與緊張的組織得到了相對的休息。對推遲或避免術者職業病的發生也有其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以上談的是手法的技能技巧,但只掌握了手法技能技巧,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按摩效果。一個有經驗的按摩師,因他把按摩的時間與刺激量運用得恰到好處,所以按摩取得的效果也好,經驗雖說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但這裡面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不同的個體或同一人不同的部位需要的按摩的刺激量是不一樣的,即使同一人同一部位所需刺激量也在一定程度內發生變化。如對初次接受按摩者,刺激量需要相對小一點,經過幾次按摩後,可適當增加刺激量。還有對那些精神緊張,心理膽怯,體質虛弱的人,施術時手法相對要輕一點,對那些精神正常,思想分散,毅志堅強,身體強壯的人手法可重一些。個體差異主要是指年齡、體質、性別和病情之間的差異。兒童皮膚嬌嫩,對手法的刺激敏感性較高,老年人處於衰老退化期,骨骼比較脆弱,肌肉的彈性也較差,按摩刺激量過大容易造成軟組織的損傷或骨折,女性因肌肉張力較男性小,皮下脂肪較厚,肌肉也不如男性發達,她們和身體瘦弱者及久病體虛者一樣對手法刺激承受能力較差,手法過重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或後果。因此對兒童、老年人、女性體質瘦弱及久病體虛者應適當減小刺激量,相反對青壯年、男性、體質強壯、肥胖及實正者可相對增加刺激量。對於肢體癱瘓的病人可辯其虛實,根據手法的感覺,靈活掌握手法的刺激量,使之與病症相適應,以提高治療效果。
時間是指手法操作的持續時間,手法操作的持續時間長,總刺激量就大,治療效果相對就好,另外效果的好壞和手法的優劣有關。一般情況下,中等部位、中等手法強度,每次操作在20分鍾左右,中等強度的全身推拿,每次操作在30-60分鍾,中強的小部位推拿3-5分鍾左右,輕度的全身推拿每次在60分鍾左右,小兒推拿每次操作10-15分鍾左右,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小兒病情嚴重時也可一日二次。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對於按摩的時間與刺激量,除可尋上述規律外,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掌握,這樣做就會取得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