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健知識 > 什麼是心理保健

什麼是心理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24 07:50:53

1、心理健康是什麼

你好!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康復劑,也是獲得機體健康、延年益壽的要素。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
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2、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裡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如果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均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適當的調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的標准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3、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的狀態。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維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精神疾病的康復,精神病的預防,減輕充滿沖突的世界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使人處於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國的一些心理學著作中,認為心理健康是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因而,對心理健康一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沒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動的異常表現。沒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因為心理疾病狀態下人無法正常地發揮心理活動的功能,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明顯的影響,心理疾病無疑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二)對不良心理活動能夠及時而有效地調節

人生活在復雜的社會中,矛盾沖突、壓力打擊隨處可見,沒有人能夠事事順心,時時愉快,在各種生活事件中產生消極心理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是永遠都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他在生活中也有煩惱,也有痛苦,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擾。出現這些問題時,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時發現,並能採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調節心理活動,使之盡快恢復到正常的活動狀態中。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中,能夠很好地調整心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要求。

(三)保持積極、平穩的心理狀態

使心理活動正常地發揮功能,在社會生活中充分發揮身心潛能,這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它包括在各種社會條件下保持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不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不論自己處於社會的哪一個位置,心理健康的人都盡可能地做到心平氣和、愉快滿意地對待現實,較少產生心理困惑。另外,這種理想狀態還包括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比如能夠勝任工作和學習,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的事業成就與社會認可,能與周圍各種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等等。

4、. 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946年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國內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什麼年齡段做什麼事)。

5、什麼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1946年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
國內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什麼年齡段做什麼事)。
二、心理知識
研究心理的科學是心理學,或者說要了解心理知識主要找心理學書刊。‍

6、什麼是心理健康

7、什麼是心理健康?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心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准具體與客觀。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准,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准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准,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為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1、求知慾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為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裡。
4、心態平衡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郁社會」的行為。
5、人際關系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范。[2]?

8、心理保健的要點是什麼?

1.首先應弄清心煩意亂的原因。煩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如果用心理學的名詞術語,比較接近的是「焦慮」。人的焦慮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氣質性的,是由於個人氣質所致,個性比較內向抑鬱,一貫比較容易焦慮;另一種是反應性的,是由於某些事件。
2.其次再根據實際情況對症下葯。在弄清原因的基礎上不難得到解決的辦法。屬於身體疲勞應立即休息,調整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煩意亂,應當用適當表現、合理疏導的方法進行解脫。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需要適當的表現,強度上不能過分,時間上不能過長,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樣才能解脫,把情緒疏導到合適的狀態。還可用中成葯物來治療,通過舒肝理氣治療心煩意亂,達到心情舒暢的目的。
總之,不論哪種原因造成的心煩,都需要用自我意識來調節,正確認識,積極控制。適當選用具有舒肝理氣功效的中成葯物來配合調理。

9、簡單說說什麼是健康?心理健康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10、什麼是心裡健康

與什麼是心理保健相關的內容